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5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机,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
背景技术
动物的排泄物中含有各种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具有高度的污染,若能妥善处理,该污染物能变成植物所需的养分,而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堆肥,就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物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而成,当这些混合物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经过发酵腐热与微生物分解,就能制成植物所需的有机肥料,但是,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将堆肥翻动一次,并连续进行好几个月,该有机肥料才算被制造完成,堆肥的处理一般都是大规模的,若翻动和收料没有适用的机械,而单靠人力进行,会相当的耗时、
耗力,且需要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全自动化的堆肥,收料的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发酵槽(10),发酵槽(10)的中间具有槽内空间(11),槽内空间(11)底部布满通气孔(13),槽内空间(11)底部的中间设有旋转轴(20),发酵槽(10)的侧壁上方设有轨道(12),在旋转轴(20)和轨道(12)的上方架设有导轨(30),导轨(30)上滑设有滑动装置(40),滑动装置(40)下方设有倾摆结构(42 ),倾摆结构(42 )的下方与转动盘(41)连接,转动盘(41)的下方与搅拌机(50 )连接,旋转轴(20)的底部与槽内空间(11)的底部交接的地方开设有出料口(22),发酵槽(10)的底部设有管路(61),管路(61)的里端与槽内空间(11)底部的通气孔(13)相通,管路(61)的外端与供气单元(60)连接。所述发酵槽(10)、槽内空间(11)为圆形。所述轨道(12)为环形。所述旋转轴(20)外套设有轴管(21),轴管(21)的下方设有出料口(24),出料口
(24)位于出料口(22)的上方,并与出料口(22)垂直,出料口(24)上滑设有可开关的挡件
(23)。所述搅拌机(50)具有轴杆(51),轴杆(51)外设有螺旋状的搅动片(52),搅动片(52 )外侧顺着其边缘设有往上高起的挡唇(53 )。所述搅拌机(50)可以为一组也可为多组。所述出料口(22)和出料口(24)的下方设有输送装置(7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槽内空间的底部设有通气孔可以增大发酵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发酵物的干燥,再配上搅拌机就可以全自动化的翻动,搅拌机上设有倾摆结构和转动盘,可以使搅拌机旋转、平移和倾斜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形成翻动不到的死角,在旋转轴上设有出料口和搅动片上设有挡唇可以在翻动的过程中自动收集已经发酵干燥好的肥料,这样全自动化的生产制作流程,大大减少了人力的付出,省时省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构架图;图2是搅拌机立体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动与平移共存的操作状态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剖面搅拌机水平排列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剖面搅拌机水平排列状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剖面搅拌机相互错开排列状态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机被掣动倾斜的收料状态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机被掣动倾斜的收料状态剖面图。图中10、发酵槽;11、槽内空间;12、轨道;13、通气孔;20、旋转轴;21、轴管;22、出料口 ;23、挡件;24、出料口 ;30、导轨;40、滑动装置;41、转动盘;42、倾摆结构;50、搅拌机;51、轴杆;52、搅动片;53、挡唇;60、供气单元;61、管路;70、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具有发酵槽10,发酵槽10的中间具有槽内空间11,槽内空间11底部布满通气孔13,槽内空间11底部的中间设有旋转轴20,发酵槽10的侧壁上方设有轨道12,在旋转轴20和轨道12的上方架设有导轨30,当旋转轴20旋转的时候,导轨30即被旋转轴20带动以旋转轴20为轴心,沿轨道12转动,导轨30上滑设有滑动装置40,滑动装置40在导轨30的导引下进行内、外的平移运动,滑动装置40下方设有倾摆结构42,倾摆结构42的下方与转动盘41连接,转动盘41的下方与搅拌机50连接,倾摆结构42的设置可以使搅拌机的工作位置发生改变(垂直或者倾斜),转动盘41可以带动搅拌机52进行转动,旋转轴20的底部与槽内空间11的底部交接的地方开设有出料口 22,发酵槽10的底部设有管路61,管路61的里端与槽内空间11底部的通气孔13相通,管路61的外端与供气单元60连接。