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043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或存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的短模吊装主要由人工操作天车来实现,天车吊装简单的吊钩形式的吊具,需人工挂钩、卸钩且一次只能对一个模具进行码垛操作,工作效率低。在以往的应用于隧道式养护窑形式的天车进行码垛操作时,在吊装码放模具后,整体一垛(由若干个模具码放)由顶推装置顶入窑内。出窑时由牵引机构整体牵出,然后通过简单吊具拆垛进行脱模。随着隧道式养护工作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生产线采用地坑式养护形式,原来的吊装形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具体缺点在于效率太低,操作人员不能进入地坑中拆钩挂钩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所述码垛机具有无需人工操作挂钩和卸钩,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组件、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电气柜、操作室和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所述吊具组件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的上侧,所述电气柜控制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输出动力,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控制吊具组件动作,所述电气柜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的右侧,所述操作室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的左侧。所述吊具组件包括吊钩、驱动气缸、前后吊钩同步运动轴、拉杆、使左右同步轴同步旋转的同步架、模具导向、与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连接的钢丝绳和与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连接的导向柱,所述吊钩位于框架的前后两侧,前侧或后侧的两组吊钩通过拉杆连接在所述前后吊钩同步运动轴上,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左右两个同步运动轴通过所述同步架连接,所述钢丝绳和所述导向柱位于吊具框架的四个角上,所述模具导向位于所述框架的外沿,所述驱动气缸受控于所述电气柜。所述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包括行走减速机安装梁、横跨主梁、定位导向组件、行走减速机、升降动力分配机构和升降减速机组件,所述行走减速机安装梁与所述横跨主梁连接成框架结构,所述行走减速机固定在所述行走减速机安装梁上,所述升降动力分配机构和所述升降减速机组件固定在所述横跨主梁上,所述定位导向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横跨主梁的外侧,所述行走减速机和所述升降减速机组件受控于所述电气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自动码垛机每次吊装两个模具,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汽缸驱动吊钩开合,不用人工干预,吊装模具,起升模具,行走到养护坑上面,下落模具,开启吊钩,整个动作均为自动化控制,中途不需要人为干涉,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且给用户节省了一个天车,减少了设备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和使用前景。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吊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吊具组件11、吊钩12、驱动气缸13、同步运动轴14、拉杆15、同步架16、模具17、模具导向18、钢丝绳19、导向柱2、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21、行走减速机安装梁22、横跨主梁23、定位导向组件24、行走减速机25、升降动力分配机构26、升降减速机组件3、电气柜4、操作室5、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包括吊具组件1、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2、电气柜3、操作室4和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5。所述吊具组件I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5的上侧,所述电气柜3控制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2输出动力,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2控制吊具组件I动作,所述电气柜3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5的右侧,所述操作室4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5的左侧。如图2所示,所述吊具组件可同时吊装两个模具,包括吊钩11、驱动气缸12、前后吊钩同步运动轴13、拉杆14、使左右同步轴同步旋转的同步架15、模具导向17、与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连接的钢丝绳18和与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连接的导向柱19。所述吊钩11位于框架的前后两侧,前侧或后侧的两组吊钩11通过拉杆14连接在所述前后吊钩同步运动轴13上,所述驱动气缸12与所述拉杆14固定连接,左右两个同步运动轴13通过所述同步架15连接,所述钢丝绳18和所述导向柱19位于吊具框架的四个角上,所述模具导向17位于所述框架的外沿,所述驱动气缸12受控于所述电气柜3。如图3所示,所述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2用于控制吊钩的左右移动,并通过控制吊具组件实现对模具的上升、下降和水平运动的控制。包括行走减速机安装梁21、横跨主梁22、定位导向组件23、行走减速机24、升降动力分配机构25、升降减速机组件26。所述行走减速机安装梁21与所述横跨主梁22连接成框架结构,所述行走减速机24固定在所述行走减速机安装梁21上,所述升降动力分配机构25和所述升降减速机组件26固定在所述横跨主梁22上,所述定位导向组件23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横跨主梁22的外侧,所述行走减速机24和所述升降减速机组件26受控于所述电气柜3。所述自动码垛机每次吊装两个模具,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汽缸驱动吊钩开合,不用人工干预,吊装模具,起升模具,行走到养护坑上面,下落模具,开启吊钩,整个动作均为自动化控制,中途不需要人为干涉,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且给用户节省了一个天车,减少了设备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和使用前景。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组件(I)、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2)、电气柜(3)、操作室(4)和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5),所述吊具组件(I)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5)的上侧,所述电气柜(3)控制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2)输出动力,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2)控制吊具组件(I)动作,所述电气柜(3)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5)的右侧,所述操作室(4)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5)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组件包括吊钩(11)、驱动气缸(12)、前后吊钩同步运动轴(13)、拉杆(14)、使左右同步轴同步旋转的同步架(15)、模具导向(17)、与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连接的钢丝绳(18)和与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连接的导向柱(19),所述吊钩(11)位于框架的前后两侧,前侧或后侧的两组吊钩(11)通过拉杆(14)连接在所述前后吊钩同步运动轴(13)上,所述驱动气缸(12)与所述拉杆(14)固定连接,左右两个同步运动轴(13)通过所述同步架(15)连接,所述钢丝绳(18)和所述导向柱(19)位于吊具框架的四个角上,所述模具导向(17)位于所述框架的外沿,所述驱动气缸(12)受控于所述电气柜(3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2)包括行走减速机安装梁(21)、横跨主梁(22)、定位导向组件(23)、行走减速机(24)、升降动力分配机构(25)和升降减速机组件(26),所述行走减速机安装梁(21)与所述横跨主梁(22 )连接成框架结构,所述行走减速机(24 )固定在所述行走减速机安装梁(21)上,所述升降动力分配机构(25)和所述升降减速机组件(26)固定在所述横跨主梁(22)上,所述定位导向组件(23)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横跨主梁(22)的外侧,所述行走减速机(24)和所述升降减速机组件(26)受控于所述电气柜(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自动码垛机,涉及运输或存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吊具组件、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电气柜、操作室和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所述吊具组件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的上侧,所述电气柜控制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输出动力,起升行走动力输出单元控制吊具组件动作,所述电气柜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的右侧,所述操作室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及支撑组件的左侧。所述自动码垛机每次吊装两个模具,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汽缸驱动吊钩开合,不用人工干预,吊装模具,起升模具,行走到养护坑上面,下落模具,开启吊钩,整个动作均为自动化控制,中途不需要人为干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6C19/00GK202988601SQ20122073195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刘建明 申请人:廊坊海斯建材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