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机破碎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2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机破碎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单机破碎生产线。
背景技术
破碎作业是矿山机械领域中最基本、最普通的作业。建筑行业基本的建筑原料碎石和细沙需要通过破碎制成,有色金属矿的开采需经破碎后再进入研磨及洗选,水泥行业的水泥产品也离不开破碎工序。目前,由于原料开采中的炸药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为降低开采成本,原料的尺寸越来越大,然而所需的成品料尺寸却越来越小,因此原料与成品料之间的破碎比越来越大, 破碎任务不再是单机所能完成,而是需“多机展开式破碎生产线”来完成。图1所示就是现有技术中典型的三级破碎生产线示意图,共由八台独立的设备组成。原料经喂料机1勻速喂入第一级破碎机2进行粗段破碎,出料后经输送机3送入第二级破碎机4进行细段破碎,细破后经输送机5送入振动筛6筛分,筛上物(大料)经输送机7送入第三级破碎机8均整破碎。上述破碎生产线存在以下诸多问题(1)每一段破碎作业之间都必须用输送机完成物流运输,这就增加了输送设备的投入成本和运行功耗。(2)占地面积大,由于输送机有一个输送上限角度(一般为< 18°,角度过大会落料),而破碎机设备及机座又有一定的高度,所以每条输送机长度均达20-35m。整个破碎生产线占地面积就很庞大。(3)设备拉开距离安装运行,不便于统一管理使用。为了解决上述破碎生产线占地大、统一使用管理不方便的问题,人们也有设计成 “多机集中式破碎生产线”,也称“移动破碎站”,就是将设备集中在一起(一般集中于一辆或几辆大车上,可移动)。由于需要解决设置于同一车辆上各设备之间的近距离物流输运的问题技术难度是很高的,故结构非常复杂,造价也很高,经济性差,到目前为止除重点工程使用外,未能普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破碎生产线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经济性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占地小、造价低、功耗省、管理使用方便的单机破碎生产线。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单机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传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曲柄摇杆装置,曲柄摇杆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所述曲柄摇杆装置上设置有形成侧部破碎腔的一组破碎副,曲柄摇杆机构上还设置有形成底部破碎腔的另一组破碎副,侧部破碎腔和底部破碎腔相导通;机架上方设置有与侧部破碎腔上方进口处相适应地喂料厢体,喂料厢体的一端下方通过一接驳连杆装置架设在曲柄摇杆装置上,另一端通过一可调支撑装置架设在机架上。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特征是(1)在动颚一侧边和底边组合设置两组破碎腔, 使本实用新型单机具有二级破碎功能。(2)顶部设置自助喂料机;(3)为丰富本实用新型生产线功能,还可以优选增加如下辅助功能①驱动装置设置双曲柄摇杆增力机构;②破碎腔进口增设夯实进料腔;③网状颚板替代筛板;④在侧部和底部的破碎腔设计中,运用“亚平行腔型”、“横波浪腔型”、“列孔或竖齿腔”的结构组合成立体式增力细碎腔来增强破碎能力。本实用新型由上述多项技术创新合成,具体功能如下(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网状颚板,具有多项功能性不但具有很多注入剪切破碎等破碎效率高的破碎功能,而且还有将规格料以下物料提早退出破碎腔,既避免物料的过破碎,又提高了破碎效率的功能。(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横波浪形立体式增力细碎腔具有细碎、均整功能,在横波浪形增力细碎腔这一机构作用下,由双曲柄摇杆机构提供足够的动力,来实现细碎、均整功能。(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夯实腔具有夯实进料功能该腔不直接破碎物料,但经夯实后的物料流进入下方破碎腔,使破碎效率大为提高。(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底部破碎腔具有锤冲式破碎功能在动颚底部设置一组破碎副,利用动颚自身主力、动量及偏心轴增力角区域对物料作第三段破碎。由于经前二段破碎后,物料已经网状颚板和锤板分离了符合规格尺寸以下的物料,只对超规格大料做第三段破碎,第三段破碎也称为均整破碎作用。