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与玉米间作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283228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稻与玉米间作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与玉米间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水稻是水作物,玉米是旱作物,传统观念认为水稻与玉米是无法间作种植的。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还没有一种水稻与玉米的间作种植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与玉米间作种植方法,可大大提高粮食产量。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与玉米间作种植方法,在同一水稻田中除冬季和早春外,实行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或者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在冬季或早春季节,沿水稻的种植行平行起垄作为玉米种植行,垄高30厘米 40厘米,梯形断面;水稻种植行的宽度与玉米种植行的宽度比为2:1或3:1;春玉米在4月初播种或移栽于垄上,用地膜覆盖促早发,春玉米的种植密度为1.5株/m2 3株/m2,7月中旬收获;秋玉米7月下旬免耕播种或移栽、10月下旬成熟,秋玉米的种植密度与春玉米的种植密度相同;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时:早稻在4月底 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获;晚稻于七月下旬插秧,十月下旬收割,
`
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时:单季晚稻在5月下旬 6月初直播或6月中旬插种。具体的,早、晚稻可分别选用甬籼15、宁88品种,单季稻可选用宁81或甬优12品种;玉米可选用苏玉糯2号或掖单13号或掖单19号或掖单20号。水稻灌水以湿润灌溉为主,这与现有技术中水稻的灌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田间常规管理与水稻、玉米各自单独种植方式相同,在此亦不再赘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水稻、玉米相间条带状种植,冲破水、旱作物同时在水稻田种植的禁区,充分利用水稻田的光、温、时空资源和农作物高、矮间作立体栽培的边行优势,是一种高度集约化、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新的种植制度。一般情况下,增产粮食24 55%左右,是当前粮食增产幅度最高的一种栽培方式和技术。具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下:(I).耗水量低。间作栽培耗水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玉米种植在“旱作带”,灌溉平面和蒸发量减少。(2).产量高。水稻、玉米间作栽培,水、旱交替改善了稻田土壤的通透性,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育和生长,也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分、土壤、光照、空间,两者均得到了良好的边行优势条件,使温、光、水、土、时空得到了充分利用。试验结果表明,纯作亩产早稻490公斤、晚稻520公斤,合计1010公斤,在水稻种植行的宽度与玉米种植行的宽度比为2: I的间作情况下,亩产早稻390公斤、晚稻415公斤、春玉米240公斤、秋玉米210公斤,合计1255公斤,亩增产245公斤,增产率24.3%。纯作亩产单季晚稻625公斤,间作亩产单季晚稻505公斤、春玉米255公斤、秋玉米210公斤,合计970公斤,增产率55.2%。(3).经济效益:早、晚稻纯作亩收入2932元,间作3237元,亩增305元;单季晚稻纯作收入1875元,间作2445元,亩增570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水稻与玉米间作种植方法,在同一水稻田中除冬季和早春外,实行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或者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在冬季或早春季节,沿水稻的种植行平行起垄作为玉米种植行,垄高30厘米 40厘米(在该垄高范围内可自由进行选择,都是较为合适的垄高),梯形断面;水稻种植行的宽度与玉米种植行的宽度比为2:1或3:1 ;春玉米在4月初播种或移栽于垄上,用地膜覆盖促早发,春玉米的种植密度为1.5株/m2 3株/m2 (在该种植密度范围内可自由进行选择,都是较为合适的种植密度),7月中旬收获;秋玉米7月下旬免耕播种或移栽、10月下旬成熟,秋玉米的种植密度与春玉米的种植密度相同;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时:早稻在4月底 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获;晚稻于七月下旬插秧,十月下旬收割,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时:单季晚稻在5月下旬 6月初直播或6月中旬插种。 具体的,早、晚稻可分别选用甬籼15、宁88品种,单季稻可选用宁81或甬优12品种;玉米可选用苏玉糯2号或掖单13号或掖单19号或掖单20号。水稻灌水以湿润灌溉为主,这与现有技术中水稻的灌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田间常规管理与水稻、玉米各自单独种植方式相同,在此亦不再赘述。本发明使水稻、玉米相间条带状种植,冲破水、旱作物同时在水稻田种植的禁区,充分利用水稻田的光、温、时空资源和农作物高、矮间作立体栽培的边行优势,是一种高度集约化、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新的种植制度。一般情况下,增产粮食24 55%左右,是当前粮食增产幅度最高的一种栽培方式和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与玉米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水稻田中除冬季和早春外,实行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或者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 在冬季或早春季节,沿水稻的种植行平行起垄作为玉米种植行,垄高30厘米 40厘米,梯形断面;水稻种植行的宽度与玉米种植行的宽度比为2:1或3:1; 春玉米在4月初播种或移栽于垄上,用地膜覆盖促早发,春玉米的种植密度为1.5株/m2 3株/m2,7月中旬收获;秋玉米7月下旬免耕播种或移栽、10月下旬成熟,秋玉米的种植密度与春玉米的种植密度相同; 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时:早稻在4月底 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获;晚稻于七月下旬插秧,十月下旬收割, 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时:单季晚稻在5月下旬 6月初直播或6月中旬插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与玉米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早、晚稻分别选用甬籼15、宁88品种,单季稻选用宁81或甬优12品种;玉米选用苏玉糯2号或掖单13号或掖单19号或掖单20 号。
全文摘要
一种水稻与玉米间作种植方法,在同一水稻田中除冬季和早春外,实行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或者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在冬季或早春季节,沿水稻的种植行平行起垄作为玉米种植行;春玉米在4月初播种或移栽于垄上,7月中旬收获;秋玉米7月下旬免耕播种或移栽、10月下旬成熟;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时早稻在4月底~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获;晚稻于七月下旬插秧,十月下旬收割,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玉米时单季晚稻在5月下旬~6月初直播或6月中旬插种。本发明是一种高度集约化、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新的种植制度。一般情况下,增产粮食24~55%左右。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3181296SQ20131012371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许开华, 裘建荣, 戚自荣, 潘惠新, 陈宗叶, 沈炳法, 高水友, 黄士文, 徐伟韦 申请人: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