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

文档序号:13324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品种培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专用于优质高品位生丝蚕品种杂交组合的选育。
背景技术
养蚕缫丝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我国的蚕丝业对世界经济和人类文明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丝绸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蚕丝生产国,蚕丝产品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其他蚕丝生产国主要有印度、巴西等国家。但是,我国还不是蚕丝强国。我国的生丝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中低等级的生丝比重较大,5A、6A级高品位生丝的比例较小,尤其是生丝纤度最大偏差和洁净等指标上还有明显的差距。我国蚕品种茧丝纤度偏差大,难以满足在自动缫丝工艺条件下缫制高品位生丝的要求。因此,培育适合生产高品位生丝要求的新品种,是蚕育种的重要课题。茧丝纤度是蚕品种的重要性状之一,受遗传基因控制和环境条件(主要是饱食程度)的影响。要解决我国生丝纤度偏差大的问题,需要从原料茧源头即蚕品种选育开始。 根据生丝纤度偏差取决于茧丝斜率、茧丝变化率、茧丝纤度和粒内纤度偏差的原理,茧丝纤度对生丝平均纤度有显著的影响,茧丝纤度越细,生丝平均纤度也越小,生丝纤度偏差也越小。因此,适当降低蚕品种茧丝纤度,能够在保持蚕品种优良经济性状的同时,降低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为此,我们确立了优质中细纤度蚕品种的培育目标以茧丝质量为中心,以解舒好、洁净优,适当降低茧丝纤度,提高茧丝均勻度,减小生丝最大纤度偏差。根据前人的研究,充分利用茧丝纤度等性状的遗传规律,通过合理选择育种亲本,组配杂交组合,使亲本的优良性状得到互补和充分体现。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提供一种选育方法,能够选育出茧丝纤度均方差小、适合生产高品位生丝的优质中细纤度蚕品种杂交组合,且其抗病性和抗逆性达到或超过现行蚕品种的水平。技术方案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步骤为(1)长丝长基础品种培育以茧丝纤度较细、勻度好、茧丝长丝长的中国系统育种素材为亲本,采用活蛹缫丝方法,以茧丝纤度细、勻度好、茧丝长丝长为目标多代定向选择, 培育成中国系统长丝长基础品种,同样方法,以茧丝纤度较细、勻度好、茧丝长丝长的日本系统育种素材为亲本,培育成日本系统长丝长基础品种;(2)中细纤度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培育采用系统选择法培育茧丝纤度中细、体质强健的中国系统夏秋品种和日本系统夏秋品种;(3)分别将上述(1)和( 培育的中国系统相互杂交,日本系统相互杂交,组合成“中X中”和“日X日”形式;(4)按照“(中X中)X(日X日)”和“(日X日)X(中X中)”的方式相互杂交,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即为所要培育的新品种。用于繁育杂交种的原种不论中系还是日系,均有一方为长丝长基础蚕品种、另一方为强健性夏秋蚕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长丝长χ夏秋)χ (长丝长χ夏秋)”,或“(夏秋X长丝长)X (夏秋X长丝长)”,或“(夏秋X长丝长)X (长丝长X夏秋)”,或“(长丝长X夏秋)X (夏秋X长丝长)”。上述中国系统育种素材为“春萌”。上述日本系统育种素材为“652新”。上述中国系统夏秋品种为“895”。上述日本系统夏秋品种为“898”。亲本及杂交原种的标准一、春萌1、来源“春萌”是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蚕所”)培育的茧丝纤度较细、勻度好的长丝长中系蚕品种宝中长、CH8长丝长系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通过活蛹缫丝等方法对茧丝性状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中系蚕品种。2、主要特征特性中系品种,卵色灰绿;幼虫为素斑,小蚕趋光性强,蚕体细长; 茧形椭圆,全茧量1. 80g、茧层率25%左右,茧色洁白;茧丝长1400m 1800m ;茧丝纤度 2. 40dtex 2. 60dtex,茧丝纤度均勻。全龄经过M日,蛰中经过16日。二、8951、来源“895”为蚕品种“秋丰”素斑品系通过系统选择培育而成。2、主要特征特性中系品种,卵色灰绿;幼虫为素斑,蚕体粗壮,体质强健,耐桑叶氟化物污染性能强;茧形椭圆,大小中等,全茧量1.80g、茧层率25%左右,茧色洁白;茧丝洁净优;全龄经过23日,蛰中经过15日,繁育性能好。三、652新1、来源“652新”是由中蚕所保育品种“652”与“A16”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通过活
