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炭疽病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31414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炭疽病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病害防治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鲜食大豆俗称毛豆,是指在大豆鼓粒后期、籽粒饱满而荚壳和籽粒均呈翠绿时釆摘食用的大豆鲜荚。浙江省是全国鲜食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和最大的速冻鲜食大豆生产及力口工基地。鲜食大豆"台75"因品质好,产量高,是迄今为止被外商指定用于加工出口唯一品种。该品种于1994年引进浙江省,199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与此同时,自上世纪末起,鲜食大豆"台75"普遍于豆荚期间出现症状酷似机械损伤的条状锈斑,俗称"锈斑病"。该病害发现之初,受害面积较小,但至2001年,浙江省"台75"鲜食大豆豆荚大面积发生锈斑,发生面积已占总面积的1/3。豆荚锈斑严重影响了豆荚的商品性,导致价格降低,效益剧减。有些发病严重的田块,当年豆荚基本没有收成,给种植户、出口创汇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本发明人课题组3年多的研究,已明确引起"台75"鲜食大豆豆荚发生锈斑的病原物是平头炭疽菌Co//eto^7'cAwmfniwcafw附(Schwein.)Andrus&^V.D.Moore(、3斤江农业学报,2008,20(6):437-440)。研究表明该病原菌在鲜食大豆豆荚上呈现二种症状,一种是常见大豆炭疽病的症状病斑呈椭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常隆起,中央部凹陷,潮湿时病斑斑面上出现朱红色小点或小黑点;另一种是条状不规则形锈斑,在病斑斑面上不出现朱红色小点或小黑点。鲜食大豆"台75"豆荚上的炭疽病斑90%以上是条状不规则形锈斑。现有技术关于大豆炭疽病防治一般认为从苗期开始,连续防治3次以上。这样的防治方法不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可能会影响大豆品质,甚至危及到人体健康。事实上从苗期开始连续防治3次以上,防治效果差,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起不到防治作用,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预防大豆豆荚炭疽病的发生,减少农户的损失。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防治大豆豆荚炭疽病的方法,应用本发明方法可正确使用防治豆荚炭疽病的有效杀菌剂,准确掌握关键防治时期,施药剂量,施药方式,施药次数,为进一步促进鲜食大豆产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鲜食大豆豆荚炭疽病的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隐蔽性炭疽病斑通常发生在鼓粒以后的豆荚上。叶片与茎杆毫无症状。拨开长势旺盛的豆蓬时,豆荚呈现条状不规则锈斑和圆形病斑。早期易被农户疏忽,不易发现,因此,必需明确最佳防治生育期。突发性在适温、高湿的天气状况下,处于鼓粒期的豆荚,从肉眼可见细条斑到半个豆荚发病不到5天,因此,必需密切注意高湿天气。高发性通过对不同类型典型田块的调查表明,平均抹发病率可达98.6%,荚发病率为36.8%。另外,室内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表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分子孢子的萌发必须有水滴或相对湿度大于90%才能萌发。而炭疽病在田间的传播蔓延主要靠分生孢子,如果分生孢子刚刚萌发时就能得到抑制,防治效果明显能提高。本发明是基于豆荚炭疽病上述特点而实施的。本发明方法采用的对防治大豆炭疽病的有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是1,2-二(3-甲基羧基-2-硫脲基)苯(通用名曱基硫菌灵,商品名曱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采用曱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在大豆始花期和盛花期连续施药两次,每亩施用量为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上述药剂是在室内抑菌试验、孢子萌发试验和小区试验基础上,经大田多次试验在供试的7种杀菌剂中筛选获得。供试的杀菌剂分别是保鲜克Prochloraz、甲基4乇布津Thiophanate-Methyl、多菌灵Carbendazim、世高Difenoconazole、好力克Horizon、达科宁Chlorothalonil、阿米西达Azoxystrobin。本发明中关^:防治时期是在大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如果仅防治一次,始花期防效显著高于盛花期,盛花期又显著高于鼓粒期,鼓粒期防治不仅防效差,而且易形成残留。连防二次的防效明显高于一次的,在始花期与盛花期连防二次的防效最好(表1)。表l不同生育期杀菌剂防治效果(2005年4月-7月,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实验农场,曱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注防效是4个小区的平均值,数字后面的不同大写字母表示1%水平的差异显著性。表2同。在关键防治时期恰逢阴雨天,田间相对湿度大于98%,一般是雨后一至二天(雨中间歇期)防治效果明显高于雨前防治和久雨;^文晴后防治效果(表2)。表2雨前、雨中间歇期和雨后防治效果的比较(2007年4月-7月,华家池校区实验农场,曱基托布津曱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处理防效(%)雨后二天施药1次77.58±0.45A雨后五天施药1次52.60±1.36B雨前施药1次50.66±1.68B对照O.OO士O.OOC采用本项发明的方法,可以用低成本、低毒性和低残留的杀菌剂防治大豆豆荚炭疽病,只要掌握关键防治时期,在大豆的一生中,只须防治二次,就能有效控制大豆豆荚炭疽病,防治效果高达86%以上。既节药劳动力成本,又减少农药使用量,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是巨大的,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杀菌剂的选择按每亩施用量曱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为100-150克购买,备用。施杀菌剂的时间与方法第一次施药时间为大豆初花期,第二次施药时间为大豆盛花期,如果错过初花期与盛花期施药,应在大豆结荚初期或鼓粒初期补施。在施药期恰逢雨天,应在雨后一至二天进行施药,施药方式为将曱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稀释成800-1200倍液,用卫士16型背负式喷雾器细喷雾。防治效果的调查大豆豆荚炭疽病从结荚以后到采摘前,如遇阴雨天气,就会出现症状,因此,在采摘前进行调查,此时获得的数据比较科学。应用例2008年在杭州萧山新湾镇萧东村,采用上述实施方案,成功地对IOO多亩新食大豆豆荚炭疽病进行了防治,防治效果达88%,显著提高了豆荚的正品率。权利要求1、一种大豆炭疽病防治方法,采用1,2-二(3-甲基羧基-2-硫脲基)苯70%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在大豆始花期和盛花期连续施药两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炭疽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始花期和盛花期恰逢雨天,在雨后一至二天施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炭疽病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2-二(3-甲基羧基-2-硫脲基)苯70%可湿性粉剂的施用量为每亩100-150克。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病害防治的方法,在大豆始花期与盛花期连续用1,2-二(3-甲基羧基-2-硫脲基)苯70%可湿性粉剂喷雾二次,防治效果高达86%以上;田间相对湿度大于98%通常是雨后一至二天进行防治,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雨前或久雨放晴后防治。本发明利用低毒低残留低成本杀菌剂在鲜食大豆豆荚采摘前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只须防治二次就可有效控制豆荚炭疽病的发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防效,提高了豆荚正品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档编号A01N47/34GK101513185SQ20091009703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发明者夏国绵,孙志峰,钗林,楼兵干,楼曼庆,王国荣,王爱英,陈吴健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