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09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粉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秆粉碎装置,其具有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且用于切断秸秆的多个切断体、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且用于供给秸秆的多个供给体,并且所述秸秆粉碎装置构成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使它们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在所述切断体与所述供给体之间粉碎秸秆。
背景技术
这种秸秆粉碎装置能够装备在联合收割机等上,能够粉碎秸秆并将其排到农田中。在现有的秸秆粉碎装置中存在这种秸秆粉碎装置,其包括秸秆粉碎部、秸秆供给部和反转机构。其中,秸秆粉碎部具有作为第一旋转轴的切断轴和作为固定于该切断轴的多个切断体的切断刃,秸秆供给部具有作为第二旋转轴的供给轴和固定于该供给轴的作为多个供给体的承接刀刃,反转机构驱动秸秆供给部及秸秆粉碎部以使它们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由秸秆供给部输送来的秸秆通过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的秸秆供给部及秸秆粉碎部而被拉入秸秆供给部及秸秆粉碎部之间,并被秸秆粉碎部粉碎。作为这种秸秆粉碎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有一种秸秆粉碎装置,其反转机构包括作为固定于切断轴的第一旋转体的驱动链轮、固定于供给轴的作为第二旋转体的一个减速齿轮、与固定在中继轴的中继链轮及供给轴的一个减速齿轮咬合的另一个减速齿轮、横跨中继轴的中继链轮与切断轴的驱动链轮而安装的链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 3,图 4。)。切断轴向一方向旋转,则切断刃向一方向旋转,并且通过经由链条连接驱动链轮与中继链轮,由此中继轴向一方向旋转。通过使双方的减速齿轮咬合,使供给轴减速且向其他方向旋转,并且使承接刀刃向其他方向旋转。这样,使秸秆供给部及秸秆粉碎部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67911号公报在现有的秸秆粉碎装置中,为了使秸秆供给部及秸秆粉碎部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需要将一方的减速齿轮固定于供给轴,将另一方的减速齿轮固定于中继轴,并使一方的减速齿轮与另一方的减速齿轮咬合,这样,减速齿轮的数量变多。另外,双方的减速齿轮的咬合等的调整需要花费时间等,导致作业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且能够使作业变得容易的秸秆粉碎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秸秆粉碎装置具有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 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且用于切断秸秆的多个切断体、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且用于供给
3秸秆的多个供给体,所述秸秆粉碎装置构成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使它们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在所述切断体与所述供给体之间粉碎秸秆。其第一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端部的第一旋转体、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端部的第二旋转体、在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转体不同的其他位置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的第三旋转体、环绕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上的环状旋转体、及用于向所述环状旋转体传递旋转动力的传动机构,将所述环状旋转体环绕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上,以使所述环状旋转体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部接触,且所述环状旋转体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及第三旋转体的外周部接触,或者,将所述环状旋转体环绕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上,以使所述环状旋转体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外周部接触,且所述环状旋转体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及第三旋转体的外周部接触,由此,由所述环状旋转体驱动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使它们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根据本结构,例如,如图5所示,在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第一旋转体47的外周部接触,且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第二旋转体46的外周部接触的情况下,当切断体及第一旋转体47逆时针旋转时,环状旋转体50顺时针旋转,供给体及第二旋转体46顺时针旋转。