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018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置有油缸及模具组件,所述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连接挂板,挂板搭接在机架上,在挂板上方相接近处设置有承压顶板,在油缸缸体的侧面设置有竖向导轨,在竖向导轨上配置滑块,滑块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组件设置在油缸缸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压力机设置有倒置浮动式油缸,油缸带动模具组件冲压时,冲压力的反向力经油缸传递至压力机外部的承压顶板,因此压力机不再需要承受冲压时冲压力所带来的反向力,相应的压力机则不需要做的很庞大,可降低压力机机架立板的厚度等,以方便压力机在电机及滚珠丝杠的带动下沿自身Y轴方向运动。
【专利说明】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冲床中使用的压力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
【背景技术】
[0002]数控冲床可用于各类金属薄板零件加工,可以一次性自动完成多种复杂孔型和浅拉深成型加工。现有技术中,数控冲床包括压力机与送料机,送料机设置在压力机X轴方向,可使物料在X轴方向上传动输送。压力机设置在沿其Y轴方向铺设的导轨上,在相应动力机构如电机及Y轴方向滚珠丝杠等作用下,使压力机能沿导轨在Y轴方向上前后移动。压力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安装油缸、U型滑块及模具组件,油缸缸体固定在机架立板上,油缸活塞杆朝下并与U型滑块连接,U型滑块可相对于机架立板上下滑动,模具组件设置在U型滑块的下方。油缸通过U型滑块带动模具组件对工件冲压。由于油缸固定在压力机机架上,所以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工件冲压时冲压力所带来的反向力,因此压力机一般会做的很庞大,这显然不利于其沿自身Y轴方向的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压力机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置有油缸及模具组件,所述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连接挂板,挂板搭接在机架上,在挂板上方相接近处设置有承压顶板,在油缸缸体的侧面设置有竖向导轨,在竖向导轨上配置滑块,滑块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组件设置在油缸缸体的底部。
[0006]优选的,所述承压顶板采用外部支撑结构连接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立板与右立板,在左立板与右立板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料口,在左立板与右立板的上方之间设置有前立板与后立板,所述挂板搭接在前立板与后立板上,所述油缸在平行于前、后立板的缸体两侧均设置两条竖向导轨,在每条竖向导轨上均配置上下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左立板或右立板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冲料板与下模体,上冲料板与带动其冲压后回复至原位的复位机构相连;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导杆与气缸,导杆的下端连接上冲料板,导杆的上端连接气缸的活塞杆。
[0009]优选的,在油缸缸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开设通孔,导杆从通孔中穿过。
[0010]优选的,所述机架设置在导轨上,并配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及电机传动的Y轴向滚珠丝杠,该滚珠丝杠的丝母与机架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0012]本实用新型压力机设置有倒置浮动式油缸,油缸带动模具组件冲压时,冲压力的反向力经油缸传递至压力机外部的承压顶板,因此压力机不再需要承受冲压时冲压力所带来的反向力,相应的压力机则不需要做的很庞大,可降低压力机机架立板的厚度等,以方便压力机在电机及滚珠丝杠的带动下沿自身Y轴方向运动。另外,Y轴方向负载的降低可延长滚珠丝杠的使用寿命,减少驱动电机的功率,降低能量损耗,并可减少Y轴方向的定位时间,提高设备的定位精度及工件的加工品质,降低工件的加工难度及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油缸倒置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机架上安装油缸及模具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力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_机架,101-第一底座,102-第一左立板,103-第一右立板,104-第一进出料口,105-前立板,106-后立板,107-条形滑块,2-油缸,201-竖向导轨,202-滑块,3-模具组件,301-上冲料板,302-下模体,4-挂板,5-导杆,6-气缸,7-支撑板,8-机身,801-第二底座,802-第二左立板,803-第二右立板,804-承压顶板,805-第二进出料口,9-水平导轨,10-滚珠丝杠,11-丝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2所示,一种油缸倒置浮动式压力机,包括机架1,在机架I上设置有油缸2及模具组件3。所述机架I包括第一底座101,在第一底座1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左立板102与第一右立板103,在第一左立板102与第一右立板10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出料口104,在第一左立板102与第一右立板103的上方之间设置有前立板105与后立板106。