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追踪接苗钵苗移栽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612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追踪接苗钵苗移栽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用于带土钵苗膜上移栽,包括:机架,其前端与拖拉机挂接;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架前部;输送装置,倾斜安装在所述机架中部并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栽植装置,对应于所述输送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铺膜覆土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前端下方。其中,所述栽植装置包括:栽植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齿轮箱,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栽植驱动机构的两侧;栽植臂,安装在所述齿轮箱上,所述栽植臂的上端对应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末端下方,所述齿轮箱带动所述栽植臂相对于所述输送装置移动,所述栽植臂在入土区段相对于地面的水平移动速度为零。
【专利说明】一种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中的一种钵苗移栽机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铺膜移栽联合作业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

【背景技术】
[0002]覆膜种植具有增加积温,保持土壤墒情和压制杂草等作用,已为我国北方广泛应用,膜上移栽是覆膜种植技术的一种方式。钵苗移栽技术在水稻、蔬菜和烟草的生产中被广泛地应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种植农艺技术的改进,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的移栽种植技术业已成熟,而大田作物移栽不采用机械作业是无法实现的。
[0003]目前国内外旱地作物膜上移栽机的栽植机构大多数是吊杯式或鸭嘴式,吊杯随偏心圆盘转动并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这类移栽机一般采用单株输入的人工喂苗方式,因此喂苗速度不能过高,否则漏苗率增加,故生产率不高。此外,这种方式造成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喂苗效率低,还有可能出现漏苗现象。
[0004]专利号为“ZL201220147341”,名称为“一种钵苗移栽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钵苗移栽机,虽然具有较高的移栽效率且钵苗基质与大田土壤的融合较好,但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对地膜的质量要求高,其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带土钵苗膜上移栽且可铺膜移栽联合作业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用于带土钵苗膜上移栽,其中,包括:
[0007]机架,其前端与拖拉机挂接;
[0008]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架前部;
[0009]输送装置,倾斜安装在所述机架中部并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
[0010]栽植装置,对应于所述输送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以及
[0011]铺膜覆土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前端下方;
[0012]其中,所述栽植装置包括:
[0013]栽植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
[0014]齿轮箱,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栽植驱动机构的两侧;
[0015]栽植臂,安装在所述齿轮箱上,所述栽植臂的上端对应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末端下方,所述齿轮箱带动所述栽植臂相对于所述输送装置移动,所述栽植臂在入土区段相对于地面的水平移动速度为零。
[0016]上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中,所述齿轮箱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栽植臂,所述栽植臂包括:
[0017]凸轮箱,通过连接套与所述齿轮箱连接;
[0018]接苗杯,安装在所述凸轮箱上;以及
[0019]开闭机构,安装在所述接苗杯上。
[0020]上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中,所述开闭机构包括小凸轮、小滚轮、滚轮臂、转臂、连杆、弹性复位件和鸭嘴,所述小凸轮与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滚轮臂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接苗杯上并与所述转臂连接,所述小滚轮支撑在所述滚轮臂上并抵靠在所述小凸轮的工作面上,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挂接到所述转臂和所述鸭嘴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接苗杯及所述鸭嘴连接。
[0021]上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中,所述鸭嘴包括大滚轮、支臂、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板的一端分别挂接到所述接苗杯底部的两侧,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的另一端相互啮合,所述支臂与所述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大滚轮通过销轴支撑在所述支臂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接苗杯和所述内侧板连接。