例如,如图10所示,在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第二旋转体46的外周部接触、且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第一旋转体47的外周部接触的情况下,当切断体及第一旋转体47逆时针旋转时,环状旋转体50逆时针旋转,供给体及第二旋转体46顺时针旋转。这样,因为通过利用环状旋转体的环绕路径外侧及环绕路径内侧使供给体与切断体的旋转方向反转,所以为了使供给体与切断体的旋转方向反转,例如,不需要将一方的减速齿轮固定于供给轴,将另一方的减速齿轮固定于中继轴,并使一方的减速齿轮与另一方的减速齿轮咬合,从而能够谋求减少部件(减速齿轮等)的数量。另外,因为环状旋转体卷挂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即可等,所以作业变得容易。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旋转体环绕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上,以使所述环状旋转体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部接触,且所述环状旋转体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及第三旋转体的外周部接触,将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径设定为比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外径小的外径,从而使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位于比通过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三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的假想直线更靠近所述环状旋转体的环绕路径内侧的一侧。根据本结构,例如,如图5所示,因为将第一旋转体47的外径设定为比第二旋转体 46的外径小的外径,所以能够以规定的减速比(第二旋转体46的外径与第一旋转体47的外径的比率)使第二旋转轴13减速。因此,能够容易得到防止供给体向切断体侧过度供给秸秆的结构。另外,因为使第一旋转体47的旋转中心01位于比通过第二旋转体46的旋转中心 02与第三旋转体49的旋转中心03的假想直线Ll更靠近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一侧,所以能够尽量延长第一旋转体47的外周面与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外侧的接触部分、第二旋转体46的外周面与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接触部分、及第三旋转体49的外周面与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接触部分。因此,可以防止环状旋转体50 从这些旋转体46、47、49脱落,且防止在环状旋转体50与这些旋转体46、47、49之间产生滑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特征在于,其包括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一旋转轴或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两端部的一对支架,构成为在罩的两侧部分别安装所述一对支架,在所述罩内收容所述多个切断体及所述多个供给体,还具有横跨所述罩的各侧部与各所述支架且调整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间距的轴间调整机构。根据本结构,因为具有横跨所述罩的各侧部与各所述支架且调整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间距的轴间调整机构,所以,例如,即使长时间使用切断体导致切断体磨损,使供给体及切断体的重合量变小,通过调整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轴间距,能够确保供给体及切断体的重合量。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秸秆输送装置及秸秆粉碎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秸秆输送装置及秸秆粉碎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秸秆粉碎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将传动链环绕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秸秆粉碎装置的剖视图。