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竹缠绕复合管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26927阅读:来源:国知局
缠绕中的织物上淋浇胶黏剂,使其浸润胶黏剂从而形成内衬层。第二胶黏剂淋浇机构140包括第二淋浇装置、与内衬层树脂搅拌罐连通的内衬层树脂栗,与内衬层固化剂储罐连通的内衬层固化剂栗,所述内衬层树脂栗输出端连接树脂管,所述内衬层固化剂栗输出端连接固化剂管,所述树脂管和所述固化剂管连接在第二淋浇装置的送料口上,所述第二淋浇装置上送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具体可以为气动搅拌器,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下方通过输送管与淋浇口连接,内衬层树脂栗、内衬层固化剂栗通过栗送树脂和固化剂分别通过树脂管和固化剂管栗送至第二淋浇装置中,通过第二搅拌机构搅拌均匀后通过输送管流至末端的淋浇口,进而淋浇至正在缠绕中的织物上,以便于浸润缠绕中的织物。
[0044]优选地,第二管模具固定机构110通过设置在管模具两端的升降单元实现升降,例如本实施例中为液压升降系统,升降单元带动管模具升降,以用于方便不同口径模具装设后调整其与内衬层织物输送缠绕机构130间的距离。
[0045]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淋浇装置的淋浇口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升降,例如淋浇口通过液压升降系统控制在第二淋浇装置上上下移动。优选地,淋浇口可以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伸缩,例如淋浇口通过链传动装置或齿轮传动装置或滚珠丝杠控制在第二淋浇装置上前后移动,通过淋浇口在第二淋浇装置的上下、前后移动可实现淋浇位置和角度的调
-K-
T O
[0046]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内衬层织物输送缠绕机构130包括送料台、设置在送料台上的送料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多组支辊,待输送的内衬层织物料卷套在各支辊上,可在支辊上滚动输出。优选地,该多组支辊呈环向分布并且可旋转,使需要缠绕不同类型料卷时,例如分别缠绕天然纤维织物和玻璃纤维针织毡,将套有该料卷的支辊旋至靠近管模具侧进行输送。
[0047]在一个实施例中,管模具I的外周表面还设置有用以脱模的脱模层,优选通过聚酯薄膜在管模具I的表面从其一端向另一端均匀缠制一遍以获得,所述内衬层缠绕在该脱模层上。
[0048]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上述单元在管模具I上制备内衬层的工艺包括如下具体过程:
[0049](I)制备脱模层:第二模具驱动机构驱动管模具匀速转动,将例如聚酯薄膜)在管模具的表面从其一端向另一端均匀缠制一遍以获得聚酯薄膜层,该聚酯薄膜层为用以脱模的脱模层,缠制时需保证聚酯薄膜缠平不能有褶皱;
[0050](2)制备内衬层:保持管模具匀速转动,用第二胶黏剂输送淋浇机构在聚酯薄膜层的表面均匀的淋一层胶黏剂如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然后利用输送缠绕机构在其上缠绕内衬层织物。
[0051]优选可以在缠绕过程中通过压辊在内衬层织物的表面滚压,以赶尽气泡。
[0052](3)固化处理:管模具转速调为零,停止转动后,将管模具连同制备好的内衬层吊装至固化机上进行初步固化,需要时可开启烤灯进行加热固化,初步固化后获得所需的内衬层,模具在吊装过程中,应保证模具平稳落下或吊起,防止模具在吊装过程中与设备发生碰撞。
[005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增强层制备单元200包括第一管模具固定机构210、第一轴向移动驱动机构220、竹篾输送缠绕机构230以及第一胶黏剂淋浇机构240。
[0054]其中,第一管模具固定机构210用于支撑固定缠绕有内衬层的管模具,其结构优选与内衬层制备单元100中的第二管模具固定机构110结构相同。具体地,该第一管模具固定机构210包括与动力输出机构动力连接并同步旋转的第一管模具连接头、以及设置在所述管模具两端支撑轴下方的第一支撑对辊,所述第一管模具连接头可在动力输出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回转,所述管模具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模具连接头连接固定,使得所述管模具可以随第一管模具连接头的回转而同步旋转。
[005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模具固定机构210还包括设置在管模具两端的升降单元,该升降单元可带动管模具升降,以便于不同口径模具装设后调整其与竹篾输送缠绕机构间的距离。
