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吸汗亲肤面料及穿戴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2928发布日期:2019-07-13 08:3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吸汗亲肤面料及穿戴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和穿戴品,尤其涉及一种透气吸汗亲肤面料及穿戴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穿戴品的要求不仅仅是色彩、款式体现出的时尚感同时也注重穿戴品的舒适度,而面料作为穿戴品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穿戴品的舒适度起着决定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会排出大量的汗水,普通的面料制成的穿戴品会吸收汗水从而使得汗水与面料粘贴在人体皮肤上,汗水无法迅速排出从而给人体带来不舒适的感觉。为此,现在出现了一些能吸汗的面料,以提高穿戴品的舒适度。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1398477.0的专利文献中一种吸湿排汗布,包括亲肤层,所述亲肤层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亲肤线组,每两个亲肤线组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两个亲肤线组之间穿设有多个竖直的第一轴向线组,相邻的第一轴向线组之间穿设有与第一轴向线组垂直的第一径向线组;所述亲肤线组、第一轴向线和第一径向线组之间均交错设置且两个亲肤线组、两个第一轴向线组合两个第一径向线组之间围成一个第一排汗孔,具有排湿效果的优点,虽然该布料具有排湿的效果,但是该面料由于与人体接触的亲肤层上形成排汗孔,当面料受到挤压时,吸入到亲肤层的汗水会通过排汗孔挤压排出到人体上,从而使得面料与人体相粘贴,进而给人体带来不舒适感,同时由于多组亲肤线组平行设置形成亲肤层,且相邻亲肤组之间设有第一轴向线组,亲肤线组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小,亲肤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气吸汗亲肤面料,利用该结构的透气吸汗亲肤面料,具有吸汗、排汗和亲肤的功能,能在面料受到挤压时防止被吸入汗水倒流入人体给人体带来不舒适感情况的发生,吸汗效果好,并且亲肤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气吸汗亲肤穿戴品,该结构,具有吸汗、排汗和亲肤的功能,能在面料受到挤压时防止被吸入汗水倒流入人体给人体带来不舒适感情况的发生,吸汗效果好,并且亲肤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第一目的,一种透气吸汗亲肤面料,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设有亲肤层、吸汗层和排汗层,排汗层由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设有第二导通孔,吸汗层上由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设有第一导通孔,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间隔设置,亲肤层由内侧到外侧设有亲肤内层、亲肤外层,亲肤内层为由第一亲肤纱线编织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亲肤外层为由第二亲肤纱线编织而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第一亲肤纱线的线密度大于第二亲肤纱线的线密度,每根第一亲肤纱线形成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大于每根第二亲肤纱线形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

上述透气吸汗亲肤面料,由于设置在面料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亲肤层、吸汗层和排汗层,且在第一亲肤纱线的线密度大于第二亲肤纱线的线密度,从而使得亲肤内层与亲肤外层形成毛细效应附加压力差,进而当面料受到挤压时,能防止汗水倒流给人体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并且由于在亲肤层上设有吸汗层和排汗层,且吸汗层和排汗层上设有导通孔,从而能进一步吸汗效果,另外由于每根第一亲肤纱线形成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大于每根第二亲肤纱线形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从而亲肤内层的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大于亲肤外层亲肤线圈的结构,进一步增大亲肤内层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亲肤效果好。

进一步的,第一亲肤纱线的截面积小于第二亲肤纱线的截面积,从而在同一方向的布料上,亲肤内层和亲肤外层容易形成毛细效应附加压力差,防止汗液导流入人体。

进一步的,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靠近内侧的孔径大于靠近外侧的孔径,由于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为圆台形孔,增大导通孔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快速地吸汗和排汗。

进一步的,吸汗层上沿着吸汗层经线方向设置的第四导流孔,第四导流孔和排汗层之间设有第五导流孔,第五导流孔的一端与第四导流孔相连通,第五导流孔的另一端与排汗层相连通,由于在吸汗层上第四导流孔和第五导流孔,从而能在面料挤压时吸汗层吸入的汗水能通过第四导流孔和第五导流孔导出,防止吸水层内汗水倒流。

进一步的,吸汗层上设有第三导流孔,第三导流孔的一端与第四导流孔相连,第三导流孔的另一端与第一导通孔相连,由于在吸汗层设有与第一导通孔和第四导流孔相连的第三导流孔,从而能在面料挤压时第一导通孔内吸入的汗水能通过第三导流孔和第四导流孔、第五导流孔导出,进一步防止吸水层内汗水倒流。