(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自助喂料机利用喂料机与破碎机相依同步运转的现实条件,将原破碎机和喂料机各自配备动力驱动,改为由破碎机动力驱动装置带动喂料机。喂料机不再以一个独立的设备存在。(6)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曲柄摇杆机构作为动力驱动装置双曲柄摇杆机构把动颚下部改减力结构为增力结构,使动颚下部的功能由排放功能变为破碎功能,排放功能仅为辅助顺承完成。设计有双曲柄摇杆机构后的破碎机,实质上具有二级破碎功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台设备的功能就相当于现有技术“多机展开式破碎生产线”中八台设备的功能,整个破碎生产线仅由一台设备内部多项功能的组合设置来替代。本实用新型将各个功能集成在同一机构中,由于各功能在同一台设备中前后连接一气呵成, 物流之间自然顺承完成,从而省略了三级输送带。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突破了现有技术都采用“由多台设备联合组成生产线”的常规思路和设计,通过单台设备内部巧妙的结构设计和功能组合来取代多级破碎生产线的功能。用“单机破碎生产线”设计取代“多机联合破碎生产线”设计是破碎机技术领域及破碎生产线技术领域中质的飞跃。作为优选,位于曲柄摇杆装置侧部的破碎副包括动颚板和定颚板;动颚板包括上部动颚板和下部动颚板,定颚板包括上部定颚板和下部定颚板上部定颚板和上部动颚板对峙形成竖向截面呈“V”的上侧部破碎腔,上部定颚板和上部动颚板的颚板面上均设置有呈网状结构布置的网孔;下部动颚板和下部定颚板为匹配的横向截面呈波浪形的结构;下部定颚板和下部动颚板的凸峰与凹谷交错深入且对峙形成横向截面呈波浪形结构、竖向截面呈平行结构的下侧部破碎腔。(1)本实用新型中下侧部破碎腔为平行腔结构(由于活动齿板是在偏心轴、动颚、 肘板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中作曲线运动,这里的平行区是动态的、近似的,故下称为亚平行区)。亚平行腔型结构的功能是一、均勻细碎。从侧视截面上看,现有技术破碎腔基本是呈“V”形的。它在每一次破碎作功冲程完结时排放出一堆呈倒三角容积的物料。在这三角形容积排放区域里,上部尺寸大、下部尺寸小。由于颚式破碎机基本上是单颗粒破碎,所以从这三角形容积排放区域里排放出来的物料就是下部细、上部粗,不均勻,物料尺寸的集中度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亚平行结构腔来替换,亚平行结构腔在每次破碎作功冲程完结排放出来的是一个亚长方体容积的物料。假设亚长方体容积与倒三角形容积相等 (紧边尺寸取三角形的中间值),显然,前者物料的颗粒比后者要均勻得多,即物料尺寸的
集中度尚。再分析极端情况,在倒三角腔型状态下,那排排放口调至最小即齿板副下端的间隙为零,但超过就会齿板相撞毁机),还是会排放出粗料来。而在亚平行容积下,完全可根据所需物料成品尺寸大小设置排放口尺寸(要保证每次排放的容积都是该平行区中的料,不让上腔物料漏排。设计时要计算好平行腔的长度。 在排放容积相同条件下,排放料越细,平行腔长度越长,反之可短。)显然,底部设置了亚平行结构腔型比现有技术“V”形结构腔型破碎出来的成品料要细、且更均勻,这是亚平行腔结构的优越性之一。二、实现“小颗粒,大产量”。(1)亚平行结构腔型为破碎机实现高破碎比(即“小颗粒,大产量”)提供了最有力的必要条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颚破有一个先天性不足,就是“求破碎细度与求破碎产量”是一对矛盾。即要求物料粒度细时,需缩小排放口,这时产能就大为降低;反之,如需要增大产量时,则放大排放口,但出料粒度就大,二者不可兼容。亚平行结构腔型能解决上述弊端,实现“小颗粒与大产量”的兼容。根据上述亚平行结构腔型的特性。我们只要保证每次破碎作功冲程后排放的物料容积都是小于亚平行容积,就可利用“小紧边,大排放”的方法来解决(在动颚下部作功冲程最小止点时称紧边尺寸,最大止点时称松边尺寸)。紧边尺寸决定物粒细度,松边尺寸决定排放速度。拉大紧边与松边的距离(也即加大冲程),有利于排放,但排放速度要符合自由落体规律,有一个极限。总之,现有技术下“求细碎与求产量”的矛盾在亚平行结构腔型的条件下,用“小紧边、大冲程”的方法得到解决。(2)本实用新型中下侧部破碎腔采取横波浪形腔型设计取代横直条字形腔型设计,从而运用“小角增力,,原理,改变物料受力条件,实现破碎腔的“增力效应”,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横波浪形腔带来的主要功能特征是增力效应,即在施加给活动颚板到固定颚板的一个法向推力,在波浪形的破碎腔的法向方向产生一个放大了的破碎力。这对提高破碎机的破碎效率十分有利。横波浪形腔“增力效应”力学分析如下(参见附图7)由于破碎机的动颚的结构在纵向上是可运动的,所以在驱动轴驱动下产生推力F1,但动颚在横向上是刚性的,不能运动的,故在横向上会产生一个反向推力F3,Fl与F3合成F2,F2矢量方向是物料的法向方向, 也即对物料的破碎力。