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田设施化灵芝栽培及灵芝孢子粉获取方法

文档序号:22292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田设施化灵芝栽培及灵芝孢子粉获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大田设施化灵芝栽培及灵芝孢子粉获取方法,该方法通过设施对环境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并采用搭建孢子粉采集棚方式替代原始的单独套筒或套袋方法采集孢子粉,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该孢子粉采集棚由纸片或薄膜和布料(雨伞布)成一个封闭、防潮、透气的孢子粉采集环境,不仅提高了孢子粉产量,也使得灵芝子实体菌盖更为光滑,有利于提高灵芝子实体品质。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节约人力和时间,可以满足规模化、高效率灵芝栽培及孢子粉采集的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大田设施化灵芝栽培及灵芝孢子粉获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田设施化灵芝栽培及灵芝孢子粉获取方法。
(二)【背景技术】
[0002]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 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 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药用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灵芝性味甘平,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等症。灵芝孢子是灵芝在生长成熟期,从灵芝菌褶中弹射出来的极其微小的卵形生殖细胞,呈淡褐色至黄褐色,具有双层壁结构,由几丁质和葡萄糖构成,质地较为坚韧,细胞内还含有一大油滴。灵芝孢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多糖、三萜、氨基酸、生物碱、甾醇和无机元素等,其中以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药效最为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灵芝孢子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低血糖和血脂、清除自由基和保肝等多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辅助治疗、减轻放化疗副作用、肝炎、多发性肌炎和萎缩性肌强直等疾病,效果确切,应用广泛。因此,生产产量高、安全性好、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优质灵芝孢子,对于确保灵芝孢子类药品或保健产品的功效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灵芝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对于环境的要求很高,如缺乏合理的温湿度或光照控制,没有及时防治病虫害,很容易造成孢子少产减产、质量下降。目前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都是将菌棒或段木埋于畦地或土壤中,一轮种植结束后残留的菌种或杂菌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不宜于下一轮的栽种。虽然采用诸如稻芝轮作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但病虫害及杂菌的污染仍普遍存在,且轮作的方式也会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灵芝孢子的获取过程中,如缺乏适宜的方法,孢子产量低、杂质含量高、收集效率慢:目前使用较广的套筒法或收集装置法(如专利申请号201010259806.4及专利号ZL200410017420.7),由于都是以单个灵芝子实体为单位,全封闭进行孢子收集,通气条件差,温度难以控制,容易使得孢子的产量降低,且由于套筒大小固定,当子实体的菌盖碰触到纸质边缘时,会出现再生长的现象而停止弹射孢子。此外,这类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也相对提高了生产成本;也有方法尝试以整个灵芝种植畦为单位进行收集(如专利申请号201310080810.8),但该法在灵芝出芝后即覆盖上薄膜,通气性差,段木容易腐烂,且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不易进行灌溉,基质含水量低,不利于保持合适的湿度,也影响了孢子的产量。这些问题日益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灵芝产品及产业化发展。