蛹缫丝等方法对茧丝性状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日系品种。2、主要特征特性日系品种,卵色紫褐色;幼虫为普通斑纹,小蚕避光性强;茧形束腰,全茧量1. 65g,茧层率25. 45%,色白;茧丝长1200m以上;茧丝纤度2. 5dtex 2. Sdtex,茧丝纤度均勻;全龄经过M日,蛰中经过17日。四、8981、来源“898”为中蚕所保育品种,洁净稍差,经连续6代有重点地对洁净性状的系统选择培育而成的日系品种。2、主要特征特性日系品种,卵色紫褐色;幼虫为普通斑纹,小蚕避光性强,体质强健;茧形束腰,全茧量1. 60g,茧层率25%,茧色洁白;茧丝长1200m以上;茧丝纤度 2. 5dtex 2. 8dtex,茧丝纤度均勻,洁净93-95分;全龄经过M日,蛰中经过17日,配合力好。五、中系原种1、来源由中系蚕品种相互杂交获得,包括“春萌· 895”、“895 ·春萌”。
2、主要特征特性中系原种,卵色灰绿;克蚁头数为2200 2300头;幼虫为素蚕, 蚕体细长;茧形椭圆,大小中等,全茧量1. 80g、茧层率25%左右,茧色洁白;全龄经过M 日,蛰中经过16日。应比日系原种推迟1日出库催青。六、日系原种1、来源由日系蚕品种相互杂交获得,包括“652新· 898”、“898 · 652新”。2、主要特征特性日系原种,卵色紫褐色;克蚁头数为2200头左右;幼虫为普通斑纹;小蚕避光性强;茧形束腰,大小中等,全茧量1.65g、茧层率25%左右,茧色洁白;全龄经过对日,蛰中经过17日。应比中系原种提早1日出库。七、“丝雨一号”的标准四元杂交种,以中系为母本的正交种蚕卵每克卵1780粒左右,以日系为母本的反交中蚕卵每克1630粒左右。蚕卵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幼虫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茧形椭圆,大小中等,茧色洁白,缩皱中细;全茧量1. Sg 2. 0g,茧层率23. 0% 24. 5% ;茧丝质优良,茧丝长1200m 1300m,解舒率75 % 80 %,茧丝纤度2. 5dtex 3. Odtex,茧丝均勻度好,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 482dtex ;净度93分 94分;繁育性能好,千克茧制种量4. 64 张 5. 28张。适合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春、秋季饲养。“丝雨一号”与目前生产上主推蚕品种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茧丝长度长、纤度中细均勻2004年春季“丝雨一号”参加了由中蚕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和山东省烟台蚕种场组成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单位联合鉴定,鉴定结果“丝雨一号”茧丝长1335m,比对照品种“菁松X皓月”增加57m;茧丝纤度 2. 99dtex,比对照品种缩小0. 14dtex。2006-2007年秋季“丝雨一号”参加了江苏省实验室共同鉴定,茧丝长1251m,比对照品种“苏 菊X明·虎”长32m ;茧丝纤度2. 60dtex,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0. 482,分别比对照品种降低10. 96% (0. 32dtex)、16. 17% (0. 083dtex), 表现出茧丝均勻的特点。二、产量高、丝质优2004年春季“丝雨一号”参加了由中蚕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和山东省烟台蚕种场组成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单位联合鉴定,鉴定结果“丝雨1号”万头收茧量21. 92kg,比对照品种“菁松X皓月”增加7. 14% ;万头产丝量5. 132kg,比对照品种提高4. 27% ;清洁98. 06分、比对照品种提高2个百分点;净度 95.0分,超过对照品种。 2006年春季在浙江湖州农村试养,张种产茧量48kg,全茧量1. 94g,茧层量 0. 478g,茧层率 24. 61%。三、抗病性强2004年春季“丝雨一号”参加“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单位联合鉴定,鉴定结果“丝雨一号”体质强健,幼虫生命率98. 74%、虫蛹率98. 04%,都高于对照品种;死笼率0. 76%, 优于对照品种。2006年春对“丝雨一号”杂交种进行了耐氟性能和对BmNPV抵抗性测定。用浓度为150mg/kg的氟化钠溶液浸渍桑叶(桑叶的实际含氟量为197mg/kg),饲喂测试品种,调查氟敏指数(氟敏指数越低,耐氟性越强)。“丝雨一号”的氟敏指数为52. 30,而对照品种
