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0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温室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用于基本上水平的应用并且用于在温室屋顶下大气 空间的热分层的温室幕或类似物,并且其防止由于冷凝导致的液滴形 成。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这种幕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为"织品"并且用来节约能量且提供阴影以防止强烈太阳照射
的温室幕是多年来已知的。它们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包括薄膜条带、薄片或薄片层压体的编织或钩织产品; -编织、钩织或非编织产品形式的织物产品,以及 -塑料薄片、塑料薄片层压体或铝层压体。
用于大型商用温室设施的最近10-20年期间在市场上可购得的 大部分幕都是由薄片条带制成。虽然这些产品已经相对较好地开发并
且目前满足了其计划作用的大部分要求,但是仍然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近年,市场和需求由于大大增加的能量价格而变化,这导致温室 (尤其用于蔬菜)必须在温室织品上投资,这个状况意味着温室幕现 在经受除了那些涉及的例如以前是所述技术主要用途的盆栽植物或鲜 切花以外的要求。
蔬菜作物占用了非常大的面积,例如数十万平方米。它们在白天 需要最大可能的日光(1 %的日光损耗意味着1 %的产量损失并且因此 10/o的利润率损失),要求温室织品不能变脏,然而这是不可能避免的, 所以它们将频繁地更换,而这却是一个价格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温室 织品,其是廉价的并且不会削弱比如能量节约、冷凝滴落防止以及织 品悬垂性之类的特性。
构成材料需要在对于日光具有最大可能渗透性的情况下制造,除 了在期望一定阴影效果之处(如在具有极端太阳照射的区域中)之外。因此期望一种灵活但简单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
蔬菜作物产生大量必须正确处理的空气湿度。在大部分情况下, 温室织品中具有永远存在的冷凝风险。即使来自幕的少量液滴形成也 是不容许的,即,水蒸汽必须能穿过织品同时没有大量空气从织品的 下侧移动至上侧并且反之亦然(对流)。利用分开层的织品或幕对温室 中的空气进行分层因此是期望的。
温室的潮湿环境以及较差绝缘仍然使得其不能完全阻止织品中的 冷凝。因此对于织品来说重要的是结合有能通过从下侧至上侧的毛细 管汇集和传输或通过局部冷凝的分散来解决暂时冷凝情况以使得防止 液滴的作用。
另 一 个共同问题是藻类的形成,如果织品在其湿润时拉在 一 起并 且不能干燥时,藻类就会出现。因此重要的是水最大可能地附着至表 面并且不能进入织 品。
较大尺寸的蔬菜温室带来了很大的要求,因为不能在不损坏的情 况下对织品进行操纵,更不用说在安装时了。其需要坚固并且非常地
不可收缩。高达300米的长度是常见的并且最大收缩公差是1 - 2分米。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能在不使用时将织品遮盖并且压缩至小而窄的 "捆束"。这涉及到力,并且织品的任何粗野操作可容易引起对薄片条 带的损坏。如果织品甚至仅仅是轻微地过度压缩,其结果可以是弯曲 和扭动条带。即使这仅发生一次,织品也不能修理并且必须更换。
从专利说明书DD 254 964中已知的温室幕将与温室屋顶的斜坡 平行地悬挂但是其完全不适合于水平地悬挂,因为这会导致水坑的出 现。所述温室在16米和20米之间的屋檐距离下通常具有较大的跨越 宽度。因此至屋顶顶点的较大高度例如在北欧国家、德国和意大利是 非常流行的。
幕由反射薄片构成,反射薄片中牢固地缝合有具有捆束横线的纵 线弹性纱线系统,线在制造期间被如此有力地伸展以使得,在纱线复 原至其未伸展状态时,纵线之间的薄片形成纵向通道,其目的是将聚 集在薄片上侧上的水引走。由缝针产生的穿孔位于通道的上缘,这意味着薄片可形成水能聚集于其中的袋状凹陷。这是完全不允许的,因 为这将在薄片的拖拉期间导致过度应变并且损坏设施。