(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灵芝子实体栽培和灵芝孢子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合理之处,提供一种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可控的灵芝栽培方法及灵芝孢子的获取技术,以确保灵芝孢子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经济效益。
[000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 方案是:
[0006]一种大田设施化灵芝栽培及灵芝孢子粉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0007](I)大棚搭建:搭建具有双层棚顶的大棚,内层棚顶覆盖大棚膜、外层棚顶覆盖遮阳网,内层棚顶和外层棚顶均设置洒水喷雾装置(用于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在大棚内畦面上放置多个出芝铁架(参见图1),所述出芝铁架采用槽型钢条作为骨架,长15~25米、宽I~2米、高10~30厘米,铁架上每隔I~2米用柔性杆材(毛竹片、细竹竿或荆条等)搭成弓形棚架用于支撑孢子粉采集棚棚面,弓形棚架的高度为50~70厘米;大棚可采用镀锌钢管、镀塑钢管、菱镁或其它复合材料作为骨架,搭建成双顶大棚(如附图3所示);大小适宜的大棚能够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光照与通风环境,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利于灵芝的生长及孢子的释放,同时也有利于进行人工管理,方便人员进行栽培、收集或参观等活动。
[0008]所述的遮阳网、塑料膜及洒水装置都可用于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及光照强度。当夏季温度较高时,可以在中层棚顶的下方再固定一层内遮阳网来减少光照,同时通过洒水装置喷洒低温水进行降温。而温度较低时,大棚膜可以防止和消除棚内的雾气,提高温度,增加光照强度。通常需选择透光性和保温性好,具有防老化和流滴特性的无滴膜作为大棚膜。
[0009](2)移种:将已接种灵芝菌种并发菌的段木移入大棚中,段木置于出芝铁架内,用珍珠岩覆盖形成珍珠岩畦面;出芝铁架放置在大棚的畦面上,为了防止残留的菌种或杂菌会对土壤造成污染,需在畦面和出芝铁架之间铺设环保面料和沙石,或直接将畦面浇筑成水泥地,避免菌种与土壤的直接接触。固定好出芝铁架后,将已接种菌种的段木放置在出芝铁架中,然后埋上填充物料固定段木。本发明中选择珍珠岩为填充物料,珍珠岩具有良好的保湿透气性,化学性质稳定,在温度较低时也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适宜灵芝的栽培和生长,且珍珠岩畦面平整,有利于后续的孢子收集工作。在一轮种植结束后,使用过的沙石和珍珠岩可作为填料用于铺路、管道保温和土壤调节等,改善基地生态条件,实现了低碳循环,有利于提闻经济和社会效益。
[0010](3)出芝管理:采用大棚顶端盖遮阳网控制遮阳度、棚顶冷水喷淋降温,控制透光率为30~60%、温度25~33°C、二氧化碳浓度< 1%,灵芝菌蕾期湿度控制在80~90%、光照3000~5000Lux,灵芝开片期和成熟期湿度控制在75~85%、光照5000~8000Lux ;喷洒用水可以引用水库底层水,山泉水或地下水,温度较低,应用方便,也节能环保。期间需进行常规病虫害的防治,当发生虫害时,可以采用灯光、黄板诱捕和防虫网等物理手段来减轻或消灭虫害,避免使用农药,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也减少了种植的成本。并可采用通风换气、选择适宜的灌溉水源,保证空气的质量、选择地势平坦、生态良好的环境作为基地选址及控制整体生态环境等综合防治的技术来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待菌盖边缘的色泽和中间的色泽相同,菌盖充分展开,边缘的浅白色或浅黄色消失,菌盖呈淡褐色或赤褐色,开始弹射孢子时,即可开始孢子的收集工作。
[0011](4)孢子粉和子实体采集:待芝盖扩展到最大,亮黄色边缘消失时,在珍珠岩畦面上铺设2~3层纸片或薄膜,仅留芝柄伸出,在出芝铁架的弓形棚架上铺设布料搭建孢子粉采集棚将整个出芝铁架包覆防止孢子逸出,纸片或薄膜与布料之间形成封闭空间,供孢子粉弹射,控制生长环境温度25~33°C、湿度70~80% ;出芝铁架的一端可用弹簧卡条压住布料卡在槽型钢条内,另一端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打开、封闭或半封闭。所述纸片或薄膜为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牛皮纸、农用薄膜或复合塑料薄膜等,长40~60厘米,宽20~30厘米,在畦面上铺设2~3层,不留下任何空隙。待孢子粉弹射结束后,收集落在灵芝子实体菌盖、纸片或薄膜、以及布料上的孢子粉,最后进行常规灵芝子实体采集。收集时,将收集棚上的布料打开,将上面黏附的孢子用刷子刷下。之后握住灵芝伞柄,将灵芝剪下,刷下菌盖上的孢子,最后提起畦面上的纸片和薄膜,收取所有的孢子粉。
