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7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特别涉及安装在被绕线轮主体支撑的卷筒轴 上、在外周上卷绕钓线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
背景技术
双轴承绕线轮一般具备具有手柄的绕线轮主体、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 上的卷筒。卷筒具有在外周上卷绕钓线的绕线筒体部、和设在绕线筒体部的两端上的凸缘 部。绕线筒体部具有在外周上卷绕钓线的圆筒状的筒状部,和形成在筒状部的内周侧、安装 在卷筒轴上的轮毂部。凸缘部设计得直径大于绕线卷绕筒体部,分别向径向外方突出地设 在绕线筒体部的两端上。凸缘部以朝向轴向外方逐渐扩径的方式倾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专利文献1]特开2001-145445号公报在上述以往的卷筒中,为了通过使卷筒整体轻量化、减小惯性力而提高卷筒的旋 转性能,考虑通过轻量的金属薄板形成绕线筒体部。这样的绕线筒体部例如通过对铝合金 或镁合金等的轻量的金属进行切削加工而薄壁化。但是,如果想要将绕线筒体部更薄壁地 形成,则在对凸缘部进行切削加工时、或卷绕钓线时,特别在绕线筒体部的中心部与凸缘部 的中间部作用有较大的应力,有可能凸缘部从绕线筒体部的中间部向外侧弯曲。如果这样 凸缘部向轴向外侧弯曲,则在凸缘部与绕线轮主体之间产生间隙,有可能钓线会咬入到该 间隙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中、在较高地维持卷筒的旋转性能的同时 防止使用变得困难那样的卷筒的变形。有关技术方案1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是安装在支撑于绕线轮主体上的卷筒轴 上、在外周上卷绕钓线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具备卷绕主体部、凸缘部、轮毂部和厚壁部。 绕线筒体部是在外周上卷绕钓线的筒状的部分。凸缘部是分别向径向外方突出地一体成形 在绕线筒体部的两端上的部分。轮毂部是以圆板状形成在绕线筒体部的中心部的内周部 上、卷筒轴贯通圆板状部分的中心部的部分。厚壁部是分别一体成形在绕线筒体部的中心 部与凸缘部的中间部上、以比绕线筒体部的厚度厚的方式形成的部分。在该卷筒中,设有分别一体成形在绕线筒体部的中心部与凸缘部的中间部上、以 比绕线卷筒体部的厚度厚的方式形成的厚壁部。这里,在对凸缘部进行切削加工时、或卷 绕钓线时,即使在绕线筒体部的中心部与凸缘部的中间部作用较大的应力,也由于在绕线 筒体部的中心部与凸缘部的中间部一体成形有厚壁部,所以通过将该部分的强度维持得较 高,能够在将卷筒的旋转性能维持得较高的同时、防止绕线筒体部变形到难以使用的程度。有关技术方案2的卷筒,在技术方案1的卷筒中,厚壁部突出设置在绕线筒体部的 内周侧。在此情况下,由于厚壁部形成在绕线筒体部的内周侧,所以能够不怎么增加卷筒的惯性而增加绕线筒体部的强度。有关技术方案3的卷筒,在技术方案1或2的卷筒中,厚壁部突出设置在绕线筒体 部的外周侧。在此情况下,由于厚壁部突出设置在绕线筒体部的外周侧,所以与将厚壁部形 成在绕线筒体部的内周侧的情况下相比,厚壁部的形成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设置
厚壁部。有关技术方案4的卷筒,在技术方案1 3中任一项的卷筒中,厚壁部在包括卷筒 轴的轴心的剖视图中形成为在前端具有尖峰部的山形形状。在此情况下,由于厚壁部以厚 度连续地变化的方式形成为山形形状,所以在厚壁部上没有厚度的突变部,应力不易集中 在1个部位上。有关技术方案5的卷筒,在技术方案1 3中任一项的卷筒中,厚壁部在包括卷筒 轴的轴心的剖视图中形成为在前端具有平坦面的梯形形状。在此情况下,由于厚壁部形成 为具有平坦面的梯形形状,所以在加工时平坦面的测量变得容易,容易通过平坦面设置加 工基准,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设置厚壁部。有关技术方案6的卷筒,在技术方案1 5中任一项的卷筒中,厚壁部以绕线筒体 部的中心为基准在两侧设在对称的位置上。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将两侧的厚壁部平衡良 好地配置,所以能够较高地维持卷筒的旋转性能。