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单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4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伺服电机单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 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水稻栽植机具上的钵苗移栽机构。
背景技术
钵苗移栽技术因其对气候的补偿作用和使农作物生长发育期提前的综合效应,在农业种植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水稻移栽是现阶段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目前,国内外移栽机械的分苗方式主要有半自动人工喂苗移栽和机械式移栽,机械移栽主要是多杆式分苗移栽,工作效率不高,漏苗、缺苗率很大,栽植时不能满足插秧的角度,插秧后秧苗直立度不好,且栽植深度不定,易出现漂秧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设计提供一种伺服电机单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达到机具作业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适应能力强的目的。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传动箱体内相互平行地配装主动轴和传动轴,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分别固装在主动轴和传动轴上,链条套装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在传动轴左、右端部上、位于传动箱体外部通过转动臂分别对应连接安装栽植机构,在传动箱体后部上安装支架轴,电机连接臂的一端与支架轴铰连接,电机连接臂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连接轴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传动箱体左、右两侧的栽植机构铰连,伺服电机的电机伸出臂与连接轴固连,至此构成伺服电机单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本发明创造采用伺服电机单侧输出驱动,使钵苗移栽机构满足了取秧插秧的农艺要求,精确实现了鹰嘴型运行轨迹,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作业质量好、效率高、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可充分满足和适应钵苗移栽的作业要求。


图I是伺服电机单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向旋转视图。图中件号说明I、传动箱体2、主动轴3、主动链轮4、链条5、传动轴6、从动链轮7、转动臂8、栽植机构9、连接轴10、伺服电机11、电机连接臂12、支架轴13、电机伸出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私服电机单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在传动箱体I内相互平行地配装主动轴2和传动轴5,主动链轮3和从动链轮6分别固装在主动轴2和传动轴5上,链条4套装在主动链轮3和从动链轮6上,在传动轴5左、右端部上、位于传动箱体I外部通过转动臂7分别对应连接安装栽植机构8,在传动箱体I后部上安装支架轴12,电机连接臂11的一端与支架轴12铰连接,电机连接臂11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10连接,连接轴9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传动箱体I左、右两侧的栽植机构8铰连,伺服电机10的电机伸出臂13与连接轴9固连。
作业过程如下转动臂7在链轮传动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转动,连接轴9与电机伸出臂13连接,在伺服电机10的作用下,连接轴9做预定的规律运动,由于连接轴9左、右两侧分别与栽植机构8连接,转动臂7也与栽植机构8连接,所以栽植机构8在二者的综合运动的作用下即可实现鹰嘴型轨迹,精确实现取秧与插秧过程。
权利要求
1.一种伺服电机单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在传动箱体(I)内相互平行地配装主动轴(2)和传动轴(5),主动链轮(3)和从动链轮(6)分别固装在主动轴(2)和传动轴(5)上,链条(4)套装在主动链轮(3)和从动链轮(6)上,在传动轴(5)左、右端部上、位于传动箱体(I)外部通过转动臂(7)分别对应连接安装栽植机构(8),其特征在于在传动箱体(I)后部上安装支架轴(12),电机连接臂(11)的一端与支架轴(12)铰连接,电机连接臂(11)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10)连接,连接轴(9)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传动箱体(I)左、右两侧的栽植机构⑶铰连,伺服电机(10)的电机伸出臂(13)与连接轴(9)固连。
全文摘要
伺服电机单侧输出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属于农业机械;在传动箱体后部上安装支架轴,电机连接臂的一端与支架轴铰连接,电机连接臂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连接轴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传动箱体左、右两侧的栽植机构铰连,伺服电机的电机伸出臂与连接轴铰连;本机构精确实现了栽植机构的取、插秧鹰嘴型运行轨迹,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作业质量好、效率高、适应能力强。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2656982SQ20121014418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冯江, 宫成宇, 张敏, 赵匀, 陈宝成, 马静龙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