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文档序号:12149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及其温度调节方法,特别是利用强制对流来进行降温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欲种植大量植栽时,皆会利用温室来提供植栽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一般温室由围栏及顶架所组成,并于围栏及顶架上包覆一遮蔽体,以将温室包覆形成一密闭空间。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的温室,可防止蚊虫进入温室内的栽植区,并同时使温室内保持较佳的环境温度。但随着户外温度或阳光照射下,将造成温室内的温度提高,若无适当的散热调节温度,将使温室内的温度高升而不利植栽物成长。因此,便有利用增设通风孔的方式来调节温室内的温度,以防止温室内的温度过高而伤害了温室内的植栽物。这种增设通风孔的温室,包含一覆盖在该温室上的第一不透水层、至少一位于第一不透水层上的通风孔、一可与通风孔配合的遮蔽件,及一覆盖在遮蔽件上的第二不透水层。遮蔽件具有一可枢转的枢转杆,以及一以枢转杆为转轴而于一闭合位置与一通风位置之间旋动的自由杆。当自由杆于闭合位置时,遮蔽件与通风孔紧配合,第二不透水层可隔绝自通风 孔通过透气层进入温室内部的外界空气。当自由杆于通气位置时,外界空气可自通风孔大量进入温室内部,以调节温室内的温度。其中通过增设通风孔的方式来调节温室内的温度的方式,其主要以自然对流来达成温室内外的热交换动作。然而,增设通风孔的方式来调节温室内的温度的作法并无法达到及时降温的效果。因此,除了于温室设置通风孔外,还可增设风扇组于温室,利用风扇组运转所产生的强制对流,使温室内的温度能够迅速的降温而达成良好的温度调节效果。但是,当温室外的温度过低时,若通过强制对流而将外界的过冷空气引入温室内而直接吹送至植栽物,将有可能造成温室内的植栽物受到寒害或是影响了植栽物的栽种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及其温度调节方法,由此避免外界的过冷空气直接接触温室内的植栽物,以防止植栽物受到寒害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建筑物包含一建筑本体及一工作平台。建筑本体具有一底面以及位于底面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具有一第一水墙及一位于该第一水墙下方的气流道。第二侧壁具有一第一风扇。工作平台设置于建筑本体内,工作平台高于气流道。控制方法的步骤包含,提供上述的建筑物,并定义一上限温度及一下限温度。接着,依据建筑本体内的温度以及建筑本体外的温度决定是否开启第一风扇与气流道,以进行通风降温。本发明所揭露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包含一建筑本体、一工作平台、一第一水墙、一气流道以及一第一风扇。建筑本体具有一底面以及位于底面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具有一贯通的气流道。第一水墙设置于第一侧壁,气流道位于第一水墙下方。工作平台设置于建筑本体内,工作平台具有一承载面,且气流道距离底面的最大高度小于承载面距离底面的高度。第一风扇设于第二侧壁,第一风扇产生气流对应于工作平台。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及其温度调节方法,通过气流道距离底面的最大高度小于工作平台的承载面距离底面的高度,使得外界过冷气流经由气流道引进建筑物内部时,过冷气流不会直接吹送至工作平台上的盆栽作物,如此可避免盆栽作物遭受到寒害或是影响了盆栽作物的栽种品质。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附图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的控制方法的运作示意图;图7A及图7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0建筑本体101 第一侧壁102 第二侧壁IO3 底面110工作平台111承载面120气流道131 第一水墙132 第二水墙141 第一风扇142 第二风扇151第一温度感测器152第二温度感测器153第三温度感测器160加热装置20盆栽作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揭露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以种植盆栽作物20的一温室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也可运用于其他产业,如畜牧养殖业。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包含一建筑本体100、一工作平台110、一第一水墙131以及一第一风扇141。其中,建筑本体100可利用钢架、帆布所搭建而成,或是也可利用水泥、钢筋所构建而成,但不以此为限。建筑本体100具有一底面103以及位于底面103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壁101及一第二侧壁102,第一侧壁101具有一贯通的气流道120。本实施例的工作平台110设置于建筑本体110内且架设于底面103上。工作平台110介于第一侧壁101及第二侧壁102之间,工作平台110具有一承载面111。其中,工作平台110以一般温室的盘床为例,故工作平台110的承载面111用以放置温室内的盆栽作物20。此外,第一水墙131设置于第一侧壁101上,第一水墙131可选择性的开启以进行通风,或是于开启时同时进行下水以提升湿润度而利于降温。由于水墙为现有的装置,因此后续针对第一水墙131的相关细部结构便不再多做赘述。本实施例的气流道120贯通第一侧壁101,气流道120使建筑本体100内部空间可连通于建筑本体100外部。并且,气流道120可选择性的关闭或开启。当气流道120开启时,外界空气可经由气流道120流入建筑本体100内。此外,气流道120位于第一水墙131下方,且气流道120距离底面103的最大高度D2小于承载面111距离底面103的高度D1。通过上述气流道120的高度位置设计,可使外界过冷空气经由气流道120进入建筑本体100内时,过冷空气不会直接接 触承载面111上的盆栽作物20,以避免盆栽作物20遭受到寒害。此外,第一风扇141嵌设于第二侧壁102,第一风扇141运转所产生的气流对应于工作平台110。更进一步来说,第一风扇141运转而将建筑本体100内部的空气排出建筑本体100外。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扇141的轴心高度位置概略相同于承载面111的高度位置,但不以此为限,熟悉此项技术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第一风扇141的轴心高度。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当中,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还可包含一第二水墙132。