[0012]优选的,步骤(4 )搭建孢子粉采集棚所使用的布料为雨伞布,如塔夫绸或碰击布等雨伞布,这些材料防水性能优良,又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安全环保,适用于孢子的收集。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14](I)、本发明为灵芝孢子的获取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整、高效、生态、安全、可控的生产技术,提高了灵芝孢子的产量与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防止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对灵芝原药材、保健品及食药用菌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0015](2)、本发明提供的灵芝大棚,构架简单,造价便宜,并可实现对生长环境的全面控制;本发明采用出芝铁架用于段木灵芝的栽培,灵活方便,且避免了菌种或杂菌对土壤造成的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采用出芝铁架构成弓形棚收集孢子粉,显著提高了收集效率,也避免套筒法或收集装置法造成的产量下降等问题。
(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出芝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I为槽型钢条;2为弓形棚架(毛竹片、细竹竿或荆条等制成)。
[0018]图2为由3个出芝铁架构成的灵芝大棚结构示意图(未画出上层棚顶)。
[0019]其中,3为出芝铁架;4为大棚骨架(镀锌钢管、镀塑钢管、菱镁或其它复合材料);5为内层顶棚(其上固定大棚膜);6为内层喷雾装置。
[0020]图3为多个出芝铁架集成的双顶灵芝大棚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7为排水管 道;8为外层棚顶(其上固定遮荫网);9为外层洒水装置。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23]实施例1:
[0024]大规模栽培实验
[0025]1.选择菌种:选用灵芝新品种“仙芝I号”,该菌种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耐高温、抗逆性强、菌盖厚实、菌肉致密、子实体及孢子粉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已通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检测鉴定,并经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0026]2.选址:武乂县源口水库现代农业精品园;
[0027]3.栽培数量:栽培面积100亩左右;
[0028]4.菌丝培养:取由木屑78% (w/w)、麸皮20% (w/w)、鹿糖1% (w/w)、石膏粉1% (w/w)组成的栽培种培养基,放入接种箱用紫外灯照射灭菌后加入一定量的灭菌蒸馏水,使含水量达到60% (w/w)左右,之后接种“仙芝I号”栽培种。接种后转移至培养室,控制温度24°C~28°C,空气湿度75%以下。培养时间40天;[0029]5.段木培养:取青冈栎原木,于接种前I周左右截成15~30cm长的短段,断面要平,含水量38%~45%。将截好的段木装入长60~80cm的低压聚乙烯筒袋中,进行常压灭菌,使料袋内温度上升到100°C并保持16h以上。灭菌段木温度下降到30°C以下时进行接种,按无菌操作要求,将培养好的菌丝接种在段木两端,轻轻压实,接种后扎紧袋口。接种后进行段木培养,温度22°C~25°C为宜,每天通风一次,保持空气清新。培养期如发现菌段有局部杂菌污染,应及时将污染菌段剔出,另外单独堆放。培养时间40~60天;
[0030]6.灵芝大棚及出芝铁架的建造:按实际场地情况建造灵芝大棚。不同大棚长度在25~30米之间,宽度在30~40米之间,高度均为5米;出芝铁架长度20~25米之间,宽度I~1.8米之间,铁架之间的间隔在0.5~I米之间。
[0031]6.排场时间:4月上旬将段木置入大棚铁架中,用珍珠岩覆盖;
[0032]7.出芝管理:控制透光率为30~60%、温度25~33°C、二氧化碳浓度≤1%,灵芝菌蕾期湿度控制在80~90%、光照3000~5000LUX,灵芝开片期和成熟期湿度控制在75~85%、光照5000~8000Lux ;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0033]8.采集:待菌盖边缘的色泽和中间的色泽相同,菌盖充分展开,边缘的浅白色或浅黄色消失,菌盖呈淡褐色或赤褐色,开始弹射孢子时,即可开始孢子的收集工作,在珍珠岩畦面上铺设2~3层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牛皮纸,仅留芝柄伸出,在出芝铁架的弓形棚架上覆盖雨伞布搭建孢子粉采集棚将整个出芝铁架包覆防止孢子逸出,纸片与雨伞布形成封闭空间,供孢子粉弹射,控制生长环境温度25~33°C、湿度70~80% ;出芝铁架的一端可用弹簧卡条压住布料卡在槽型钢条内,另一端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打开、封闭或半封闭。待孢子弹射完成后,将雨伞布打开,将上面黏附的孢子用刷子刷下,之后握住灵芝伞柄,将灵芝剪下,刷下菌盖上的孢子,最后提起畦面上的纸片,收取所有的孢子粉。并同时收取子实体;