所述发酵槽10、槽内空间11为圆形。所述轨道12为环形。所述旋转轴20外套设有轴管21,轴管21的下方设有出料口 24,出料口 24位于出料口 22的上方,并与出料口 22垂直,出料口 24上滑设有可开关的挡件23。所述搅拌机50具有轴杆51,轴杆51外设有螺旋状的搅动片52,搅动片52外侧顺着其边缘设有往上高起的挡唇53。所述搅拌机50可以为一组也可为多组。所述出料口 22和出料口 24的下方设有输送装置70。使用时,将待发酵物品(如动物的排泄物,都市垃圾废弃的有机物或者农渔业的废弃有机物)堆放在发酵槽10的槽内空间11内,发酵槽10的侧壁上方设有轨道12,旋转轴20设立在槽内空间11的中间位置,当导轨30被架设于旋转轴20与轨道12之间时,该轨道30即能以旋转轴20为轴心,被旋转轴20带动旋转,旋转轴20的外部套设的轴管21下方与旋转轴20的下方相垂直的位置分别设有出料口 22和出料口 24,当有机肥料发酵完成后,通过出料口 22和出料口 24落下,再被输送装置70往外送出。在发酵的过程中,发酵物均匀铺设于发酵槽10的槽内空间11的底部,当发酵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翻动时,通过旋转轴20带动导轨30逐渐旋转,在旋转时搅拌机50与滑动装置40亦会同步启动,以配合滑动装置40往复带动搅拌机50做内、外平移运动,搅拌机50的搅动片52将各个部位的发酵物翻起再重新落下,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调整转动盘41,从而改变搅拌机50的组数和排列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而当发酵完成需要进行收料的时候,利用倾摆结构42带动搅拌机50向内倾斜,配合挡唇53将转动卷起的有机肥料渐进翻转并向旋转轴20的方向逐渐收拢集中,收拢集中后的有机肥料再通过旋转轴20和轴管21上分别设置的出料口 22和出料口 24落于输送装置70中,通过输送装置70往外带出,轴管21上的出料口 24上滑设有挡件23,在发酵没有完成的时候,可以关闭挡件23防止未发酵完成的有机物漏出,当发酵完成需要收料的时候可以打开挡件23通过搅拌机50的翻动使有机肥料向出料口 24收拢集中,以达到全自动化生产制造收取的流程,这样可以 大大减少人力的付出。该旋转与平移共存的设计可以使翻动更全面,避免形成翻动不到的死角,供气单元60不断的经管理61与通气孔13将空气送入发酵槽10的槽内空间11内,可以使发酵物充分与空气混合,以达到更为均匀完全充分的发酵。
权利要求1.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发酵槽(10),发酵槽(10)的中间具有槽内空间(11),槽内空间(11)底部布满通气孔(13),槽内空间(11)底部的中间设有旋转轴(20),发酵槽(10)的侧壁上方设有轨道(12),在旋转轴(20)和轨道(12)的上方架设有导轨(30),导轨(30)上滑设有滑动装置(40),滑动装置(40)下方设有倾摆结构(42),倾摆结构(42)的下方与转动盘(41)连接,转动盘(41)的下方与搅拌机(50)连接,旋转轴(20)的底部与槽内空间(11)的底部交接的地方开设有出料口(22),发酵槽(10)的底部设有管路(61),管路(61)的里端与槽内空间(11)底部的通气孔(13)相通,管路(61)的外端与供气单元(60)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发酵槽(10)、槽内空间(11)为圆形。
3.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轨道(12)为环形。
4.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旋转轴(20)外套设有轴管(21),轴管(21)的下方设有出料口(24),出料口(24)位于出料口(22)的上方,并与出料口(22)垂直,出料口(24)上滑设有可开关的挡件(23)。
5.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搅拌机(50)具有轴杆(51 ),轴杆(51)外设有螺旋状的搅动片(52),搅动片(52)外侧顺着其边缘设有往上高起的挡唇(53)。
6.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搅拌机(50)可以为一组也可为多组。
7.如权利要求I所述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其特征在于出料口(22)和出料口(24)的下方设有输送装置(70)。
专利摘要多功能螺旋多轴型干燥翻堆发酵机,有发酵槽,发酵槽的中间有槽内空间,槽内空间底部布满通气孔,增大发酵物与空气的接触,加快干燥,槽内空间底部的中间设有旋转轴,发酵槽的侧壁上方设有轨道,在旋转轴和轨道的上方架设有导轨,导轨上滑设有滑动装置,滑动装置下方设有倾摆结构,倾摆结构的下方与转动盘连接,转动盘的下方与搅拌机连接,搅拌机可以全自动化的翻动,旋转轴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发酵槽的底部设有管路,供气单元通过管路与槽内空间底部的通气孔相通,搅拌机的轴杆外设有螺旋状的搅动片,搅动片外侧边缘设有往上高起的挡唇,在翻动的过程中自动收集已经发酵干燥好的肥料,这样全自动化的生产制作流程,减少了人力的付出,省时省力。
文档编号C05F17/02GK202730019SQ20122026892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郑博仁 申请人:郑博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