[0022]上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中,所述栽植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栽植臂在苗床开穴放苗的鸭嘴开启板,所述鸭嘴开启板对应于所述栽植臂设置并与所述机架连接。
[0023]上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输送部件和投苗部件,所述投苗部件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件的末端并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输送部件包括驱动轴、驱动链轮和输送滑道,所述驱动轴和驱动链轮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链轮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所述输送滑道。
[0024]上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中,所述投苗部件包括凸轮机构、夹持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所述凸轮机构分别与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连接,所述夹持机构相对于所述输送滑道分别具有一夹苗位置和一松苗位置,所述翻转机构相对于所述输送滑道分别具有一投苗位置和一存苗位置。
[0025]上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中,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压杆和拨动轮,所述拨动轮支撑在所述凸轮的工作面一侧,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凸轮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延伸入所述凸轮的工作面一侧。
[0026]上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摆臂、滚轮和弹性复位件,所述摆臂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对应设置在所述输送滑道的末端侧面,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摆臂的一侧并抵靠在所述凸轮的工作面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摆臂和所述机架连接。
[0027]上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托苗板、压苗栏、摆杆和弹性复位件,所述托苗板设置在所述输送滑道的末端并挂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托苗板在所述存苗位置和所述投苗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压苗栏对应于所述存苗位置上方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摆杆对应于所述拨动轮挂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托苗板连接。
[0028]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0029]本发明主要针对旱地作物膜上移栽的要求,融合追踪接苗的高速栽植技术以及与之匹配的高效输苗自动投苗技术于一体,可实现铺膜、移栽联合作业,人工成排喂苗,机械自动快速准确地分苗和投苗,栽植装置在运行中追踪接苗,零速栽植,对钵苗损伤小,移栽效率高,适用于带土钵苗膜上移栽。
[003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送部件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苗部件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栽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5]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开闭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B为图5A另一个方向的视图;
[0037]图6为本发明的栽植臂追踪接苗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0038]其中,附图标记
[0039]I拖拉机
[0040]2动力系统
[0041]3铺膜覆土装置
[0042]4 机架
[0043]5输送装置
[0044]51输送部件
[0045]511驱动轴
[0046]512驱动链轮
[0047]513输送滑道
[0048]514输送带
[0049]515驱动轮
[0050]516张紧机构
[0051]517张紧架
[0052]518从动轮
[0053]519 输苗口
[0054]52投苗部件
[0055]521凸轮机构
[0056]11 凸轮
[0057]12 压杆
[0058]13拨动轮
[0059]522夹持机构
[0060]21 摆臂
[0061]22 滚轮
[0062]23弹性复位件
[0063]523翻转机构
[0064]31托苗板
[0065]32压苗栏
[0066]33 摆杆
[0067]34弹性复位件
[0068]6栽植装置
[0069]61栽植驱动机构
[0070]611栽植链轮
[0071]612栽植链轮轴
[0072]62齿轮箱
[0073]621齿轮箱体
[0074]622太阳轮
[0075]623 中间轮
[0076]624行星轮
[0077]625行星轮轴
[0078]63栽植臂
[0079]631凸轮箱
[0080]632连接套
[0081]633接苗杯
[0082]634开闭机构
[0083]41小凸轮
[0084]42小滚轮
[0085]43滚轮臂
[0086]44转臂
[0087]45连杆
[0088]46弹性复位件
[0089]47鸭嘴
[0090]471大滚轮
[0091]472 支臂
[0092]473内侧板