为达到上述第二目的,一种透气吸汗亲肤穿戴品,包括由透气吸汗亲肤面料制成的穿戴品,透气吸汗亲肤面料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设有亲肤层、吸汗层和排汗层,排汗层由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设有第二导通孔,吸汗层上由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设有第一导通孔,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间隔设置,亲肤层由内侧到外侧设有亲肤内层、亲肤外层,亲肤内层为由第一亲肤纱线编织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亲肤外层为由第二亲肤纱线编织而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第一亲肤纱线的线密度大于第二亲肤纱线的线密度,每根第一亲肤纱线形成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大于每根第二亲肤纱线形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

上述穿戴品,由于设置在面料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亲肤层、吸汗层和排汗层,且在第一亲肤纱线的线密度大于第二亲肤纱线的线密度,从而使得亲肤内层与亲肤外层形成毛细效应附加压力差,进而当面料受到挤压时,能防止汗水倒流给人体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并且由于在亲肤层上设有吸汗层和排汗层,且吸汗层和排汗层上设有导通孔,从而能进一步吸汗效果,另外由于每根第一亲肤纱线形成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大于每根第二亲肤纱线形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从而亲肤内层的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大于亲肤外层亲肤线圈的结构,进一步增大亲肤内层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亲肤效果好。

进一步的,第一亲肤纱线的截面积小于第二亲肤纱线的截面积,从而在同一方向的布料上,亲肤内层和亲肤外层容易形成毛细效应附加压力差,防止汗液导流入人体。

进一步的,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靠近内侧的孔径大于靠近外侧的孔径,由于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为圆台形孔,增大导通孔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快速地吸汗和排汗。

进一步的,吸汗层上沿着吸汗层经线方向设置的第四导流孔,第四导流孔和排汗层之间设有第五导流孔,第五导流孔的一端与第四导流孔相连通,第五导流孔的另一端与排汗层相连通,由于在吸汗层上第四导流孔和第五导流孔,从而能在面料挤压时吸汗层吸入的汗水能通过第四导流孔和第五导流孔导出,防止吸水层内汗水倒流。

进一步的,吸汗层上设有第三导流孔,第三导流孔的一端与第四导流孔相连,第三导流孔的另一端与第一导通孔相连,由于在吸汗层设有与第一导通孔和第四导流孔相连的第三导流孔,从而能在面料挤压时第一导通孔内吸入的汗水能通过第三导流孔和第四导流孔、第五导流孔导出,进一步防止吸水层内汗水倒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亲肤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透气吸汗亲肤面料,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设有亲肤层1、吸汗层2和排汗层3,三者之间可以通过粘胶的方式相连,排汗层3由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设有第二导通孔31,第二导通孔31为圆台形孔,增大导通孔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快速地吸汗和排汗;

吸汗层2上由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设有第一导通孔21,第一导通孔21和第二导通31孔间隔设置,吸汗层2上沿着吸汗层2经线方向设置的第四导流孔24,第四导流孔24和排汗层3之间设有第五导流孔25,第五导流孔25的一端与第四导流孔24相连通,第五导流孔25的另一端与排汗层3相连通,第一导通孔21和第四导流孔24之间设有第三导流孔23,第三导流孔23的一端与第四导流孔24相连,第三导流孔23的另一端与第一导通孔21相连,经线方向即布料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A方向,纬线方向即布料的宽度方向如图1中B方向,布料的内侧如图1中C方向,由于在吸汗层上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和第五导流孔,从而能在面料挤压时吸汗层吸入的汗水能通过第四导流孔和第五导流孔导出,防止吸水层内汗水倒流。

亲肤层1由内侧到外侧设有亲肤内层11、亲肤外层12,亲肤内层11为由第一亲肤纱线111编织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亲肤外层12为由第二亲肤纱线121编织而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第一亲肤纱线112和第二亲肤纱线121为由棉、纤维素纤维、丝等材料制成的纱线。第一亲肤纱线111的线密度大于第二亲肤纱线121的线密度,本实施例中,第一亲肤纱线111的截面积小于第二亲肤纱线121的截面积;

