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61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保护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保护膜。



背景技术:

保护膜是为了保护商品而开发的一种新型表面保护、包装材料,将它贴在各类金属、铝塑板、彩色塑料板材、彩色涂层钢材、石材、玻璃、仪器仪表、高层家具和地毯等材料的表面,使其在制造、运输、二次加工(冲压、弯曲、拉伸、成型)、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得到保护,避免受到污染和划伤,减缓表面氧化等,在完成运输、贮存、加工以及组装等处理之后,再揭去保护膜。保护膜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方便材料的加工,而且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实际应用中的保护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保护膜属于线型结构高分子,造成保护膜过于柔软,强度不够等,保护膜的抗挤压强度不好,使用时在保护膜与被保护元件贴合时,如果操作人员用力过重不均或发生碰撞,就会导致元件保护面破损或破裂,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此外,保护膜黏贴于器件表面时,会在保护膜与器件之间产生气泡,由于保护膜的整体性和密封性导致气泡不容易排除,从而降低了保护膜的使用寿命和保护效果的下降。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保护膜结构,能够综合性地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保护膜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保护膜,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抗挤压强度,提高了对产品的保护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且能够自动排除保护膜与元件接触面间产生的气泡,从而延长了保护膜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强度保护膜,包括:基膜层,所述基膜层的上端面通过共挤复合方式设置有外基膜层,所述基膜层的下端面通过共挤复合方式设置有内基膜层;

环绕所述外基膜层四周及所述内基膜层四周均设置有透析层,所述透析层内部通过热熔方式植入有钢片粉末;

所述高强度保护膜还包括与所述外基膜层的透析层及内基膜层的透析层相连通的通气孔层,所述通气孔层贯穿所述基膜层、所述外基膜层及所述内基膜层设置;

所述内基膜层底端设置有与所述透析层相连通的吸附盘,且所述吸附盘对应所述通气孔层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钢片粉末在所述透析层的分布密度设置为25%-30%,所述透析层为机械针刺孔,所述通气孔层的深度设置有6-8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基膜层与所述基膜层复合连接处及所述内基膜层与所述基膜层复合连接处均通过共挤复合方式设置有发泡柱,所述发泡柱为热熔弹性体压敏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基膜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共挤形成的表面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保护膜,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通过在透析层植入钢片粉末使得保护膜本体具有较好的抗挤压强度,提高了对产品的保护作用,避免了挤压破损造成的不必要经济损失,且能够自动排除保护膜与元件接触面间产生的气泡,较好的吸附作用,从而延长了保护膜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保护膜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保护膜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强度保护膜,包括:基膜层10,基膜层10的上端面通过共挤复合方式设置有外基膜层20,基膜层10的下端面通过共挤复合方式设置有内基膜层30;

环绕外基膜层20四周及内基膜层30四周均设置有透析层40,透析层40内部通过热熔方式植入有钢片粉末41;

高强度保护膜还包括与外基膜层20的透析层40及内基膜层30的透析层40相连通的通气孔层50,通气孔层50贯穿基膜层10、外基膜层20及内基膜层30设置;

内基膜层30底端设置有与透析层40相连通的吸附盘60,且吸附盘60对应通气孔层50设置。

具体地,钢片粉末41在透析层40的分布密度设置为25%-30%,透析层40为机械针刺孔,通气孔层50的深度设置有6-8μm。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外基膜层20与基膜层10复合连接处及内基膜层30与基膜层10复合连接处均通过共挤复合方式设置有发泡柱70,发泡柱70为热熔弹性体压敏胶。

更具体地,外基膜层20为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共挤形成的低极性的表面层。

设计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析层植入钢片粉末使得保护膜本体具有较好的抗挤压强度,提高了对产品的保护作用,避免了挤压破损造成的不必要经济损失,且能够自动排除保护膜与元件接触面间产生的气泡,较好的吸附作用,从而延长了保护膜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