薄片还将容易变得"松弛"并且不再平滑,在遮盖状态下引起较少 的能量节约以及较大的"捆束"。
在薄片的下侧上仅具有少量的线,这不足以解决会形成于那里的
冷凝。空气湿度在大部分情况下介于75%和90°/。之间,并且薄片通常 将位于高于其或低于其的相应空气温度之间的温度,这就带来了低于 结露点的持续风险。紧固在纵线中的横线以不会促进湿气传输的充分 的相互间距(30毫米)就位于薄片的上侧上。这同样也应用至纵线, 纵线在薄片的下侧上没有相互连接并且处于25毫米的间距。由于薄片 形成通道,冷凝物将到达它们的最低点,在此处迅速形成下降的液滴。 其中幕遵循屋顶斜坡的温室难以证明是成功的并且不再用于蔬菜作物 的任何适合范围。
1960至1980年在荷兰开发的所谓"Venlo"温室具有3.0米至3.6 米之间的屋檐间距。它们相对较低,具有大约2.5至3.0米高的侧壁并 且主要用于不具有极端温度的国家中,优选地用于蔬菜作物。Venlo 结构的优点是制造便宜,包括少量金属,使用玻璃作为负载支承元件, 并且竖立便宜。很多段一直放在一起并且因而能形成较大表面,例如 在一个屋顶下10000平方米或更大。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Venlo温室的开发进一步向前进行。已 经发现其宽度能从3.6米增大至5.5米,并且其能提供有较窄并且较灵 活的棒以允许更多的日光进入,但是这损害了解决冷凝的可能性。
高的能量价格需要最大可能的能量节约,这意味着幕设施需要具 有最小可能的表面面积并且水平地定位。还需要尽可能地平面,用于 最小化能量损耗,并且在拉回状态下构成最小可能的"捆束",以最小 化曰光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温室幕,其基本上是密封的但是允许水 蒸汽以及少量水穿过其中,以使得蒸发能不受妨碍地发生并且没有水坑形成,而同时其足够密封以防止温室中对流的出现。
这通过下面获得
a. 多个基本上不可收缩的相互邻近设置的薄片网膜,网膜由薄的、 柔性、防水的且具有高耐拉伸性和破裂强度的塑料、塑料层压体或金 属层压材料制成,
b. 织物线,它们借助密集地设置的针缝合穿过由针在薄片网膜 中产生的孔,从而在薄片的两侧上形成线构件,
c. 薄片下侧上的线构件构造为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连接的线网,
d. 线具有用于湿气的毛细传输的良好性能,
e. 由针在薄片中产生的穿孔适合包围所述线,以及
f. 相互邻近的薄片网膜由所述线网互相连接,同时薄片网膜互相 重叠或边缘至边缘地设置或具有通过使薄片条重叠而覆盖的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新幕使得,对于基本材料而言能使用一种薄片,其
还允许少量水穿过i中。;以不;"相互IS距使用各种粗度的针使得能 控制湿气穿过薄片的传输。所述过程不需要薄片的严格特性,只要其 足够硬并且可变型且对于UV射线分解高度稳定。这使得能使用高度 耐拉伸和破裂并且与薄片条带织品中所使用的材料相比在辐射和成本 方面更好的原材料。其结果是更大的能量节约以及更有利的成本状况。
新技术使得能使用非常透明(半透明)的塑料并且产生具有毛细 作用的纱线的有效网,这同时允许最大化日光输入。如果在一些情况 下, 一定的阴影效果是期望的,这能通过使用散射、白色或者其它反 射薄片来获得。特殊生长物的具体要求能通过将例如铝的覆层应用至 薄片来满足。在薄片条带织品中,必须确保条带保持在一起并且充分 地经久耐用,这通常阻止了最佳的半透明度。
如前所述,新幕使得易于改变穿孔以及孔的密度。还能通过在薄 片的网膜之间留下狭窄间隙来在不引起显著的对流的情况下进一步增 强水蒸汽渗透性。与薄片条带织品不同,渗透性仍然不变,因为其通 过小孔获得。在薄片条带织品中,条带容易移动或弯曲,引起不期望的缝隙并且因此引起更少的能量节约以及不均匀的气候条件。
下侧和上侧之间的湿气传输以毛细的方式沿着纱线发生,纱线延
伸通过塑料薄片中的孔。这个布置还防止孔被水滴堵塞(这会减少湿
气传输)。或多或少分支的线网将影响水的毛细传输或汇集。由于纱线
网在强度方面相对突出,这也可以是优选的。
新的"幕"由两侧(上侧和下侧)构成,这意味着水由纱线引导(传
输)至一侧或另一侧,所以没有阻止其蒸发。相反,薄片条带织品通
常由一个在另一个之上的薄片构成并且水在它们之间汇集,通常导致
藻类形成。
