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5150发布日期:2020-08-28 18:3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功能性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材、易粘接层、功能层依次层叠而得的功能性构件、膜、片材等,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即使在高温高湿等的严苛环境下,也可维持充分的密合性的功能性构件、膜、片材等。



背景技术:

塑料材料因其轻量性、加工适合性、生产性,而作为电子设备的材料被广泛使用。塑料材料也有以其自身单独使用的情形,但是较多的情形为在表面层叠具有特定功能的功能层,被附加依据用途的功能。特别是近年来,取代玻璃或金属材料,将塑料材料使用于以往未被使用的领域,伴随于此,塑料材料也被要求在高温高湿等的严苛环境下的高的层间密合稳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176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5/1705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作为塑料材料的原料的聚酯、聚酰胺、聚苯乙烯、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热塑性树脂通常经熔融而形成为纤维、膜、片材等,但是其表面为结晶化的情形多,缺乏油墨、粘接剂等的粘接性。其中,已知在膜的情形中,通过拉伸、热固定的工序,从而高度地进行结晶取向,因此其粘接性的水平非常低,密合性通常较差。

这种情形可通过将与塑料膜的亲和性高的材料使用于功能层而解决,但是功能层的材料极度受限,必要的功能有时受损。因此,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那样地,采用通过在基材与功能层之间设置与两层亲和性高的易粘接层,从而提高基材与易粘接层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与功能层的密合性的方法。但是,如此设置有易粘接层的功能性塑料膜,虽然初始密合性良好,但是该膜在高温高湿等的严苛环境下长时间暴露时,基材与易粘接层的密合性和/或易粘接层与功能层的密合性降低,而产生易粘接层和/或功能层剥离等不良情形。

如上述,近年来,在目前为止未被使用的领域,例如触控面板用透明导电性基材、柔性电路基板、柔性显示器用基板、有机el用基材、led照明用基材等那样的电子设备的材料中,也使用塑料材料,并要求以往未要求的高的初始密合性及在高温高湿等严苛环境下的经时密合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基材与易粘接层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与功能层的密合性,即使在高温高湿等严苛环境下长时间暴露,也可维持充分的密合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其是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依次层叠有易粘接层及功能层的功能性构件,其中,用于形成所述易粘接层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酸值为10.0mgkoh/g以上,用于形成所述功能层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酸值为4.0~12.0mgkoh/g。

并且,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适合为用于形成所述易粘接层的组合物以聚酯-丙烯酸类复合树脂为主成分。

并且,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适合为在所述聚酯-丙烯酸类复合树脂中,以重量基准计,丙烯酸类树脂的构成成分比聚酯树脂的构成成分占得多。

并且,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适合为所述基材的层叠有所述易粘接层的面通过表面处理而导入有极性基团。

并且,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特征在于,适合为所述极性基团为选自羟基、羧基和磺酸基中的任一个以上的基团。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可提高所述功能性构件的基材与易粘接层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与功能层的密合性。特别是即使在高温高湿等严苛环境下,所述功能性构件的密合性的变化也少,可维持良好的密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基本的形态。

图2是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中,在与基材的形成有功能层的面的相反面,施予背面涂层的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基本的构成如图1所示,具有基材10、易粘接层20及功能层30。功能性构件不仅是如图1所示者,也可在与层叠有功能层30的面相反侧的面具备背面涂层40(图2)。

首先,说明基材10。作为基材10,适合使用塑料膜。作为塑料膜,例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乙酰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降冰片烯、聚酰亚胺化合物等,例如可依据透明性、耐热性、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色调等的用途选择基材。其中,经拉伸加工、特别是经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其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优异,因此适合使用。

基材10的厚度无特别限定,可针对所适用的材料适宜选择,考虑操作性时,一般为1μm以上且300μm以下,优选为23μm以上且188μm以下。

基材10根据情况有施予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远紫外线照射处理等表面处理的情形。通过施予这些表面处理,易粘接层20对基材10的润湿性变好,可提高密合性。特别是以等离子体处理或电晕放电处理被导入的极性基团为特定的官能团时,与具有用于形成后述易粘接层20的特定的固体成分酸值的组合物形成氢键,进一步提高密合性。