图7(a)、(b)、(C)是表示轴间调整机构的侧视图。图8(a)、(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秸秆粉碎装置的侧视图。图9(a)、(b)、(C)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轴间调整机构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将传动链环绕在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上的状态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5 罩5c罩的两侧部11第一旋转轴12切断体13第二旋转轴14供给体15 支架46第二旋转体47第一旋转体49第三旋转体50环状旋转体DK传动机构JK轴间调整机构01、02、03 旋转中心[0045]Ll假想直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秸秆粉碎装置4的自脱型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自脱型联合收割机,在装配有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A的机架 B的前部装配有割取谷秆的割取部C、作业者驾驶的驾驶部D,并且在该机架B的后部装配有用于对谷秆进行脱粒的脱粒部E、贮存脱粒后的谷粒的谷粒仓F、将贮存的谷粒排出的谷粒排出部G、及处理脱粒后的秸秆的秸秆处理部H。(秸秆处理部)如图1 图5所示,所述秸秆处理部H具有输送秸秆的秸秆输送装置3、用于粉碎秸秆的秸秆粉碎装置4。由割取部C割取的谷秆通过未图示的纵向输送装置而逐渐变更为倒卧姿态,且被输送到机体后方侧,通过脱粒进料链2而被挟持输送且通过脱粒部E来脱粒。脱粒后的秸秆通过秸秆输送装置3而被输送到秸秆粉碎装置4,通过秸秆粉碎装置4而被粉碎且排出到农田中。(秸秆输送装置)如图1 图3所示,所述秸秆输送装置3具有沿相对机体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配置,输送始端部位于脱粒进料链2的输送末端部的横侧附近且输送末端部位于秸秆粉碎装置4的上侧附近的植株根部侧环状转动链3a,和相对该植株根部侧环状转动链3a在秸秆的穗头侧以与植株根部侧环状转动链3a平行的方式配置的穗头侧环状转动链北。(秸秆粉碎装置)如图2 图5所示,所述秸秆粉碎装置4构成为在安装于机体后侧的刀具罩5 (罩的一例)的内部朝向机体前后方向并列配置秸秆供给部6及秸秆粉碎部7。秸秆粉碎装置 4中,通过驱动前侧的秸秆供给部6在图3中顺时针旋转,驱动后侧的秸秆粉碎部7在图3 中逆时针旋转,在秸秆供给部6与秸秆粉碎部7之间粉碎秸秆。(刀具罩)如图2所示,在机架B的后侧且机体横向上脱粒进料链2所在位置一侧的相反侧 (图2的纸面上侧)垂直设置有第一棒状部件8。在第一棒状部件8的上侧部分,能够绕上下轴芯Xl旋转地安装有固定于刀具罩5的侧面部5c (罩的两侧部的一例)的托架9。由此,刀具罩5能够绕上下轴芯Xl可转动地被悬臂支承在第一棒状部件8上。横跨所述刀具罩5的前面部与机体后部安装有钩机构17。在进行维护作业的时候,将后述的传动皮带43从驱动带轮42卸下,操作钩机构17来解除刀具罩5的前面部与机体后部的卡合,操纵秸秆粉碎装置4绕上下轴芯Xl相对机体向后方转动。由此,开放机体后部侧及刀具罩5的前部侧,从而使维护作业变得容易。如图1 图4所示,所述刀具罩5具有位于秸秆输送装置3的输送末端部的下方来收容秸秆的承接口 5a,和能够开闭该承接口 fe的盖体恥,通过手动操作将盖体恥切换到开放姿态(起立姿态)与闭合姿态(倾斜姿态)。使所述盖体恥处于开放姿态时,由秸秆输送装置3输送来的秸秆通过承接口 fe 而供给到秸秆供给部6及秸秆粉碎部7,通过秸秆供给部6及秸秆粉碎部7而在杆身方向上被粉碎,从刀具罩5的下部的排出口 5d排出到农田中。使所述盖体恥处于闭合姿态时,由秸秆输送装置3输送来的秸秆滑落在盖体恥的上面,从刀具罩5的后侧排出到农田中。这样,通过切换盖体恥的位置,能够以秸秆粉碎状态或没有粉碎的状态排出到农田中。(秸秆粉碎部)如图2 图4所示,所述秸秆粉碎部7具有被刀具罩5的两侧面部5c能够旋转地支承的第一旋转轴11、固定于该第一旋转轴11的轴芯X2方向的多个位置且能够一体旋转的多个圆盘状切断刃12 (切断体的一例)。(秸秆供给部)如图2 图4所示,所述秸秆供给部6具有第二旋转轴13、固定于该第二旋转轴 13的轴芯X3方向的多个位置且能够一体旋转的多个圆盘状供给刃14(供给体的一例)、安装于第二旋转轴13的轴芯X3方向的两端侧的一对菱形支架15。支架15安装于刀具罩5 的两侧面部5c,构成为能够旋转地支承第二旋转轴13。在作用于秸秆的植株根部侧的部位,一片切断刃12对应一片供给刃14,在作用于比植株根部侧部位更靠近秸秆穗头侧的部位,一片切断刃12对应两片供给刃14a、14b。所述切断刃12及供给刃14a、14b配置为在机体横向重叠且插入与切断刃12对应的两片供给刃14a、14b之间。如图4所示,在两片供给刃14a,14b之间,安装有用于防止秸秆堵塞的多个堵塞防止件31。堵塞防止件31中插有经由撑条32而安装于机体的棒状部件33。由此,能够阻止堵塞防止具31随着两片供给刃12a,12b的旋转而旋转。秸秆供给部6及秸秆粉碎部7设置有将驱动传递到这些秸秆供给部6及秸秆粉碎部7的传动机构DK、及驱动秸秆供给部6及秸秆粉碎部7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的反转机构 GK。