第二水墙132设置于第一侧壁101,且第二水墙132介于第一水墙131与气流道120之间。并且,在本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当中,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还可包含一第二风扇142。第二风扇142嵌设第二侧壁102,且第二风扇142位于第一风扇141上方。第二风扇142运转而将建筑本体100内部的空气排出建筑本体100外。并且,在本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当中,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还可包含一加热装置160。加热装置160位于气流道120内,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加热装置160只需放置在气流流经气流道120的路径上即可。加热装置160用以对流经气流道120的过冷气流加热,以避免过冷气流对盆栽作物20所造成的寒害。此外,在本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当中,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还可包含一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一第二温度感测器152及一第三温度感测器153。其中,第一温度感测器151及第二温度感测器152设置于工作平台110上,且第一温度感测器151较第二温度感测器152邻近第一侧壁101。更详细来说,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与第二温度感测器152分别位于工作平台110的相对两侧,且第一温度感测器151邻近第一侧壁101,第二温度感测器152邻近第二侧壁102,而盆栽作物20则介于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与第二温度感测器152之间。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与第二温度感测器152分别监测盆栽作物20相对两端的环境温度。更进一步来说,由于建筑本体100内的所有区域的温度并非一致,因此通过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与第二温度感测器152设置,可精确地掌握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与第二温度感测器152之间的温度梯度变化。需注意的是,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与第二温度感测器152的摆放位置并非固定,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与第二温度感测器152随着盆栽作物20所摆放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只需确保盆栽作物20放置于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与第二温度感测器152之间,以及第一温度感测器151较第二温度感测器152邻近第一侧壁101即可。此外,第三温度感测器153设置于建筑本体100外,第三温度感测器153用以检测建筑本体100外的气温。请接着参照图2至图6并同时搭配图7A及图7B,图2至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的控制方法的运作示意图,图7A及图7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的控制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请参照图2及图7A。首先,提供上述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10,且盆栽作物20介于第一温度感测器151与第二温度感测器152之间,并定义一上限温度及一下限温度
(SI)。就本实施例而言,上限温度及下限温度之间的范围可为盆栽作物20的最佳生长条件的环境温度。举例来说,上限温度可为摄氏30度,下限温度可为摄氏24度。接着,判断第一温度感测器151或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S2)。若第一温度感测器151或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则通过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来检测建筑本体100外的室外温度是否小于下限温度
(S3)。若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所测得的室外温度小于下限温度,则开启第一风扇141与气流道120进行通风与降温(S4)。关于上述控制步骤更详细来说,其中第一温度感测器151或第二温度感测器152作为判断建筑本体100内部主要温度的依据。因此当第一温度感测器151或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所检测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摄氏30度)时,代表着建筑本体100内的温度已达到或超过盆栽作物20的最佳生长条件的最高温度。此时,必须要引进外界气流来对建筑本体100内进行降温动作。并且在引进外界气流前,得先利用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来取得外界气流的温度资讯。举例来说,当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检测到建筑本体100外部的气温(例如冬天的室外温度为摄氏15度)小于下限温度(摄氏24度)时,代表着室外的空气为过冷空气。此时,开启第一风扇141与气流道120进行通风与降温,如图2所示。其中,当外界过冷空气由气流道120进入建筑本体100内,外界过冷空气所形成的气流沿着工作平台110下方通过,接着通过第一风扇141而抽出建筑本体100外。如此一来,外界冷空气可对建筑本体100内进行降温,且外界冷空气的风流路径并不会直接通过盆栽作物20,因此可降低过冷空气影响盆栽作物20的栽种品质的问题。接着,判断第一温度感测器151检测的温度是否小于下限温度(S5),若是,则调降第一风扇141转速或是开启加热装置160 (S6)。若否,则不做任何操控改变,而持续令第一温度感测器151监测温度。更详细来说,若第一温度感测器151检测的温度小于下限温度(摄氏24度),代表过冷空气的气流流量过大或是气温过低,使得工作平台110靠近第一侧壁101的一端的温度过低。如此以来,可能会使得工作平台110上靠近第一侧壁101处的盆栽作物20受到冻伤。因此,一旦第一温度感测器151检测到的温度小于下限温度(摄氏24度)时,则可马上调降第一风扇141的转速,使外界的过冷空气的气流流量减少,以提升工作平台110靠近第一侧壁101处的温度。