在此,作为通过所述表面处理被导入的极性基团,可列举例如羧基、环氧基、羟基、羰基、氢过氧基(hydroperoxy)、磺酸基等,适合为选自羟基、羧基和磺酸基中的任一个以上。

其次,说明易粘接层20。易粘接层20只要是由具有特定的固体成分酸值的组合物所形成者,即无特别限定,可将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等的化合物以单独或组合2个以上,可依据目的分开使用。

密合的机理虽未明确,但是可认为:用于形成易粘接层20的组合物具有特定的固体成分酸值,且用于形成后述功能层30的组合物具有特定的固体成分酸值,由此在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之间形成氢键,而提高密合性。

并且,与基材10的密合性因基材10的原料而异,但是密合性不足时,通过对基材10施予所述表面处理,可提高密合性。

此外,对基材10通过所述表面处理而导入的极性基团为如上述的特定的官能团时,在基材10与易粘接层20之间也形成氢键,进一步提高密合性。

用于形成易粘接层20的组合物的酸值,可通过对构成该组合物的化合物导入例如羧基、磺酸基、磷酸基、酚性羟基等官能团来调整。

对于用于形成易粘接层20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酸值,为了提高基材10与易粘接层20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的密合性,优选为10.0mgkoh/g以上,更优选为10.5mgkoh/g以上,最优选为11.0mgkoh/g以上。固体成分酸值小于10.0mgkoh/g时,无法形成用于表现所述密合性的充分量的氢键,基材10与易粘接层20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的密合性有降低的情形。

本发明中的固体成分酸值是由依据jisk2501:2003所规定的指示剂滴定法所求得的酸值与其固体成分浓度所算出的值。

所述组合物优选以聚酯-丙烯酸类复合树脂为主成分。通过将聚酯-丙烯酸类复合树脂作为主成分,可提高基材10与易粘接层20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的密合性。

本发明中的主成分是指构成组合物的成分的全部固体成分为100重量份时,其成分超过50重量份。

聚酯-丙烯酸类复合树脂可为聚酯树脂与丙烯酸类树脂的混合物、或至少含有聚酯成分与丙烯酸类成分这两者作为构成成分的化合物中的任一者,也可为它们复合而得者。含有聚酯成分与丙烯酸类成分这两者作为构成成分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聚酯-丙烯酸类共聚物等。考虑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膜的透明性或平滑性时,优选含有聚酯成分与丙烯酸类成分这两者作为构成成分的化合物。

并且,所述聚酯-丙烯酸类复合树脂内的聚酯与丙烯酸类的成分比不一定要限定,但优选为以重量基准计,丙烯酸类树脂的构成成分比聚酯树脂的构成成分占得多。例如,主要的丙烯酸类树脂成分的含量优选为51~99重量%,更优选为60~97重量%。在此范围内时,进一步提高基材10与易粘接层20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的密合性。

此外,易粘接层20在不阻碍本发明的功能的范围内,可适宜含有抗静电剂、抗氧化剂、流平剂、防粘连剂、增滑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分散剂、凝聚剂、颜料、染料、润滑剂等添加剂。

易粘接层20的厚度为0.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优选为0.1μm以上且5μm以下,更优选为0.5μm以上且2μm以下。通过具有这种厚度,可提高基材10与易粘接层20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的密合性,即使在高温高湿等的严苛环境下的长时间暴露,也可维持充分的密合性。

易粘接层20的厚度例如可通过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uv:大塚电子公司)测量。

其次,说明功能层30。用于形成功能层30的组合物只要是具有特定的固体成分酸值者,则无特别限定,可将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等的化合物以单独或组合2个以上,可依据目的分开使用。