根据本发明,在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中,由于一体成形有分别一体成形在绕线筒 体部与凸缘部的中间部上、以比绕线筒体部的厚度厚的的方式形成的厚壁部,所以能够在 较高地维持卷筒的旋转性能的同时、防止使用变得困难那样的卷筒的变形。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图3是卷筒的截面放大图。图4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3的图。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3的图。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3的图。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3的图。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3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绕线轮主体2 手柄3星形拖动卷轴5 框架5a第1侧板5b第2侧板5d 开口6a第1侧盖6b第2侧盖
66旋转部件67移动部件 68制动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双轴承绕线轮如图1所示,是抛饵用的小型低扁平率(lowprofile)型的 绕线轮。该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1、配置在绕线轮主体1的侧方的卷筒旋转用手柄2、和 配置在手柄2的绕线轮主体1侧的拖动力调节用的星形拖动卷轴3。绕线轮主体1如图2所示,具有框架5、和安装在框架5的两侧方的第1侧盖6a及 第2侧盖6b。此外,绕线轮主体1如图1所示,具有覆盖前方的前盖7、和覆盖上部的拇指 座8。在绕线轮主体1的内部,旋转自如且拆装自如地安装有线卷绕用的卷筒12。框架5具有隔开间隔相互对置地配置的一对第1侧板5a及第2侧板5b、和将这些 第1侧板5a及第2侧板5b连结的未图示的多个连结部。第1侧盖6a为了能够进行卷筒12的拆装而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框架5上,能够相 对于框架5开闭。第1侧盖6a如图2所示,具有摆动机构34和开闭操作用的锁止机构36。 摆动机构34在框架5的前部摆动自如且向远离框架的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撑第1侧盖6a。 锁止机构36是用来将第1侧盖6a在闭状态下锁止及解除锁止的机构。在框架5内,如图2所示,配置有沿与钓竿正交的方向配置的卷筒12、用来将钓线 均勻地卷绕到卷筒12内的水平绞线机构15、和作为进行拇指操作的情况下的拇指的抵接 部的离合器杠杆17。该卷筒12能够通过第1侧板5a的开口 5d。此外,在框架5与第2侧 盖6b之间,配置有用来将来自手柄2的旋转力传递给卷筒12及水平绞线机构15的齿轮机 构18、离合器机构13、用来根据离合器杠杆17的操作进行离合器机构13的卡止脱离及控 制的离合器卡止脱离机构19、拖动机构21、和用来调节卷筒12的旋转时的阻力的抛投控制 机构22。在框架5与第1侧盖6a之间,配置有用来抑制抛投时的钓线缠结的离心制动机构 23。卷筒12如图3中放大表示那样,具有在外周部12g上卷绕钓线的筒状的绕线筒体 部12b、分别向径向外方突出而一体成形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两端上的凸缘部12a、以圆板 状形成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中心部的内周部12e上、内周部安装在卷筒轴16上的轮毂部 12c、和分别设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中心部与凸缘部12c的中间部上、以比绕线筒体部12b 厚的方式一体成形的厚壁部12d。凸缘部12a、绕线筒体部12b、轮毂部12c及厚壁部12d通 过对镁合金的母材进行切削加工而一体成形。绕线筒体部12b如图3所示,是在外周部12a上卷绕钓线的筒状部件。凸缘部12a 是分别向径向外方突出而一体成形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两端上的圆盘状部件。轮毂部12c 是一体形成在绕线筒体部12b的内周部12e侧的轴向的中央部上的圆板状的部件,具有卷 筒轴16将其中心部贯通的贯通孔12f,例如通过锯齿结合而不可旋转地固定。