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植物生长促进剂的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76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植物生长促进剂的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生长促进剂的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化肥在农作物产量增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国外多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化肥对增产所起的作用约占40%60%。在氮磷钾化肥中,氮肥在我国的使用量占70%以上。据统计,我国有着不到世界10%的耕地,但是氮肥的使用量己达到世界首位,占世界的近30%,并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农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为50%60%,我国普遍为30%,氮肥的损失率达70%左右,每年氮肥的损失量80多万吨。国际合作委员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课题组研究得出我国氮肥施用量的一半在被农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逸失到大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到水体环境中,不仅氮肥利用率低,而且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为了弥补氮肥的损失,往往追加更多的氮肥,高浓度的氮肥通过氨挥发、硝化一反硝化而流失的速率更高,这样不仅对农作物收效甚微,而且造成施肥成本上升、更多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加剧等等。美国专利USP5,814,582提出了一种在化肥中添加聚天冬氨酸,可以提高促进植物对化肥的吸收,中国专ZL200410055161.7提出了一种增效尿素,即在尿素中添加O.01%10%的聚天冬氨酸钾。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聚天冬氨酸具有富集、促进植物吸收养分的功能,而且由于其具有生物可降解的性能,是一种环保型的植物生长促进剂,目前已成为肥料增效研究的热点课题。关于天冬氨酸的热聚合,现有的技术中美国专利USP5,221,733、USP5,288,783、USP5,373,086都提出了以固相反应的方式使天冬氨酸在22(TC30(TC下进行热聚合,反应69hr将天冬氨酸的转化为聚环氧琥珀酰亚胺,然后再在NaOH作用下水解为聚天冬氨酸,这些专利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使天冬氨酸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反应,该法制备的聚天冬氨酸呈现出棕色至深褐色,温度愈高,颜色愈深,分子量分布范围广。为了降低反应温度、縮短反应时间、降低聚天冬氨酸的色素,美国专利USP5,142,062提出了一种在磷酸或多聚磷酸的催化作用下,以固相反应的方式使天冬氨酸在20(TC下进行热聚合,反应4hr天冬氨酸的转化率为98X。但该法中为了提高转化率,加入大量的中强型的磷酸,其中磷酸与原料天冬氨酸的比值为0.3:11:1,为了去除这些催化剂就必须增加一些繁琐的洗涤、分离、干燥等后处理工序,而且这些后处理工序所需的设备必须耐腐蚀,除此之外大量的液相催化剂磷酸的加入,使得热聚合反应极容易发粘或结块,妨碍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使得该方法难以在大规模的工业反应器中应用。美国专利5,610,264提出了在NaHS04的催化作用下,在20026(TC进行固相热聚合,但该方法中的催化剂在温度超过150'C时,即变成熔融态,造成反应混合物发粘或结块,影响反应的顺利进行,难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美国专利USP5,292,864提出了在有机溶剂环丁砜中进行聚合反应,在磷酸、多聚磷酸等催化剂的作用下,于17020(TC的条件即可发生聚合。该方法由于在200°C以下聚合,降低了产物聚天冬氨酸的色度,但由于需要将有机溶剂从产品中分离,工艺非常繁琐,成本也大大提高。美国专利USP5,756,595提出了在有机溶剂碳酸丙烯酯中进行聚合反应,同样存在要分离有机溶剂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95192645.4将天冬氨酸单体在至少含有两种非质子极性溶剂构成的混合液和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縮聚反应,得到聚琥珀酰亚胺并使其其水解为聚天冬氨酸,同样存在要分离有机溶剂以及催化剂的问题。但马来酸,然后与氨水反应生成马来酸的胺盐,将马来酸的胺盐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热縮聚得到聚琥珀酰胺,分离干燥出聚琥珀酰胺,再在一定的温度下脱水环化生成聚琥珀酰亚胺,最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的作用下水解聚天冬氨酸的钠盐。随着聚天冬氨酸在农业中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剂的应用日益增加,有效地生产低成本、易于实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需要一种更为方便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不仅能够縮短反应时间和改进颜色,而且在反应中不结块,处理方便,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并且无需从产品中去除催化剂,可直接用于肥料添加剂,催化剂本身也可作为化肥的营养成分。