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苗水介质驯化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8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培苗水介质驯化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培苗水介质驯化技术。
背景技术
组培苗由于是在无菌、有营养供给、适宜光照强度和温度、近饱和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其生理生态特点都与自然条件生长的幼苗存在很大的差异组培苗叶片表面没有腊质层,表皮附属物少或无,气孔开张不能正常关闭,叶肉栅栏组织零乱,叶绿素含量低;根系无根毛,根系、根系与植株之间的维管束系统发育不良。因此组培苗直接移栽成活率很低,必须通过驯化从而使生理、形态、组织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其逐渐地适应外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组培苗顺利移栽成功。
目前国内植物组培苗驯化技术基本沿袭传统的技术系统,即先通过组培苗炼苗阶段将装有组培苗的容器放置在自然光下3-7天,然后打开容器口通气2-5天;再通过适应性培养阶段将组培苗移栽至基质中,上覆塑料薄膜保持空气湿度,通过逐渐降低组培苗培养环境的湿度和提高光照强度,逐步增强组培苗的叶片功能和根系功能,提高组培苗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以上驯化过程中环境的″块斑″效应比较明显,导致组培苗生长一致性较差,而且驯化过程中组培苗的成活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养环境″块斑″效应小,组培苗生长一致性好、技术工艺操作简单易行、节约劳动力、驯化周期短、驯化占用面积少、驯化后组培苗生理指标接近正常幼苗植株、组培苗驯化成活率高的组培苗水介质驯化技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1)、将装有组培苗的容器放入驯化室,驯化室内光源选择散射光,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5000lux,处理45-55小时后打开装有组培苗的容器口,分别加入等量的0.04%-0.12%的真菌抑制剂溶液和0.04%-0.12%的细菌抑制剂溶液,用量控制在覆盖培养基表面厚度3-4cm,驯化室环境温度控制在12-25℃,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72-80%,培养5-6天;2)、在透明容器底部设放高度为1-2cm的海绵或岩棉;
3)、取出组培苗,放置于装有海绵或岩棉的透明容器内,每瓶放入组培苗12-15株,加入驯化基质至透明容器底部高度3-5cm,环境温度控制在12-22℃,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85-90%;每隔2-3天换透明容器内的驯化基质,培养7-8天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最终保持在60%-65%;4)、驯化完成的鉴定指标a、生理指标组培苗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不少于正常自然植株成熟叶片平均值的1/4;b、形态指标组培苗叶片附属物蜡质层等基本建成,有新发育的根系根毛出现。
所述的驯化基质为水;所述的真菌抑制剂为多菌灵,其浓度最好为0.05-0.10%;所述的细菌抑制剂为链霉素,其浓度最好为0.05-0.10%;本发明具有培养环境″块斑″效应小,组培苗生长一致性好、技术工艺操作简单易行、节约劳动力、驯化周期短、驯化占用面积少、驯化后组培苗生理指标接近正常幼苗植株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1)、将装有组培苗容器放入驯化室,驯化室内光源选择散射光,光照强度控制在3500lux,处理45小时后打开装有组培苗容器口,先后加入等量的0.05%的多菌灵溶液和0.10%的链霉素溶液,用量控制在覆盖培养基表面厚度3-4cm,驯化室环境温度白天控制在25℃,夜间控制在12℃,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80%,培养5天;2)、在透明容器底部设放高度为1-2cm的海绵;3)、然后取出组培苗,放置于装有海绵的透明容器内,每瓶放入组培苗12-15株,加入自来水至透明容器底部高度3-5cm,环境温度白天控制在22℃,夜间控制在12℃,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90%,每隔3天换透明容器内的自来水,培养7天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最终保持在60%;4)、驯化完成的鉴定指标a、生理指标组培苗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不少于正常自然植株成熟叶片平均值的1/4;b、形态指标组培苗叶片附属物蜡质层等基本建成,新发育的根系根毛出现。
