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农药增效剂及含有该增效剂的微生物农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49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生物农药增效剂及含有该增效剂的微生物农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杀虫剂及其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微生物农药增效剂及含有该增效 剂的生物农药。
背景技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 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转 基因生物农药等四类,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有以下优点1)选择性强,对人畜及各种 有益生物比较安全,保护了天敌。2)对生态环境影响小,3)可以诱发害虫流行病等。微生物杀虫剂是生物农药中的重要一部分,是用其代谢产物或微生物本身对宿 主昆虫有致死效应或致病的微生物类群制成一类杀虫剂,目前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细菌类 (Bt)、病毒类、真菌类(白僵菌、绿僵菌)、昆虫病原线虫类。而细菌类和病毒类是生产中应 用较广的两种微生物杀虫剂。细菌类中,以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 为代表,是目前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但通常使用Bt的制剂存 在着防效不稳定、杀虫速度较慢、残效期短等缺点,同时也有部分害虫对Bt产生了抗性,这 也是Bt杀虫剂所面临的问题;杆状病毒杀虫剂主要缺点是杀虫速度慢,如杆状病毒一般需 4 7天才能使感染的目标害虫死亡。由于这些方面的缺陷使得微生物杀虫剂在推广应用 中受到很大限制。在这种背景下,寻求增效物质作为微生物农药的增效成分,提高微生物农药的杀 虫毒力,降低虫口密度,降低害虫危害程度以及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且增效成分在自然 界易降解,对环境安全,是选择增效成分的原则,增效物质单独使用无杀虫活性或者只有极 低的杀虫活性,当添加到微生物杀虫剂中时能够显著提高制剂的杀虫活性。然而,目前微生 物农药增效剂的研究和开发,仍是微生物杀虫剂应用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促进微生物农药杀虫活 性且安全环保的增效剂。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农药增效剂,以喜树碱或其衍生物为主要有效成分。喜树碱(Camptothecin简称CPT)为一种吡咯喹啉生物碱,喜树碱的化学结构式

喜树碱来源于珙桐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实、叶中提 取的一种生物碱。喜树为珙桐科植物,又名旱莲木、千张树、南京梧桐等,它是我国特有的 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川南等地区,在医学上用于抗肿瘤的德物质。单独使用该喜树碱用 于防治鳞翅目幼虫时,只有微弱的杀虫作用,但本发明发现,喜树碱与微生物源农药混合使 用,则对后者有显著增效作用。在对一批生物碱的筛选试验中发现,将喜树碱或喜树碱衍生 物添加到微生物农药中与微生物农药联用时,对其杀虫效果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增 加死亡率和缩短死亡时间,能够防止害虫继续危害作物,同时也可以减少微生物杀虫剂的 使用量。 在应用该微生物农药增效剂时,只需要在微生物农药中添加增效剂,可以是将喜 树碱或者喜树碱的衍生物,以干粉或者溶于水后添加到微生物杀虫剂中,也可以在施药前 直接加入微生物杀虫剂中。应用时微生物农药与喜树碱/喜树碱衍生物的重量比为0. 5 5 10 40。除了含有喜树碱外,增效剂中还含有湿润剂和填料;湿润剂可选自脂肪醇聚氧乙 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茶皂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填料可选自硅藻土、高 岭土、麦麸、陶土、碳酸钙、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而喜树碱在增效剂中的质量分数为 0. 5 8. 5%。本发明同时公开了含有该增效剂的两种的微生物农药。其一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该农药中同时含有喜树碱或其衍生物。其中喜树 碱/喜树碱衍生物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重量比为0.5 5 10 40。除此,该农药中还可 以含有上述的湿润剂和填料。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干粉10 40%;喜树 碱/喜树碱衍生物0. 5 5% ;湿润剂3 10% ;填料45 67. 5%。其二是杆状病毒杀虫剂,该农药中同时含有喜树碱或其衍生物。其中喜树碱/喜 树碱衍生物与杆状病毒的重量比为0.2 3 5 30。除此,该农药中还可以含有上述的 湿润剂和填料。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为杆状病毒多角体5 30% ;喜树碱/喜树碱衍生物 0. 1 3% ;湿润剂3 10% ;填料57 91. 8%。发明经过大量的试验表明,通过把喜树碱与Bt的杀虫晶体蛋白或杆状病毒多角 体混合后,对两种微生物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显著,且可以延长Bt的残效期,和缩短杆状病 毒对害虫的致死时间,防止害虫继续危害作物,在同等防效下减少微生物杀虫剂的使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本发明所提供的增效剂可以有效地促进微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效果,提高药效, 在同等防效下可以减少微生物杀虫剂的用量。2.本发明是所提供的增效剂喜树碱也是一种植物源物质,作为生物农药的增效成分时,易降解、无残留,适合作为一种环保的生物农药增效剂推广使用。3.