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7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包括:框架主体,在框架主体的边框上设有开口;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边框上、连接所述开口两端的所述边框;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开口一端的所述边框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另一端的所述边框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使用时展开,不使用时可向背面折叠,便于携带,易于操作;使用实心金属棒代替金属管,相同强度条件下,框架主体直径减小50%,可降低75%的拖曳阻力。
【专利说明】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框架拖网的优点在于滤水面积容易计算,便于资源密度统计,是目前南极磷虾资源调查主要采样工具,框架形状为长方形,通常经无缝焊接或者使用螺纹将金属管连接成一个整体,上述两种结构均存在显著缺陷,无缝焊接结构使得整个框架不可拆卸,携带不便,采样过程需要具备较大操作平台,且框架重量大,操作困难;而螺纹结构框架在接合处强度减弱,阻力较大时容易变形,导致框架拆卸困难或者无法拧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易于操作的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包括:框架主体,在框架主体的边框上设有开口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边框上、连接所述开口两端的所述边框;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开口一端的所述边框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另一端的所述边框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口一端的所述边框上;插舌,所述插舌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非连接端上,在所述插舌上设有第一定位孔。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口另一端的所述边框上;插槽,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非连接端上,在所述插槽上设有第二定位孔。
[0007]优选的,所述插舌与所述插槽对应。
[0008]优选的,在所述开口两端的所述边框相向的端部上分别设有连接手柄。
[0009]优选的,所述开口及所述连接单元的数量为多个。
[0010]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使用时展开,不使用时可向背面折叠,便于携带,易于操作;使用实心金属棒代替金属管,相同强度条件下,框架主体直径减小50%,可降低75%的拖曳阻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连接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连接单元连接示意图。
[0014]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15]1-边框2-开口 3-连接单元
[0016]4-第一安装部5-插舌6-第一定位孔
[0017]7-第二安装部8-插槽9-第二定位孔
[0018]10-连接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框架主体的边框I为实心圆柱型金属棒,框架主体长X宽为4米X 2米,四个角通过热弯曲成90度。
[0021]边框I上开设有四个开口 2,通过四套连接单元3连接成一个整体,每套连接支架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在第一安装部4和第二安装部7的一端做成插舌5和插槽8的契合结构,在插舌5和插槽8上分别开设置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9,通过螺栓连接,可旋转。第一安装部4和第二安装部7的另外一端分别焊接至相邻的边框I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边框I之间夹角为45度。
[0022]在开口 2两端的边框I相向的端部上分别设有连接手柄10,并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对面方向突出,突出部分穿孔使用螺栓连接,连接手柄10的厚度加上边框I突出部分长度等于第一安装部4和第二安装部7内侧边长度,整体构成一个等边直角三角形。
[0023]本实用新型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使用三角形支架连接南极磷虾拖网框架主体,使用时展开,不使用时可向背面折叠,便于携带,易于操作;使用实心金属棒代替金属管,相同强度条件下,框架主体直径减小50%,理论上可降低75%的拖曳阻力。
[0024]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主体,在框架主体的边框上设有开口 ;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设置在所述边框上、连接所述开口两端的所述边框;其中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开口 一端的所述边框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另一端的所述边框上;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口一端的所述边框上; 插舌,所述插舌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非连接端上,在所述插舌上设有第一定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口另一端的所述边框上; 插槽,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非连接端上,在所述插槽上设有第二定位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舌与所述插槽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两端的所述边框相向的端部上分别设有连接手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极磷虾框架拖网可折叠式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及所述连接单元的数量为多个。
【文档编号】A01K73-02GK204292030SQ201420711590
【发明者】李灵智, 黄洪亮, 叶纯洁, 杨嘉良, 齐广瑞, 饶欣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