或者,也可通过启动加热装置160,以提升过冷空气的气流的温度,如此也可使盆栽作物20免于遭受寒害或是影响了盆栽作物20的栽种品质。请参照图3、图4、图7A及图7B。于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检测建筑本体100外的室外温度是否小于下限温度(S3)的步骤后,若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检测建筑本体100外的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下限温度(摄氏24度),则再进一步判断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检测建筑本体100外的室外温度是否小于上限温度(S7)。若建筑本体100外的室外温度小于上限温度,则关闭气流道120并开启第二风扇142与第一水墙131进行通风降温(S8)。举例来说,当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检测到建筑本体100外部的气温(例如春、秋天的室外温度为摄氏25-27度)大于或等于下限温度(摄氏24度)且小于上限温度(摄氏30度)时,代表着室外的气温为适合盆栽作物20生长的环境温度。此时,可关闭气流道120并开启第二风扇142与第一水墙131,使外界空气直接通过第一水墙131进入建筑本体100内而进行降温,并通过第二风扇142的抽取而排出建筑本体100外(如图3所示)。此外,当第二风扇142与第一水墙131进行通风与降温一段时间后,判断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是否仍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S9)。若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小于上限温度,则令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持续监测温度,并维持固定风扇转速。若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则调高现有风扇转速,并判断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是否小于上限温度,当风扇转速逐步调至最高,而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仍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时,则开启第二水墙132 (SlO)。详细来说,若于第二风扇142与第第一水墙131进行通风与降温一段时间后,如5分钟、10分钟或15分钟,且当风扇转速调至最高,而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仍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代表着通风降温效果并不佳。因此,更可进一步开启第二水墙132来增加外界气流进入建筑本体100内部的气流量,以提升通风降温效果(如图4所示)。

接着请参照图5、图6、图7A及图7B。于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检测建筑本体100外的室外温度是否小于下限温度(S3)的步骤后,若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检测建筑本体100外的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下限温度(摄氏24度),则再进一步判断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检测建筑本体100外的室外温度是否小于上限温度(S7)。若建筑本体100外的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则开启第二风扇142与第一水墙131,并对第一水墙131进行下水,以行通风降温(Sll)。举例来说,当第三温度感测器153检测到建筑本体100外部的气温(例如夏天的室外温度为摄氏32度)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摄氏30度)时,代表着室外的气温已超过适合盆栽作物20生长的环境温度的上限。此时,若直接引进外界空于建筑本体100内,将无法达到降温效果。因此,可开启第二风扇142与第一水墙131,并对第一水墙131进行下水的动作,并同步执行通风降温动作。其中,下水动作通过第一水墙131上的一供水装置放出水流,使水流沿着第一水墙131而流下,以使第一水墙131湿润。其中,流下第一水墙131的水流可经由回收而再次循环利用。因此当外界气流经过湿润的第一水墙131上的通孔时,水分因蒸发而吸收大量的热,使得通过第一水墙131的气流的温度因而下降。故通过对第一水墙131进行下水的步骤后,可使外界气流先行降温后,再进入建筑本体100内进行降温,并通过第二风扇142的抽取而排出建筑本体100外(如图5所示)。此外,当第二风扇142与第一水墙131进行通风与降温一段时间后,判断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是否仍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S12)。若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小于上限温度,则令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持续检测温度,并维持固定风扇转速。若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仍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则调高现有风扇转速,并判断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是否小于上限温度,当风扇转速逐步调至最高,而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仍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时,则开启第二水墙132,并对第二水墙132进行下水(S13)。更详细来说,若于第二风扇142与经下水步骤后的第一水墙131进行通风与降温一段时间后,如5分钟、10分钟或15分钟,且当风扇转速调至最高,而第二温度感测器152检测的温度仍大于或等于上限温度,代表着通风降温效果并不佳。因此,还可进一步开启第二水墙132,并对第二水墙132进行下水,以增加外界气流进入建筑本体100内部的气流量,进而提升通风降温效果(如图6所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通过气流道距离底面的最大高度小于工作平台的承载面距离底面的高度,使得外界过冷气流经由气流道引进建筑物内部时,过冷气流不会直接吹送至工作平台上 的盆栽作物,如此可避免盆栽作物遭受到寒害或是影响了盆栽作物的栽种品质。