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

文档序号:181105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金针菇生产过程共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作母种(一级种),周期大约需要10天;第二阶段是将母种转接到相关原料来培养制作原种(二级种),这个阶段培养周期大约需要25 30天;第三个阶段是将制备好的原种转接到相关原料来培养制作栽培种(三级种),这个阶段其周期大约需要30 40天方能出菇。整个过程需要近三个月,培养周期长无形之中会增加很多成本,同时会随时有些比如温度变化影响出菇、错过最佳销售季节等等不可预见的风险发生,场地的利用率也不高。为了使种植金针菇可产生更为可观的效益,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申请号为201010254999. 4的“缩短金针菇工厂化瓶栽生产培养周期的方法”。该发明为一种缩短金针菇工厂化瓶栽生产培养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针菇工厂化瓶栽生产采用液体菌种,调整培养料的料面形状,调节温度进行缩短金针菇瓶栽培养周期,具体操作步骤采用装瓶打洞后料面形成中间平整、四周凹陷的方式进行金针菇培养料装瓶;采用液体菌种进行接种;金针菇工厂化瓶栽接种后进行培养,培养室温度前期17°C 19°C,第2 3天金针菇菌丝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迅速,料面快速封面,第5 6天后将金针菇转移至13°C 16°C的培养室内,进行后期菌丝培养,第17 20天发满整个料瓶。该发明是通过调整栽培瓶培养料的料面形状及接入液体菌种,在培养菌丝过程中更是几经转换环境温度。从该发明的工序及过程中看地出来,其工艺也相当繁琐,很大程度上影响操作进程,明显的降低工作效率,菌丝发满瓶也需要17 20天,再加上前期制作母种及液体菌种,整个周期需要32 35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具体包括应用以谷粒为主要原料来制备培养基料,谷粒不但营养丰富,其构成的培养基料还不会板结,有利于接种后菌种易分散及穿透到培养基料里;应用液体菌种来接种,液体菌种培养周期短,接种方便快捷,接种后再通过将瓶内的培养基料进行抖、扣等措施,使接入的液体菌种与瓶内培养基料全面接触,再经过10 12天的培养菌丝即可长满瓶;实施过程中还包括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质量要求,用于出菇的栽培容器选择,出菇培养基质的制备及出菇管理方法等。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I、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应用以谷粒为主要原料来制备培养基料,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质量要求,用于出菇的栽培容器选择,出菇培养基质的制备及出菇管理方法。
2、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应用以谷粒为主要原料来制备培养基料的方法如下(I)组成的原料与配比稻谷82%、杂木屑9%、麦麸5%、玉米粉3%、石膏粉I %,水适量;(2)制备先将稻谷置于清水中浸泡4 0 48小时后捞出滤去多余水分,接着与杂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混合并搅拌均匀成混合物,最后拌入适量的清水直至混合物的含水量在50%左右而成培养基料。3、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质量要求液体菌种培育周期在10天以内、菌丝(球)大小均匀、活力强、质量好、无污染的液体菌种。4、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用于出菇的栽培容器选择白色透明、容量为850ml、可耐高温高压的广口塑料瓶。5、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出菇培养基质的制备及出菇管理方法如下(I)培养基料装瓶将培养基料装入栽培瓶,每瓶装至瓶肩后封口 ;(2)灭茵将装有培养基质的培养瓶放置到高压锅内在1.4 1.5公斤/cm2压力、温度为115 121°C的高压、高温条件下维持灭菌2小时;常压锅内在温度已达到100°C时并维持这样的温度灭菌6 8小时;(3)松料灭菌后,趁热将培养瓶进行抖、扣,把瓶内培养基质抖松,以防瓶内培养基质板结成图;(4)接种在无菌环境下接入金针菇液体菌种,接种量为25 30ml/瓶;(5)抖料接入液体菌种后,再一次将培养瓶进行抖、扣,使液体菌种与瓶内培养基质全面接触;(6)培菌将接种后的培养瓶移至培养室避光培养,并将培养室的温度调控在22 25°C、空气相对湿度为60 65%,经过培养10 12天菌丝长满瓶;(7)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培养瓶移到出菇培养室,并按常规管理至子实体采收乃至整个金针菇采收过程完成。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I、本发明所提出的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易实施。2、实施本发明所用的主要原料——稻谷,其原料来源广泛,容易组织而且价格低廉;另外,稻谷粒不但营养丰富,其构成的培养基料还不会板结,有利于接种后菌种易分散及穿透到培养基料里。3、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将培养基料的含水量控制在50%左右,这样的举措是为了在接种时,可以多接入液体菌种,菌种量大,萌发点多,很快就能长满瓶;而平时,当瓶内原料的含水量在55 60%时,接入液体菌种量只能控制在IOml/瓶以下,如接入过多的液体菌种就会增加瓶内原料的含水量,湿度过重的培养基料环境反而会影响菌丝的萌发和生长。4、本发明应用了液体菌种来接种,液体菌种培育3 5天即可获得,同时液体菌种不但接种简便快捷,而且还具有可流动性、易分散、可渗透到料里等特点,接种后发菌点多、菌种萌发快速。5、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将灭菌后的培养瓶通过抖、扣来松料,有效的防止瓶内培养基料板结,当接入液体菌种后,液体菌种在疏松的培养基料里流动时受阻力少、渗透更深;而接入液体菌种后的培养瓶再次通过抖瓶,使液体菌种很快遍布瓶内,并能够与培养基料全面接触,菌种一但萌发、很快就长满瓶。