很明显F2要大于F1,所以给活动颚板一个推力,在物料上能够得到一个放大了的破碎力,这一增力效应对破碎是非常有益的,能够直接提高破碎效率。总之,本实用新型用横波浪形腔设计取代现有技术的直条字形腔(从俯视看破碎腔,下同)设计,不但改变了物料的受力条件,产生了增力效应,而且波浪形腔相对于现有技术下的直条形腔(在同样破碎机宽度和破碎腔宽度下),其料带腔更长,常量、产量更高, 十分有利。作为优选,下部动颚板和下部定颚板沿凸峰面上均设置有竖向条形齿或者在凹谷处均设置有竖向列孔。带竖齿的颚板,有以下两个好处一是竖齿的颚板与物料接触面小,破碎压强大; 二是利用竖齿来实现“劈碎、折碎、挤碎”等多种破碎做功方式(凸峰对物料挤压时物料将沿尖部压力作用而被劈裂称为劈碎;物料受弯曲应力作用而被折裂称为折碎;物料因面部压应力作用而被挤裂称为挤碎),以提高破碎效率。由于W形腔的工作面,从颚板法向上看是一个斜面,上面的竖齿在破碎运动中在其上竖齿有一个横向的对物料产生剪切破碎,这是非常有利的。列孔功能是(1)剪切破碎功能物料处于两边交错部位,受到刀片状金属表面正面挤压,犹如剪刀剪切,物料在受力处产生的剪切应力强度到达极限时,物料边缘部分被剪切而破碎。由于颚板在凹谷设置了列孔,该列孔在破碎运动中犹如一组剪刀在作剪切破碎,这是非常有利的。由于通常物料的抗剪切应力强度比抗压应力强度要低得多,所以处于剪切机理下的破碎要比处于压碎破碎更有效果。(2)当列孔为通孔时,其中小于列孔直径的规格尺寸物料能够提前退出破碎,使破碎不会过度。当列孔为盲孔时,盲孔中嵌入物料,这样破碎过程中就会存在物料打物料的情况, 从而降低磨耗。作为优选,侧部破碎腔上方进口处设置有夯实腔,夯实腔为由若干挡板围合而成的漏斗状腔体,其中至少一块挡板为活动挡板且连接在曲柄摇杆装置上,其余挡板均为固定挡板且连接在机架上。通过在破碎腔上端增设一个夯实腔,使其最大限度消除物料与物料之间的空隙, 夯实物料密度,提高破碎冲程的作功效率,在不改变颚破的任何参数(包括破碎冲程)的前提下,就能大幅度的提高破碎效率。运用夯实腔提高破碎效率的机理有以下四方面①经夯实腔夯实后的物料,其物料之间的间隙被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提高物料的也/又。②提高了破碎冲程的有效破碎利用率。③利用重力消除物料破碎过程中的物料转向位移与弹跳,提高破碎效率。④夯实腔具有平稳供料的储放作用。作为优选,位于曲柄摇杆装置底部的破碎副包括动锤板和定锤板,动锤板和定锤板对峙形成底部破碎腔;侧部破碎腔出口与底部破碎腔进口导通相连,侧部破碎腔出口与底部破碎腔进口两者连通区处设置有排放口;动锤板和定锤板上均设置有呈网状结构布置的网孔。底部破碎腔具有超大的破碎力。这一超大的破碎力来自于三个方面(1)冲床原理,本实用新型的破碎机结构从力学原理上看是一个曲柄连杆机构,曲柄驱动轴是曲柄,重锤是连杆,且破碎作功时曲柄正好处在小角位置,运用“小角增力”力学原理,它能放大破碎力。例如,机床中的冲床就是运用曲柄“小角增力”的原理,使只有几百公斤重的活块能产生上百吨的冲力,来完成冲件加工。(2)气锤原理,本实用新型的破碎机结构从动力学原理看,本质上是一个气锤,由于气锤质量很大,当曲柄把重锤拉到上至点时,大质量的重锤获得了势能,当曲柄把重锤拉到下至点,势能释放出巨大的动能,这动能是重锤质量的几倍,这一动能(还要加上重锤本身重力)用作为破碎力,是十分有利的。由上可知,冲力与动能这两项,就其单独一项就已经具有很大的破碎力了,而两者合在一起则更大了,所以锤冲破碎机可以说是破碎机当中具有超大破碎力的佼佼者。底部破碎腔运用重力参与破碎的机理,这里说的重力是指垂直地心的重力(不是零部件的重量参与破碎,零部件的重量参与破碎是很普遍的,如颚破的动颚、锤破的锤头、 反击破的锤板等等)。这一特征是所有破碎机当中唯一的。作为优选,接驳连杆装置包括固定在喂料厢体一端下方两侧的两支撑座、分别连接在两支撑座上的两振幅调整机构、托架住两振幅调整机构的一接驳横杆、连接在接驳横杆下方中部上的接驳竖杆、固定在接驳竖杆下端部的接驳头、以及用于同心轴接接驳头的接驳头座;接驳头座固定在动颚机构上;振幅调整机构包括一连接在接驳横杆上的丝杆、滑动套设在丝杆上的滑块、螺旋套设在丝杆上用于限制滑块滑动范围的螺母以及套设在丝杆上位于滑块两侧的两激振弹簧;两激振弹簧的其中一端分别靠接在滑块上、下侧面上,另一端分别靠接在上、下螺母下、上侧面上;滑块轴接于所述支撑座上;可调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在喂料厢体另一端下方两侧的上支撑杆、架设在机架上用于与两上支撑杆相配合的两下支撑杆以及两连接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调节螺套;上支撑杆的下端和下支撑杆的上端为一对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杆,两螺杆均与调节螺套以螺旋方式相配合;其中一螺杆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定位调节螺套的锁紧螺母;上支撑杆与喂料厢体之间还设置缓冲弹簧。