作为这种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使用对混合有光聚合性预聚物或光聚合性单体等的1种或2种以上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涂料照射电离放射线(紫外线或电子束)而进行固化者。在此,作为光聚合性预聚物,特别优选使用在1分子中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丙烯酸系预聚物。作为该丙烯酸系预聚物,可列举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聚全氟烷基丙烯酸酯、硅酮丙烯酸酯等。

并且,作为光聚合性单体,特别优选使用在1分子中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可列举例如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2-丁氧基乙酯等单官能丙烯酸单体;例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等2官能丙烯酸单体;例如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多官能(3官能以上)丙烯酸单体;等。这些光聚合性单体可单独使用或可并用2种以上。光聚合性预聚物与光聚合性单体的配合比例无特别限制,可依据目的及用途适宜设定。

并且,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列举例如聚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系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酚系树脂、硅酮系树脂等。

并且,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例如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缩醛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氟系树脂等。

对于用于形成功能层30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酸值,为了提高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的密合性,优选为4.0mgkoh/g以上,更优选为4.5mgkoh/g以上,最优选为5.0mgkoh/g以上,并且优选为12.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11.0mgkoh/g以下,最优选为9.0mgkoh/g以下。固体成分酸值小于4.0mgkoh/g时,由于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之间未形成用于表现密合性的充分量的氢键,从而有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的密合性降低的情形,固体成分酸值大于12.0mgkoh/g时,例如发生酯的水解等副反应,在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之间所形成的氢键的量减少,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的密合性有降低的情形。

固体成分酸值可以与用于形成上述易粘接层20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酸值同样的方法求得。

用于形成功能层30的组合物的酸值,可通过对构成该组合物的成分导入例如羧基、磺酸基、磷酸基、酚性羟基等官能团来调整。

功能层30可进一步依据固化方法而包含光引发剂、固化剂等。

作为光引发剂,可列举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米氏酮、苯偶姻、苄基甲基缩醛、苯甲酰基苯甲酸酯、α-酰基肟酯、噻吨酮类等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或鎓盐类、磺酸酯、有机金属络合物等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并且,作为固化剂,可根据适合聚异氰酸酯、氨基树脂、环氧树脂、羧酸等化合物的树脂而适宜使用。

此外,功能层30在不阻碍本发明的功能的范围内,可适宜含有抗静电剂、抗氧化剂、流平剂、防粘连剂、增滑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分散剂、凝聚剂、颜料、染料、润滑剂等添加剂。

功能层30的厚度为0.0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优选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2μm以上且5μm以下。通过具有这种厚度,可提高功能层30与易粘接层20的密合性,即使在高温高湿等的严苛环境下的长时间暴露,也可维持充分的密合性。

功能层30的厚度例如通过反射分光膜厚计(fe-300uv:大塚电子公司)测量。

作为功能层30的功能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依据防眩层、硬涂层、防反射层、防污层、抗菌层、阻隔层、遮光层、折射率匹配层、抗静电层等目的适宜选择。即使在选择了如硬涂层那样地因膜的收缩性大而损害密合性的功能的情形,通过满足本发明的易粘接层20、功能层30的条件,也可有效地提高密合性。

其次,说明背面涂层40。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分别依次层叠了易粘接层20、功能层30,但是根据需要也可设置背面涂层40。背面涂层40无特别限定,可依据用途,适宜使用具有必要的功能的层。对于背面涂层40,也可设置易粘接层20、功能层30,也可在基材10与背面涂层40之间施予表面处理。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制作方法的一例。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制作方法无特别限定,例如对于任意基材10,可以以公知的方法将上述易粘接层20的材料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而得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涂布于基材10上,并干燥,根据需要而照射紫外线等电离放射线来制作。进而于易粘接层20之上,可以以公知的方法涂布将上述功能层30的材料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而得的功能层用涂布液,并干燥,根据需要而照射紫外线等电离放射线来制作。

并且,具有背面涂层40时,在与具备功能层30的基材10的功能层30相反侧的面,可以以公知的方法涂布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而得的背面涂层用涂布液,并干燥,根据需要而照射紫外线等电离放射线来制作。

