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机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8558发布日期:2019-03-22 19:2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合机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贴合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贴合机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贴合机主要应用在OCA光学胶模切工艺的换模部分,原装OCA光学胶有三层结构,蓝色的为种离型膜,白色的为OCA,洋红色的为轻离型膜,真正使用层是中间部分的OCA,两边的离型膜仅仅是保护中间OCA的作用,而换模的目的就是将轻离型膜换成离型力小的离型膜,这样使用的时候方便快捷。

目前,公告号为CN2072128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三工位贴合机,包括机箱、固定架和工作台,所述机箱内部一侧的下端固定有三菱HF-MP73直流电机,且三菱HF-MP73直流电机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机箱的一端固定有原料支架,且原料支架的上端固定有CH卧式减速电机,CH卧式减速电机的一端固定有原料卷辊,所述机箱的另一端固定有产品支架,且产品支架的上端固定有CH卧式减速电机,CH卧式减速电机的一端固定有收卷辊,所述机箱的上表面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上端固定有贴合台,贴合台共设有三个。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一种三工位贴合机,其原料是通过进料板放置在传送带上,以减少原料的磨损;但是,原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移,若原料偏移出进料板,容易使原料出现折痕,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机的进料装置,其优点在于能够限制原料的输送方向,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合机的进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一端的进料架和若干转动连接于所述进料架上的进料辊,所述进料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进料板和第二进料板,若干所述进料辊转动于所述第一进料板和第二进料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进料板和第二进料板之间并排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进料板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同轴设置有若干供所述进料辊穿过的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料放置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使得原料的两侧受到限制,被迫只能沿输料方向前进,以确保原料不会偏移出传送带的输送方向。因此,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够限制原料的输送方向,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套相互交错的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的两端分别转动于所述第一进料板和第二进料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时,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够沿进料辊的长度方向移动,即能够调节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原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手轮和第二调节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节手轮和第二调节手轮的设置能够便于转动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手轮和第二调节手轮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槽的设置能够避免在转动第一调节手轮或第二调节手轮时发生打滑,使得操作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手轮与所述第二调节手轮同一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间距时,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工作台的同一侧,便可移动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使得操作更加快速和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进料辊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板和第二进料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进料板和第二进料板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固定有限位片,且两个所述限位片之间的间距等于传送带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均与限位片相抵时,即说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间距已达到最大距离,以避免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间距过大而偏移出传送带的传送区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片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与加强杆两端的限位片贴合时,安装孔与螺纹孔对准,此时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即可实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对应限位片之间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能够限制原料的输送方向,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而通过调节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间距,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原料;

2、通过限位片能够防止原料偏移出传送带的传送区域,提高原料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贴合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凸显进料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进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工作台;1、进料架;2、进料辊;3、第一进料板;4、第二进料板;5、第一定位板;6、第二定位板;7、连接孔;8、第一螺纹套;9、第二螺纹套;10、第一调节螺杆;11、第二调节螺杆;12、第一调节手轮;13、第二调节手轮;14、防滑槽;15、加强杆;16、限位片;17、安装孔;18、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贴合机的进料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固定在工作台101一端的进料架1和若干转动连接在进料架1上的进料辊2,原料通过进料架1放置在传送带上,以减少原料的磨损。

如图2和3所示,进料架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进料板3和第二进料板4,若干进料辊2沿输料方向分布且水平转动于第一进料板3和第二进料板4之间。其中,第一进料板3和第二进料板4之间并排设置有平行于第一进料板3的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上沿其长度方向同轴设置有若干供进料辊2穿过的连接孔7,通过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能够限制原料的输送方向,避免原料偏移出传送带的传送区域。

具体地,如图2和3所示,第一定位板5的外壁两侧延伸有平行于进料辊2的第一螺纹套8,第二定位板6的外壁两侧延伸有第二螺纹套9,第一螺纹套8和第二螺纹套9分别位于最中间进料辊2的两侧,且第一螺纹套8和第二螺纹套9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10和第二调节螺杆11,第一调节螺杆10和第二调节螺杆11的两端分别转动于第一进料板3和第二进料板4上。因此,通过转动第一调节螺杆10和第二调节螺杆11,能够使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沿进料辊2的长度方向移动,即能够调节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原料。

如图3所示,第一调节螺杆10和第二调节螺杆1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手轮12和第二调节手轮13,且第一调节手轮12和第二调节手轮13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防滑槽14。通过第一调节手轮12和第二调节手轮13能够便于转动第一调节螺杆10和第二调节螺杆11,而通过防滑槽14能够避免在转动第一调节手轮12或第二调节手轮13时发生打滑,使得操作更加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调节手轮12与第二调节手轮13均设置在第二进料板4的外侧,即当需要调节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之间的间距时,工作人员只需站在工作台101的同一侧,便可移动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使得操作更加快速和便捷。

如图2和3所示,相邻进料辊2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5,加强杆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料板3和第二进料板4固定。其中,加强杆15的两端固定有限位片16,且两个限位片16之间的间距等于传送带的宽度。因此,当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均与限位片16相抵时,即说明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之间的间距已达到最大距离,以避免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之间的间距过大而偏移出传送带的传送区域。

如图3所示,限位片16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7,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上均设置有若干与安装孔17相对应的螺纹孔18。因此,当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均与限位片16相抵时,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17与螺纹孔18螺纹连接,即可实现第一定位板5、第二定位板6与对应限位片16之间的固定,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停止移动时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首先,根据原料的尺寸,转动第一调节螺杆10和第二调节螺杆11,以改变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之间的间距;接着,将原料放置在第一定位板5和第二定位板6之间,使得原料的两侧受到限制,被迫只能沿输料方向前进,即能够确保原料不会偏移出传送带的输送方向,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