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立式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新型立式磨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粉行业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立式磨机。
背景技术:
[0002]立式磨机是一种集破 碎、干燥、粉磨、分级输送于一体的磨粉行业设备,可广泛应用于水泥、电力、冶金、化工、非金属矿等行业,立式磨机是通过立式减速机带动磨盘旋转, 使固体原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磨盘的周边并受到磨辊的反复碾压而粉碎,即得到所需产品,以往的立式磨机结构复杂,制造工艺繁琐,造价高,原料粉磨不均匀,同时设备极易被磨损,因此,以往的立式磨机性价比较低。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耐磨性高、提高粉磨效率的立式磨机。[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05]一种新型立式磨机,包括分级部分、机体、碾盘、减速机、给料绞龙、磨辊、回料绞龙、风箱和液压部分,所述的机体顶部设有分级部分,机体上部与给料绞龙相连通,机体底部设有减速机,机体内部设有碾盘与减速机相连接,碾盘与减速机之间设有风箱,风箱底部与回料绞龙相连通,磨辊通过液压部分固定在机体底部。[0006]所述的碾盘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磨辊的头部与环形凹槽相接触。[0007]所述的给料绞龙其允许入磨粒度最高为80mm。[000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09]一种新型立式磨机,具有成本低、噪音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节约电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通风烘干能力强的特点,由于物料在磨内的停留时间短,对生料配比或细度改变的响应迅速,因此,生产调节控制方便,生料粒度组成趋于均匀,有利锻烧,提高粉磨效率,并且无论原料是易磨性、磨蚀性、入料水分、粒度或出料细度特高或特低,本装置均适用;由于本装置漏风少,因此,可降低处理废气的设备规格、投资与电耗,简化了工艺流程与车间布置。
[0010]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0011]I 一分级部分2—机体3—碾盘4 一减速机5—给料绞龙6—磨辊7—回料绞龙8—风箱9 一液压部分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0013]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立式磨,包括分级部分I、机体2、碾盘3、减速机4、给料绞龙5、磨辊6、回料绞龙7、风箱8和液压部分9,机体2顶部设有分级部分I,机体2 上部与给料绞龙5相连通,机体2底部设有减速机4,机体2内部设有碾盘3与减速机4相连接,碾盘3与减速机4之间设有风箱8,风箱8底部与回料绞龙7相连通,磨辊6通过液压部分9固定在机体2底部,碾盘3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磨辊6的头部与环形凹槽相接触, 给料绞龙5其允许入磨粒度最高为80mm。[0014]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启动本装置,减 速机4带动碾盘3转动,原料从给料绞龙5落在碼盘3中央,冋时风箱8启动,将风从碼盘3下面向上吹,随着碼盘3的转动,原料在尚心力的作用下,向碾盘3边缘移动,在经过碾盘3上的环形凹槽时受到磨辊6的碾压而粉碎, 粉碎后的原料在碾盘3边缘被风环高速气流带起,大颗粒直接落到碾盘3上重新粉磨,气流中的原料经过分级部分I时,在旋转转子离心的作用下,粗粉被甩落到碾盘3重新粉磨,符合要求的细粉随气流一起出磨,通过收尘装置收集,即为产品,大块的原料经过回料绞龙7 回收,再重新通过给料绞龙5投入到机体2内进行碾磨。[0015]上面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立式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级部分、机体、碾盘、减速机、给料绞龙、磨辊、回料绞龙、风箱和液压部分,所述的机体顶部设有分级部分,机体上部与给料绞龙相连通,机体底部设有减速机,机体内部设有碾盘与减速机相连接,碾盘与减速机之间设有风箱,风箱底部与回料绞龙相连通,磨辊通过液压部分固定在机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碾盘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磨辊的头部与环形凹槽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立式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料绞龙其允许入磨粒度最高为8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立式磨机,包括分级部分、机体、碾盘、减速机、给料绞龙、磨辊、回料绞龙、风箱和液压部分,所述的机体顶部设有分级部分,机体上部与给料绞龙相连通,机体底部设有减速机,机体内部设有碾盘与减速机相连接,碾盘与减速机之间设有风箱,风箱底部与回料绞龙相连通,磨辊通过液压部分固定在机体底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型立式磨机,具有成本低、噪音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节约电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通风烘干能力强的特点,由于物料在磨内的停留时间短,对生料配比或细度改变的响应迅速,因此,生产调节控制方便,生料粒度组成趋于均匀,有利锻烧,提高粉磨效率。
文档编号B02C15/10GK202778614SQ20122045337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尚士斌 申请人:尚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