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植物生长促进剂的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催化剂不仅能够降低聚合反应温度、縮短反应时间和改进产物颜色,而且在反应中不结块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克服现有的方法中聚合温度高、时间长、色度深、易于结块的聚合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硼酸、硫酸(氢)钾单独做催化剂使用时虽然具有降低聚合温度、縮短反应时间、改进产物颜色的优点,但其优势不明显,但是当硼酸与硫酸钾配合使用时,既能降低聚合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又能改善反应产物的色度。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植物生长促进剂的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催化剂硼酸、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与原料天冬氨酸充分混合,然后使混合物在捏合机或反应釜中进行热聚合反应,得到聚琥珀酰亚胺,降温,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将聚琥珀酰亚胺水解为聚天冬氨酸钾;其中,催化剂硼酸和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的加入总量与天冬氨酸的摩尔比为0.05:11:1,催化剂硼酸与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的摩尔比为0.1:11:1。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方法可以在水溶液中将催化剂硼酸、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和天冬氨酸溶解,然后将混合溶液进行干燥,其中的硼酸和硫酸(氢)钾已被均匀地分散到天冬氨酸中;或者可以将催化剂硼酸、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和天冬氨酸直接混合,进行充分研磨,使催化剂硼酸和硫酸(氢)钾与天冬氨酸中均匀地混杂在一起。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联合使用的催化剂的加入总量与天冬氨酸的摩尔比为0.05:11:1。当期望终产物中含有较大量的硼、钾、硫时,可使用较大量的催化剂。如若需要的话,催化剂硼酸和硫酸(氢)钾的总摩尔量与天冬氨酸的摩尔量之比可达l:l。本发明中所用的硼酸为市售的工业级产品,其分子式为H3B03。本发明中所用的硫酸钾为市售的产品,其分子式为K2S04。本发明中所用的硫酸氢钾为市售的产品,其分子式为KHS04。本发明中所用的硼酸在农业上作为含硼微量元素肥料使用,对许多农作物有肥效,能增进农作物品质和提高产量。本发明所用的硫酸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肥料。本发明所用的硫酸氢钾在水解过程中转变为硫酸钾。硼酸、硫酸钾本身并不因为在上述反应中作为催化剂而是其应用受到损害。因此当用本方法合成的聚天冬氨酸用于化肥添加剂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时,不必去除催化剂硼酸和硫酸钾,因为硼酸和硫酸钾可以与天冬氨酸一起起到优化作用和均衡植物营养成分作用。本发明的含硼和硫的聚天冬氨酸钾可以直接添加在化肥中如氮肥(碳酸铵、尿素)和钾肥(硫酸钾),添加重量比例为0.110%,即每100g化肥中聚天冬氨酸钾的加入量为O.lg-lOg。添加的方式可以是聚天冬氨酸溶液与水溶液状态或熔融状态下的化肥充分混合,然后进行造粒。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l)本发明所提出的聚天冬氨酸钾是在硼酸和硫酸(氢)钾的联合催化作用下进行的,与传统的聚天冬氨酸热聚合相比,具有反应温度低、时间短、色度低、分子量发布均匀的优势;(2)本发明中所用的硼酸在农业上作为含硼微量元素肥料使用,本发明所用的硫酸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肥料,而本发明所用的硫酸氢钾在水解过程中可转变为硫酸钾,因此当用本方法合成的聚天冬氨酸不必去除催化剂,可直接添加在化肥中使用,可以均衡化肥的营养成分;(3)本发明所提出的聚天冬氨酸钾属于氨基酸类、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用于植物生长促进剂,具有安全、无毒、环保的效果;(4)本发明所提出的聚天冬氨酸钾,含有钾、硼、硫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出土率;(5)本发明提出的聚天冬氨酸钾可直接添加于化肥中,可提高植物对化肥的利用率,具有节约化肥,减少农民投入,净化土壤环境的功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一系列的实施例和应用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下面的对比例和实施例中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分子量均为重均分子量。下面的聚天冬氨酸制备的对比例和实施例中,其天冬氨酸在反应中的转化率按失重法计算如下设聚合反应前单体聚天冬氨酸的量为a(g),催化剂总量为b(g),聚合反应后反应混合物的重量为X(g),减少的重量即为縮聚反应失去的水-则已反应的单体天冬氨酸的量为133(a+b-;c)OnHO'OHNH,O天冬氨酸133133(a+b—;c)O聚琥珀酰亚胺已反应的天冬氨酸的量133x[(a+b)-;c]inno/=-=--^——iX100%反应前天冬氨酸的量36a转仆率0/=已反应的天冬氨酸的量°一反应前天冬氨酸的量+2nH,O36a+b一x对比例l: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0g天冬氨酸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220。