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装饰板材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566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异种材料的结合,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装饰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装饰板材的生产工艺大多是在装饰基材上粘贴上使用PVC、PE等材料根据石材、木头、水晶、玻璃、陶瓷等的样子仿制出来的附膜,粘贴的方法大多为利用胶水。利用此工艺生产出来的装饰板材,外表因为仿制的原因不天然;因为使用胶水,粘合面容易脱落,且有刺激气味,不够环保;相比一些天然材料,此类仿制品摸起来,质感差。

如申请号为201010518714.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述的一种复合板材,其成型采用的是激光融合,这种方法成本过高,难以推广;如申请号为201610002829.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述的一种复合板材,其生产组合过程采用的是通过龙骨结构固定浇筑而成,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如公开号为CN 104344200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述的一种复合板材,采用的是接口拼接的组装模式,此类板材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接口松,结构脱落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复合装饰板材及其制造方法,该复合装饰板材粘合性好,不易脱落,且强度大,更环保。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装饰板材,为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层、基层以及至少一层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位于覆盖层和基层之间,覆盖层下表面与中间层上表面连接,基层下表面与中间层下表面连接。

中间层采用将覆盖层的材料和基层的材料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制成。

一种复合装饰板材的生产方法,其制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覆盖层的制作材料和基层的制作材料,根据两者的制作材料制出至少一种中间层的制作材料;

2)将覆盖层的制作材料、中间层的制作材料和基层的制作材料分别置入不同的挤出机内,通过挤出机同时将制作材料挤出;

3)多种制作材料分别沿着上料槽汇入模具中,同时保证中间层的制作材料所在的上料槽位于其他两个上料槽之间;

4)多种制作材料在模具内汇集,经过挤压融合后,沿着出料槽推出,进行冷却成型。

以上方法中,中间层的制作材料的制作方法为将选择好后的覆盖层的制作材料和基层的制作材料粉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粉碎后的制作材料倒入混料机内均匀混合。

以上方法中,三种制作材料在模具内经过挤压融合的过程中,可在需要时进行加热。

以上方法中,当包括有多层不同比例混合制成的中间层制作材料挤出时,进入模具时的上料槽的排列顺序为按照基层的制作材料所含比例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基层的制作材料所含比例最小的中间层制作材料所在的上料槽离覆盖层制作材料所在的上料槽最近,基层的制作材料所含比例最大的中间层制作材料所在的上料槽离基层制作材料所在的上料槽最近,比例相同的中间层制作材料所在的上料槽位于中间。

一种复合装饰板材的生产方法,其制作步骤如下:

1)选择覆盖层的种类和基层的制作材料,根据两者的材料制出至少一种中间层的制作材料;

2)利用模具分别制作出形状相同的覆盖层、中间层和基层;

3)将覆盖层、中间层和基层依次粘合,保证覆盖层在中间层上,基层在覆盖层下。

以上方法中,中间层的制作材料的制作方法为将选择好后的覆盖层和基层的制作材料粉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粉碎后的材料倒入混料机内均匀混合。

以上方法中,覆盖层、中间层和基层之间粘合的方法为利用溶剂将中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覆盖层的下表面、基层的上表面融合。

以上方法中,当含有多层不同比例混合制成的中间层时,粘合顺序为按照基层的制作材料所含比例由小到大的顺序,由上到下依次粘合,基层的制作材料所含比例最小的中间层上表面与覆盖层粘合,基层的制作材料所含比例最大的中间层下表面与基层粘合,比例相同的中间层在中间位置。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生产工艺流程简单,生产出来的各类板材相较原来的天然材料,强度更大,成本更低,应用范围更广,且能够克服原有材料更多的缺陷,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一种复合装饰板材组成结构示意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装饰板材及其制造方法,该复合装饰板材粘合性好,不易脱落,且强度大,更环保。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复合装饰板材为多层结构,包括覆盖层1、基层2以及至少一层中间层3,中间层3位于覆盖层1和基层2之间,覆盖层1下表面与中间层3上表面连接,基层2下表面与中间层3下表面连接。其中,中间层3采用将覆盖层1的材料和基层2的材料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制成。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复合装饰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覆盖层1的制作材料和基层2的制作材料,本实施中覆盖层1的材料选用陶瓷粉,基层2选择PS材料,将陶瓷粉与PS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得到中间层3的材料,其中,两者的混合比例为1:1;

步骤二,将覆盖层1的制作材料陶瓷粉、中间层3的混合材料和基层2的制作材料PS材料分别置入不同的挤出机内,通过挤出机同时将制作材料挤出;

