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27677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尤其涉及一种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目前的光伏产业中,例如在液晶显示元件、有机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背板、有机 电致发光元件等应用中,需要采用高阻水阻氧性能的高阻隔膜,使其满足透水、透氧等性能 的要求。例如,柔性OLED对于水汽、氧气非常敏感,其有机发光材料和活泼金属阴极都很 容易和水汽、氧气发生反应而使器件遭到损坏,柔性OLED常使用的衬底是塑料衬底,包括 PET、PEN等,也有使用金属箔衬底的,其它还有超薄玻璃及纸衬底。选择衬底材料的一般原 则如下:
[0003] (1)衬底材料的透明性要好(可见光透过率超过90% );
[0004] (2)衬底材料和薄膜材料间要有一定的附着性;
[0005] (3)衬底材料对水汽的阻隔能力需达到l(T6g/m2 · d,而阻隔氧气的能力需达到 lCT4ml/m2 · d · pa ;
[0006] 现在最新的广色域显示技术,量子点薄膜在液晶显示器中的运用,如3M的QDEF产 品,就要求使用3M的PET阻隔产品,要求高透高阻隔.
[0007] 目前的解决技术方案是: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真空溅射或 者蒸发在塑料基材上沉积某种无机物镀层,再在无机物镀层上沉积另一层不同性质的无机 物镀层,如此类推直至形成多层叠体。
[0008] 虽然技术人员对阻隔膜进行了大量的研宄,但是目前的阻隔膜技术还存在很多问 题:第一、沉积无机物镀层的时候,容易导致沉积的无机物镀层表面粗糙、不平坦、不密实, 并且容易出现针孔、裂缝等弊病,导致生产的无机物镀层阻隔性下降,最终导致高阻隔薄膜 的质量下降;第二、上述阻隔膜是通过多层复合,真空溅射、蒸发等工艺制备而成,从而增加 了生产时间和原材料消耗,并增加了其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9] 为了解决现有阻隔薄膜的阻水阻氧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阻隔光 学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具有较好的阻水阻氧性能。
[0010]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11]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所述光学聚酯膜包括芯层和表层,所述芯 层的两侧设置表层;所述表层的材料包括高阻隔聚酯切片。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芯层与表层的厚度比为0-10:1。
[0013] 进一步的,所述芯层与表层的厚度比为1-10:1。
[0014] 进一步的,所述芯层与表层的厚度比为3-5:1。
[0015] 上述厚度比是指芯层(A层)的厚度与两个表层(B层)的厚度之和的比。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聚酯膜还包括纳米层状阻隔层,所述表层的外侧设置所述纳 米层状阻隔层。进一步的,所述光学聚酯膜由五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五层结构的顺序是: 纳米层状阻隔层、表层、芯层、表层、纳米层状阻隔层。
[0017] 所述纳米层状阻隔层也称为ILC纳米层阻隔结构。
[0018] 进一步的,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芯层简称为A层,所述表层简称为B 层,所述纳米层状阻隔层简称为C层;所述光学聚酯膜由五层结构复合而成,所述五层结构 的顺序是:C/B/A/B/C。
[0019] 进一步的,在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芯层和表层为B/A/B三层共挤复 合结构。
[0020] 进一步的,在所述C层是通过ILC(在线涂布)技术做出的涂层结构层。
[0021] 进一步的,在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芯层是普通聚酯层,所述表层为高 阻隔聚酯层。
[0022] 进一步的,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的厚度是30-30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超高 阻隔光学聚酯膜的厚度是75-188微米。
[0023] 进一步的,所述A层的厚度是0-10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A层的厚度是25-63微 米。
[0024] 进一步的,所述C层的厚度是0.05-0. 15微米。进一步的,所述C层的厚度是 0. 08-0. 1 微米。
[0025] 进一步的,所述表层的材料包括含有吸氧剂的高阻隔聚酯切片。
[0026] 进一步的,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的表层(B层)的材料为含有吸氧剂 的高阻隔聚酯切片。
[0027]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阻隔聚酯切片选自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萘 二甲酸丁二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TN(聚萘二酸丙二醇酯)、或PTT (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共 混物。
[0028] 进一步的,在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高阻隔聚酯为PTN。