并且,通过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使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可依据春夏秋冬的不同的外界气温而进行不同的通风降温步骤,以确保建筑物内的温度维持在良好的温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步骤包含: 提供一建筑物,并定义一上限温度及一下限温度,该建筑物包含: 建筑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具有第一水墙及位于该第一水墙下方的气流道,该第二侧壁具有第一风扇;以及 工作平台,设置于该建筑本体内,该工作平台高于该气流道;以及依据该建筑本体内的温度以及该建筑本体外的温度决定是否开启该第一风扇与该气流道,以进行通风降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依据该建筑本体内外的温度决定是否开启该第一风扇与该气流道,以进行通风降温的步骤还包含: 判断该建筑本体内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该上限温度; 若是,则判断该建筑本体外的温度是否小于该下限温度;以及 若是,则开启该第一风扇与该气流道,令气流由该工作平台下方通过以进行通风降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该工作平台上还具有第一温度感测器及第二温度感测器,该第一温度感测器较该第二温度感测器邻近该第一侧壁,该建筑本体内的温度以该第一温度感测器或该第二温度感测器所检测,该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的步骤还包含,判断该第一温度感测器检测的温度是否小于该下限温度,若是,则调降该第一风扇转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该工作平台上还具有第一温度感测器及第二温度感测器,该第一温度感测器较该第二温度感测器邻近该第一侧壁,该建筑本体内的温度以该第一温度感测器或第二温度感测器所检测,该气流道还设有一加热装置,该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的步骤还包含,判断该第一温度感测器检测的温度是否小于该下限温度,若是,则开启该加热`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该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还包含第三温度感测器,设置于该建筑本体外,该第三温度感测器检测该建筑本体外的温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该第二侧壁上还具有位于该第一风扇上方的第二风扇,且在依据该建筑本体内外的温度决定是否开启该第一风扇与该气流道,以进行通风降温的步骤还包含: 判断该建筑本体内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该上限温度; 若是,则判断该建筑本体外的温度是否小于该下限温度; 若否,则判断该建筑本体外的温度是否小于该上限温度;以及 若是,则开启该第一水墙及该第二风扇,令气流由该工作平台上方通过以进行通风降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该第一侧壁还具有第二水墙,介于该第一水墙与该气流道之间,该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的步骤还包含,于该第二风扇与该第一水墙进行通风与降温一段时间,若该建筑本体内的温度仍大于或等于该上限温度,则开启该第二水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该第二侧壁上还具有位于该第一风扇上方的第二风扇,且于依据该建筑本体内外的温度决定是否开启该该第一风扇与该气流道,以进行通风降温的步骤还包含:判断该建筑本体内的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该上限温度; 若是,则判断该建筑本体外的温度是否小于该下限温度; 若否,则判断该建筑本体外的温度是否小于该上限温度时;以及若否,则开启该第一水墙及该第二风扇,并对该第一水墙进行下水以湿润该第一水墙,令气流由该工作平台上方通过以进行通风降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该第一侧壁还具有第二水墙,介于该第一水墙与该气流道之间,该建筑物的温度调节方法的步骤还包含,于该第二风扇与该第一水墙进行通风与降温一段时间,若该建筑本体内的温度仍大于或等于该上限温度,则开启该第二水墙,并对该第二水墙进行下水以湿润该第二水墙。
10.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包含: 建筑本体,具有底面以及位于该底面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上具有贯通的一气流道; 第一水墙,设置于该第一侧壁,该气流道位于该第一水墙下方; 工作平台,设置于该建筑本体内,该工作平台具有一承载面,且该气流道距离该底面的最大高度小于该承载面距离该底面的高度;以及 第一风扇,设于该第二侧壁,该第一风扇产生气流对应于该工作平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另包含第二水墙,设置于该第一侧壁,且介于该第一水墙与该气流道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 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另包含第二风扇,设置该第二侧壁,且位于该第一风扇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另包含加热装置,位于该气流道。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另包含第一温度感测器及第二温度感测器,该第一温度感测器及该第二温度感测器设置于该工作平台,且该第一温度感测器较该第二温度感测器邻近该第一侧壁。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另包含第三温度感测器,设置于该建筑本体外。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温度调节系统的建筑物及其温度调节方法,该建筑物包含一建筑本体、一工作平台、一第一水墙、一气流道以及一第一风扇。建筑本体具有一底面以及位于底面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具有一贯通的气流道。第一水墙设置于第一侧壁,气流道位于第一水墙下方。工作平台设置于建筑本体内,工作平台具有一承载面,且气流道距离底面的最大高度小于承载面距离底面的高度。第一风扇设于第二侧壁,第一风扇产生气流对应于工作平台。
文档编号A01G9/24GK103109705SQ20111041661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李信宏, 陈建源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