厚壁部12d如图3所示,分别一体成形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中心部与凸缘部12a的 中间部,以绕线筒体部12b的中心为基准在两侧设在对称的位置上。厚壁部12d以环状突 出设置在绕线筒体部12b的内周侧,以使其沿着绕线筒体部12b的内周部12e。厚壁部12d 以厚度连续地变化的方式形成为在内周侧的前端上具有尖峰部的山形形状。因此,厚壁部12d形成为厚度比绕线筒体部12b的厚度仅厚出山形形状的量。卷筒轴16如图2所示,将第2侧板5b贯通而延伸到第2侧盖6b的外方。其延伸 的一端通过轴承24a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形成于第2侧盖6b上的轮毂部6c上。此外,卷筒 轴16的另一端在离心制动机构23内由轴承24b旋转自如地支撑。这些轴承24a、轴承24b 是带护罩滚珠轴承。卷筒轴16的大径部分16a的右端配置在第2侧板5b的贯通部分上,在那里固定 有构成离合器机构13的卡合销16b。卡合销16b沿着直径将大径部分16a贯通,其两端沿 径向突出。齿轮机构18具有手柄轴30、固定在手柄轴30上的主齿轮31、和啮合在主齿轮31 上的筒状的小齿轮32。该齿轮机构18的手柄轴30的上下位置为了使拇指座8的高度变低 而比以往的位置要低。因此,收纳齿轮机构18的第2侧板5b及第2侧盖6b的下部位于比 第1侧板5a及第1侧盖6a的下部靠下方。小齿轮32如图2所示,是从第2侧板5b的外方向内方延伸、在中心贯通有卷筒轴 16的筒状部件,沿轴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卷筒轴16上。此外,小齿轮32的图2左端部由轴 承43旋转自如且轴向移动自如地支撑在第2侧板5b上。该轴承43也是带护罩滚珠轴承。小齿轮32具有形成在图2右端侧外周部上、与主齿轮31啮合的齿部32a、形成在 另一端侧的啮合部32b、和形成在齿部32a与啮合部32b之间的缩颈部32c。啮合部32b由 沿着直径形成在小齿轮32的端面上的凹槽构成,贯通卷筒轴16而固定的卡合销16b卡止 在那里。这里,如果小齿轮32向外方移动而其啮合部32b与卷筒轴16的卡合销16b脱离, 则来自手柄轴30的旋转力不被传递给卷筒12。由该啮合部32b和卡合销16b构成离合器 机构13。如果卡合销16b与啮合部32b卡合,则转矩从直径比卷筒轴16大的小齿轮32直 接传递到卷筒轴16,所以扭转变形更少,转矩传递效率提高。离合器杠杆17如图2所示,在一对第1侧板5a及第2侧板5b间的后部配置在卷 筒12后方。离合器卡止脱离机构19如图2所示,具有离合器拨叉40。离合器拨叉40配置在 卷筒轴16的外周侧,由两根销41 (仅图示了一个)支撑而能够与卷筒轴16的轴心平行地 移动。此外,离合器拨叉40在其中央部具有与小齿轮32的缩颈部32c卡合的卡合部40a。 此外,在支撑离合器拨叉40的各销41的外周,在离合器拨叉40与第2侧盖6b之间配置有 弹簧42,离合器拨叉40始终被弹簧42向内方施力。通过这样的结构,在通常状态下,小齿轮32位于内方的离合器卡合位置,其啮合 部32b与卷筒轴16的卡合销16b卡合而成为离合器接合状态。另一方面,在通过离合器拨 叉40使小齿轮32移动到外方的情况下,啮合部32b与卡合销16b的卡合脱离而成为离合 器分离状态。拖动机构21具有被主齿轮31推压的拖动板45、和用来通过星形拖动卷轴3的旋 转操作将拖动板45以规定的力推压在主齿轮31上的推压板46。抛投控制机构22具有夹着卷筒轴16的两端而配置的一对摩擦板51、和用来调节 摩擦板51对卷筒轴16的夹持力的制动帽52。左侧的摩擦板51安装在制动盒65内。离心制动机构23如图2所示,具备固定在制动盒65上的制动部件68、同心配置在 制动部件68的内周侧并固定在卷筒轴16上的旋转部件66、和沿径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旋
7转部件66上的6个移动部件67。制动部件68例如是铜类合金制的薄壁圆筒状部件,固定在制动盒65的内周面上。 制动盒65是有底筒状的部件,在其内侧底部上,在其内周侧配置有支撑卷筒轴16的轴承 24b,安装着抛投控制机构22的摩擦板51。在这样的结构的双轴承绕线轮中,卷筒12设有分别一体成形在绕线筒体部12b的 中心部与凸缘部12a的中间部上、以比绕线筒体部12b的厚度厚的方式一体成形的厚壁部 12d。这里,在对凸缘部12a进行切削加工时、或卷绕钓线时,即使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中心 部与凸缘部12a的中间部作用有较大的应力,也由于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中心部与凸缘部 12a的中间部一体成形有厚壁部12d,所以通过将该部分的强度维持得较高,能够在将卷筒 12的旋转性能维持得较高的同时、防止绕线筒体部12b变形到难以使用的程度。