C左右,9小时后,得到94.58g黄褐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7.51%。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深棕红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分子量测试为8,600。实施例l: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0g天冬氨酸(lmol)、1.24g硼酸(0.02moD和5.22g硫酸钾(0.03mol)加入D9.46g水中,溶解后再在旋转蒸发器中除去水分。干燥后的混合物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l卯i:左右,8.0小时后,得到104.11g浅黄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8.19%。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00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黄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分子量测试为8,750。实施例2: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0g天冬氨酸(lmol)、3.1g硼酸(0.05mol)和8.70g硫酸钾(0.05mol)加入144.80g水中,然后在旋转蒸发器中除去水分。干燥后的混合物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18(TC左右,4.5小时后,得到109.02g浅黄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9.4%。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黄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分子量测试为8,600。实施例3: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g天冬氨酸(lmol)、3.1g硼酸(0.05mol)和8.7g硫酸钾(0.05mol)加入144.8g水中,然后在旋转蒸发器中除去水分。干燥后的混合物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180t;左右,4.5小时后,得到109.0g浅黄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8.4%。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黄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分子量测试为8,600。实施例4: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g天冬氨酸(lmol)、3.1g硼酸(0.05mol)和8.7g硫酸钾(0.05mol)在研钵中进行研磨,然后将充分研磨的反应混合物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180'C左右,4.5小时后,得到109.2g浅黄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8.9%。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黄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其中含有分子量测试为8,900。实施例5: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g天冬氨酸(lmol)、3.1g硼酸(0.05mol)和6.8g硫酸氢钾(0.05mol)在研钵中进行研磨,然后将充分研磨的反应混合物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18(TC左右,3.5小时后,得到107.10g白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9.4%。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0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浅黄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分子量测试为9,100。实施例6: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g天冬氨酸(lmol)、3.1g硼酸(0.05mol)和17.4g硫酸钾(O.lOmol)在研钵中进行研磨,然后将充分研磨的反应混合物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180°C左右,3.5小时后,得到107.10g白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9.4%。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0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浅黄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分子量测试为9,100。实施例7: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g天冬氨酸(lmol)、6.2g硼酸(O.lOmol)和26.1g硫酸钾(0.15mol)在研钵中进行研磨,然后将充分研磨的反应混合物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18(TC左右,3.5小时后,得到107.10g白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9.4%。