[0029] 进一步的,在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的吸氧剂选自聚合物基型吸氧树 脂类,铁盐基添加剂型吸氧材料,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环己烯基三元共聚物,非金属 的吸氧活性成分,基于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吸氧材料中的一种或其中至少两种 的组合。
[0030] 进一步的,在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的吸氧剂为聚合物基型吸氧树脂 类,所述聚合物基型吸氧树脂为共混改性聚合物树脂。
[0031] 进一步的,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表层(B层)的原料包括:高阻隔聚酯 切片67. 5-94. 9%,MXD6 5-30% ;钴盐0. 1 %-2. 5%,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0032] 进一步的,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表层(B层)的原料包括:PTN 83. 5-89%,MXD6 10-15%,钴盐 1-2%。
[0033] 进一步的,所述的钻盐为无机钻盐或有机钻盐,无机类钻盐如氣化钻、硫酸钻等; 有机类钴盐如环烷酸钴、异辛酸钴等。其中,优选为有机类钴盐。
[0034] 进一步的,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纳米层状阻隔层(C层)的成份如下: 胶黏剂86. 6-98. 5%、无机层状纳米物质1-10%、交联剂0. 5-5%。上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 比,指的是在纳米层状阻隔涂层干了以后的物质的比重。
[0035] 进一步的,所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中,所述纳米层状阻隔层(C层)的成份如下: 胶黏剂86. 6-87. 19%、无机层状纳米物质7. 81-10%、交联剂3. 4-5%。
[0036] 所述芯层(A层)的材料为高粘度的聚酯切片,所述的高粘度聚酯切片选自PBT、 PET中的一种或其共混物。
[0037] 进一步的,所述高粘度聚酯切片为PET切片。
[0038] 进一步的,所述高粘度聚酯切片的粘度为0.7-2. 0。其中,所述高粘度聚酯切片的 粘度优选为〇. 8-1. 2。所述高粘度聚酯切片的粘度利用乌氏粘度计测量。
[0039] 所述无机层状纳米物质选自层状纳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硅酸盐,层状金属氧 化物,管状金属二硫化物,层状金属盐类化合物,层状双金属氢氧化合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中的一种或两种。
[0040] 进一步的,所述胶黏剂为聚乙烯醇。
[0041]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层状纳米物质为纳米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硅酸盐。
[0042] 所述管状金属二硫化物是过渡金属化合物,通式为MX2,M代表金属,选自Ti、V、Cr、 Mn、Fe、Co、Ni、Zn、Cd ;X 选自 S 或 Se。
[0043] 本发明还提供制备上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的方法,所述芯层和表层的材料采用 三层共挤、经过挤出铸片、纵向拉伸,通过ILC技术涂布纳米层状阻隔层、横向拉伸、收卷分 切,制得所述超高阻隔聚酯薄膜。
[0044] 进一步的,所述制备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的方法中,所述纳米层状阻隔层在涂布 之前先配制成涂布液,所述涂布液包括下述成分:胶黏剂、去离子水、无机层状纳米物质、交 联剂。所述胶黏剂先配制成水性乳液,所述的水性乳液选自水性丙烯酸乳液、水性聚酯乳 液、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聚乙烯醇乳液中的一种。
[0045] 进一步的,所述胶黏剂为聚乙烯醇。
[0046] 进一步的,所述涂布液中的胶黏剂为水性聚乙烯醇乳液。
[0047] 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醇(PVA)的醇解度为85-100%。
[0048] 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99-100% ;
[0049] 进一步的,所述涂布液包括下述成分:聚乙烯醇、去离子水、无机层状纳米物质、交 联剂。所述交联剂选自四硼酸钠、戊二醛、异氰酸酯类固化剂、恶唑啉类固化剂、氮丙啶类固 化剂、碳化二亚胺类固化剂、有机硅类固化剂中的一种。
[0050] 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为有机硅类固化剂。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硅固化剂为 XR-500〇
[0051] 进一步的,所述无机层状纳米物质为有机纳米硅酸盐。
[0052] 进一步的,所述涂布液经过ILC的涂布技术施工到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的表层的 表面。
[0053] 进一步的,上述制备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54] 1、超高阻隔光学聚酯膜所用原料的制备
[0055] (I)、B层原料:含有吸氧剂的高阻隔聚酯切片的制备(采用共混改性挤出造粒的 方法)
[0056] 首先称取配方设计重量比的PTN切片,MXD6、异辛酸钴盐,然后加入到高混机中, 并加入一定量的甲基硅油,开启高混机至混合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加入到双螺 杆挤出机中进行造粒,从而得到高阻隔吸氧型聚酯切片(也称为含有吸氧剂的高阻隔聚酯 切片)。
[0057] (2)、C层原料:阻隔层涂布液的制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