[0093]474外侧板
[0094]64鸭嘴开启板
[0095]7压实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9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97]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包括机架4及安装在机架4上的动力系统2、铺膜覆土装置3、输送装置5和栽植装置6,还可包括压实装置7,可通过机架4与拖拉机I挂接。所述动力系统2安装在所述机架4的前部,并分别与所述输送装置5及栽植装置6连接。所述输送装置5倾斜安装在所述机架4的中部并对应于所述栽植装置6设置,所述铺膜覆土装置3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5的下面,所述栽植装置6设置在所述铺膜覆土装置3的后面,所述压实装置7设置在所述栽植装置6的后面。其中,所述栽植装置6包括:栽植驱动机构61,固定在所述机架4上并与所述动力系统2连接;齿轮箱62,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栽植驱动机构61的两侧;栽植臂63,安装在所述齿轮箱62上,所述栽植臂63的上端对应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5的末端下方,所述齿轮箱62带动所述栽植臂63相对于所述输送装置5移动,所述栽植臂63在入土区段相对于地面的水平移动速度近似为零,以实现零速栽植。
[0098]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送部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5包括输送部件51和投苗部件52。所述输送部件51包括驱动轴511、驱动链轮512和输送滑道513,所述的驱动轴511和驱动链轮512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4上,并通过链条与所述动力系统2连接。所述输送滑道513包括输送带514、驱动轮515及张紧机构516,所述张紧机构516包括张紧架517、从动轮518和输苗口 519,所述从动轮518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张紧架517上,所述输送带514安装在所述驱动轮515和所述从动轮518上,所述张紧架517与所述机架4连接。所述输苗口 519与所述张紧架517连接,所述输苗口 519的底平面与所述输送带514的上平面平齐。
[0099]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苗部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投苗部件52包括凸轮机构521、夹持机构522和翻转机构523,所述凸轮机构521分别安装在所述驱动轴511的两端,控制所述夹持机构522分别具有一夹苗位置和一松苗位置,并且控制所述翻转机构523分别具有一投苗位置和一存苗位置。
[0100]所述凸轮机构521包括凸轮11、压杆12和拨动轮13,所述拨动轮13支撑在所述凸轮11的工作面一侧,所述压杆12安装在所述凸轮11的背面,其端部由所述凸轮11的圆周外沿延伸向工作面一侧。所述夹持机构522包括摆臂21、滚轮22和弹性复位件23,所述摆臂21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机架4上并对应于所述输送带514末端设置,所述滚轮22安装在所述摆臂21的一侧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23的作用下始终抵靠在所述凸轮11的工作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23为一扭簧,套在摆臂21的转轴上,该扭簧的两条扭臂分别与所述摆臂21及所述机架4连接。
[0101]所述翻转机构523包括托苗板31、压苗栏32、摆杆33和弹性复位件34,所述托苗板31设置在所述输送带514的末端,挂接在所述机架4上,所述托苗板31可以在存苗位置和投苗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压苗栏32固定在所述机架4上并对应于所述存苗位置的上方设置,所述摆杆33对应于所述拨动轮13挂接在所述机架4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34为一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4和所述托苗板31连接。
[0102]参见图4-图5B,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栽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开闭机构结构不意图,图5B为图5A另一个方向的视图。所述栽植装置6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5的后下方与投苗部件52相对应,并与所述机架4固定连接。所述栽植装置6包括驱动机构61、齿轮箱62和栽植臂63,还可以包括控制栽植臂63在苗床开穴放苗的鸭嘴开启板64,所述驱动机构61与所述动力系统2连接,所述齿轮箱62与所述驱动机构61连接,所述栽植臂63安装在所述齿轮箱62的端部,所述鸭嘴开启板64固定在所述机架4上,所述栽植臂63仅在入土区段与所述鸭嘴开启板64相接触。所述驱动机构61包括栽植链轮611和栽植链轮轴612,所述栽植链轮轴612与所述栽植链轮611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4上。所述驱动机构61的两侧分别安装所述齿轮箱62,所述齿轮箱62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栽植臂63。所述齿轮箱62包括齿轮箱体621和安装在齿轮箱体621内的太阳轮622、中间轮623、行星轮624和行星轮轴625,所述太阳轮622、中间轮623和行星轮624组成非圆齿轮轮系,所述齿轮箱体621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4上,所述太阳轮622与所述机架4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轮623通过小轴支撑在所述齿轮箱体621上,所述行星轮轴625与行星轮624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齿轮箱体621上。所述栽植臂63包括凸轮箱631、连接套632、接苗杯633和开闭机构634,所述凸轮箱631通过所述连接套632与所述齿轮箱62连接,所述接苗杯633安装在所述凸轮箱631上,所述开闭机构634安装在所述接苗杯633上。