[0056]第一轴向移动驱动机构220优选与内衬层制备单元100中的第二轴向移动驱动机构120结构相同。具体地,其包括第一轴向移动动力输出机构,与之同轴连接使同步旋转的第一齿轮,与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齿条固定在轨道上,所述第一管模具固定机构与所述齿轮连接固定,齿轮受第一轴向移动动力输出机构驱动旋转,使与轨道上的齿条啮合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管模具固定机构可以在轨道上沿管模具I轴向直线往复移动。
[0057]竹篾输送缠绕机构230用于输送竹篾并将竹篾缠绕在回转并轴向直线往复移动的管模具I上的内衬层上,其结构优选与内衬层制备单元100中的内衬层织物输送缠绕机构130结构相同。具体地,竹篾输送缠绕机构230包括竹篾卷支辊、输送辊、张紧辊和压紧辊,其中,原料竹篾卷置于所述竹篾卷支辊上并可绕支辊转动,沿竹篾输送方向设置有多个输送辊,从竹篾卷上剥离的竹篾通过各所述输送辊被引导输出至保持回转并沿轴向移动的管模具上,从而将竹篾缠绕在内衬层外表面上,所述张紧辊用于输送过程中保持输送的竹篾张紧,所述压紧辊位于管模具下方以压紧缠绕中的竹篾。
[0058]第一胶黏剂淋浇机构240用于向缠绕中的竹篾上淋浇胶黏剂,使其浸润胶黏剂从而形成增强层,其结构优选与内衬层制备单元100中的第二胶黏剂淋浇机构140的结构相同。具体地,第一胶黏剂淋浇机构240包括第一淋浇装置、与树脂搅拌罐连通的第一树脂栗、以及与固化剂储罐连通的第一固化剂栗,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栗输出端连接树脂管,所述第一固化剂栗输出端连接固化剂管,所述树脂管和所述固化剂管均与所述第一淋浇装置的送料口连接,所述第一淋浇装置送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该第一搅拌机构下方通过输送管与第一淋浇口连接,所述第一树脂栗、第一固化剂栗用于栗送树脂和固化剂并分别通过树脂管和固化剂管栗送至第一淋浇装置中,通过所述第一搅拌机构搅拌均匀后可通过输送管流至末端的第一淋浇口,进而可淋浇至正在缠绕中的原料上,以便于浸润缠绕中的竹篾。
[0059]具体制备中,保持管模具I匀速转动,利用竹篾输送缠绕机构230在内衬层上缠绕增强层竹篾帘,边缠绕边用第一胶黏剂淋浇机构240淋胶,然后优选还包括压辊,以在缠绕过程中通过压辊在增强层竹篾表面压紧,使胶黏剂完全浸透竹篾,并挤出多余胶黏剂。
[0060]如图3所示,固化单元300其包括具有外壳的固化炉310,设置在固化炉一端的可移动支座320,另一端设置有固定顶块,待固化的制品从内衬层制备单元100或增强层制备单元200通过管模具调动单元500(本实施例中管模具调动单元500优选可以是运行吊吊装)移动并装在所述可移动支座320上,通过该可移动支座320移动进入所述固化炉310中,且另一端通过固定顶块抵接,从而进行固化,完成内衬层或增强层的制作。
[0061]优选地,可移动支座320的一端设置有模具旋转驱动机构,驱动管模具I旋转,使缠绕在管模具I外表面的内衬层和增强层周向均匀受热,固化速度快。
[0062]优选地,所述管模具I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使所述管模具I从内向外散热,加速固化。
[0063]优选地,自动化制造系统中还包括修磨单元。如图4所示,修磨单元700用于对制备增强层后的产品进行表面修磨,使表面平整,及在管端部制出承插口连接时所需要的凹槽。修磨单元700包括修磨工作机构710、第三管模具固定机构720、以及第三轴向移动驱动机构730。
[0064]第三管模具固定机构720用于支撑固定待修模的管模具。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管模具固定机构720与所述第一管模具固定机构210相同。具体来说,第三管模具固定机构720其包括与动力输出机构如电机及减速机动力连接并同步旋转的第三管模具连接头以及设置在管模具两端支撑轴下方的第三支撑对辊,管模具I两端支撑轴分别通过上述第三支撑对辊可旋转地支撑。第三管模具连接头可在动力输出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回转,所述管模具一端与所述第三管模具连接头连接固定使所述管模具可以随第三管模具连接头的回转而同步旋转,第三管模具连接头可以为一端固定在动力单元输出端,另一端与管模具的一端嵌合,或另一端设置为环向设置有卡口或卡爪,其可在驱动力作用下张开或回缩,从而卡紧管模具端部或松开。
[0065]第三轴向移动驱动机构730与所述第一轴向移动驱动机构220相同。具体地,其包括第三轴向移动动力输出机构,与之同轴连接使同步旋转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固定在轨道上,所述第三管模具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固定,齿轮受第三轴向移动动力输出机构驱动旋转,使与轨道上的第三齿条啮合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三管模具固定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