出于制造技术的原因,薄片仅能制成为大约2米宽但是最终产品 通常需要5至6米的宽度。多个薄片网膜因此需要接合在一起,其有 利地通过已知为"缝合结合"的技术实现,从而薄片提供大部分强度并 且纱线限制其弹性。这在高达300米长的网膜必须在没有损坏的情况 下拉过温室中的支撑线时是重要的。
相反,薄片条带织品,甚至在最小心地操纵时,通常也会承受弯 曲条带以及较小的撕裂、有缺陷的缝合等。在这个方面,很需要提供 新技术,尤其是薄片必须频繁地更换时。在工作必须在温室中做出时, 劳动力成本也是很高的。
宽的薄片网膜的收缩与生产阶段的窄薄片条带相比更容易控制。 过度伸展的薄片条带一直还原至它们的原始位置。关于这点,甚至小 到1% (折合为300米中的3米)的收缩也是非常有害的。
新幕实际上由柔性的、薄的塑料薄片制成,薄片能在几乎不被这 种操纵所损坏的情况下进行遮盖、折叠以及压缩。纱线层在外侧上并 且根本没有经受损坏。
一旦织品用至其使用期限并且需要更换,复合薄片对于薄片条带 的系统而言将是优选地,薄片条带通常是不牢固的以致于破裂。
如上所述,新幕包括多个薄片网膜,每个高达最大2.5米宽,它 们在承载通过薄片的毛细湿气传输时有利地由相同类型的线网紧固在
一起。网膜有利地利用纱线互相重叠或边缘至边缘地就位,纱线作为网膜之间的连接链,以使得最终的产品可以是期望的宽度。作为用于
该目的的变型,生产可以借助于所谓的"缝合结合"技术。


图1以稍微放大的形式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温室幕的一部分。
图2示意性地示出贯穿在上下文中相关的缝合和钩编机器的部件 的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用来实施所述技术的机器实际上是已知的变型缝合和钩编机器, 比如举例来说用来将纤维材料(例如纤维羊毛)汇编在一起的机器。 图中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如下
1. 具有尖端的复合贯穿针脚类型的长排相互邻近工作针之 一,尖端在它们的纵向上前后移动并且从而穿过薄片2缝合。
2. 延伸入机器中的薄片。
3. 第一线导向件(对于每个针1是一个),其左右交替地横 向移动线5。
4. 第二线导向件,其仅在薄片的一侧上在缝合回路之间形成 侧向连接。
5. 第一线导向件3中的线,其一直形成针脚。
6. 布置于工作针1的前端上的钩子。
7. 滑动件,其封闭工作针l的前端处的钩子6。
8. 最新完成的针脚。
9. 第二线供给器4中的线。
10. 保持销,其在工作针l将要穿过薄片2缝合时提供阻力并 且其确保工作针1在做出下一个缝合时不会用其提前缝合。
11. 撞击棒,其在下一个缝合将要被引导通过前一缝合时提供 阻力。
12. 离开机器的完成的薄片(幕)。
往复工作针l在它们从右至左移动时(如图中所示)穿透薄片2, 并且在它们的最左边位置短暂地停止,在这个步骤中,线导向件3和4 一直位于相应工作针1上方。每个线导向件3执行与一个分离空间 相应的横向枢转移动,并且然后向下枢转并且将其线5设置于相应工 作针l的钩子6中。
工作针l向后拔出(在图中向右)并且用于每个针的滑动件7闭 合相应的钩子6以使得线5被包围在钩子6中,从而使得前一针脚8 能滑过工作针1的端部,从而在针1到达其最右边位置时形成线5的 新一针脚。
在针1处于它们最右边位置时,每个线导向件4执行一至三个分 离空间的侧向移动,从而通过与线9汇编在一起在薄片2的下侧上形 成侧向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线导向件3还可执行侧向移动, 优选地在与线导向件4相反的方向上,以便形成从毛细管的观点来说 更好的更坚固线网。图1示出分别作为连续线和不连续线的在薄片2 的下侧上的线5和9,而线5由双点划线示出并且由位于薄片的上侧 上的线导向件3设置就位。
湿气吸收能力能通过使用不同厚度的工作针1和纱线厚度来适合 普遍状态,例如气候、作物等。由针l产生的孔每个构成缝隙,其在 针穿过孔时打开并且其在张紧线周围闭合。薄片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 弹性和韧性。
还没有完全清楚湿气通过薄片的传输如何详细地发生。 -出现在薄片下侧上的冷凝物由线网以毛细管的方式中断并且横
向且垂直地穿过孔传输。
-蒸气压力通常在薄片的上侧上与在其下侧相比下降,这是因为
温室屋顶的通风孔径。薄片上面的通风不会显著地冷却温室内部,因
为薄片防止对流流动。
-蒸气压力可在薄片的上侧下降,因为该处与温室的内部相比温 度下降通常5-15。C。
