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及其制备方法和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病的龙胆种子及其制备方法和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技术背景龙胆草(GentianascabraBge.)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等作用;而且近几年研究发现龙胆草中所含有的龙胆苦甙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所以龙胆草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于龙胆草种植危害最大的病害非"龙胆斑枯病"莫属,龙胆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周围出现蓝黑色的晕圈,以后病斑不断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12mm,中间为红褐色,边缘为深褐色,病斑两面均生有小黑点,严重时病斑常相互汇合,导致龙胆草整个叶片枯死,造成整片植株枯死,甚至绝收。龙胆斑枯病在龙胆草的主要种植区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省的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25%~95%,平均减产幅度达30%~50%。目前为了提高龙胆草的产量、阻止龙胆斑枯病的发生和蔓延主要采用对龙胆种苗进行药物消毒和移栽,及田间喷洒化学药剂的两种方法。但是对于龙胆大规模田间种植来说对种苗进行药物消毒和移栽不仅增加了劳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也容易在操作过程中造成对种苗的损伤;田间喷洒化学药剂则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两种方法对龙胆斑枯病防治效果都较差,病情指数仍高于20%,且不能完全阻止龙胆斑枯病的蔓延和再度发生。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龙胆斑枯病严重危害龙胆种植和生产,而现有采用的防治方法效果差,且存在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易在操作过程中造成对种苗的损伤,以及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及其制备方法和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每千克中含有10~12g甲基托布津或0.6lg多抗霉素。上述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的制备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65%75%乙醇溶液中30s,然后取出放入稀释300-500倍的多抗霉素或稀释3006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30min,再取出后阴干,即得到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65%75%乙醇溶液中30s,然后取出放入稀释300-500倍的多抗霉素、稀释300600倍的甲基托布津、稀释400-500倍的代森铵、稀释500-1500倍的施佳乐、稀释5000倍的代森锰锌或稀释1000-2500倍的世高溶液浸泡30min,再取出用清水冲洗45次,即得到完成了龙胆斑枯病防治处理。因为龙胆斑枯病病原菌附着在种子上进行再次传播和感染,所以龙胆种子成为了新龙胆种植区龙胆斑枯病的传染源,本发明从病害源头控制(对龙胆种子进行处理),使龙胆斑枯病在还没有危害到叶片时就将其杀灭,可有效的控制龙胆斑枯病的传播,达到了事半公倍的效果。本发明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在新种植环境中龙胆斑枯病的发病率为0,种子发芽率达54%以上。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本发明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效果好,发霉率降低到O,发芽率高于51%。本发明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操作简单、劳动量少、易于控制、生产效率高、对龙胆种子的损伤小,而且龙胆药材中无农药残留,提高了龙胆药材质量,环境污染小、可忽略不计,同时又降低了种植成本。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每千克中含有1012g甲基托布津或0.6~lg多抗霉素。本实施方式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在新种植环境中龙胆斑枯病的发病率为0。甲基托布津和多抗霉素对龙胆种子无损害、不影响龙胆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种子发芽率达54%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每千克中含有llg甲基托布津或0.8g多抗霉素。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65%75%乙醇溶液中30s,然后取出放入稀释300-500倍的多抗霉素或稀释300-6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30min,再取出后阴干,即得到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本实施方式所用的甲基托布津为可湿性粉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65%~75%。本实施方式所用的多抗霉素为可湿性粉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2%~4%。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是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原质量浓度为7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的原质量浓度为3%。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是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70%乙醇溶液中30s。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是从乙醇中取出后放入稀释400倍的多抗霉素或稀释400-5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30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65%~75%乙醇溶液中30s,然后取出放入稀释300~500倍的多抗霉素、稀释300600倍的甲基托布津、稀释400500倍的代森铵、稀释500~1500倍的施佳乐、稀释5000倍的代森锰锌或稀释1000-2500倍的世高溶液浸泡30min,再取出用清水冲洗45次,即得到完成了龙胆斑枯病防治处理。本实施方式中龙胆种子先用乙醇进行浸泡不但可以杀菌、消毒,同时可以降低水在种子表皮的表面张力,使后期抗菌、杀菌药剂(多抗霉素、甲基托布津、代森铵、施佳乐或世高)可以与龙胆种子表皮充分接触,达到彻底杀菌、灭菌的目的。本实施方式所用的甲基托布津为可湿性粉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65%~75%。本实施方式所用的多抗霉素为可湿性粉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2%~4%。"f戈森!安(Amobam;Dithanestainless;Ammoniumethylenebis-dithiocarbamate)又名阿姆巴、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纯品为无色结晶,原药为橙黄色或淡黄色水溶液,呈弱碱性,有氨和硫化氢臭味。本实施方式所用的代森铵为水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40%50%。