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致变色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113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窗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玻璃结构,特别是一种光致变色玻璃。



背景技术:

光致变色材料是指材料在受到电池波辐射的条件下,材料结构或者化学性质变化,导致吸收光谱明显变化,而该物质能够在光或热的激发下回复本征状态。光致变色材料主要分为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无机光致变色材料主要有氧化钨与氯化银等,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螺吡喃类、偶氮苯类等。

目前制备光致变色玻璃主要有两种方法制备方法,一种是在玻璃本体中添加光致变色材料,比如在制备玻璃本体的过程中添加卤化银,另外一种是将光致变色材料与玻璃复合,形成复合玻璃材料,比如专利CN202147451利用PVB或EVA胶片将光致变色功能膜与夹合形成光致变色玻璃,该种方法相比与在玻璃本体中加入氯化银的优点主要有可以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变色效果,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另外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对光致变色层厚度的精准控制及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精准调节的间隙支撑结构,在填充光致变色层的制作之前,实现精准调控成型厚度的光致变色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致变色玻璃,包括呈上下叠置的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 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留有填充间隙,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的其一周边设置为预留口,其余周边均设置成密封边,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设置能控制填充间隙厚度的若干间隔物,通过所述预留口向所述填充间隙内填设光致变色层。

本光致变色玻璃中,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的四角处均设置间隔调节组件,间隔调节组件包括橡胶座和调节件,橡胶座具有条形座体,条形座体的一面封堵填充间隙的角部,另一面贴合调节件,调节件具有壳体,壳体的底面为敞口,壳体的两侧壁为弹性金属片,壳体通过螺纹连接穿入调节螺丝,调节螺丝的头部露在壳体的外部,调节螺丝的中部贯穿一侧弹性金属片,调节螺丝的尾部顶靠于另一侧弹性金属片的内壁上。光致变色层是用高聚物与螺环光致变色材料经热固化形成。

本光致变色玻璃的制作工艺为:制备两片尺寸相同洁净的玻璃作为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将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整齐的叠在一起,在两层玻璃之间放置若干个球状的间隔物,在两层玻璃的一边留有小块缝隙形成预留口,两层玻璃的其余部分进行密封,待用。将四个间隔调节组件对应安装在玻璃的四角上,先将橡胶座卡接在两层玻璃之间,并将两层玻璃相连接,而后将调节件插入两层玻璃之间并贴靠在橡胶座的外侧,通过旋拧调节螺丝进入壳体的长度,以使两侧壁的弹性金属片相应发生弹性变形,以调整两层玻璃之间的间隔距离,在调节距离的过程中,橡胶座通过弹性自行密封贴附于两层玻璃的内壁上。将高聚物、螺环光致变色材料、间隔物混合形成混合物,将混合物经预留口灌注到玻璃中间的填充间隙内,经高温固化后获得光致变色玻璃。最后将玻璃四角的间隔调节组件取下即可。

在上述的光致变色玻璃中,所述光致变色层是螺环光致变色材料与高聚物经热固化形成。

在上述的光致变色玻璃中,所述间隔物为玻璃微球或玻璃纤 维,所述间隔物的折射率与玻璃折射率差在±0.02。

在上述的光致变色玻璃中,所述条形座体的两侧设置套圈,一侧套圈套接在所述第一玻璃层上,另一侧套圈套接在所述第二玻璃层上。

在上述的光致变色玻璃中,所述条形座体的两端设置卡爪,所述卡爪具有左右对称的爪钩,一侧爪钩钩设在所述第一玻璃层上,另一侧爪钩钩设在所述第二玻璃层上。

在上述的光致变色玻璃中,所述填充间隙的高度为30um~50um,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厚度为30um~50um。

在上述的光致变色玻璃中,所述壳体的一侧弹性金属片的内壁上设置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攻设内螺纹,所述调节螺丝的周壁上攻设外螺纹,所述调节螺丝穿入所述螺纹管内形成螺纹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光致变色玻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生产工艺,提高了光致变色玻璃的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玻璃复合的PVB层与PET层,提高玻璃样品的透光率;

3、本实用新型利用精准调节的间隙支撑结构,在填充光致变色层的制作之后,实现精准调控成型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光致变色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玻璃层;2、第二玻璃层;3、光致变色层;4、橡胶座;5、壳体;6、弹性金属片;7、调节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光致变色玻璃,包括呈上下叠置的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之间留有填充间隙,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的其一周边设置为预留口,其余周边均设置成密封边,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之间设置能控制填充间隙厚度的若干间隔物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的四角处均设置间隔调节组件,间隔调节组件包括橡胶座4和调节件,橡胶座4具有条形座体,条形座体的一面封堵填充间隙的角部,另一面贴合调节件,调节件具有壳体5,壳体5的底面为敞口,壳体5的两侧壁为弹性金属片6,壳体5通过螺纹连接穿入调节螺丝7,调节螺丝7的头部露在壳体5的外部,调节螺丝7的中部贯穿一侧弹性金属片6,调节螺丝7的尾部顶靠于另一侧弹性金属片6的内壁上,通过预留口向填充间隙内填设光致变色层3。

本光致变色玻璃中,光致变色层3是螺环光致变色材料与高聚物经热固化形成。

本光致变色玻璃的制作工艺为:制备两片尺寸相同洁净的玻璃作为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将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整齐的叠在一起,在两层玻璃的一边留有小块缝隙形成预留口,两层玻璃的其余部分进行密封,待用。将四个间隔调节组件对应安装在玻璃的四角上,先将橡胶座4卡接在两层玻璃之间,并将两层玻璃相连接,而后将调节件插入两层玻璃之间并贴靠在橡胶座4的外侧,通过旋拧调节螺丝7进入壳体5的长度,以使两侧壁的弹性金属片6相应发生弹性变形,以调整两层玻璃之间的间隔距离,在调节距离的过程中,橡胶座4通过弹性自行密封贴附于两层玻璃的内壁上。将螺环光致变色材料、高聚物、间隔物混合形成混合物,将混合物经预留口灌注到玻璃中间的填充间 隙内,经高温固化后获得光致变色玻璃。最后将玻璃四角的间隔调节组件取下即可。

光致变色层3是螺环光致变色材料与高聚物经热固化形成。间隔物为玻璃微球或玻璃纤维,间隔物的折射率与玻璃折射率差在±0.02。

条形座体的具体结构有两种实施方案,一种是:条形座体的两侧设置套圈,一侧套圈套接在第一玻璃层1上,另一侧套圈套接在第二玻璃层2上。

另一种是:条形座体的两端设置卡爪,卡爪具有左右对称的爪钩,一侧爪钩钩设在第一玻璃层1上,另一侧爪钩钩设在第二玻璃层2上。

填充间隙的高度为30um~50um,光致变色层3的厚度为30um~50um。

壳体5的一侧弹性金属片6的内壁上设置螺纹管,螺纹管内攻设内螺纹,调节螺丝7的周壁上攻设外螺纹,调节螺丝7穿入螺纹管内形成螺纹配合连接。

本光致变色玻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生产工艺,提高了光致变色玻璃的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玻璃复合的PVB层与PET层,提高玻璃样品的透光率;

3、本实用新型利用精准调节的间隙支撑结构,在填充光致变色层3的制作之后,实现精准调控成型厚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玻璃层1;第二玻璃层2;光致变色层3;橡胶座4;壳体5;弹性金属片6;调节螺丝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