(传动机构)如图3、图4、图6所示,所述传动机构DK具有输出来自脱粒部E的动力的输出带轮41、固定于第一旋转轴11的端部且能够与之一体旋转的驱动带轮42、环绕在输出皮带轮 41及驱动皮带轮42上的传动皮带43、使该传动皮带43张紧的张紧带轮44、及向张紧带轮 44的张紧侧施力的施力弹簧45。由此,传动机构DK经由传动皮带43将来自脱粒部E的动力传递到第一旋转轴11,驱动第一旋转轴11。(反转机构)如图4 图6所示,所述反转机构GK具有固定于前侧的第二旋转轴13的端部且能够与之一体旋转的第二链轮46(第二旋转体的一例)、固定于中间侧的第一旋转轴11的端部且能够与之一体旋转的第一链轮47 (第一旋转体的一例)、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以从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突出的方式固定的后侧支承轴48的端部的第三链轮49 (第三旋转体的一例)、及环绕在这些第一链轮47、第二链轮46及第三链轮48上的传动链50 (环状旋转体的一例)。并且,将传动链50环绕在第一链轮47、第二链轮46及第三链轮49上,传动链50 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第一链轮47的外周部接触,且传动链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第二链轮46及第三链轮49的外周部接触。在图3中当驱动第一旋转轴11逆时针旋转时,切断刃12及第一链轮47逆时针旋转,传动链50顺时针旋转,第二链轮46顺时针旋转,第二旋转轴13顺时针旋转,供给刃14 顺时针旋转。这样,使第一旋转轴U与第二旋转轴14的旋转方向反转。这样,通过利用传动链50的环绕路径外侧及环绕路径内侧,使第一旋转轴11与第二旋转轴14的旋转方向反转,所以为了使第一旋转轴11与第二旋转轴14的旋转方向反转不需要使用多余的齿轮,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如图5所示,将第一链轮47的外径设定为比第二链轮46的外径小的外径,使第一链轮47的旋转中心01位于比通过第二链轮46的旋转中心02与第三链轮49的旋转中心 03的假想直线Ll更靠近传动链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一侧。由此,能够尽量延长第一旋转体47的外周面与传动链50的环绕路径外侧的接触部分、第二链轮46的外周面与传动链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接触部分及第三链轮49的外周面与传动链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接触部分。因此,能够防止传动链50从这些链轮46、47、 49脱落。而且,因为在第一链轮4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防止传动链50从第一链轮47脱落的圆弧状脱落防止件51,所以能够进一步切实防止传动链50从第一链轮47脱落。(轴间调整机构)如图7所示,具有分别横跨刀具罩5的各侧面部5c与各支架15且用于调整第一旋转轴11与第二旋转轴13的轴间距的轴间调整机构JK。所述轴间调整机构JK具有在支架15的上侧以上下方向并列的状态形成的一对上侧孔61a、61b、在支架15的下侧形成的一个下侧孔62、在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上侧以上下方向并列且前后方向错开的方式形成的一对上侧孔63a、63b、在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下侧形成的一个下侧孔64、插入支架15的一对上侧孔61a、61b的任一个孔中并插入刀具罩 5的侧面部5c的一对上侧孔63a、63b的任一个孔中的上侧螺栓65、及插入支架15的下侧孔62及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下侧孔64中的下侧螺栓66。在如图7(b)所示的状态下,由于长时间使用切断刃12,切断刃12会产生磨损从而导致切断刃12与供给刃14的重合量变小。此时,将上侧螺栓65从支架15的一个上侧孔 61b及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一个上侧孔6 卸下,以下侧螺栓66为转动支点使支架15 向切断刃12侧摆动,使上侧螺栓65插入支架15的另一个上侧孔61a及刀具罩5的侧面部 5c的另一个上侧孔63a,从而将支架15安装在刀具罩5的侧面部5c (参照图7(c))。这样,因为以上下方向并列的状态形成支架15的上侧孔61a、61b,以上下方向并列且前后方向错开的状态形成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上侧孔63a、63b,所以通过摆动支架 15、只更换上侧螺栓65的操作,能够缩短第一旋转轴11与第二旋转轴13之间的轴间距,从而能够确保切断刃12及供给刃14的重合量。〔其他实施例〕(1)如图10所示,取代图3 图5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前侧的支承轴48 的端部设置第三链轮49,在中间侧的第二旋转轴13的端部设置第二链轮46,在后侧的第一旋转轴11的端部设置第一链轮47,将传动链50环绕在第二链轮46、第一链轮47及第三链轮49上,传动链50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第二链轮46的外周部接触,且传动链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第一链轮47及第三链轮49的外周部接触,由此,通过传动链50驱动第一旋转轴U及第二旋转轴13,使它们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在图10中当驱动第一旋转轴11逆时针旋转时,第一链轮47逆时针旋转,传动链50逆时针旋转,第二链轮46顺时针旋转,第二旋转轴13顺时针旋转。