实施例21)、将装有组培苗容器放入驯化室,驯化室内光源选择散射光,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lux,处理50小时后打开装有组培苗容器口,先后加入等量的0.1%的多菌灵溶液和0.05%的青霉素溶液,用量控制在覆盖培养基表面厚度3-4cm,驯化室环境温度白天控制在20℃,夜间控制在15℃,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72%,培养6天;2)、在透明容器底部设放高度为1-2cm的岩棉;3)、然后取出组培苗,放置于装有海绵的透明容器内,每瓶放入组培苗12-15株,加入蒸馏水至透明容器底部高度3-5cm,环境温度白天控制在18℃,夜间控制在15℃,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85%,每隔3天换透明容器内的蒸馏水,培养7天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最终保持在65%;4)、驯化完成的鉴定指标a、生理指标组培苗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不少于正常自然植株成熟叶片平均值的1/4;b、形态指标组培苗叶片附属物蜡质层等基本建成,新发育的根系根毛出现。
实施例31)、将装有组培苗容器放入驯化室,驯化室内光源选择散射光,光照强度控制在5000lux,处理55小时后打开装有组培苗容器口,先后加入等量的0.04%的多菌灵溶液和0.12%的链霉素溶液,用量控制在覆盖培养基表面厚度3-4cm,驯化室环境温度白天控制在18℃,夜间控制在14℃,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75%,培养5天;2)、在透明容器底部设放高度为1-2cm的海绵;3)、然后取出组培苗,放置于装有海绵的透明容器内,每瓶放入组培苗12-15株,加入自来水至透明容器底部高度3-5cm,环境温度白天控制在18℃,夜间控制在12℃,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87%,每隔3天换透明容器内的自来水,培养7天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最终保持在62%;4)、驯化完成的鉴定指标a、生理指标组培苗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不少于正常自然植株成熟叶片平均值的1/4;b、形态指标组培苗叶片附属物蜡质层等基本建成,新发育的根系根毛出现。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培苗水介质驯化技术,其特征在于1)、将装有组培苗的容器放入驯化室,驯化室内光源选择散射光,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5000lux,处理45-55小时后打开装有组培苗的容器口,分别加入等量的0.04%-0.12%的真菌抑制剂溶液和0.04%-0.12%的细菌抑制剂溶液,用量控制在覆盖培养基表面厚度3-4cm,驯化室环境温度控制在12-25℃,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72-80%,培养4-5天;2)、在透明容器底部设放高度为1-2cm的海绵或岩棉;3)、然后取出组培苗,放置于装有海绵或岩棉的透明容器内,每瓶放入组培苗12-15株,加入驯化基质至透明容器底部高度3-5cm,环境温度控制在12-22℃,空气湿度相对控制在85-90%,每隔2-3天换透明容器内的驯化基质,培养7-8天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最终保持在60%-65%;4)、驯化完成的鉴定指标a、生理指标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平均含量不少于正常自然植株成熟叶片平均值的1/4;b、形态指标组培苗叶片附属物蜡质层等基本建成,有新发育的根系根毛出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培苗水介质驯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驯化基质为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培苗水介质驯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菌抑制剂为多菌灵,其浓度为0.05-0.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培苗水介质驯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菌抑制剂为链霉素,其浓度为0.05-0.10%。
全文摘要
一种组培苗水介质驯化技术,将装有组培苗容器放入驯化室,后加入真菌抑制剂溶液和细菌抑制剂溶液,控制光照、温度、空气湿度完成组培苗的培养,然后取出组培苗,放置于装有海绵或岩棉的透明容器内,加入驯化基质,控制温度、空气湿度,完成组培苗的驯化。本发明具有培养环境“块斑”效应小,组培苗生长一致性好、技术工艺操作简单易行、节约劳动力、驯化周期短、驯化占用面积少、驯化后组培苗生理指标接近正常自然植株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H3/00GK1969611SQ200510119639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5日
发明者吕国华, 贾晓鹰, 李文凯, 权俊萍 申请人:石河子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