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726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通过使至少两张光学膜隔着胶粘剂层或粘合剂层地通过一对贴合辊之间而进行压接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将长条的光学膜卷绕成卷状时的卷绕偏移、变形,向光学膜的沿着流动方向的两端部呈带状地施加被称作滚花的微小的凹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22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18016号公报

若借助一对贴合辊将具有被施加了滚花的部分(滚花部)的光学膜与其他膜压接而制造层叠光学膜,则滚花部容易产生褶皱,作为层叠光学膜的品质容易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借助一对贴合辊将具有滚花部的光学膜与其他膜压接的情况下,在所制造的层叠光学膜的滚花部也不容易产生褶皱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向旋转的一对贴合辊之间导入第一光学膜以及经由胶粘剂层(日语为“接着剤”)或粘合剂层(日语为“粘着剤”)配置于第一光学膜的一面侧或两面侧的第二光学膜,由一对贴合辊对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进行加压而将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贴合,其中,第一光学膜以及第二光学膜中的至少一方在宽度方向的缘部具有滚花部,一对贴合辊以避开对滚花部进行加压的方式将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贴合。

根据该制造方法,滚花部不被贴合辊加压,因此在制造的层叠光学膜的滚花部不容易产生褶皱。

一对贴合辊中的至少一方的贴合辊也可以是弹性辊。以往产生于滚花部的褶皱在贴合辊为弹性辊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因此在贴合辊为弹性辊的情况下优选适用本发明。

也可以是,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经由胶粘剂层而贴合,胶粘剂层的在一对贴合辊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比第一光学膜的在一对贴合辊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宽。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良好地粘接。

另外,一对贴合辊也可以以避开与滚花部接触的方式将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贴合。在该情况下,贴合辊就连与滚花部接触都没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在滚花部产生褶皱。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利用一对贴合辊将具有滚花部的光学膜与其他膜压接的情况下,在所制造的层叠光学膜的滚花部也不容易产生褶皱的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层叠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2的(a)~(c)均是示意性地表示滚花部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借助一对贴合辊将各膜贴合的情形的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层叠光学膜、2…第一光学膜、3…第二光学膜、3a…滚花部、4…层叠体、5…胶粘剂层、7a…弹性辊(贴合辊)、7b…金属辊(贴合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或相当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层叠光学膜1具备:第一光学膜2;和第二光学膜3、3,其经由胶粘剂层5而粘接于所述第一光学膜2的两面侧。层叠光学膜1形成为长条状,卷绕成卷状并被保存。

第二光学膜3、3彼此宽度相等,均在宽度方向的缘部的两面上具有滚花部3a、3a。滚花部3a、3a以沿着层叠光学膜1制造时被输送的方向(图示跟前方向)呈带状且彼此平行的方式被施加。

图2的(a)~(c)是示意性地表示滚花部3a的例子的第二光学膜3的侧端部的剖视图。图2的(a)是在一面(图中的上表面)设置有突起且在相反侧的面(图中的下表面)的与该突起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的例子,图2的(b)是在一面(图中的上表面)设置有突起以及凹陷且将相反侧的面(图中的下表面)设为平滑面的例子,图2的(c)是在两面设置有突起以及凹陷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滚花部是指:在第二光学膜3的侧端部的两面中的任一面开始形成突起或凹陷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中,从最内侧的位置到最外侧的位置为止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光学膜3上施加的滚花部3a可以是图2的(a)~(c)中的任一形态,但不限定于这些形态。滚花部3a的宽度不受限定,在各侧端部处分别是膜整体的宽度的0.5~5%这样的程度,5~30mm这样的程度。

作为设置于滚花部3a的突起、凹陷的形状,在图2的(a)~(c)的各例中示出了梯形,但该梯形可以是圆锥台形,也可以是棱柱台形。另外,作为梯形以外的形状,例如可举出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等,也可以是不定形状。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膜实施滚花加工时,将该滚花高度调整为2~10μm,优选调整为3~6μm。在此,滚花高度是指从滚花部3a的厚度中减去未实施滚花加工的部分的厚度而得到的值,在图2的(a)~(c)的各例中,是从滚花部3a的厚度t’中减去未实施滚花加工的部分的厚度t而得到的“t’-t”的值。若滚花高度过小,则无法充分抑制膜的卷取外观不良,若过大,则在滚花加工时、加工后膜容易断裂。需要说明的是,在未实施滚花加工的部分存在厚度较差的情况下,使用其平均厚度来算出滚花高度即可,但此时滚花高度优选超过该厚度较差。

另外,未实施滚花加工的部分的厚度、即第二光学膜3的厚度从层叠光学膜1的薄膜化的观点出发优选是薄的厚度,但若过于薄则强度降低而加工性差。优选为5~90μm以下,更优选为5~60μm,进一步优选为5~50μm。