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0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浅黄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分子量测试为9,100。实施例8: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g天冬氨酸(lmol)、6.2g硼酸(O,lOmol)和26.1g硫酸钾(0.15mol)在研钵中进行研磨,然后将充分研磨的反应混合物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18CTC左右,3.5小时后,得到107.10g白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9.4%。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0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浅黄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分子量测试为9,100。实施例9: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将133.0g天冬氨酸(lmol)、6.2g硼酸(O.lOmol)和26.1g硫酸钾(CU5mo1)在研钵中进行研磨,然后将充分研磨的反应混合物放入四口烧瓶中在油浴中加热至18(TC左右,3.5小时后,得到107.10g白色的聚琥珀酰亚胺,根据失重法,其转化率为99.4%。将所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133.0g水并加热到70°C,并在该温度下缓慢加入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224g进行水解,得固含量不小于35%的浅黄色粘状液体,既聚天冬氨酸钾溶液,分子量测试为9,100。实施例10:使用本发明的聚天冬氨酸钾对豌豆苗发芽率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在3个直径为20cm、高4cm的带网眼的圆形塑料盆中进行,每只塑料盆可以栽培干重250g的青豌豆。种子采用市售的保存期不超过一年的青豌豆,实验所用的青豌豆都来源于同一批号。首先应进行选种,剔除破残、虫蛀的种子和杂质。然后用清水清洗23次,洗掉种子上的灰尘。再进行浸种,用超过种子体积23倍的含聚天冬氨酸钾的水溶液浸泡2024小时,浸至种子充分膨大,皱纹消失,透过种皮能看到胚根为适。将浸泡好的豌豆沥去多余的溶液,然后均匀的铺洒在塑料盆内(塑料盆先用高锰酸钾消毒,并在盆底铺上卫生纸为基质),用手扒平。每天喷洒含聚天冬氨酸钾的水溶液23次(喷洒以苗盘内不存水为适)。观察发芽及生长情况。实验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见表l。表l本发明的聚天冬氨酸钾对豌豆苗发芽率和生长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从表l可以看出,聚天冬氨酸对豌豆苗的发芽率及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尤其是本发明的聚天冬氨酸钾由于含有钾、硼、硫等元素,对豌豆苗的发芽及生长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实施例11:使用本发明聚天冬氨酸钾对盆栽小麦生长的影响本实施例采用土壤盆栽培养法,使用入上口16cm、下口12cm、深14cm的塑料盆,每盆装土2kg,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用同一包装袋的小麦种。本试验处理如下先进行浸种处理,其中处理l、处理2用0.1mg/L的本发明实施例2的聚天冬氨酸浸泡,处理3、处理4、处理5清水浸泡。小麦种浸泡15天左右发芽发后,植入塑料盆中,每盆栽20株秧苗。在生长试验中,5个处理都等量施肥2次,其中处理l、处理4中加入本实施例1的聚天冬氨酸各2次,处理3加入市售的聚天冬氨酸各2次,处理2未加聚天冬氨酸,处理5为空白对照样。具体过程如下处理l:用本实施例1的聚天冬氨酸浸种发芽的秧苗植入盆中第15天,加入质量浓度lX的尿素50ml,及0.05mol/L本实施例2的聚天冬氨酸50ml;稻秧植入盆中第40天,加入质量浓度"/。的尿素50ml,及0.05mol/L本实施例2的聚天冬氨酸50ml。处理2:用本实施例1的聚天冬氨酸浸种发芽的秧苗植入盆中第15天,加入质量浓度l^的尿素50ml,及清水50ml;稻秧植入盆中第40天,加入质量浓度l。/。的尿素50ml,及清水50ml。处理3:用清水浸种发芽的秧苗植入盆中第15天,加入质量浓度l^的尿素50ml,及0.05mol/L本实施例2的聚天冬氨酸50ml;稻秧植入盆中第40天,加入质量浓度1%的尿素50ml,及0.05mol/L本实施例2的聚天冬氨酸50ml。处理4:用清水浸种发芽的秧苗植入盆中第15天,加入质量浓度l^的尿素50ml,及0.05mol/L市售的聚天冬氨酸50ml;稻秧植入盆中第40天,加入质量浓度l。/。的尿素50ml,及0.05mol/L市售的聚天冬氨酸50ml。处理5(空白对照)用清水浸种发芽的秧苗植入盆中第15天,加入质量浓度1%的尿素50ml,及清水50ml;稻秧植入盆中第40天,加入质量浓度in/。的尿素50ml,及清水50ml。60天后的生长情况见表2所示。表2小麦60天的生长情况(cm)对照<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从表2对照可以看出,处理l、处理3、处理4明显优于处理5,说明生长中加入聚天冬氨酸的效果比不加的好。值得注意的是,处理2与处理5的区别仅仅是处理2的种子用聚天冬氨酸浸泡过,其他条件都与处理5空白样相同,但处理2的优势却明显可见。此外处理3与处理处理4相比,说明本发明的聚天冬氨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优于市售的聚天冬氨酸。