[其他实施方式](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小型的低扁平率型的双轴承绕线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 双轴承绕线轮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大型的双轴承绕线轮或圆形的双轴承绕线轮等中 也能够采用本发明。(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缘部12a、绕线筒体部12b、轮毂部12c及厚壁部12d通 过镁合金一体成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铝合金将凸缘部12a、绕线筒体部12b、 轮毂部12c及厚壁部12d —体成形。(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厚壁部12d突出设置在绕线筒体部12b的内周部12e上, 但也可以如图4所示,将厚壁部12d设置为在绕线筒体部12b的外周部12g上突出。此外, 也可以如图5所示,将厚壁部12d设置为在绕线筒体部12b的内周部12e及外周部12g的 两侧突出。(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厚壁部12d形成为在前端具有尖峰部的山形形状,但也可 以如图6至图8所示,将厚壁部12d形成为在前端具有平坦面的梯形形状。另外,关于厚壁 部12d的配置,图6至图8的实施方式分别对应于图3至图5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一种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安装在支撑于绕线轮主体上的卷筒轴上、在外周上卷绕钓线,其特征在于,具备绕线筒体部,在外周上卷绕上述钓线;凸缘部,分别向径向外方突出地一体成形在上述绕线筒体部的两端上;轮毂部,以圆板状形成在上述绕线筒体部的中心部的内周部上,上述卷筒轴贯通圆板状部分的中心部;厚壁部,分别一体成形在上述绕线筒体部的中心部与上述凸缘部的中间部上,并以比上述绕线筒体部的厚度厚的方式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突出设置在上 述绕线筒体部的内周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突出设置在上 述绕线筒体部的外周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在包括上述卷 筒轴的轴心的剖视图中形成为在前端具有尖峰部的山形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在包括上述卷 筒轴的轴心的剖视图中形成为在前端具有平坦面的梯形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壁部以上述绕线筒 体部的中心为基准在两侧设在对称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在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中,在较高地维持卷筒的旋转性能的同时,防止使用变得困难那样的卷筒的变形。卷筒(12)具有在外周上卷绕钓线的筒状的绕线筒体部(12b)、分别向径向外方突出地一体成形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两端上的凸缘部(12a)、以圆板状形成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中心部的内周部上、内周部安装在卷筒轴(16)上的轮毂部(12c)、和分别一体成形在绕线筒体部(12b)的中心部与凸缘部(12a)的中间部上、并以比绕线筒体部(12b)的厚度厚的方式形成的厚壁部(12d)。
文档编号A01K89/015GK101874480SQ201010171529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8日
发明者中川胜二, 新妻翔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