-前述示例都引起湿气从薄片汽化并且在温室屋顶玻璃的内部上 冷凝返回,引起水的连续传输和蒸发。
-水蒸汽还可直接以蒸汽的形式传输通过织品中的孔并且直接冷凝在玻璃上或通过通风带走。
-所有这些原理当然或多或少地同时进行。就天气、温室中的温 度和湿度以及它们的迅速变化而言,众多变化引起许多可能的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基本上水平地应用并且用于温室屋顶下的大气空间的热分层的温室幕或类似物,该温室幕阻止由于冷凝而形成液滴,其包括a.多个基本上不可收缩的相互邻近的薄片网膜(2),所述薄片网膜(2)由薄的、柔性、防水的且具有高耐拉伸性和破裂强度的塑料、塑料层压体或类似材料制成,b.织物线(5,9),所述织物线(5,9)借助密集地设置的针(1)缝合穿过由所述针在所述薄片网膜中产生的孔,从而在薄片的上侧和下侧上形成线构件,c.所述薄片下侧上的所述线构件构造为至少在所述薄片的下侧上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连接的线网,d.所述织物线具有用于湿气的毛细传输的良好性能,e.由所述针(1)在所述薄片中产生的穿孔适合包围所述薄片中的所述织物线,以及f.所述相互邻近的薄片网膜由所述线网互相连接,同时所述薄片网膜互相重叠、边缘至边缘地设置或具有通过使薄片条重叠而覆盖的接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幕,其中每个薄片具有不超过2.5米 的宽度。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室幕,其中通过使用散射、白色或 者其它反射薄片来获得阴影。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室幕,其中至少一个薄片设有例如 铝的覆层。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温室幕,其中所述薄片网膜 通过缝合结合而连接在一起。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温室幕,其中所述薄片以及施加至所述薄 片的所述线网通过热定形而具有形状稳定性。
7. —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的温室幕或类似物的方法,包括 步骤a. 多个基本上不可收缩的相互邻近的薄片网膜(2),所述薄片网 膜由薄的、柔性、防水的且具有高耐拉伸性和破裂强度的塑料、塑料 层压体或类似材料制成,所述薄片网膜由纱线系统缝合穿过;b. 所述纱线系统包括织物线(5, 9),所述织物线(5, 9)具有 用于湿气的毛细传输的性能,并且所述织物线(5, 9)借助密集地设 置的针(1)缝合穿过由所述针在所述薄片网膜中产生的孔,从而在薄 片的上侧和下侧上形成线构件,c. 所述薄片下侧上的所述线构件构造为至少在所述薄片的下侧上 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连接的线网,d. 所述织物线通过由所述针(l)在所述薄片中产生的穿孔包围,以及e. 所述相互邻近的薄片网膜由所述线网互相连接,同时所述薄片 网膜互相重叠、边缘至边缘地设置或具有通过使薄片条重叠而覆盖的 接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薄片以及应用至所述薄片 的所述线网通过热定形而具有形状稳定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基本上水平的应用并且用于温室屋顶下的大气空间的热分层的温室幕或类似物,并且其防止由于冷凝而形成液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作这种幕的方法。该幕包括在纵向和横向上通过缝合线边缘对边缘(或重叠)地接合起来的薄片网膜,这些缝合线在薄片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构成网。
文档编号A01G9/22GK101610666SQ20088000332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8日
发明者G·亨宁松 申请人:卢德维格·斯文森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