5“苏 菊X明·虎”的氟敏指数为96. 12、“秋丰X白玉”的氟敏指数27. 68,表明“丝雨一号”耐氟性能高于“苏 菊X明 虎”,但低于耐氟品种“秋丰X白玉”。经口接种BmNPV多角体,测定半致死浓度IC5tl (粒/ml),结果显示“丝雨一号”(IC5tl为1.07 X IO6)对BmNPV抵抗性略高于“苏 菊X明 虎”(IC5tl为5. 49X IO5)和“秋丰X白玉”(IC5。为4.48X 105)。四、繁育性能好2006-2007年秋季“丝雨一号”参加了江苏省实验室共同鉴定,“丝雨一号”原种的繁育性能优良,繁育系数高,原种繁育一代杂交种千克茧制种量中系5.观盒、日系4. 64盒; 分别比对照品种“苏 菊X明 虎”原种千克茧制种量(中系3. 09盒、日系4. 36盒)提高 70. 87%,6. 42%,平均提高 33. 29%。有益效果本发明以茧丝纤度较细勻度好的长丝长中系蚕品种宝中长、CH8长丝长系为亲本,经杂交固定,采用活蛹缫丝方法,以茧丝纤度细、勻度好、茧丝长丝长为目标多代定向选择,培育成中系长丝长基础蚕品种“春萌”;以日系蚕品种652、A16为亲本,经杂交固定,采用活蛹缫丝方法,以茧丝纤度细、勻度好、茧丝长丝长为目标多代定向选择,培育成日系长丝长基础蚕品种“652新”。“春萌”、“652新”都具有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茧丝纤度中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长丝长等丝质优的特点。同时,通过对中系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秋丰”素斑品系、日系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898”系统选择培育成“895”和“898”。本发明采用同系统长丝长基础品种和夏秋用品种杂交的方式,通过“春萌” X “895”,制备中系杂交原种“春萌· 895”、“895 ·春萌”;通过“652新” X “898”,制备日系杂交原种“652新· 898”、“898 · 652新”。再分别饲养中系原种与日系原种,杂交后生产“丝雨一号”杂交种。该杂交种兼具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茧丝纤度中细、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丝质优的特点,克服了现行多丝量蚕品种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偏大、夏秋用蚕品种体质强但丝量少的缺点,符合生产5A、6A级高品位生丝的要求,其推广应用将缩小我国生丝偏差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一、蚕品种及育种素材来源“春萌”、“652新”、“895”和“898”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培育和保存, 并可对外提供。其育种亲本可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家蚕品种志》 (1987年出版)中查询,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网站(http://www.sricaas.com) 的国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中检索,有些可在百度等公共网站中查询。二、主要特征特性1、春萌中系多丝量蚕品种,具有茧丝纤度较细、勻度好和茧丝长长的特点,但是体质较弱。2、652新日系多丝量蚕品种,具有茧丝纤度较细、勻度好和茧丝长长的特点,但是解舒较差。3,895 中系夏秋用蚕品种“秋丰”的一个品系,幼虫具有素斑,体制强健,丝质优, 繁育性能好。
4,898 日系夏秋用蚕品种,具有丝质优,繁育性能好的特点,但是茧丝洁净稍差。三、具体选育方法1、“春萌”以茧丝纤度较细、勻度好的长丝长中系蚕品种宝中长、CH8长丝长系为亲本进行杂交,饲养杂交后代,选择生命力强、茧色洁白、茧形大小勻整的蛾区留种。在留种蛾区中,选择优良的蚕茧进行活蛹缫丝。根据活蛹缫丝成绩,选择茧丝长度长、解舒好、纤度中等的个体,羽化后同蛾区交配制种。经过连续6代选择培育,育成中系蚕品种“春萌”,其主要特点是茧丝长度长、茧丝纤度中细且均勻。2、“895”由中系蚕品种“秋丰”素斑品系,通过多代生命力、茧丝质量等的系统选择培育而成,其主要特点是体质强健,繁育性能好。3、“652新”以保育品种“652”为亲本,用中蚕所保育品种“A16”杂交,进行充血改良,通过多代选择培育,育成日系品种“652新”,其主要特点是茧丝纤度中等均勻。4、“898”:保育品种“898”洁净稍差,其它经济性状优良。为此,经连续6代有重点地对“898”的洁净性状进行系统选择,培育成日系品种“898”,其主要点是茧丝纤度中等均勻,洁净好。5、“丝雨一号”的选配选择茧丝纤度较细、解舒好、净度优和茧丝长度长的蚕品种 “宝中长”、“春萌”、“652”、“652新”等,体质强健、茧丝质较优的夏秋用蚕品种“932”、“秋丰”、“明”、“7532”、“898”、“854B”、“白玉”等作为亲本,按照“中系X日系”和“日系X中系”的形式进行测交试验,以“菁松X皓月”、“秋丰X白玉”为对照品种。从中筛选出11个配合力好、基本符合育种目标的二元杂交组合“春萌X652”、“春萌X898”、“秋丰X652”、 “明X 898”、“秋丰X 652新”等。将上述亲本组配成60个多元杂交组合,进行初交鉴定,选拔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组合6个。再进一步对品种的稳产性、抗逆性和产卵性能及其它综合性状进行鉴定比较, 进一步设置不良环境,在逆境中进行生命力选择。最后选拔出1个茧丝纤度中细、综合性状优良的最佳组合“春萌· 895X652新· 898”。