本发明所使用的增效剂可以延缓害虫对Bt等微生物杀虫剂抗药性的发生,对 于推广应用微生物杀虫剂、减少高残留化学用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4.本发明所提供的含有喜树碱的Bt或杆状病毒杀虫剂杀虫毒力比其单独使用高 2 3倍。5.该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用实例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但发明的 内容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1 喜树碱在增效剂中质量比喜树碱3%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填料硅藻土 87%实施例2 含有喜树碱为增效成分的Bt可湿性粉剂中各组分的质量比苏云金杆菌干粉20%喜树碱0.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高岭土补至100%实施例3 含有喜树碱为增效成分的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的各组分的质量比苏云金杆菌干粉20%喜树碱0.3%茶皂素3%碳酸钙76. 7%实施例4 含有喜树碱为增效成分的杆状病毒杀虫剂可湿性粉剂的制备重量比杆状病毒多角体10%,喜树碱0.2%, 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 %,高岭土补至100%实施例5称取Bt标准品(15000IU/mg)样品5g,喜树碱0. 6g,混合均勻,使用该配方将其稀 释2000倍液,对3龄末的粉纹夜蛾的72小时死亡率达到100%,而单独使用Bt只有30%, 单独使用喜树碱死亡率< 5%。实施例6 称取Bt标准品(15000IU/mg)样品5g,喜树碱0. 6g,混合均勻,用水稀释2000倍 液,用于防治1 2龄的甜菜夜蛾,72小时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而对于单独使用Bt为 40 %,单独使用喜树碱为20 %。实施例7 称取Bt标准品(15000IU/mg)样品 ,喜树碱0. 2g,混合均勻,用水稀释4000倍
5液,用于防治3龄的小菜蛾,24小时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而对于单独使用Bt为40%,单 独使用喜树碱为20%。实施例8 取含有杆状病毒多角体浓度为IO4的ACMNPV,向其中加入终浓度为0. 06g/L的喜 树碱,用于防治4龄的粉纹夜蛾,144小时防治效果达到95. 8%,而单独使用IO4的ACMNPV 防治效果为37. 5 %,单独使用喜树碱死亡率21 %。
权利要求
一种微生物农药增效剂,其特征在于增效剂以喜树碱或其衍生物为主要有效成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农药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喜树碱或其衍生物在增 效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 5 8. 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农药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效剂还含有湿润剂和 填料;所述的湿润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茶皂素中 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填料为硅藻土、高岭土、麦麸、陶土、碳酸钙、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者 几种。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农药增效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微生物农药 中添加喜树碱或其衍生物,其中微生物农药与喜树碱/喜树碱衍生物的重量比为5 40 0. 1 5。
5.一种含有增效剂的微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同时含有喜树碱 或其衍生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喜树碱/喜树碱衍生物与苏云金芽孢 杆菌的重量比为0.5 5 10 4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还含有湿润剂和填料,各物质的质量 分数为苏云金芽孢杆菌10 40% ;喜树碱/喜树碱衍生物0. 5 5% ;湿润剂3 10% ; 填料45 86. 5%。
8.一种含有增效剂的微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野生型杆状病毒或重组型杆状病毒 多角体或它们的组合,同时含有喜树碱或其衍生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喜树碱/喜树碱衍生物与杆状病毒多 角体的重量比为0.2 3 5 3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生物农药,其特征在于还含有湿润剂和填料,各物质的质量 分数为杆状病毒多角体5 30% ;喜树碱/喜树碱衍生物0. 2 3% ;湿润剂3 10% ; 其它填料57 91.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杀虫剂领域,涉及一种微生物农药增效剂,是以喜树碱或其衍生物作为增效剂主要成分。本发明同时保护了两种含有该增效剂的微生物农药,一种是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喜树碱/喜树碱衍生物的农药;另一种是含有杆状病毒及喜树碱/喜树碱衍生物的农药。本发明所提供的增效剂可有效地促进苏云金芽孢杆菌或杆状病毒杀虫剂的杀虫效果,提高药效,在同等防效下可以减少微生物杀虫剂的用量;且该增效剂的有效成分喜树碱是一种植物源物质,对人畜和害虫天敌安全,能够减缓害虫对微生物农药的抗药性,且易降解、无残留,适合作为一种环保的生物农药增效剂,同时对微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A01N43/90GK101897337SQ20101023693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孙士锋, 庞义, 杨凯, 范静, 蔡毅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