充分利用喂料机与破碎机主仆两机相依固定安装、同步运行使用的现实条件,撤除了喂料机自身的激振器,以借助主机驱动装置产生激振功能,来完成自身喂料作业。[0068]作为优选,曲柄摇杆装置为双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其包括前曲柄摇杆机构和后曲柄摇杆机构,前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动颚、前肘板和前偏心驱动轴;后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后动颚、后肘板和后偏心驱动轴;前、后动颚分别枢接在前、后偏心驱动轴上,前、后偏心驱动轴分别与传动装置相连接;前肘板一端枢接在前动颚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前侧下方,后肘板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机架上;传动装置包括前传动齿轮、后传动齿轮和传动轮,前传动齿轮和后传动齿轮相啮合并与传动轮相连接,前偏心驱动轴与前传动齿轮相连接,后偏心驱动轴与后传动齿轮相连接;上述喂料厢体的接驳连杆装置、夯实腔的活动挡板、侧部破碎副的动颚板以及底部破碎副的动锤板均连接在前曲柄摇杆机构的前动颚上。 通过双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将前动颚下部运动变“减力,,为“增力,,后,使原来处于排放功能的行程(指前动颚下部水平方向分运动)改变为具有破碎功能的冲程,而排放功能也是在破碎过程中自然地顺承完成(既是破碎冲程,又是排放行程)。前曲柄摇杆机构主要解决前动颚上部的破碎做功,后曲柄摇杆机构主要解决前动颚下部的破碎做功及排放物料。使一台破碎机相当于具备了二级破碎能力。作为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曲柄摇杆装置为单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其包括前曲柄摇杆机构和后曲柄摇杆机构,前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动颚、前肘板和前偏心驱动轴;后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后动颚、后肘板和前偏心驱动轴;前、后动颚共同枢接在前偏心驱动轴上,前偏心驱动轴与传动装置相连接;前肘板一端枢接在前动颚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前侧下方,后肘板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机架上;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轮,前偏心驱动轴与传动轮相连接;前偏心驱动轴上套设有轴承座和轴承瓦,轴承瓦位于前偏心驱动轴的中段上,轴承座位于轴承瓦两侧的前偏心驱动轴上;前动颚挂设在轴承座上,后动颚挂设在轴承瓦上;上述喂料厢体的接驳连杆装置、夯实腔的活动挡板、侧部破碎副的动颚板以及底部破碎副的动锤板均连接在前曲柄摇杆机构的前动颚上。通过单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将前动颚下部运动变“减力,,为“增力,,后,使原来处于排放功能的行程(指前动颚下部水平方向分运动)增加为具有破碎功能的冲程,而排放功能是在破碎过程中自然地顺承完成(即是破碎冲程,又是排放行程)。前曲柄摇杆机构主要解决前动颚上部的破碎做功,后曲柄摇杆机构主要解决前动颚下部的破碎做功及排放物料。使一台破碎机相当于具备了二级破碎能力。

图1为现有技术破碎生产线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侧部破碎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侧部破碎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接驳连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侧部破碎副的增力力学分析图。[0083]图中1-喂料机,2-第一级破碎机,3、5、7输送机,4-第二级破碎机,6-振动筛, 8-第三级破碎机;9-机架,10-前传动齿轮,11-后传动齿轮,12-前偏心驱动轴,13-后偏心驱动轴,14-前动颚,15-后动颚,16-前肘板,17-后肘板,18-动颚板,19-定颚板,20-上侧部破碎腔,21-下侧部破碎腔,22-动锤板,23-定锤板,24-底部破碎腔,25-网孔,26-排放口,27-传动轮,28-轴承座,29-轴承瓦,30-夯实腔,31-挡板,32-支座,33-支架,34-喂料厢体,35-支撑座,36-滑块,37-丝杆,38-螺母,39-减振弹簧,40-接驳横杆,41-接驳竖杆, 42-接驳头,43-接驳头座,44-上支撑杆,45-缓冲弹簧,46-调节螺套,47-下支撑杆,48-锁紧螺母,49-条形齿,50-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单机破碎生产线,包括机架9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前传动齿轮10、后传动齿轮11和传动轮27,前传动齿轮10和后传动齿轮11相啮合并与传动轮27相连接。