根据这种结构,也能够使第一旋转轴U与第二旋转轴13的旋转方向反转。(2)如图9所示,取代图7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构成轴间调整机构JK。其具有在支架15的上侧形成的上侧孔71、在支架15的下侧形成的下侧孔72、在刀具罩5的侧面部5c 的上侧以前后方向并列的状态形成的一对上侧孔73a、73b、在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下侧以前后方向并列的状态形成的一对下侧孔74a、74b、插入支架15的上侧孔71中并插入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一对上侧孔73a、73b的任一个孔中的上侧螺栓75、插入支架15的下侧孔72中并插入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一对的下侧孔74a、74b的任一个孔中的下侧螺栓 76。在如图9(b)所示的状态下,由于长时间使用切断刃12,切断刃12会产生磨损从而导致切断刃12与供给刃14的重合量变小。此时,将下侧螺栓76从支架15的下侧孔72及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一个下侧孔74b卸下,将上侧螺栓75从支架15的上侧孔71及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一个上侧孔7 卸下,使支架15向切断刃12侧平行移动。然后,使下侧螺栓76插入支架15的下侧孔72中并插入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另一个下侧孔7 中,使上侧螺栓75插入支架15的上侧孔71中并插入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另一个上侧孔73a中,从而将支架15安装到刀具罩5的侧面部5c (参照图9(c))。这样,以前后方向并列的状态形成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下侧孔74a、74b,以前后方向并列的状态形成刀具罩5的侧面部5c的上侧孔73a、73b,所以通过平行移动支架15 且仅更换上侧螺栓75及下侧螺栓76的操作,缩短第一旋转轴11与第二旋转轴13之间的轴间距,从而能够确保切断刃12与供给刃14的重合量。(3)在上述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旋转体为多个链轮、环状旋转体为环绕多个链轮的传动链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旋转体为多个带轮、环状旋转体为环绕这些多个带轮的传动皮带的结构。(4)在上述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具有输出来自脱粒部E的动力的输出带轮41、固定于第一旋转轴11的端部且能够与之一体旋转的驱动带轮42、环绕输出带轮41及驱动带轮42的传动皮带43等,且经由传动皮带43将来自脱粒部E的动力传递到第一旋转轴11 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输出来自脱粒部E的动力的输出带轮41、固定于第二旋转轴13的端部且能够与之一体旋转的驱动带轮(未图示) 及环绕输出带轮41及驱动带轮的传动皮带(未图示)等,经由传动皮带将来自脱粒部E的动力传递到第二旋转轴13。而且,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输出来自脱粒部E的动力的输出带轮41、与第三链轮49联动连结的驱动带轮(未图示)及环绕输出带轮41及驱动带轮的传动皮带(未图示)等,经由传动皮带将来自脱粒部E的动力传递到第三链轮49。(5)作为将盖体恥切换为开放姿态与闭合姿态的结构,如图8所示,可以具有固定于盖体恥的棒状部件21、能够转动地支承该棒状部件21的轴承部件22及将盖体恥向开放姿态(参照图8(a))或闭合姿态(参照图8(b))施力的触发弹簧(卜- ^ Λ )23等。具体而言,所述棒状部件21的一端侧部分向刀具罩5的侧面部5c —侧弯曲,形成操纵杆操作部21b,另一端侧部分固定于盖体恥的基端,形成盖体支承部21a。这样,因为弯曲棒状部件21来形成操纵杆操作部21b,不需要作为独立部件另外设置操纵杆。轴承部件22固定于刀具罩5的两侧面部5c中的每一个且支承盖体支承部21a的两侧。触发弹簧23的一端安装在操纵杆操作部21b的基端侧,另一端安装在刀具罩5的侧面部5c。刀具罩 5的侧面部5c设置有用于限制由于操纵杆操作部21b的抵接而处于开放姿态的盖体恥向打开侧摆动的限制部件M。如图8 (b)所示,当所述盖体恥处于闭合姿态时,进行操作使操纵杆操作部21b逆时针旋转。此时,触发弹簧23压缩并将盖体恥向闭合姿态侧施力。进行操作使操纵杆操作部21b进一步向逆时针旋转从而超越死点,则触发弹簧23伸长将盖体恥向开放姿态一侧施力。如图8(a)所示,进行操作使操纵杆操作部21b进一步逆时针旋转从而盖体恥到达开放姿态,则操纵杆操作部21b抵接限制部件M,从而维持该开放姿态。反之,如图8 (a)所示,当所述盖体恥处于开放姿态时,进行操作使操纵杆操作部 21b顺时针旋转。此时,触发弹簧23压缩将盖体恥向开放姿态侧施力。进行操作使操纵杆操作部21b进一步顺时针旋转从而超越死点,则触发弹簧23伸长,将盖体恥向闭合姿态一侧施力。如图8(b)所示,进行操作使操纵杆操作部21b进一步顺时针旋转从而盖体恥到达闭合姿态,则盖体恥抵接承接口 fe从而维持该闭合姿态。工业实用性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脱型的联合收割机。
