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脱粒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3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脱粒滚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是指一种联合收割机上使用的脱粒滚筒。
在现有技术中,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滚筒4是一种中部为空腔,两端有封闭的端盖20的结构,如


图1所示。转轴6与端盖20贯通连接,在滚筒4的表面均匀地布满脱粒齿5,滚筒4外有封闭的壳体,在滚筒4与壳体之间安装位于滚筒下方的筛网8,有谷粒的穗头经夹持链9送至滚筒4与壳体间,被脱粒齿5揉搓、撞击,使谷粒脱离穗头,谷粒经筛网8下落,较大的杂余经安装于滚筒4一侧的螺旋式排尘口副滚筒15排出,较小的带有谷粒的穗头随谷粒下落,经二层筛网19后,谷粒由搅龙7送出包装,仍然带有谷粒的穗头则落入直搅龙18内,再经二次斜搅龙16送入筛网8与脱粒滚筒4之间,再由脱粒齿5揉搓、撞击,至所有谷粒全部脱离穗头止。这种装置的缺陷是结构复杂、庞大,杂余进入副滚筒时,因没有向外传送的力,只能在滚筒与壳体间塞满了杂余后,挤出至副滚筒内,增加了驱动滚筒所需的动力,因而消耗的能量相当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经过改进的脱粒滚筒,以简化结构、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位于壳体内的脱粒滚筒及均布于脱粒滚筒外表面的脱粒齿,在壳体与脱粒滚筒之间有位于脱粒滚筒下方的筛网,其特征是在脱粒滚筒内安装风叶,在壳体上安装风门,并在该部位的壳体上设置出风口,在脱粒滚筒的两端有进风口,在其脱粒齿间均布出风孔。
其另一特征是风门包括小风门与大风门,并分别利用铰链连接在壳体的出风口两侧,用于调节出风口的大小;在筛网上设置与脱粒齿相向的复脱齿,以提高脱粒的效果。
其又一特征是在脱粒滚筒的中心有转轴,脱粒滚筒利用风叶与转轴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底部安装搅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脱粒滚筒内安装有风叶,在脱粒滚筒旋转时带动风叶转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经出风孔排出,产生的风可使谷粒与杂余在出风口处分离,较轻的杂余随风吹出壳体外,较重的穗头和谷粒落入筛网与脱粒滚筒间,其中的谷粒穿过筛网上的孔,掉入搅龙内被送出,穗头则被脱粒齿带走,继续被揉搓和撞击,使剩余的谷粒与穗头全部分离。这种结构与原来的相比省略了副滚筒、斜搅龙等很多结构,使整个结构颇为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其造价约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使用效果与原来的相当。所需的动力很低,节省了能源。
图1为原来的收割机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如图所示在壳体1内有脱粒滚筒4,在壳体1的左侧设置出风口12,并在该出风口12的上、下两侧壳体1上,分别利用铰链14、10连接小风门13与大风门11,在脱粒滚筒4的外表面均匀地连接很多个脱粒齿5,在脱粒滚筒4的内部安装有风叶2和转轴6,在脱粒滚筒4的下方安装有筛网8,并在筛网8的一侧边缘连接与脱粒齿5的方向相反的复脱齿3,在壳体1的内侧下方安装有搅龙7,图中9为夹持链。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脱粒滚筒,包括位于壳体(1)内的脱粒滚筒(4)及均布于脱粒滚筒(4)外表面的脱粒齿(5),在壳体(1)与脱粒滚筒(4)之间有位于脱粒滚筒(4)下方的筛网(8),其特征是在脱粒滚筒(4)内安装风叶(2),在壳体(1)上安装风门,并在该部位的壳体(1)上设置出风口(12),在脱粒滚筒(4)的两端有进风口,在其脱粒齿(5)间均布出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滚筒,其特征是风门包括小风门(13)与大风门(11),其分别利用铰链(14)与(10)连接在壳体(1)的出风口(12)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滚筒,其特征是在筛网(8)上设置与脱粒齿(5)相向的复脱齿(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滚筒,其特征是在脱粒滚筒(4)的中心有转轴(6),脱粒滚筒(4)利用风叶(2)与转轴(6)连接,在壳体(1)的内侧底部安装搅龙(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是指一种联合收割机上使用的脱粒滚筒。该脱粒滚筒包括位于壳体内的脱粒滚筒及均布于脱粒滚筒外表面的脱粒齿,在壳体与脱粒滚筒之间有位于脱粒滚筒下方的筛网,其特征是在脱粒滚筒内安装风叶,在壳体上安装风门,并在该部位的壳体上设置出风口,在脱粒滚筒的两端有进风口,在其脱粒齿间均布出风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A01F12/18GK2435919SQ002210
公开日2001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4日
发明者孙东军 申请人:孙东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