定名为“丝雨一号”。四、选育条件1、具备家蚕品种保存、新品种选育和蚕种繁育的设备和技术。2、具备温度可控(5°C -30°C )的家蚕饲养场所和设备条件。3、具备家蚕茧丝质量检验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1月629-709)和用于活蛹缫丝一粒缫设备。4、具备家蚕微粒子病检疫检验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1月591-598 ;GB/T 19178-2003《桑蚕原种检验规程》)和检验技术与设备。五、亲本保存与繁育技术1、亲本保存饲养要求分品种单蛾区,各品种饲养数量不少于10蛾区。2、选择符合品种本身性状、茧丝质成绩在批平均数以上的蛾区,再在中选蛾区中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繁育。3、原原种繁育实行异蛾区交配,在留种蛾区中择优选留母种。制种后母蛾逐个进行微粒子病检疫检验,淘汰带微粒子孢子的母蛾所产的蚕卵。4、蚕种保护与普通品种相同。
六、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1、亲本原种生产时采用同系统异品种交配,按照品种龄期经过确定饲养开始日期,确保亲本品种同日羽化;产卵后母蛾应进行家蚕微粒子病检验,其它要求同普通品种。2、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中系、日系原蚕应分开饲养,按照蚕品种龄期经过确定饲养开始日期,确保双亲羽化日期相遇。3、生产杂交种的母蛾应进行家蚕微粒子病检疫检验,家蚕微粒子病检验不合格应淘汰;蚕种保护、整理、成品检验和保存运输等,同普通品种一致。七、一代杂交种饲育技术要点1、注意环境卫生,做好蚕室、蚕具及蚕座、蚕体的消毒防病工作。2、以标准温湿度饲养,稚蚕饲育温度不宜过低。3、壮蚕期蚕座头数不能过密,桑叶应鲜新适熟,良桑饱食,避免喂饲湿叶。4、防止农药污染桑叶和空气,杜绝微量农药中毒和不结茧蚕发生。5、上蔟不宜过密,保持蔟室通风。使用方格蔟上蔟,保证解舒优良。
权利要求
1.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1)长丝长基础品种培育以茧丝纤度较细、勻度好、茧丝长丝长的中国系统育种素材为亲本,采用活蛹缫丝方法,以茧丝纤度细、勻度好、茧丝长丝长为目标多代定向选择,培育成中国系统长丝长基础品种,同样方法,以茧丝纤度较细、勻度好、茧丝长丝长的日本系统育种素材为亲本,培育成日本系统长丝长基础品种;(2)中细纤度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培育采用系统选择法培育茧丝纤度中细、体质强健的中国系统夏秋品种和日本系统夏秋品种;(3)分别将上述(1)和( 培育的中国系统相互杂交,日本系统相互杂交,组合成 “中X中”和“日X日”形式;(4)按照“(中X中)X(日X日)”和“(日X日)X (中X中)”的方式相互杂交, 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即为所要培育的新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繁育杂交种的原种不论中系还是日系,均有一方为长丝长基础蚕品种、另一方为强健性夏秋蚕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长丝长X夏秋)X (长丝长X夏秋)”,或“(夏秋X长丝长)X (夏秋X长丝长)”,或“(夏秋X长丝长)X (长丝长X夏秋)”,或“(长丝长X夏秋)X (夏秋X长丝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国系统育种素材为“春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日本系统育种素材为“652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国系统夏秋品种为“89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日本系统夏秋品种为“898”。
全文摘要
一种中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农作物品种培育技术领域。该方法特征是通过活蛹缫丝技术培育茧丝纤度中细、匀度好、茧丝长长的长丝长基础品种,和茧丝纤度中细、体质强健的夏秋品种杂交,育成中细纤度蚕品种。利用此方法育成了“丝雨一号”。“丝雨一号”的特点是体质强健、容易饲养;茧形大小中等,缩皱中细;茧丝长长,茧丝纤度中等偏细,茧丝均匀度好,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净度优,繁育性能好。适合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春、秋季饲养。利用该品种原料茧可缫制5A、6A级高品位生丝,其生产的生丝纤度偏差小。
文档编号A01K67/04GK102405887SQ201110346528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4日
发明者刘震玲, 夏定国, 张国政, 沈兴家, 裘智勇, 赵巧玲 申请人:江苏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