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土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的发展和穴盘育苗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无土育苗基质的需求量激增。育苗基质能为幼苗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肥、结构的生长介质,是无土穴盘育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育苗基质多以基于泥炭的育苗基质应用最为广泛和应用效果最为理想。但泥炭资源有限,短期内不可再生,且受产地限制,运输困难,销售价格高,从而导致育苗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如何降低育苗成本及研制开发适合育苗的优质、价廉的本土化育苗基质已成为育苗技术的关键问题。同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各种工农业废弃物排放量逐渐增加,对环保造成巨大压力。基于环境保护和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本土化基质的考虑,利用当地有机固体废弃物生产多样化、无害化的栽培基质,实现自然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是目前国内外基质选材的方向,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国内科研工作者利用各种农业副产有机物及某些废弃物已研制合成了许多成本低,资源丰富、可再生的环保型有机基质,在各种园艺作物上应用效果良好。如国内研制开发出的有机基质有菇渣、甘蔗渣、锯木屑、炭化稻壳、棉籽壳、作物秸杆(包括玉米秸、豆秸、麦秸、花生秸、花生壳、玉米芯等)、芦苇末等。以上开发出的有机基质按一定比例适量添加炉渣、蛭石、河沙等无机基质配制成适宜的具有团聚作用、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育苗或无土栽培复合基质,用于生产。既可以保护不可再生的草炭资源,又可以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区和玉米制种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副产有机物如玉米芯和废棉短绒。同时新疆地区甘草资源丰富,每年用于制药的甘草经处理后残留大量的废渣。这些废弃物年产几百万吨,多作燃料、填埋甚至作垃圾倒掉,既花费人力物力,又给环境卫生造成污染。因此,将这些废弃物经过腐熟堆肥化作用后开发成本土化的无土栽培基质或育苗基质,将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工制备的无土穴盘育苗基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包括有基质体和添加物;所述基质体是由蛭石和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基质材料按照体积比1:1混合制得;所述添加物的加入量为:生物有机肥3-5kg/m3 ;硫酸钾0.2-0.3kg/m3 ;磷酸二铵 0.5-0.6kg/m3 ;50% 多菌灵 30_40g/m3 ;65% 代森锌粉剂 50_60g/m3。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优选的,所述添加物的加入量为:生物有机肥4kg/m3 ;硫酸钾0.25kg/m3 ;磷酸二铵0.55kg/m3 ;50%多菌灵35g/m3 ;65%代森锌粉剂55g/m3。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所述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基质材料是以甘草渣、废棉短绒和玉米芯按体积比1:1:2拌匀并调节水分至60%、碳/氮比为25-35:1的混合物为原料,接入高效降解菌剂2-3%,经堆肥发酵而成的有机混合物。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所述添加物中的生物有机肥是以鸡粪、羊粪、沼渣按体积比1:1:1拌匀的混合物为原料,接入EM菌后,经堆肥发酵生产得到的,该生物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为25-30%,腐殖酸含量为14-16%,速效N、P、K含量大于5%,益生菌含量大于等于0.5亿/克。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所述蛭石的粒径小于等于3mm。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玉米芯粉碎成粒径为0.5-1.0cm的颗粒,甘草渣选取工业提取甘草酸和甘草膏后的大小小于Icm的废渣,废棉短绒选取多次剥绒后的长度小于Icm的棉纤维,将三者按体积比1:1:2混合,加水浸湿;按照含水量60%时原料的重量,加入10%的鸡粪、0.5kg的尿素调节碳氮比至25-35:1和添加高效降解菌剂2-3% ;调整水分含量至70-75%,并搅拌均匀;再覆盖防水保温材料,进行发酵处理;
2)将鸡粪、羊粪、沼渣按照体积比1:1:1混合做原料,水分控制在35%-45%,按原料重量0.5%的比例加入EM菌剂均匀拌匀,堆成宽2米、高0.8米的条形堆高温(55-65°C)发酵7-10天,待堆体温度降至30-40°C,水分降至20-30%可结束堆肥发酵。将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料拍碎、阴干过筛,再按每有机肥料IOOOkg加入4.5-6%的EM菌,经充分混合、翻倒,拌匀,即加工制成有机质含量25-30%,腐殖酸15%,速效N、P、K含量大于5%,益生菌含量大于等于0.5亿/克的生物有机肥料;