6、通过实施本发明,制备出菇培养基质其整个周期仅需要25 27天,而传统的方法需要近3个月,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年中可比传统方法方式多栽培两茬以上,场地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闻。7、通过实施本发明,更有利于金针菇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I、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应用以谷粒为主要原料来制备培养基料,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质量要求,用于出菇的栽培容器选择,出菇培养基质的制备及出菇管理方法。2、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应用以谷粒为主要原料来制备培养基料的方法如下(I)组成的原料与配比稻谷82%、杂木屑9%、麦麸5%、玉米粉3%、石膏粉I %,水适量;(2)制备先将稻谷置于清水中浸泡40 48小时后捞出滤去多余水分,接着与杂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混合并搅拌均匀成混合物,最后拌入适量的清水直至混合物的含水量在50%左右而成培养基料。3、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质量要求液体菌种培育周期在10天以内、菌丝(球)大小均匀、活力强、质量好、无污染的液体菌种。4、金针燕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用于出燕的栽培容器选择白色透明、容量为850ml、可耐高温高压的广口塑料瓶。5、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出菇培养基质的制备及出菇管理方法如下(I)培养基料装瓶将培养基料装入栽培瓶,每瓶装至瓶肩后封口 ;(2)灭茵将装有培养基质的培养瓶放置到高压锅内在1.4 1.5公斤/cm2压力、温度为115 121°C的高压、高温条件下维持灭菌2小时;常压锅内在温度已达到100°C时并维持这样的温度灭菌6 8小时;(3)松料灭菌后,趁热将培养瓶进行抖、扣,把瓶内培养基质抖松,以防瓶内培养基质板结成图;
(4)接种在无菌环境下接入金针菇液体菌种,接种量为25 30ml/瓶;(5)抖料接入液体菌种后,再一次将培养瓶进行抖、扣,使液体菌种与瓶内培养基质全面接触;
(6)培菌将接种后的培养瓶移至培养室避光培养,并将培养室的温度调控在22 25°C、空气相对湿度为60 65%,经过培养10 12天菌丝长满瓶;
(7)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培养瓶移到出菇培养室,并按常规管理至子实体采收乃至整个金针菇采收过程完成。
权利要求
1.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包括应用以谷粒为主要原料来制备培养基料,金针燕液体菌种的质量要求,用于出燕的栽培容器选择,出燕培养基质的制备及出燕管理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以谷粒为主要原料来制备培养基料的方法如下 (1)组成的原料与配比稻谷82%、杂木屑9 %、麦麸5 %、玉米粉3 %、石膏粉I %,水适量; (2)制备先将稻谷置于清水中浸泡40 48小时后捞出滤去多余水分,接着与杂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混合并搅拌均匀成混合物,最后拌入适量的清水直至混合物的含水量在50%左右而成培养基料。
3.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针菇液体菌种的质量要求液体菌种培育周期在10天以内、菌丝(球)大小均匀、活力强、质量好、无污染的液体菌种。
4.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出菇的栽培容器选择白色透明、容量为850ml、可耐高温高压的广口塑料瓶。
5.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的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出菇培养基质的制备及出菇管理方法如下 (1)培养基料装瓶将培养基料装入栽培瓶,每瓶装至瓶肩后封口; (2)灭茵将装有培养基质的培养瓶放置到高压锅内在I.4 I. 5公斤/cm2压力、温度为115 121°C的高压、高温条件下维持灭菌2小时;常压锅内在温度已达到100°C时并维持这样的温度灭菌6 8小时; (3)松料灭菌后,趁热将培养瓶进行抖、扣,把瓶内培养基质抖松,以防瓶内培养基质板结成图; (4)接种在无菌环境下接入金针菇液体菌种,接种量为25 30ml/瓶; (5)抖料接入液体菌种后,再一次将培养瓶进行抖、扣,使液体菌种与瓶内培养基质全面接触; (6)培菌将接种后的培养瓶移至培养室避光培养,并将培养室的温度调控在22 .25°C、空气相对湿度为60 65%,经过培养10 12天菌丝长满瓶; (7)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培养瓶移到出菇培养室,并按常规管理至子实体采收乃至整个金针菇采收过程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金针菇生产时缩短其栽培周期的方法。具体包括应用以谷粒为主要原料来制备培养基料,谷粒不但营养丰富,其构成的培养基料还不会板结,有利于接种后菌种易分散及穿透到培养基料里;应用液体菌种来接种,液体菌种培养周期短,接种方便快捷,接种后再通过将瓶内的培养基料进行抖、扣等措施,使接入的液体菌种与瓶内培养基料全面接触,再经过10~12天的培养菌丝即可长满瓶;通过实施本发明,制备出菇培养基质整个周期仅需要25~27天,而传统的方法需要近3个月,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每年可比传统方法多栽培两茬以上,场地的利用率大也幅提高。更有利于金针菇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630483SQ2012101122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何寒 申请人:何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