所述易粘接层20、功能层30及背面涂层40的涂布方法(成膜方法)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旋涂法、挤出模涂布法、刮刀涂布法、棒涂法、丝网印刷法、模版印刷(stencilprinting)法、辊涂法、喷涂法、浸涂法、喷墨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

此时,就生产性等的观点,可适宜选择易粘接层20、功能层30及背面涂层40的涂布顺序。

并且,根据需要,也可在功能层30或背面涂层40上,再层叠涂布功能层。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特性。功能性构件应具备的特性为初始密合性及在高温高湿等的严苛环境下长时间暴露后的密合性。

密合性为依据jisk5400所规定的棋盘格剥离试验,在制作了功能性构件后,在无任何处理的状态(以下称为“初始密合性试验”)及作为促进耐候性试验而在温度85℃湿度85%(加湿是以纯水实施)的环境下暴露一定期间后的状态(以下称为“高温高湿暴露后密合性试验”)这2种状态下进行试验,各种试验片的棋盘格100方格之中80方格以上的方格中未观察到四分之一以上剥离的状态为合格。

依据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可提高基材10与易粘接层20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20与功能层30的密合性。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等的严苛环境下的长时间暴露所致的经时变化少,良好地维持密合性。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功能性构件的实施例及比较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无特别说明时,“%”及“份”均为重量基准。

[实施例1]

对厚度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lumirrort60:东丽公司)的一个面施予电晕放电处理,于该表面处理面涂布表1所示的配方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经干燥形成厚度1.5μm的易粘接层。接下来,在该易粘接层上涂布表2所示的配方的功能层用涂布液a,经干燥后,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形成厚度3μm的功能层,制作实施例1的功能性构件。

<聚酯树脂a水分散液的制造>

将对苯二甲酸83份、间苯二甲酸83份、乙二醇93份、二乙二醇32份及作为催化剂的乙酸锌0.1份投入具备氮导入管、温度计、搅拌机及蒸馏器的烧瓶中,以190~220℃加热13小时进行酯化反应,得到聚酯二醇。将所得的聚酯二醇100份、二甲苯100份及均苯四甲酸酐35份投入具备与上述同样器具的烧瓶中,以140℃反应1小时后,蒸馏去除二甲苯,且将体系的温度用2小时升温至180℃,再保温1小时。其结果,得到分子量18000的聚酯树脂a。将所得的聚酯树脂a25份投入于异丙醇15份及离子交换水60份的混合溶液中,以70~80℃搅拌3小时,得到固体成分浓度25%的聚酯树脂a水分散液。聚酯树脂a水分散液的固体成分酸值为130mgkoh/g。

<聚酯树脂b水分散液的制造>

将对苯二甲酸83份、间苯二甲酸36份、乙二醇32份及新戊二醇46份投入具备氮导入管、温度计、搅拌机及蒸馏器的烧瓶中,以260℃加热4小时进行酯化反应。其次,添加作为催化剂的三氧化锑0.1份,将体系的温度升温至280℃,将体系的压力慢慢减低,1.5小时后成为0.1mmhg。在此条件下,再进行4小时缩聚反应,结果得到分子量18400的聚酯树脂b。将所得的聚酯树脂b25份投入于异丙醇15份及离子交换水60份的混合溶液中,于70~80℃下搅拌3小时,得到固体成分浓度25%的聚酯树脂b水分散液。聚酯树脂b水分散液的固体成分酸值为1.0mgkoh/g。

<丙烯酸类树脂水分散液的制造>

在烧杯中投入离子交换水18份及eleminolrs-3000(三洋化成工业公司、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固体成分浓度50%)3份,进行搅拌同时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71份及丙烯酸丁酯29份,制作单体乳化液。其次,在具备冷凝器、单体滴下用漏斗、温度计及搅拌机的烧瓶中,投入离子交换水37.5份、eleminolrs-3000(1份)及过硫酸钾0.5份,进行搅拌同时进行氮置换后,开始加温,于75℃下将所述单体乳化液用4小时滴下。滴下结束后,以液温75~85℃搅拌4小时后,冷却。其结果,得到分子量400000的丙烯酸类树脂。再加入离子交换水,得到固体成分浓度25%的丙烯酸类树脂水分散液。丙烯酸类树脂水分散液的固体成分酸值为0.5mgkoh/g。

