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体细胞自然突变个体组培扩繁方法

文档序号:31420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矮牵牛体细胞自然突变个体组培扩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卉突变个体的组织培养以扩大种群繁殖 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矮牵牛(户e"/zia A^r/VaVilm)是茄科碧冬茄属(矮牵牛 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抹高15— 60cm,全沐陂粘毛,茎基部木质化,嫩茎直立,老茎匍旬状。单 叶互生,卵形,全缘,近无柄,上部叶对生。花单生叶腋或顶生, 花较大,花冠漏斗状,边缘5浅裂。花期4—10月。蒴果,种子 细小。
本申请人在1998年8月对矮牵牛进行叶片组织培养,使其 在叶片上直接萌发出不定芽,然后将其在试管中培养生根再移植 盆栽直至开花,发现了花形特异而美丽的细胞变异个体,其花冠 边缘由浅裂变深裂,呈细铍褶状,且有白色细条紋镶边,花形及 花色均与普通矮牵牛有明显差异。在确定此变异发生的试管苗标 记后,将其再进行试管继代扩繁并进一步移植盆栽,得到与其相 同的花形变异矮牵牛植林,保存扩繁至今已有十一年。因矮牵牛 有自花不孕的生物学特性,靠异花授粉种子繁殖的方法不能保持 其特异性状,自然扦插不易生根,只有逐年用组培方法扩繁,保 存性状,维持种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这一细胞自然突变形成的矮 牵牛珍稀小苗用组织培养育种繁殖的方法,保存性状扩大种群,更快更广泛地向社会提供一种更具观赏价值的矮牵牛新物种,增 添矮牵牛家族中的新成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矮牵牛试管育种繁殖方法经 过下列步骤
(1) 矮牵牛突变小苗的继代扩繁将新发现的矮牵牛突变 试管小苗作培植体,每4周继代扩繁,接种于小苗分化培养基中, 该培养基由MS盐类添加磷酸二氢钠85g/L与White's维生素, 及30g/L蔗糖、100mg/L肌醇、8g/L琼脂、加入2mg/L BA即节 氨基腺嘌吟、0. 5mg/L IAA即吲哚乙酸、80mg/L Adenine sulfate 即硫酸腺噤吟和50mg/L L-Tyrosine即酪氨酸配制而成,温度 251C,光照强度25001ux,光照时间16h/天,培养30天,得明 显增长且分化新的小芽;
(2) 诱导生根与移栽当小芽长至0.5—lcm高,接种到步 骤(1)所述的MS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便自然发根,正常情 况下生根率达100%。小苗移至驯化室,强光200001ux下驯化两 周移栽,先洗去根部培养基,移至于三者的体积比为蛭石珍珠 岩泥炭-l: 1: 1的人工混合基质中盆栽,每盆套一透明塑料 袋,该袋每2天剪一小口, 二周后移入温室栽种即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极难发生又偶然发现的、由细胞自然 突变形成花形特异而美丽的矮牵牛突变个体,避开其自花不孕和 扦插难生根的优良性状保存的难题,用組培扩繁方法保存性状, 快速扩大种群,更快、更广泛地向社会提供一种更具观赏价值的 矮牵牛新物种,增添矮牵牛家族中的新成员。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矮牵牛试管繁育的 培养基中,先选用的植物生长激素是0. 3 —3mg/L的BA加0.5mg/L的IAA加80mg/L Adenine sulfate和50mg/L的 L-Tyrosine,这是经过BA用0、 0.3、 1、 2、 3mg/L加0. 5mg/L 的IAA五种浓度重复3次,每次每种浓度有20个培植体的对比 试验得出的,2mg/L的BA加0. 5mg/L的IAA处理30天后,小芽 增长最快分化最多。总之,本发明所公开的培养基及其配比值, 温度、凝固剂等也可用诸如葡萄糖、琼脂等替代,培养基各原料 的配比值也可分别采用本发明最佳方案定值的接近值取代,这是 显而易见的。下面给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矮牵牛试管育种繁殖方法经过下列步骤
(1) 矮牵牛突变小苗的继代扩繁将新发现的矮牵牛突变 试管小苗作培植体,每4周继代扩繁,接种于小苗分化培养基中, 该培养基由MS盐类添加磷酸二氢钠85g/L与White's维生素, 及30g/L蔗糖、100mg/L肌醇、8g/L琼脂、加入2mg/L BA即节 氨基腺嘌吟、0. 5mg/L IAA即吲咮乙酸、80mg/L Adenine sulfate 即硫酸腺嘌吟、50mg/LL-Tyrosine即酪氨酸配制而成,温度25 X:,光照强度25001ux,光照时间16h/天,培养30天,得明显 增长且分化新的小芽;
(2) 诱导生根与移栽当小芽长至0.5—lcm高,接种到步 骤(1)所述的MS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便自然发根,生根率 达画。小苗移至驯化室,强光200001ux下驯化两周移栽,先 洗去根部培养基,移至于三者的体积比为蛭石珍珠岩泥炭=1: 1: 1的人工混合基质中盆栽,每盆套一透明塑料袋,该袋每2 天剪一小口 , 二周后移入温室栽种即成。
上述培养基中MS盐类和White's维生素及其它相关化学品 可市售获得,按商品说明书配用,为同行所公知。
权利要求
1、一种矮牵牛体细胞自然突变个体组培扩繁方法,其特征是经过下列步骤(1)矮牵牛突变小苗的继代扩繁将新发现的矮牵牛突变试管小苗作培植体,每4周继代扩繁,接种于小苗分化培养基中,该培养基由MS盐类添加磷酸二氢钠85g/L与White’s维生素,及30g/L蔗糖、100mg/L肌醇、8g/L琼脂、加入2mg/L BA即苄氨基腺嘌吟、0.5mg/L IAA即吲哚乙酸、80mg/L Adenine sulfate即硫酸腺嘌吟、50mg/L L-Tyrosine即酪氨酸配制而成,温度25℃,光照强度2500lux,光照时间16h/天,培养30天,得明显增长且分化新的小芽;(2)诱导生根与移栽当小芽长至0.5-1cm高,接种到步骤(1)所述的MS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便自然发根,生根率达100%。小苗移至驯化室,强光20000lux下驯化两周移栽,先洗去根部培养基,移至于三者的体积比为蛭石∶珍珠岩∶泥炭=1∶1∶1的人工混合基质中盆栽,每盆套一透明塑料袋,该袋每2天剪一小口,二周后移入温室栽种即成。
全文摘要
一种矮牵牛体细胞自然突变个体组培扩繁方法经过下列步骤一是矮牵牛突变小苗的继代扩繁,以小苗作培植体,在特别配制与适其成长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明显增长且分化新的小芽;二是诱导生根与移栽,将小芽再接种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培养60天,正常情况下生根率达100%,再移至驯化室驯化两周后移栽于人工基质中,一周后即移入温室栽种。采用本方法能克服矮牵牛自花不孕和扦插难发根的优良性状保存的难题,并快速地将极难得发现的自然突变且遗传性状稳定的变异矮牵牛小苗繁育扩种,培育出更具有观赏价值的矮牵牛新物种。
文档编号A01H4/00GK101578961SQ20091010010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2日
发明者伟 方, 朱圆圆, 林新春, 黄丽春 申请人:浙江林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