[0034]通过本次实施,得到“仙芝I号”有机原木灵芝子实体4.8万公斤,灵芝孢子粉4.1万公斤;对子实体粗多糖及总三萜进行了测定,含量分别为2.41%和0.81%。
[0035]实施例2:
[0036]1.选择菌种:选用目前普遍采用的赤灵芝品种“日本红芝”,该品种为日本引进;
[0037]2.选址:武义县源口水库现代农业精品园内;
[0038]3.栽培数量:栽培面积100亩左右;
[0039]4.菌丝培养:取由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组成的栽培种培养基,放入接种箱用紫外灯照射灭菌后加入一定量的灭菌蒸馏水,使含水量达到50%左右,之后接种“日本红芝”栽培种。接种后转移至培养室,控制温度24°C~28°C,空气湿度75%以下。培养时间7个月;
[0040]5.段木培养:取白栎原木,按实施例1相同方法进行处理、灭菌及接种、培养操作。培养期间注意控温、通风、增氧、降湿及消毒防杂菌,具体同实施例1,培养时间50~70天;
[0041]6.灵芝大棚及出芝铁架的建造:按实际场地情况建造灵芝大棚,结构参见图1~3。不同大棚长度在20~30米之间,宽度在20~40米之间,高度均为5米;出芝铁架长度16~25米之间,宽度I~1.8米之间,铁架之间的间隔在0.5~I米之间。
[0042]6.排场时间:4月上旬将段木置入大棚铁架中,用珍珠岩覆盖;
[0043]7.出芝管理:参见实施例1 ;[0044]8.采集:按本发明所述的采集技术收集灵芝孢子,并同时收取子实体,参见实施例I ;
[0045]通过本次实施,得到“日本红芝”有机原木灵芝子实体干品3.4万公斤,孢子粉2.7万公斤;子实体多糖含量达1.52%,三萜含量达0.47%。
[0046]实施例3:不同获取技术比较实验
[0047]根据实验条件,分为技术组与对照组。
[0048]技术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获取技术(实施例1)进行灵芝生产环境的控制及孢子的收集;
[0049]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进行灵芝的栽培和孢子收集,具体方式如下所述:菌种、菌丝培养及段木培养均同实施例1。排场前依栽培场地搭建高2.5m~2.8m的棚架,覆盖遮阴网等遮阴材料,棚架四周用遮阴材料围严,棚架下做畦,畦宽1.4m~1.7m,畦高20cm,畦沟宽40cm~50cm。之后将段木排放在畦上,在段木之间填埋泥土。温湿度主要通过喷水和调节遮阴材料控制。在孢子粉弹射期,在整个畦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把泥土与灵芝隔离,薄膜中部剪开围住芝柄,将白卡纸或油光纸围成筒状,以订书机订连,筒径比灵芝盖径大2cm以上,套住灵芝,上盖方形的硬纸板。在此时,为了防止喷水漏到灵芝孢子中,引起孢子结块变质,所以停止喷水降温,主要通过遮阴和地表灌水来控制温度,起效慢,效果较差,且工作量较大,易造成泥土泥泞不方便采收孢子粉,其它实验条件同实施例1相同。栽培数量为1500段。
[0050]实验结果见表1:
[0051]表1:不同获取技术实验结果比较(n=3)
[0052]
【权利要求】
1.一种大田设施化灵芝栽培及灵芝孢子粉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大棚搭建:搭建具有双层棚顶的大棚,内层棚顶覆盖大棚膜、外层棚顶覆盖遮阳网,内层棚顶和外层棚顶均设置洒水喷雾装置,在大棚内畦面上放置多个出芝铁架,所述出芝铁架采用槽型钢条作为骨架,长15~25米、宽I~2米、高10~30厘米,铁架上每隔I~2米用柔性杆材搭成弓形棚架用于支撑孢子粉采集棚棚面,弓形棚架的高度为50~70厘米; (2)移种:将已接种灵芝菌种并发菌的段木移入大棚中,段木置于出芝铁架内,用珍珠岩覆盖形成珍珠岩睦面; (3)出芝管理:采用大棚顶端盖遮阳网控制遮阳度、棚顶冷水喷淋降温,控制透光率为30~60%、温度25~33°C、二氧化碳浓度< 1%,灵芝菌蕾期湿度控制在80~90%、光照3000~5000Lux,灵芝开片期和成熟期湿度控制在75~85%、光照5000~8000Lux ; (4)孢子粉和子实体采集:待芝盖扩展到最大,亮黄色边缘消失时,在珍珠岩畦面上铺设2~3层纸片或薄膜,仅留芝柄伸出,在出芝铁架的弓形棚架上铺设布料搭建孢子粉采集棚,纸片或薄膜与布料形成封闭空间,供孢子粉弹射,控制生长环境温度25~33°C、湿度70~80% ;待孢子粉弹射结束后,收集落在灵芝子实体菌盖、纸片或薄膜、以及布料上的孢子粉,最后进行灵芝子实体采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搭建孢子粉采集棚所使用的布料为雨伞布。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609330SQ201310558173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1日
【发明者】李振皓, 李明焱, 王瑛, 徐靖 申请人: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