权利要求1.一种秸秆粉碎装置,具有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的第一旋转轴(11)及第二旋转轴(13)、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轴(11)且用于切断秸秆的多个切断体(12)、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轴(1 且用于供给秸秆的多个供给体(14),所述秸秆粉碎装置构成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11、13)使它们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在所述切断体(12)与所述供给体(14)之间粉碎秸秆,所述秸秆粉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轴(11)的端部的第一旋转体(47)、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轴 (13)的端部的第二旋转体(46)、在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转体(47、46)不同的其他位置能够旋转地被支承的第三旋转体(49)、环绕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07、46、49)上的环状旋转体(50)、及用于向所述环状旋转体(50)传递旋转动力的传动机构(DK),将所述环状旋转体(50)环绕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07、46、49)上,所述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旋转体G7)的外周部接触,且所述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及第三旋转体07、49)的外周部接触,或者,将所述环状旋转体(50)环绕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07、46、49)上,所述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旋转体G6)的外周部接触,且所述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及第三旋转体07、49)的外周部接触,由此,由所述环状旋转体(50)驱动所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11、1;3)使它们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旋转体(50)环绕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07、46、49)上,所述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旋转体G7)的外周部接触,且所述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及第三旋转体07、49)的外周部接触,将所述第一旋转体G7)的外径设定为比所述第二旋转体G6)的外径小的外径,从而使所述第一旋转体G7)的旋转中心(01)位于比假想直线(Li)更靠近所述环状旋转体 (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一侧,所述假想直线(Li)通过所述第二旋转体G6)的旋转中心 (02)与所述第三旋转体(49)的旋转中心(0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秸秆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一旋转轴(11)或所述第二旋转轴(1 的两端部的一对支架(15),该秸秆粉碎装置构成为在罩(5)的两侧部(5c)分别安装所述一对支架(15),在所述罩 (5)内收容所述多个切断体(1 及所述多个供给体(14),还具有轴间调整机构(JK),该轴间调整机构(JK)分别横跨所述罩(5)的各侧部(5c) 与各所述支架(15),调整所述第一旋转轴(11)与所述第二旋转轴(1 的轴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秸秆粉碎装置,其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且能够使作业变得容易。其构成为通过将环状旋转体(50)环绕在第一、第二、第三旋转体(47、46、49)上,以使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外侧的部分与第一旋转体(47)的外周部接触,且环状旋转体(50)的环绕路径内侧的部分与第二及第三旋转体(46、49)的外周部接触,从而由环状旋转体(50)驱动第一及第二旋转轴(11、13)互相向相反方向旋转。
文档编号A01F29/02GK201986420SQ2010205789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2日
发明者中田昌义, 高木雅志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