[实施例2]

除了未施予实施例1的电晕放电处理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2的功能性构件。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的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b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3的功能性构件。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1的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c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4的功能性构件。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1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1记载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b,将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d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5的功能性构件。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1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1记载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c,将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d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6的功能性构件。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1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1记载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d,将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d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7的功能性构件。

[实施例8]

除了将实施例1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1记载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e,将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d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8的功能性构件。

[实施例9]

除了将实施例1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1记载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f,将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d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9的功能性构件。

[实施例10]

除了将实施例1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1记载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g,将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d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10的功能性构件。

[实施例11]

除了将实施例1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1记载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h,将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d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实施例11的功能性构件。

[比较例1]

除了将实施例1的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e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比较例1的功能性构件。

[比较例2]

除了将实施例1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1记载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i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比较例2的功能性构件。

[比较例3]

除了将实施例1的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f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比较例3的功能性构件。

[比较例4]

除了将实施例1的功能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2记载的功能层用涂布液g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比较例4的功能性构件。

[比较例5]

除了将实施例1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a变更为表1记载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j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比较例5的功能性构件。

表1

表2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固体成分浓度80%、固体成分酸值0.9mgkoh/g

环氧丙烯酸酯、固体成分浓度100%、固体成分酸值35mgkoh/g

光引发剂、固体成分浓度100%、固体成分酸值0.0mgkoh/g

对于在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易粘接层用涂布液、功能层用涂布液及功能性构件,评价下述特性。

<固体成分酸值的算出>

对于上述记载的实施例1~11及比较例1~5的各自易粘接层用涂布液及功能层用涂布液,由依据jisk2501:2003所规定的指示剂滴定法所求得的酸值、与各自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浓度算出的值作为固体成分酸值。算出结果如表3所示。

<密合性试验>

1.初始密合性试验

将在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功能性构件的功能层面依据jisk5400所规定的棋盘格剥离试验进行试验,并依据下述所示的基准进行评价。棋盘格100方格之中所有的方格中,未观察到四分之一以上的剥离的状态评价为“◎”,100方格之中80方格以上的方格中,未观察到四分之一以上的剥离的状态评价为“○”,100方格之中,未观察到四分之一以上的剥离的方格小于80方格的状态评价为“×”。测量结果如表3所示。

2.高温高湿暴露后密合性试验

将在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功能性构件在温度85℃湿度85%(加湿为以纯水实施)的环境下暴露500小时。然后,将功能层面依据jisk5400所规定的棋盘格剥离试验进行试验,并以下述所示的基准进行评价。棋盘格100方格之中所有的方格中,未观察到四分之一以上的剥离的状态评价为“◎”,100方格之中80方格以上的方格中,未观察到四分之一以上的剥离的状态评价为“○”,100方格之中,未观察到四分之一以上的剥离的方格小于80方格的状态评价为“×”。测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11的功能性构件因用于基材上形成易粘接层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酸值为10.0mgkoh/g以上,且用于形成功能层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酸值为4.0~12.0mgkoh/g,因此初始密合性试验、高温高湿暴露后密合性试验均评价良好,且基材与易粘接层的密合性及易粘接层与功能层的密合性优异。

另一方面,比较例2及比较例5因用于形成易粘接层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酸值小于10.0mgkoh/g,比较例1、比较例3及比较例4因用于形成功能层的组合物的固体成分酸值小于4.0mgkoh/g、或超过12.0mgkoh/g,因此基材与易粘接层和/或易粘接层与功能层的初始密合性和/或高温高湿暴露后密合性差。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材、20···易粘接层、30···功能层、40···背面涂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