机架1上设置有双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双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曲柄摇杆机构和后曲柄摇杆机构,前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动颚14、前肘板16和前偏心驱动轴12 ;后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后动颚15、后肘板17和后偏心驱动轴13 ;前偏心驱动轴12与前传动齿轮10 相连接,后偏心驱动轴13与后传动齿轮11相连接。前动颚14分别枢接在前偏心驱动轴12上,后动颚15分别枢接在后偏心驱动轴13 上;前肘板16 —端枢接在前动颚14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后动颚15前侧下方,后肘板17 一端枢接在后动颚15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机架9上。前动颚14的侧方和底部分别设
有一组破碎副。位于前动颚14侧方的侧部破碎副包括动颚板18和定颚板19,动颚板18装配于前动颚14侧端,定颚板19装配于机架9上;动颚板18包括上部动颚板和下部动颚板,定颚板 19包括上部定颚板和下部定颚板。上部定颚板和上部动颚板对峙形成竖向截面呈“V”的上侧部破碎腔20,上部定颚板和上部动颚板的颚板面上均设置有呈网状结构布置的网孔25 ;如图5所示,下部动颚板和下部定颚板为匹配的横向截面呈波浪形的结构;下部定颚板和下部动颚板的凸峰与凹谷交错深入且对峙形成横向截面呈波浪形结构、竖向截面呈平行结构的下侧部破碎腔21。下部动颚板和下部定颚板沿凸峰面上均设置有竖向条形齿49。位于前动颚14底部的破碎副包括动锤板22和定锤板23,动锤板22斜向装配于前动颚14下端,定锤板23装配于机架9上,动锤板22和定锤板23上设置有呈网状结构布置的网孔25。动锤板22和定锤板23对峙形成底部破碎腔24。侧破碎腔出口(即下侧部破碎腔21出口)与底部破碎腔24进口导通相连,侧部破碎腔出口与底部破碎腔24进口两者的连通区处设置有排放口 26。上侧部破碎腔20上方进口处设置有夯实腔30,夯实腔30为由四块挡板31 —体连接围合而成上大下小的漏斗状腔体,其中一块挡板31为主动挡板其通过一支座32固定在前动颚14上,其余三块挡板31均通过一减振机构固定在机架9上。减振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9上的支架33以及连接在支架33和挡板31之间的减振弹簧39。如图6所示,机架9上方设置有一与上侧部破碎腔20进口处相适应地喂料厢体 34。喂料厢体34 —端下方通过一接驳连杆装置架设在曲柄摇杆装置上,结构如下在喂料厢体34 —端下方的两侧上固定有两支撑座35,两支撑座35侧端分别轴接有一滑块36,滑块36滑动套设在一丝杆37上,丝杆37上位于滑块36的两端各有一螺母38 限位,滑块36的两侧与两螺母38之间的丝杆37上均套设有一减振弹簧39,减振弹簧39 — 端靠在滑块36侧面上,另一端靠设在螺母38侧面上。位于喂料厢体34两侧的丝杆37通过一接驳横杆40连接在一起,丝杆37与接驳横杆40垂直相接,接驳横杆40的中部下方垂直连接有一接驳竖杆41,接驳竖杆41的底端连接有一接驳头42,接驳头42同心轴接在接驳头座43上,接驳头座43安装在前动颚14所在的轴承座中部上。喂料厢体34另一端通过一可调支撑装置架设在机架9上,结构如下喂料厢体34 另一端下方两侧连接有上支撑杆44,上支撑杆44与喂料厢体34之间还设置缓冲弹簧45。 上支撑杆44的下端以螺旋方式相配合设置有一调节螺套46,调节螺套46的下端也以螺旋方式相配合设置有一下支撑杆47,下支撑杆47架设在的机架9上。上支撑杆44和下支撑杆47为一对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杆。上支撑杆44上还螺旋配合设置有一用于定位调节螺套 46的锁紧螺母48。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下部动颚板和下部定颚板在凹谷处均设置有竖向列孔50。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单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单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曲柄摇杆机构和后曲柄摇杆机构,前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动颚14、前肘板16和前偏心驱动轴12 ;后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后动颚15、后肘板17和前偏心驱动轴12 ;前偏心驱动轴12与传动轮27相连接。