每根第一亲肤纱线111形成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的数量大于每根第二亲肤纱线121形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的数量,亲肤内层11沿着经线方向上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的数量大于亲肤外层12沿着经线方向上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的数量,本实施例中,沿着布料纬线方向每个第一亲肤纱线111具有5个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每个第二亲肤纱线121具有3个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沿着布料经线方向亲肤内层11上的第一亲肤线圈112的数量为5个,亲肤外层12上的第二亲肤线圈121的数量为3个。

上述透气吸汗亲肤面料,由于设置在面料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亲肤层1、吸汗层2和排汗层3,且在第一亲肤纱线111的线密度大于第二亲肤纱线121的线密度,从而使得亲肤内层11与亲肤外层12形成毛细效应附加压力差,进而当面料受到挤压时,能防止汗水倒流给人体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并且由于在亲肤层1上设有吸汗层2和排汗层3,且吸汗层2和排汗层3上设有导通孔,从而能进一步吸汗效果,另外由于每个第一亲肤纱线111形成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的数量大于每个第二亲肤纱线121形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的数量,从而亲肤内层11的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大于亲肤外层12亲肤线圈的结构,进一步增大亲肤内层与人体的接触面积,面料的亲肤效果好。

实施例2。

一种透气吸汗亲肤穿戴品包括由透气吸汗亲肤面料制成的穿戴品,穿戴品可以为内衣、袜子、裤子、衣服、鞋子、帽子、手套等。如图1和图2所示,透气吸汗亲肤面料,由内侧到外侧依次设有亲肤层1、吸汗层2和排汗层3,三者之间可以通过粘胶的方式相连,排汗层3由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设有第二导通孔31,第二导通孔31为圆台形孔,增大导通孔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快速地吸汗和排汗;

吸汗层2上由内侧到外侧方向上设有第一导通孔21,第一导通孔21和第二导通31孔间隔设置,吸汗层2上沿着吸汗层2经线方向设置的第四导流孔24,第四导流孔24和排汗层3之间设有第五导流孔25,第五导流孔25的一端与第四导流孔24相连通,第五导流孔25的另一端与排汗层3相连通,第一导通孔21和第四导流孔24之间设有第三导流孔23,第三导流孔23的一端与第四导流孔24相连,第三导流孔23的另一端与第一导通孔21相连,经线方向即布料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A方向,纬线方向即布料的宽度方向如图1中B方向,布料的内侧如图1中C方向,由于在吸汗层上第三导流孔、第四导流孔和第五导流孔,从而能在面料挤压时吸汗层吸入的汗水能通过第四导流孔和第五导流孔导出,防止吸水层内汗水倒流。

亲肤层1由内侧到外侧设有亲肤内层11、亲肤外层12,亲肤内层11为由第一亲肤纱线111编织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亲肤外层12为由第二亲肤纱线121编织而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第一亲肤纱线112和第二亲肤纱线121为由棉、纤维素纤维、丝等材料制成的纱线。第一亲肤纱线111的线密度大于第二亲肤纱线121的线密度,本实施例中,第一亲肤纱线111的截面积小于第二亲肤纱线121的截面积;

每根第一亲肤纱线111形成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的数量大于每根第二亲肤纱线121形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的数量,亲肤内层11沿着经线方向上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的数量大于亲肤外层12沿着经线方向上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的数量,本实施例中,沿着布料纬线方向每个第一亲肤纱线111具有5个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每个第二亲肤纱线121具有3个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沿着布料经线方向亲肤内层11上的第一亲肤线圈112的数量为5个,亲肤外层12上的第二亲肤线圈121的数量为3个。

上述穿戴品,由透气吸汗亲肤面料制成,由于设置在面料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亲肤层1、吸汗层2和排汗层3,且在第一亲肤纱线111的线密度大于第二亲肤纱线121的线密度,从而使得亲肤内层11与亲肤外层12形成毛细效应附加压力差,进而当面料受到挤压时,能防止汗水倒流给人体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并且由于在亲肤层1上设有吸汗层2和排汗层3,且吸汗层2和排汗层3上设有导通孔,从而能进一步吸汗效果,另外由于每个第一亲肤纱线111形成的第一亲肤线圈结构112的数量大于每个第二亲肤纱线121形成的第二亲肤线圈结构122的数量,从而亲肤内层11的亲肤线圈结构的数量大于亲肤外层12亲肤线圈的结构,进一步增大亲肤内层与人体的接触面积,穿戴品的亲肤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