所述连接套632空套在所述行星轮轴625上并与所述齿轮箱体621连接,所述凸轮箱631空套在所述连接套632上并与所述行星轮轴625固定连接。所述开闭机构634包括小凸轮41、小滚轮42、滚轮臂43、转臂44、连杆45、弹性复位件46和鸭嘴47,所述鸭嘴47包括大滚轮471、支臂472、内侧板473和外侧板474,所述内侧板473与所述外侧板474相互啮合并分别挂接到所述接苗杯633底面的左右两边,所述支臂472与所述外侧板474固定连接,所述大滚轮471通过销轴支撑在所述支臂47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46为一拉簧,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接苗杯633和所述内侧板437上,所述小凸轮41与所述连接套632连接,所述滚轮臂43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接苗杯633上与所述转臂44连接,所述小滚轮42支撑在所述滚轮臂43上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46的作用下始终抵靠在所述小凸轮41的工作面上,所述连杆45长度可调,两端分别挂接到所述转臂44和所述支臂472上。
[0103]工作时,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当拖拉机牵引本发明的钵苗移栽机自左向右行进时,首先,铺膜覆土装置3在预置的苗床上铺膜和压膜覆土,一部分覆土抛洒到将要栽苗的苗床上,为栽苗做好准备。同时动力系统2在驱动地轮与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驱动地轮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动力系统2运行,动力系统2带动输送装置5的驱动链轮512逆时针转动,通过驱动轴511带动驱动轮515、输送带514和凸轮机构521逆时针转动,同时动力系统2带动栽苗装置6的驱动机构61及齿轮箱62 —起顺时针转动。由人工将成排的钵苗通过输苗口 519喂入到输送带514之后,在输送带514的作用下向下滑动直到输送带514的末端,最下面的一株钵苗在后续钵苗的推动下继续向下滑动到托苗板31上,在托苗板31上方的压苗栏32和托苗板31自身挡板的作用下停止滑动;随后凸轮机构521控制夹持机构522进入夹苗位置,即凸轮11的凸起工作面推动滚轮22进而推动摆臂21夹紧钵苗使其不能继续向下滑动。随后凸轮机构521控制翻转机构523进入投苗位置,即固定在凸轮11上的压杆12推压托苗板31向下翻转至投苗位置投苗,此时鸭嘴47呈闭合状态,接苗杯633运行到托苗板31下方接住下落的钵苗。随着移栽机继续行进,凸轮机构521控制翻转机构523进入存苗位置,即连接在凸轮11上的拨动轮13推动摆杆33向后向上摆动,进而推动托苗板31向上翻转回位至存苗位置迎接下一株钵苗。随后凸轮机构521控制夹持机构522进入松苗位置,即凸轮11的凹陷工作面与滚轮22接触,在扭簧23的作用下摆臂21松脱钵苗使其继续向下滑动将钵苗输送至托苗板31上。同时,栽植臂63连同接收到的钵苗一起向下运行,闭合的鸭嘴47垂直插入苗床至预定深度,大滚轮471在鸭嘴开启板64的挤压作用下向内向上摆动,经支臂472推动相互卩齿合的内侧板473与外侧板474,鸭嘴47开启释放钵苗,随后栽植臂63脱离鸭嘴开启板64并向上提起离开地面,在开闭机构634的作用下鸭嘴47仍然保持开启状态,直至鸭嘴47与钵苗完全脱离接触方才闭合,为下一次接收钵苗做好准备。随后压实装置7从已栽钵苗的侧面压过,完成移栽作业。
[0104]齿轮箱62两端的栽植臂63交替工作,与之对应,凸轮机构521的凸轮11有两个凸起工作面,齿轮箱62转动一周,投苗部件52分别为齿轮箱62两端的栽植臂63各投苗一次。
[0105]其中,开闭机构634的工作过程参见图4、图5,固定连接在连接套632上的小凸轮41随齿轮箱62 —起顺时针转动,小滚轮42随着小凸轮41的转动而推动滚轮臂43左右摆动,带动转臂44上下摆动,通过连杆45带动鸭嘴47呈现开闭的动作。如上所述,当闭合的鸭嘴47垂直插入苗床至预定深度时,在鸭嘴开启板64作用下鸭嘴47开启释放钵苗,同时小滚轮42爬升到小凸轮41的凸起工作面,推动滚轮臂43向右摆动,带动转臂44向上摆动,通过连杆45和支臂472拉动相互啮合的内侧板473与外侧板474使得鸭嘴47保持开启状态;当栽植臂63向上提起离开地面与栽植的钵苗完全脱离接触时,小滚轮42跌落到小凸轮41的凹陷工作面,在拉簧46的作用下滚轮臂43向左摆动,转臂44向下摆动,鸭嘴47闭合,为下一次接收钵苗做好准备。
[0106]拉簧34使得托苗板31在存苗位置和投苗位置之间的转换动作干脆利索,当压杆12推压托苗板31向下翻转至拉簧34的轴线通过托苗板31的挂接轴线时,拉簧34达到不稳定的最大长度,再稍加推压托苗板31将脱离压杆12迅速向下翻转至投苗位置;同样,当拨动轮13推动摆杆33向后向上摆动,进而推动托苗板31向上翻转至拉簧34的轴线通过托苗板31的挂接轴线时,拉簧34达到不稳定的最大长度,再稍加推动托苗板31将脱离摆杆33迅速向上翻转至存苗位置。
[0107]栽植臂63追踪接苗及零速栽植的过程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的栽植臂追踪接苗的运行轨迹示意图。在非圆齿轮轮系的作用下,栽植臂63在随着齿轮箱62转动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周期性摆动。当栽植臂63向上运动,闭合的鸭嘴47在位置A时,接苗杯633的杯口刚好对着托苗板31钵苗下落的位置。随着机组向前行进,该栽植臂63整体随着齿轮箱62的转动而前移,在一段时间内接苗杯633的杯口向后摆动追踪钵苗下落的位置。当闭合鸭嘴向前移动较大距离到达位置B时,接苗杯633的杯口向前移动较小,杯口仍然对着托苗板31钵苗下落的位置,追踪下落的钵苗。这样,延长了接苗时间,提高了接苗成功率。栽植臂63接苗后接苗杯633的杯口迅速向前向下运行和摆动,到接近地面时钵苗刚好处于近似直立状态,并在位置C入土、位置D放苗及位置E出土的整个入土区段保持这种近似直立状态。在入土区段栽植臂63相对于机架4向后移动的速度与整机的前进速度大小相近,水平移动速度接近于零,此时闭合鸭嘴开启落苗,即所谓零速栽植,栽植秧苗具有较好的直立度,地膜开孔小,栽植质量好。
[0108]本发明针对旱地作物膜上移栽的要求,融合追踪接苗的高速栽植技术以及与之匹配的高效输苗自动投苗技术于一体,适用于带土钵苗移栽,由人工成排喂苗,可实现铺膜、移栽联合作业,输送装置自动分苗和投苗,栽植装置接苗和栽苗,追踪接苗,零速栽植,保证移栽作物直立度好,有效提高接苗成功率,降低漏栽率,地膜开孔小,对钵苗损伤小,移栽效率高。