实施例12:使用本发明聚天冬氨酸钾制备的增效尿素对大田玉米生长的影响本发明聚天冬氨酸增效尿素的制备在某化肥厂的尿素生产装置中,在造粒前,将聚天冬氨酸钾与熔融状态下的尿素混合均匀后,再造粒,即为聚天冬氨酸钾增效尿素。本实施例中的增效尿素中聚天冬氨酸钾的加入量为0.1%。本实施例中的空白对照使用的普通尿素来源于同一化肥厂的尿素进行造粒。试验在东营某玉米田中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水浇条件良好。玉米播种时间为2007年6月8号,2007年9月24号收获,种植管理措施一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三个处理,每一个处理重复三次。施肥在玉米小喇叭口期(7月6号)一次性施入。三个处理的施肥量分别为处理1:增效尿素30公斤/亩(含1%本实施例1的聚天冬氨酸钾);处理2:增效尿素24公斤/亩(含1%本实施例1的聚天冬氨酸钾);处理3:空白对照,即普通尿素30公斤/亩。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增效尿素的试验田呈现了明显的效果,表现在叶色浓绿、生长发育快,叶片宽大,株高比对照高出1020公分,抽穗吐丝早23天,玉米穗发育到顶,后期不脱肥,成熟较好。收割后使用增效尿素的玉米与普通尿素的玉米的千粒重对照见表3,从表3计算可知若施入等量的尿素(处理1和处理3),则含1%聚天冬氨酸的增效尿素玉米千粒重增加10.36%;而当1%聚天冬氨酸的增效尿素比空白对照少施20%时(处理2和处理3),可获得同样的效果。表4为根据试验小区实测统计的产量对比,结果表明处理1施用增效尿素比使用普通尿素对照小区亩增产90公斤,增产幅度18.95%,经F值检验,差异性为显著。处理(2)聚肽活性酶尿素施用量减少20%与对照小区产量相当,并略有增产,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聚肽活性酶尿素减量20%施用与足量普通尿素施用产量相当,而投入成本明显减少,从而提高了投入产出比,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本发明的聚天冬氨酸钾具有明显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的作用。表3玉米施用聚肽活性酶尿素与普通尿素千粒重(g)对照<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4玉米施用聚肽活性酶尿素与普通尿素产量(Kg)对比<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植物生长促进剂的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将催化剂硼酸、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与原料天冬氨酸充分混合,然后使混合物在捏合机或反应釜中进行热聚合反应,得到聚琥珀酰亚胺,降温,催化剂不需分离,直接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将聚琥珀酰亚胺水解为聚天冬氨酸钾;其中,催化剂硼酸和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的加入总量与天冬氨酸的摩尔比为0.05∶1~1∶1,催化剂硼酸与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的摩尔比为0.1∶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植物生长促进剂的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方法为在水溶液中将催化剂硼酸、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和天冬氨酸溶解,然后将混合溶液进行干燥;或者将催化剂硼酸、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氢钾和天冬氨酸直接混合,进行充分研磨。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聚天冬氨酸钾在化肥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天冬氨酸钾在化肥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将聚天冬氨酸钾直接添加在化肥中,添加重量比例为0.110%,即每100g化肥中聚天冬氨酸钾的加入量为O.lg-lOg。全文摘要本发明属于化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生长促进剂的聚天冬氨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由天冬氨酸在催化剂硼酸、硫酸(氢)钾联合作用下,通过热聚合方法生成聚琥珀酰亚胺,催化剂不经分离直接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将聚琥珀酰亚胺水解为聚天冬氨酸钾。由该法合成的聚天冬氨酸具有分子量发布均匀、纯度高、收率高的特定,而且所加的催化剂硼酸和硫酸(氢)钾不从产品中分离,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而且所含的硼酸和硫酸(氢)钾可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剂直接作为氮肥增效的添加剂。本发明与普通的聚天冬氨酸相比,不仅可以提高植物对氮肥的利用率,而且其中的硼、钾、硫可以提高的营养成分。实验证明,该方法合成的聚天冬氨酸,不仅可以加强植物对氮肥的利用率,而且均衡的氮肥的营养成分。文档编号C05F11/00GK101418075SQ20081020347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7日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7日发明者张冰如,李宝成,李风亭申请人:同济大学;东营力帮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