步骤三,三种制作材料分别沿着上料槽汇入模具中,同时保证中间层3的混合材料所在的上料槽位于其他两个上料槽之间;

步骤四,三种制作材料在模具内汇集,经过挤压融合后,沿着出料槽推出,进行冷却硬化,直至成型。

其中,三种制作材料分别沿着上料槽汇入模具之后所进行的挤压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加热,使三种制作材料接触面之间的融合更充分。

通过此方法所得到的复合陶瓷板,整体粘合性好,使用寿命长。通过此方法所得到的复合陶瓷板,相比传统胶水粘合的仿瓷板,没有化学气味,更环保;相比传统瓷板,整体结构抗击打能力强,安装方便,且生产成本相比传统瓷板更低。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复合装饰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覆盖层1的制作材料和基层2的制作材料,本实施中覆盖层1材料选用大理石,基层2选用PVC材料,将碳酸钙粉末与PVC材料混合得到中间层3的材料,其中,两者的混合比例为1:1;

步骤二,利用模具,将大理石切割成指定形状;利用模具,将两种材料分别制作成指定形状的中间层3和基层2;

步骤三,将形状相同的覆盖层1、中间层3以及基层2粘合;

步骤四,粘合完成后的复合装饰板材静置冷却,使各粘合面完全凝固。

其中,覆盖层1、中间层3以及基层2之间的粘合方法为使用环己酮分别涂抹在所需粘合的表面上,即中间层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覆盖层1的下表面以及基层2的上表面。等待一定时间后,待涂上环己酮的各表面被一定程度的溶解之后,将覆盖层1、中间层3以及基层2依次粘合。

通过此方法所得到的复合石板,相比传统的大理石板,生产费用更低,产量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且重量轻,安装使用更方便。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复合装饰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覆盖层1的制作材料和基层2的制作材料,本实施中覆盖层1选用木材,基层2选择PE材料,将木材完全粉碎后得到木粉,将木粉与PE材料混合得到中间层3的材料,其中,两者的混合比例为1:1;

步骤二,利用模具,将木材切割成指定形状;利用模具,将两种材料分别制作成指定形状的中间层和基层;

步骤三,将形状相同的覆盖层1、中间层3以及基层2粘合;

步骤四,粘合完成后的复合装饰板材静置冷却,使各粘合面完全凝固。

其中,覆盖层1、中间层3以及基层2之间的粘合方法为使用环己酮分别涂抹在所需粘合的表面上,即中间层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覆盖层1的下表面以及基层2的上表面。一定时间后,待涂上环己酮的各表面被一定程度的溶解之后,将覆盖层1、中间层3以及基层2依次粘合。

通过此方法所得到的复合木板,相比采用传统方法粘合得到的装饰板材,没有胶水的异味,时间长了不易脱落,整体更接近木质。相比天然木头,复合木板更坚固,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火能力。

实施例四。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复合装饰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覆盖层1的制作材料和基层2的制作材料,本实施中覆盖层1选用陶瓷,基层2选择PS材料,将二氧化硅粉末与PS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得到三种中间层3的材料,其中,二氧化硅粉末与PS材料的混合比例包括2:1、1:1、1:2;

步骤二,利用模具,做出指定形状的陶瓷覆盖层1;利用模具,将PS材料制作成指定形状的基层2;利用模具,将三种混合比例的混合材料分别制作成中间层3,且每种中间层3的厚度相同;

步骤三,将覆盖层1、中间层3以及基层2粘合,粘合顺序从上至下依次为覆盖层1、二氧化硅粉末与PS材料的混合比例为2:1的中间层3、二氧化硅粉末与PS材料的混合比例为1:1的中间层3、二氧化硅粉末与PS材料的混合比例为1:2的中间层3以及基层2;

步骤四,粘合完成后的复合装饰板材静置冷却。

其中,覆盖层1、基层2以及三层中间层3之间的粘合方法为使用环己酮分别涂抹在所需粘合的表面上,即每类中间层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覆盖层1的下表面以及基层2的上表面。等待一定时间后,待涂上环己酮的各表面被一定程度的溶解之后,将覆盖层1、中间层3以及基层2粘合。

传统的陶瓷板材易碎,抗冲击能力低,通过此方法所得到的复合陶瓷板,粘合效果好,包含多层中间层,抗击打能力更强,且生产成本较低,同时,此复合陶瓷板方便后期加工,亦便于回收利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中分别以木材、陶瓷、大理石作为覆盖层1,相对应以PE材料、PS材料、PVC材料作为基层2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采用这些材料组合。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