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滚花部3a,能够防止将长条的光学膜卷绕成卷状时的卷绕偏移、变形、光学膜输送时产生膜的端部处的打卷等变形。虽然滚花部3a的高度仅为2~10μm,但在第一光学膜2与第二光学膜3贴合时,若从辊对该滚花部3a进行加压,则滚花部的凹凸成为基点而容易产生褶皱。

胶粘剂层5以收纳于在第二光学膜3施加的滚花部3a、3a之间的宽度存在。即,胶粘剂层5的宽度比第二光学膜3的宽度窄。

胶粘剂层5的宽度优选比第一光学膜2的宽度宽。在该情况下,能够良好地粘接第一光学膜2和第二光学膜3。

在此,例示各构件的种类、材料。作为光学膜的组合,可举出第一光学膜2为偏振片、第二光学膜3为保护膜的情况。此时,制造的层叠光学膜1是偏振板。

作为偏振片的材料,可以采用以往偏振板的制造所使用的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eva)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系树脂等。其中优选聚乙烯醇系树脂。在成形为膜状时,优选对单轴延伸后的膜实施基于碘或二色性染料进行的染色并接着进行硼酸处理。

偏振片的厚度优选为2~75μm,更优选为2~50μm,进一步优选为2~30μm。

保护膜是防止偏振片的主面、端部的破裂、损伤的膜。在此,“保护膜”是指在可层叠于偏振片的各种各样的膜中、物理层叠于最接近偏振片的位置的膜。

保护膜可以由在偏振板的领域已知的各种透明树脂膜构成。例如可举出以三乙酰纤维素为代表例的纤维素系树脂、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代表例的聚烯烃系树脂、以降冰片烯系树脂为代表例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为代表例的丙烯酸系树脂、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为代表例的聚酯系树脂等。其中,代表性的是纤维素系树脂。

两张保护膜可以由彼此同种的材料,也可以由不同种材料构成。

作为保护膜,可以是不具有光学功能的膜,也可以是相位差膜、增亮膜这样的兼具光学功能的膜。

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5~90μm,更优选为5~80μm,进一步优选为5~50μm。

作为形成胶粘剂层5的胶粘剂,可以采用以往偏振板的制造所使用的各种胶粘剂。例如从耐候性、折射率、阳离子聚合性等观点出发,优选分子内不含芳香环的环氧树脂。另外,优选因活性能量线(紫外线或热线)的照射而固化的胶粘剂。

作为环氧树脂,例如优选氢化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可以向环氧树脂添加聚合引发剂(例如利用紫外线照射进行聚合的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利用热线照射而进行聚合的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以及其他添加剂(敏化剂等)而调制涂敷用的环氧树脂组成物来进行使用。

另外,作为胶粘剂,也可以使用丙烯酰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系的水系胶粘剂。

制造的偏振板粘贴于液晶单元等显示用单元(图像显示元件)的一面或两面。偏振板可以还包括层叠于保护膜上的其他光学层。作为其他光学层,可举出:使某种偏振光透过且对显示与之相反的性质的偏振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型偏振膜;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带防眩功能的膜;带表面反射防止功能的膜;在表面具有反射功能的反射膜;兼具反射功能和透射功能的半透射反射膜;视野角补偿膜等。

由偏振片和两张保护膜这三层构成的偏振板的厚度优选为10~500μm,更优选为10~3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200μm。

作为光学膜的另一组合,可举出第一光学膜2为上述偏振板且第二光学膜3为隔离膜或临时保护膜的情况。此时,代替胶粘剂层5而使用粘合剂层,制造的层叠光学膜1是“带隔离膜的偏振板”或“带临时保护膜的偏振板”。

粘合剂层是在将偏振板粘贴于其他物品(例如液晶单元)时发挥功能的层。粘合剂层可以由丙烯酸系树脂、硅酮系树脂、聚酯、聚氨酯、聚醚等构成。

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2~500μm,更优选为2~200μm,进一步优选为2~50μm。

作为向偏振板层叠粘合剂层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向偏振板涂敷包含上述树脂、任意的添加成分的溶液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由该溶液在隔离膜上形成粘合剂层之后层叠于保护膜的方法。

隔离膜是以粘合剂层的保护、异物的防附着等为目的而被粘贴的能够剥离的膜,在偏振板的使用时被剥离而露出粘合剂层。隔离膜可以由例如聚乙烯那样的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那样的聚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那样的聚酯系树脂等构成。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延伸膜。

隔离膜的厚度优选为2~500μm,更优选为2~200μm,进一步优选为2~100μm。

临时保护膜是能够从偏振板剥离的膜,是用于保护层叠有临时保护膜的偏振板的表面以免损伤、磨损等的膜。作为临时保护膜的材料,可以使用与上述保护膜同样的材料,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

临时保护膜在层叠于偏振板之后,在偏振板的使用之前贴合于偏振板,在使用时被从偏振板剥离。

临时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2~500μm,更优选为2~200μm,进一步优选为2~100μm。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将第一光学膜2与第二光学膜3、3导入在对膜进行输送的同时进行旋转的一对贴合辊7a、7b之间,通过贴合辊7a、7b彼此加压而进行贴合。贴合后的两膜通过贴合辊7a、7b之间,成为层叠体4而被输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省略绘出胶粘剂层5。