所述油缸2的活塞杆朝上,并连接挂板4,所述挂板4搭接在前立板105与后立板106上,在挂板4的上方相接近处设置有承压顶板。所述油缸2在平行于前、后立板的缸体两侧均设置两条竖向导轨201,在每条竖向导轨201上均配置上下两个滑块202,滑块202与前立板105或后立板106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组件3设置在油缸缸体的底部。模具组件3包括上冲料板301与下模体302,上冲料板301与带动其冲压后回复至原位的复位机构相连。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导杆5与气缸6,导杆5的下端连接上冲料板301,导杆5的上端连接气缸6的活塞杆。在油缸缸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板7,在支撑板7上开设通孔,导杆5从通孔中穿过。
[0019]油缸2带动模具组件3冲压的具体过程为:油缸2的活塞杆向上顶出,推动挂板4上移,挂板4微量上移后即与承压顶板接触,在承压顶板的作用下挂板4运动受限。此时油缸缸体则受到向下的反作用力,缸体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向下滑动(滑动时滑块202不动,导轨201相对于滑块202滑动),从而带动油缸缸体下方的上冲料板301下移冲压工件。上冲料板301在下移过程中还通过导杆5拉动气缸6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冲压完成后,油缸缸体上移回复原位,上冲料板301则在气缸6的回复力作用下上移回复至原位。模具组件冲压工件所产生的冲压力的反向力,经油缸、挂板传递至压力机外部的承压顶板,因此压力机不再需要承受冲压时冲压力所带来的反向力,相应的压力机则不需要做的很庞大。[0020]上述承压顶板可采用外部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具体可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0021]如图3所示,机架I置于固定不动的机身8中。机身8包括第二底座801,在第二底座8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左立板802与第二右立板803,在第二左立板802与第二右立板80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承压顶板804,在第二左立板802与第二右立板803上均设置有第二进出料口 805。采用该方式可在油缸2带动模具组件3冲压时,使冲压力的反向力经油缸2及挂板4传递至机身8。
[0022]进一步的,机架I设置在两条水平导轨9上,并配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及电机传动的Y轴向滚珠丝杠10,该滚珠丝杠10的丝母11与机架I连接。所述两条水平导轨9铺设在第二底座801的上部两侧,在机架的第一左立板102与第一右立板103的下部均设置有配合导轨9的条形滑块107。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二底座801上。
[0023]上述采取机身上部固设承压顶板的方式仅为一种优选方式,当然承压顶板并不限于上述方式进行固定,如承压顶板也可采用设置在地面上的多个立柱以进行支撑固定等常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着重于采用油缸倒置的方式将油缸冲压力的反向力传递至机架外部。
[0024]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置有油缸及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的活塞杆朝上,并连接挂板,挂板搭接在机架上,在挂板上方相接近处设置有承压顶板,在油缸缸体的侧面设置有竖向导轨,在竖向导轨上配置滑块,滑块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模具组件设置在油缸缸体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顶板采用外部支撑结构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立板与右立板,在左立板与右立板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料口,在左立板与右立板的上方之间设置有前立板与后立板,所述挂板搭接在前立板与后立板上,所述油缸在平行于前、后立板的缸体两侧均设置两条竖向导轨,在每条竖向导轨上均配置上下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左立板或右立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冲料板与下模体,上冲料板与带动其冲压后回复至原位的复位机构相连;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导杆与气缸,导杆的下端连接上冲料板,导杆的上端连接气缸的活塞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其特征在于:在油缸缸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开设通孔,导杆从通孔中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缸浮动式压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置在导轨上,并配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及电机传动的Y轴向滚珠丝杠,该滚珠丝杠的丝母与机架连接。
【文档编号】B30B15/04GK203418776SQ201320501014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陈克伟, 云立刚, 刘杰, 杨呈, 刘茂亮, 王瑞, 张忠振 申请人:青岛东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