3)将多菌灵和代森锌粉 剂溶解至水中得到杀菌剂溶液;
4)取硫酸钾0.2-0.3kg、磷酸二铵0.5-0.6kg,粉碎,后备用;
5)将步骤I)发酵得到的有机基质材料加入等体积蛭石后,再加入步骤2)得到的生物有机肥料、步骤3)得到的杀菌剂溶液和步骤4)得到的粉碎后的硫酸钾、磷酸二铵,混合均匀得到无土穴盘育苗基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所用的玉米芯、甘草渣和废棉短绒均为地产的可再生资源,数量充裕,来源稳定,经过加工制成的基质在设施蔬菜、加工番茄、制干辣椒上应用,较以泥炭为原料的育苗基质可显著降低育苗基质成本30%左右,且由于基质营养丰富、全面,本发明基质用于叶菜类蔬菜育苗,在育苗期间只需浇灌清水不需再施用营养液;用于果菜类蔬菜育苗只需后期补充少量营养液,管理简单方便,因此总体可降低育苗成本40-50%。通过多次田间试验比较本发明涉及的育苗基质和以泥炭为原料的育苗基质培育幼苗的效果,结果表明,本发明涉及的育苗基质培育的幼苗生长健壮,壮苗指数较以泥炭为原料的育苗基质培育的幼苗提高15-23% ;幼苗抗性强,苗期猝倒病发病率降低约13-21% ;根系生长好,成坨性好,土坨崩坏率降低5-12% ;幼苗定植后无明显的缓苗期,如表I所示为本发明育苗基质和泥炭育苗基质的育苗效果比较(番茄)。
权利要求
1.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基质包括有基质体和添加物;所述基质体是由蛭石和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基质材料按照体积比1:1混合制得;所述添加物的加入量为:生物有机肥3-5kg/m3 ;硫酸钾0.2-0.3kg/m3 ;磷酸二铵0.5-0.6kg/m3 ;50%多菌灵 30-40g/m3 ;65% 代森锌粉剂 50_60g/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优选的,所述添加物的加入量为:生物有机肥4kg/m3 ;硫酸钾0.25kg/m3 ;磷酸二铵0.55kg/m3 ;50%多菌灵35g/m3 ;65%代森锌粉剂55g/m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基质材料是以甘草渣、废棉短绒和玉米芯按体积比1:1:2拌匀并调节水分至60%、碳/氮比为25-35:1的混合物为原料,接入高效降解菌剂2-3%,经堆肥发酵而成的有机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物中的生物有机肥是以鸡粪、羊粪、沼渣按体积比1:1:1拌匀的混合物为原料,接入EM菌后,经堆肥发酵生产得到的,该生物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为25-30%,腐殖酸含量为14-16%,速效N、P、K含量大于5%,益生菌含量大于等于0.5亿/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蛭石的粒径小于等于3mmο
6.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玉米芯粉碎成粒径为0.5-1.0cm的颗粒,甘草渣选取工业提取甘草酸和甘草膏后的大小小于Icm的废渣,废棉短绒选取多次剥绒后的长度小于Icm的棉纤维,将三者按体积比1:1:2混合,加水浸湿;按照含水量60%时原料的重量,加入10%的鸡粪、0.5kg的尿素调节碳氮比至25-35:1和添加高效降解菌剂2-3% ;调整水分含量至70-75%,并搅拌均匀;再覆盖防水保温材料,进行发酵处理; 2)将鸡粪、羊粪、沼渣按照体积比1:1:1混合做原料,水分控制在35%-45%,按原料重量0.5%的比例加入EM菌剂均匀拌匀,堆成宽2米、高0.8米的条形堆高温(55-65°C)发酵7-10天,待堆体温度降至30-40°C,水分降至20-30%可结束堆肥发酵; 将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料拍碎、阴干过筛,再按每有机肥料IOOOkg加入4.5-6%的EM菌,经充分混合、翻倒,拌匀,即加工制成有机质含量25-30%,腐殖酸15%,速效N、P、K含量大于5%,益生菌含量大于等于0.5亿/克的生物有机肥料; 3)将多菌灵和代森锌粉剂溶解至水中得到杀菌剂溶液; 4)取硫酸钾0.2-0.3kg、磷酸二铵0.5-0.6kg,粉碎,后备用; 5)将步骤1)发酵得到的有机基质材料加入等体积蛭石后,再加入步骤2)得到的生物有机肥料、步骤3)得到的杀菌剂溶液和步骤4)得到的粉碎后的硫酸钾、磷酸二铵,混合均匀得到无土穴盘育苗基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土穴盘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包括有基质体和添加物;所述基质体是由蛭石和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基质材料按照体积比11混合制得;所述添加物的加入量为生物有机肥3-5kg/m3;硫酸钾0.2-0.3kg/m3;磷酸二铵0.5-0.6kg/m3;50%多菌灵30-40g/m3;65%代森锌粉剂50-60g/m3。本发明充分利用地产可再生资源,可显著降低育苗成本,且培育的幼苗生长健壮,幼苗定植后无明显的缓苗期。该基质尤其适于工厂化穴盘育苗,根坨崩坏率低,便于长距离运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C05F17/00GK103102217SQ201310029019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刘慧英, 刁明, 崔金霞, 史为民, 徐巍, 郑群 申请人: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