前偏心驱动轴12上套设有轴承座28和轴承瓦29,轴承瓦29位于前偏心驱动轴12的中段上,轴承座28位于轴承瓦29两侧的前偏心驱动轴12上;前动颚 14挂设在轴承座28上,后动颚15挂设在轴承瓦29上。前肘板16 —端枢接在前动颚14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后动颚15前侧下方,后肘板17 —端枢接在后动颚15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机架9上。其余同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流程如下(1)物料起先由喂料厢体送入破碎机夯实腔中;(2)经过夯实腔夯实的物料流先进入上侧部破碎腔中进行粗破(相当于第一级破碎),然后利用颚板上网孔的设计具有的筛板功能,将小于网孔尺寸的规格料提前推出破碎;(3)紧接着进入下侧部破碎腔中进行中破(相当于第二级破碎),然后通过设置在该破碎腔出口的排放口,将小于排放口尺寸的规格料提前推出破碎;(4)再接着进入底部破碎腔中进行细破(相当于第三级破碎),然后利用锤板上网孔的设计具有的筛板功能,将小于网孔尺寸的规格料提前推出破碎;(5)最后通过底破破碎腔的出口将物料排出机体外。以上工作中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多台设备联合的三级破碎功能、一段喂料功能、 二段输送料功能及二级筛分功能,而且还具有现有技术生产线不具备的夯实进料功能。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单机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传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曲柄摇杆装置,曲柄摇杆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所述曲柄摇杆装置上设置有形成侧部破碎腔的一组破碎副,曲柄摇杆机构上还设置有形成底部破碎腔的另一组破碎副,侧部破碎腔和底部破碎腔相导通;机架上方设置有与侧部破碎腔上方进口处相适应地喂料厢体,喂料厢体的一端下方通过一接驳连杆装置架设在曲柄摇杆装置上,另一端通过一可调支撑装置架设在机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机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曲柄摇杆装置侧部的破碎副包括动颚板和定颚板;动颚板包括上部动颚板和下部动颚板,定颚板包括上部定颚板和下部定颚板;上部定颚板和上部动颚板对峙形成竖向截面呈“V”的上侧部破碎腔,上部定颚板和上部动颚板的颚板面上均设置有呈网状结构布置的网孔;下部动颚板和下部定颚板为匹配的横向截面呈波浪形的结构;下部定颚板和下部动颚板的凸峰与凹谷交错深入且对峙形成横向截面呈波浪形结构、竖向截面呈平行结构的下侧部破碎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机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下部动颚板和下部定颚板沿凸峰面上均设置有竖向条形齿或者在凹谷处均设置有竖向列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机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侧部破碎腔上方进口处设置有夯实腔,夯实腔为由若干挡板围合而成的漏斗状腔体,其中至少一块挡板为活动挡板且连接在双曲柄摇杆装置上,其余挡板均为固定挡板且连接在机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机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位于曲柄摇杆装置底部的破碎副包括动锤板和定锤板,动锤板和定锤板对峙形成底部破碎腔;侧部破碎腔出口与底部破碎腔进口导通相连,侧部破碎腔出口与底部破碎腔进口两者连通区处设置有排放口;动锤板和定锤板上均设置有呈网状结构布置的网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机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接驳连杆装置包括固定在喂料厢体一端下方两侧的两支撑座、分别连接在两支撑座上的两振幅调整机构、托架住两振幅调整机构的一接驳横杆、连接在接驳横杆下方中部上的接驳竖杆、固定在接驳竖杆下端部的接驳