在此,如图4所示,贴合辊7a、7b间的两膜的配置被设为:第一光学膜2的存在宽度位于第二光学膜3的两个滚花部3a、3a之间,并且,两张第二光学膜3、3的滚花部3a、3a彼此面对。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为了容易观察附图,绘制成使贴合辊7a、7b与层叠体4分离。

胶粘剂层5具有收纳于第二光学膜3的两个滚花部3a、3a之间的宽度且比第一光学膜2的宽度宽的宽度。并且,胶粘剂层5配置为:位于第二光学膜3的两个滚花部3a、3a之间,且内含第一光学膜2的存在宽度。胶粘剂层5可以通过向第二光学膜3的面中的与第一光学膜2面对的面涂敷上述胶粘剂来设置。

更详细而言,一对贴合辊7a、7b由弹性辊7a和金属辊7b构成。在此,“弹性辊”是指辊的最外层由例如橡胶那样的弹性体构成的辊。可以是弹性辊7a的整体由橡胶构成,也可以是中心部由金属构成且仅最外层由橡胶构成。作为橡胶的材料,可以举出丁腈系橡胶、聚氨酯系橡胶、硅酮系橡胶等。

弹性辊7a的宽度(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延伸宽度)比与之接触的第二光学膜3所具有的两个滚花部3a、3a之间的距离窄(小),且比胶粘剂层5的宽度宽(大)。并且,弹性辊7a配置为位于两个滚花部3a、3a之间且内含胶粘剂层5的存在宽度。在此,弹性辊7a的宽度是指在维持与成为有助于贴合的有效接触面的部分相同的直径的同时延伸的部分的整个宽度。例如,在弹性辊7a的端部侧存在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缩径而不与第二光学膜3接触的部分的情况下,将除了缩径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宽度设为弹性辊7a的整个宽度。

金属辊7b的宽度配置为比与之接触的第二光学膜3的宽度宽且内含第二光学膜3的宽度的整体。在贴合时,该第二光学膜3所具有的滚花部3a、3a与金属辊7b接触。

一对贴合辊7a、7b在第一光学膜2与第二光学膜3、3隔着胶粘剂层5的状态下进行加压(夹持)而将第一光学膜2与第二光学膜3、3贴合。此时,两张第二光学膜3、3中的任一滚花部3a均避免了被加压。即,弹性辊7a侧的第二光学膜3所具有的滚花部3a、3a就连与弹性辊7a接触都没接触,另一方面,金属辊7b侧的第二光学膜3所具有的滚花部3a、3a虽然与金属辊7b接触,但由于弹性辊7a侧的存在宽度不足,因此没有被加压。

在贴合时,也可以是,一对贴合辊7a、7b自身不具有对膜进行加压的机构,取而代之地利用以与该一对贴合辊7a、7b接触的方式设置的一对按压辊对该一对贴合辊7a、7b进行按压来对膜进行加压的方式。

通过贴合而制作成的层叠体4此后通过胶粘剂层5固化而完成为图1所示的层叠光学膜1。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滚花部3a不被一对贴合辊7a、7b加压,因此制造的层叠光学膜1的滚花部3a不容易产生褶皱。

另外,胶粘剂层5的宽度比第一光学膜2的宽度宽,因此能够将第一光学膜2与第二光学膜3良好地粘接。另外,弹性辊7a配置为内含胶粘剂层5的存在宽度,因此,能够将第一光学膜2与第二光学膜3进一步良好地粘接。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一对贴合辊7a、7b是弹性辊7a与金属辊7b的组合的实施方式,但一对贴合辊7a、7b也可以由两根弹性辊构成,也可以由两根金属辊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两张第二光学膜3、3均具有滚花部3a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是任一方的第二光学膜3不具有滚花部3a。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金属辊7b的宽度比与之接触的第二光学膜3的宽度宽且金属辊7b配置为内含第二光学膜3的宽度的整体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设为使金属辊7b的宽度比第二光学膜3的两个滚花部3a、3a之间的距离窄且金属辊7b配置为位于两个滚花部3a、3a之间的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一对贴合辊7a、7b避开与滚花部3a、3a接触而将第一光学膜2与第二光学膜3贴合,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在滚花部3a产生褶皱。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光学膜2不具有滚花部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是第一光学膜2也具有滚花部。在该情况下,设为弹性辊7a的宽度比第一光学膜2的滚花部间的距离窄且弹性辊7a配置为位于该滚花部之间。

另外,第一光学膜2、第二光学膜3以及胶粘剂层5的各宽度的大小关系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大小关系,而可以是任意的大小关系。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一张第一光学膜2与两张第二光学膜3贴合的实施方式(三张贴合),但也可以设为将一张第一光学膜2与一张第二光学膜3贴合的实施方式(两张贴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光学膜2示出了包含偏振要素的膜,但第一光学膜2也可以是不包含偏振要素的光学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