施佳乐(嘧霉胺)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无特殊气味,几乎无味。不易分解,不易燃,不易爆,无腐蚀性,在常温下贮存期可达3年,属低毒杀菌剂。本实施方式所用的施佳乐原浓度为300500克/升。本实施方式所用的代森锰锌为可湿性粉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65%~75%。世高又名观醚唑、敌萎丹,安全低毒广谱杀菌剂。本实施方式所用的世高为水散粒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8%12%。本实施方式所用的多抗霉素、甲基托布津、代森铵、施佳乐和世高都是低毒杀菌剂、对环境危害小的农药。对比试验按表1中记载的处理条件处理龙胆种子,然后放在培养皿中灭菌的滤纸上(滤纸下铺设有灭菌的脱脂棉,试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脱脂棉含有灭菌水)中保湿、保温培养,培养第12天和第30天后测定发芽率和发霉率(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本实验中选用购自于江阴凯江农化有限公司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70%;选用购自于上海双收化工有限公司的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3%;选用购自于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代森铵水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45%;选用购自于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施佳乐,原浓度为400克/升;选用购自于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70%;选用购自于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世高水散粒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10%;选用购自于滨洲九安化工有限公司的恶霉灵水剂,药剂原质量浓度为30%。根据表1的实验数据(本实施方式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30天培养未生长霉菌,表明本实施方式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可以杀灭种子所携带的龙胆斑枯病,避免龙胆斑枯病的发生。表1的实验数据还说明并非所有的抗菌、杀菌药剂都适合本实施方式方法,例如恶霜灵;而且抗菌、杀菌药剂的浓度也并非越高越好,只有合适的药剂的浓度才能在保证降低发雩率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发芽率。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的不同点是清水冲洗每次时间为1015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七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的不同点是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70%乙醇溶液中30s。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七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的不同点是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75%乙醇溶液中30s。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七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70%乙醇溶液中30s,然后取出放入稀释1000倍的施佳乐溶液浸泡30min,再取出用清水冲洗45次,即得到防治处理的龙胆种子。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75%乙醇溶液中30s,然后取出放入稀释500倍的甲基托布津液浸泡30min,再取出用清水冲洗5次,即得到防治处理的龙胆种子。本实施方式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原质量浓度为70%,培养30天后无霉菌生长,龙胆种子发芽率为73%。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的不同点是将龙胆种子浸没于乙醇溶液中后取出放入稀释400倍的甲基托布津液浸泡30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十二相同。本实施方式培养30天后无霉菌生长,龙胆种子发芽率为72%。权利要求1、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其特征在于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每千克中含有10~12g甲基托布津或0.6~1g多抗霉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其特征在于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每千克中含有llg甲基托布津或0.8g多抗霉素。3、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的制备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65%~75%乙醇溶液中30s,然后取出放入稀释300~500倍的多抗霉素或稀释3006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30min,再取出后阴干,即得到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4、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将龙胆种子浸没于质量浓度为65%~75%乙醇溶液中30s,然后取出放入稀释300-500倍的多抗霉素、稀释300-600倍的甲基托布津、稀释400500倍的代森铵、稀释500~1500倍的施佳乐、稀释5000倍的代森锰锌或稀释1000-2500倍的世高溶液浸泡30min,再取出用清水冲洗4~5次,即得到完成了龙胆斑枯病防治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清水冲洗每次时间为1015min。全文摘要防龙胆斑枯病的龙胆种子及其制备方法和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它涉及一种防病的龙胆种子及其制备方法和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它解决了目前龙胆斑枯病严重危害龙胆种植和生产,而现有采用的防治方法效果差,且存在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易在操作过程中造成对种苗的损伤,以及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龙胆种子中含有甲基托布津或多抗霉素。制备方法将种子浸没于乙醇中然后取出放入多抗霉素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防治方法将种子浸没于乙醇中然后取出放入稀释的药剂溶液中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即完成防治处理。本发明种子龙胆斑枯病的发病率为0,种子发芽率达54%以上。本发明龙胆斑枯病的防治方法效果好,发霉率降低到0,发芽率高于51%。文档编号A01N47/34GK101228818SQ20081006400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申请日期2008年2月15日优先权日2008年2月15日发明者晖孙,孙海峰,曹思思,王喜军,阴旗俊申请人:王喜军;孙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