头、以及用于同心轴接接驳头的接驳头座;接驳头座固定在动颚机构上;振幅调整机构包括一连接在接驳横杆上的丝杆、滑动套设在丝杆上的滑块、螺旋套设在丝杆上用于限制滑块滑动范围的螺母以及套设在丝杆上位于滑块两侧的两激振弹簧;两激振弹簧的其中一端分别靠接在滑块上、下侧面上,另一端分别靠接在上、下螺母下、上侧面上;滑块轴接于所述支撑座上;可调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在喂料厢体另一端下方两侧的上支撑杆、架设在机架上用于与两上支撑杆相配合的两下支撑杆以及两连接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调节螺套;上支撑杆的下端和下支撑杆的上端为一对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杆,两螺杆均与调节螺套以螺旋方式相配合;其中一螺杆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定位调节螺套的锁紧螺母;上支撑杆与喂料厢体之间还设置缓冲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单机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双曲柄摇杆装置为双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其包括前曲柄摇杆机构和后曲柄摇杆机构,前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动颚、前肘板和前偏心驱动轴;后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后动颚、后肘板和后偏心驱动轴;前、后动颚分别枢接在前、后偏心驱动轴上,前、后偏心驱动轴分别与传动装置相连接;前肘板一端枢接在前动颚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前侧下方,后肘板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机架上;传动装置包括前传动齿轮、后传动齿轮和传动轮,前传动齿轮和后传动齿轮相啮合并与传动轮相连接,前偏心驱动轴与前传动齿轮相连接,后偏心驱动轴与后传动齿轮相连接;上述喂料厢体的接驳连杆装置、夯实腔的活动挡板、侧部破碎副的动颚板以及底部破碎副的动锤板均连接在前曲柄摇杆机构的前动颚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单机破碎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曲柄摇杆装置为单轴双曲柄摇杆机构,其包括前曲柄摇杆机构和后曲柄摇杆机构,前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前动颚、 前肘板和前偏心驱动轴;后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后动颚、后肘板和前偏心驱动轴;前、后动颚共同枢接在前偏心驱动轴上,前偏心驱动轴与传动装置相连接;前肘板一端枢接在前动颚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前侧下方,后肘板一端枢接在后动颚后侧下方,另一端枢接在机架上;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轮,前偏心驱动轴与传动轮相连接;前偏心驱动轴上套设有轴承座和轴承瓦,轴承瓦位于前偏心驱动轴的中段上,轴承座位于轴承瓦两侧的前偏心驱动轴上; 前动颚挂设在轴承座上,后动颚挂设在轴承瓦上;上述喂料厢体的接驳连杆装置、夯实腔的活动挡板、侧部破碎副的动颚板以及底部破碎副的动锤板均连接在前曲柄摇杆机构的前动颚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机破碎生产线,包括机架和传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曲柄摇杆装置,曲柄摇杆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所述曲柄摇杆装置上设置有形成侧部破碎腔的一组破碎副,曲柄摇杆机构上还设置有形成底部破碎腔的另一组破碎副,侧部破碎腔和底部破碎腔相导通;机架上方设置有与侧部破碎腔上方进口处相适应地喂料厢体,喂料厢体的一端下方通过一接驳连杆装置架设在曲柄摇杆装置上,另一端通过一可调支撑装置架设在机架上。用“单机破碎生产线设计”取代“多机联合破碎生产线设计”是破碎机技术领域以及破碎生产线技术领域中的重大突破。
文档编号B02C13/28GK202238243SQ201120410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朱兴良 申请人:义乌市黑白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