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鱼压气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19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活鱼压气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市场上向活鱼压气增氧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市场上的活鱼压气增氧装置常见的是由压气机和驱动电源组成,压气机加工精度高,易磨损,若使用电网的电源,机动性差,且环境潮湿,易发生漏电事故;若使用蓄电池,蓄电池易失效并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电源和没有压气机的压气装置,它精度低、价格低廉、安全且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上、下板及气密布围成密闭的气箱,下板有单向进气阀和出气口,气箱内四角处有压簧,压簧装在一组可伸缩的套筒内,上套筒与上板连接,下套筒与下板连接,当抬起上板的施压物或鱼箱时,压簧伸张,气箱内成背压,单向进气阀打开迅速进气,气箱内体积充满空气;当向上板施压,气箱被压缩,单向进气阀关闭,空气从出气口压出,经节流阀、导管和止回阀进入装有水和活鱼的箱的底部,达到向活鱼箱压气给氧的目的。每当气箱内的空气耗尽,只要提起施压物,即可获得新一轮的压缩气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有益的效果1结构简单,精度低,易于制造加工,价格低廉。
2.不需电源,机动灵活,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使用,由于不用电源,不存在电击的危险,故安全。
3.无需蓄电池,对环境完全无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图2的A-A的剖视简图,显示压气装置的结构原理。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在上板放置鱼箱(14)的本实用新型。
图4为图3的B-B旋转视图,显示将气密布(5)压缩,上板(1)和下板(7)扣在一起的扣环(11)。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附图中,1.上板 2.上套筒 3.压簧 4.套筒组 5.气密布 6.下套筒 7.下板 8.气箱 9.单向进气阀 10.出气口节流阀 11.扣环 12.导管 13.止回阀 14.鱼箱15.气箱出口 16.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图1、2、3中,上板(1)在上,下板(7)在下,中间用气密布(5)与其连接围成密闭的气箱(8),气箱(8)内四角处有压簧(3),压簧(3)装在一组可伸缩的套筒组(4)内,上套筒(2)与上板(1)连接,下套筒(6)与下板(7)连接,下板(7)设有气箱出口(15)、单向进气阀(9)和出气口节流阀(10),当上板(1)被施压,气箱(8)内压缩气体从气箱出口(15)、节流阀(10)经导管(12)和止回阀(13)进入装有水和活鱼的鱼箱(14);当撤去上板(1)上的压力即将鱼箱(14)抬起,在压簧(3)伸张力的作用下,气箱(8)内呈负压,单向进气阀(9)打开,空气进入气箱(8)中。为防止水被吸入,导管(12)末端设有止回阀(13)。套筒组(4)确保压簧(3)不失稳和上板(1)的垂直运动。本装置为了携带方便,在下板(7)靠四角的位置连接有活动扣环(11),压缩压簧(3)可上翻扣住上板(1)的突出部(16),本装置体积变小,如图4、5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活鱼压气增氧装置,其特征是上板(1)在上,下板(7)在下,中间用气密布(5)与其连接围成密闭的气箱(8),气箱(8)内四角处有压簧(3),压簧(3)装在一组可伸缩的套筒组(4)内,上套筒(2)与上板(1)连接,下套筒(6)与下板(7)连接,下板(7)设有单向进气阀(9)、气箱出口(15)和出气口节流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鱼压气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气箱(8)内压缩气体出口连接顺序是从气箱出口(15)、节流阀(10)经导管(12)和止回阀(13)进入装有水和活鱼的鱼箱(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鱼压气增氧装置,其特征是在板(7)靠四角的位置连接有活动扣环(11),可上翻扣住上板(1)的突出部(16)。
专利摘要一种活鱼压气增氧装置,目前市场上的活鱼压气增氧装置由压气机和驱动电源组成,压气机加工精度高,易磨损,蓄电池易失效并污染环境。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上、下板及气密布围成密闭的气箱,下板有单向进气阀和出气口,出气口连接节流阀、导管和止回阀,气箱内四角处有压簧,压簧装在一组可伸缩的套筒内,当上板被施压或释放压力,压簧被压缩或伸张,气箱压气或吸气,向活鱼箱压气增氧,本实用新型精度低、价廉、安全且环保。
文档编号A01K63/00GK2657388SQ03208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日
发明者杨人杰, 杨子荣 申请人:杨人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