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285发布日期:2019-01-15 22:25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日益增加,人们对穿着服装也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服装面料性能已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服装面料的各项物理特性的大小,既影响着装人体衣内微气候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又影响着装人体舒适感的主观评价,且有些服装面料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故服装面料的各项物理特性对着装人体感觉舒适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服装面料的柔软性、保暖性、亲肤性、抗菌性等直接影响人体感觉的舒适性。而现有的服装面料,由于采用的纤维品种单一,无法集合各类纤维的显著特性,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现在市面上的面料主要为天然面料和人工面料,天然面料舒适但不环保;人工面料则舒适性较差。因此,设计一种既舒适又环保的再生纤维素混纺面料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通过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制备面料,设计不同的功能结构层用于实现纤维面料的功能多样化,通过选择不同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提高面料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包括基层面料和抗菌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通过浸渍均匀地吸附在基层面料上,抗菌层的浸渍溶液为天冬氨酸纤维素酯溶液;

所述基层面料由红外纤维层和再生纤维层通过粘接的方式制备而成;所述再生纤维层由再生纤维素纤维和竹纤维交叉混纺制备而得;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呈竖直状,竹纤维呈水平状。

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通过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制备面料,设计不同的功能结构层用于实现纤维面料的功能多样化,通过选择不同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提高面料的舒适性;设计抗菌层可有效抗菌,使得混纺面料适应范围更广。在抗菌层上设计感光变色层可以增强面料的观赏性,感光变色是经紫外线或阳光照射,吸收紫外线或阳光后,而产生颜色的变化,当失去紫外线或阳光照射时,即回复到原来的颜色。

进一步地,所述混纺面料还包括感光变色层。

进一步地,所述感光变色层通过热压复合均匀复合在抗菌层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感光变色层与基层面料的厚度比为1:(8-12)。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天丝纤维、竹浆纤维、蚕丝蛋白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为竹浆纤维和蚕丝蛋白纤维按2:1互相捻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和天丝纤维按2:1互相捻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通过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制备面料,设计不同的功能结构层用于实现纤维面料的功能多样化,通过选择不同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提高面料的舒适性;设计抗菌层可有效抗菌,使得混纺面料适应范围更广;

2.在抗菌层上设计感光变色层可以增强面料的观赏性,感光变色是经紫外线或阳光照射,吸收紫外线或阳光后,而产生颜色的变化,当失去紫外线或阳光照射时,即回复到原来的颜色;

3.再生纤维素纤维为竹浆纤维和蚕丝蛋白纤维按2:1互相捻合而成可明显增强面料的舒适度,再生纤维素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和天丝纤维按2:1互相捻合而成也可明显增强面料的舒适度,整体提高面料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再生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层面料,11-再生纤维素纤维,12-竹纤维,2-抗菌层,3-感光变色层,4-红外纤维层,5-再生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

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包括基层面料1和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通过浸渍均匀地吸附在基层面料1上,抗菌层1的浸渍溶液为天冬氨酸纤维素酯溶液;

所述基层面料1由红外纤维层4和再生纤维层5通过粘接的方式制备而成;所述再生纤维层5由再生纤维素纤维11和竹纤维12交叉混纺制备而得;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11呈竖直状,竹纤维12呈水平状。

具体地,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11为竹浆纤维和蚕丝蛋白纤维按2:1互相捻合而成。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

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包括基层面料1和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通过浸渍均匀地吸附在基层面料1上,抗菌层1的浸渍溶液为天冬氨酸纤维素酯溶液;

所述基层面料1由红外纤维层4和再生纤维层5通过粘接的方式制备而成;所述再生纤维层5由再生纤维素纤维11和竹纤维12交叉混纺制备而得;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11呈竖直状,竹纤维12呈水平状。

具体地,所述混纺面料还包括感光变色层3。

具体地,所述感光变色层3通过热压复合均匀复合在抗菌层2的表面。

具体地,所述感光变色层3与基层面料1的厚度比为1:8。

具体地,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11为莫代尔纤维和天丝纤维按2:1互相捻合而成。

实施例3

如图2和图3所示,

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混纺面料,包括基层面料1和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通过浸渍均匀地吸附在基层面料1上,抗菌层1的浸渍溶液为天冬氨酸纤维素酯溶液;

所述基层面料1由红外纤维层4和再生纤维层5通过粘接的方式制备而成;所述再生纤维层5由再生纤维素纤维11和竹纤维12交叉混纺制备而得;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11呈竖直状,竹纤维12呈水平状。

具体地,所述混纺面料还包括感光变色层3。

具体地,所述感光变色层3通过热压复合均匀复合在抗菌层2的表面。

具体地,所述感光变色层3与基层面料1的厚度比为1:11。

具体地,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11为莫代尔纤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