[0109]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用于带土钵苗膜上移栽,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其前端与拖拉机挂接; 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机架前部; 输送装置,倾斜安装在所述机架中部并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 栽植装置,对应于所述输送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以及 铺膜覆土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前端下方; 其中,所述栽植装置包括: 栽植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 齿轮箱,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栽植驱动机构的两侧; 栽植臂,安装在所述齿轮箱上,所述栽植臂的上端对应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末端下方,所述齿轮箱带动所述栽植臂相对于所述输送装置移动,所述栽植臂在入土区段相对于地面的水平移动速度为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栽植臂,所述栽植臂包括: 凸轮箱,通过连接套与所述齿轮箱连接; 接苗杯,安装在所述凸轮箱上;以及 开闭机构,安装在所述接苗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包括小凸轮、小滚轮、滚轮臂、转臂、连杆、弹性复位件和鸭嘴,所述小凸轮与所述连接套连接,所述滚轮臂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接苗杯上并与所述转臂连接,所述小滚轮支撑在所述滚轮臂上并抵靠在所述小凸轮的工作面上,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挂接到所述转臂和所述鸭嘴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接苗杯及所述鸭嘴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鸭嘴包括大滚轮、支臂、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板的一端分别挂接到所述接苗杯底部的两侧,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的另一端相互啮合,所述支臂与所述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大滚轮通过销轴支撑在所述支臂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接苗杯和所述内侧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栽植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栽植臂在苗床开穴放苗的鸭嘴开启板,所述鸭嘴开启板对应于所述栽植臂设置并与所述机架连接。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输送部件和投苗部件,所述投苗部件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件的末端并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输送部件包括驱动轴、驱动链轮和输送滑道,所述驱动轴和驱动链轮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链轮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所述输送滑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苗部件包括凸轮机构、夹持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所述凸轮机构分别与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翻转机构连接,所述夹持机构相对于所述输送滑道分别具有一夹苗位置和一松苗位置,所述翻转机构相对于所述夹苗位置分别具有一投苗位置和一存苗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压杆和拨动轮,所述拨动轮支撑在所述凸轮的工作面一侧,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凸轮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延伸入所述凸轮的工作面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摆臂、滚轮和弹性复位件,所述摆臂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对应设置在所述输送滑道的末端侧面,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摆臂的一侧并抵靠在所述凸轮的工作面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摆臂和所述机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追踪接苗钵苗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托苗板、压苗栏、摆杆和弹性复位件,所述托苗板设置在所述输送滑道的末端并挂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托苗板在所述存苗位置和所述投苗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压苗栏对应于所述存苗位置的上方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摆杆对应于所述拨动轮挂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托苗板连接。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4412759SQ201310376076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高希文, 崔俊伟 申请人: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