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菌种扩大培养基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08阅读:10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茯苓菌种扩大培养基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茯苓扩大菌种培养基及其应用,扩大菌种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淀粉30-50重量份,麦麸15-20重量份,木薯渣20-40重量份,糖厂废糖蜜10-20重量份,磷酸二氢钾5-18重量份,硫酸镁1-3重量份,硫酸亚铁1-3重量份,松木锯末150-200重量份,加水混合使其含水量60-90%,110-125℃蒸汽灭菌,20-30分钟即可接种茯苓菌种。用本发明茯苓扩大菌种培养基种植方法得到的茯苓纯天然,质量上乘,产量高。
【专利说明】一种茯苓菌种扩大培养基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的种植方法,特别是一种茯苓菌种扩大培养基及其应用。【背景技术】
[0002]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别名云苓、松茯苓,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最早的文献记载出自《神农本草经》,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0003]药理功效:传统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最新发现的功效,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0004]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白色丝状物)阶段和菌核阶段。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菌丝从木材表面吸收水分和营养,同时分泌酶来分解和转化木材中的有机质(纤维素),使菌丝蔓延在木材中旺盛生长。第二阶段是菌丝至中后期聚结成团,逐渐形成菌核(亦称结等)。结苓大小与菌种的优劣、营养条件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不同品种的菌种,结苓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的品种栽后3-4个月开始结苓,有些则较慢,需6-7`个月。早熟种栽后9-10个月即可收获,晚熟的品种则需12-14个月。
[0005]茯苓的菌种培养基一般使用马铃薯培养基,目前无论是制种或扩大培养也都使用这种培养基,但是该培养基使用马铃薯的同时,还需要葡萄糖、琼脂等成本较高的原料,这就造成了生产茯苓的综合成本偏高,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茯苓的扩大培养及其应用,为了在培育过程利用较低成本生产出产量高、质量好的茯苓,满足市场上的需要。
[0007]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茯苓的扩大培养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淀粉30-50重量份,麦麸15-20重量份,木薯渣20-40重量份,糖厂废糖蜜10_20重量份,磷酸二氢钾5-18重量份,硫酸镁1-3重量份,硫酸亚铁1-3重量份,松木锯末150-200重量份,加水混合使其含水量60-90%,110-125 °C蒸汽灭菌,20-30分钟,即可接种茯苓菌种。
[0008]所述的淀粉是玉米淀粉、大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或木薯淀粉,或者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淀粉的混合物。
[0009]所述的糖厂废糖蜜可以用红糖或白砂糖替换。
[0010]所述的麦麸可以用花生麸替换。
[0011]以上所述的茯苓扩大培养基的应用,是将松木切成大小0.5-3厘米的碎片,与茯苓扩大培养基混合,110-125°C蒸汽灭菌20-30分钟,摆放在平板上,冷却后将茯苓菌丝接入扩大培养基和松木碎片混合物中培养,在20-28°C的恒温室内培养5-15天,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即可接种到松木中。
[0012]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采用自己经过多年研究的培养基,淀粉30-50重量份,麦麸15-20重量份,木薯渣20-40重量份,糖厂废糖蜜10-20重量份,磷酸二氢钾5-18重量份,硫酸镁1-3重量份,硫酸亚铁1-3重量份,松木锯末150-200重量份,保证扩大菌种的培养。特别是糖厂废糖蜜和木薯渣,是淀粉厂的副产品和废料,含有少量淀粉,可以废物利用,以较低成本生产出产量高、质量好的茯苓,满足市场上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玉米淀粉30重量份,麦麸`15重量份,木薯渣20重量份,糖厂废糖蜜10重量份,磷酸二氢钾5重量份,硫酸镁I重量份,硫酸亚铁I重量份,松木锯末160重量份,加水混合使其含水量60-90%,110-125°C蒸汽灭菌,20-30分钟。与目前文献上公布的马铃薯琼脂的培养基对比的出菌率相同。
[0014]实施例2
马铃薯淀粉40重量份,麦麸15-20重量份,木薯渣20-40重量份,糖厂废糖蜜10-20重量份,磷酸二氢钾5-18重量份,硫酸镁1-3重量份,硫酸亚铁1-3重量份,松木锯末150-200重量份,加水混合使其含水量60-90%,110_125°C蒸汽灭菌,20-30分钟。与目前文献善公布的马铃薯琼脂的培养基对比的出菌率相同。
[0015]实施例3
红薯淀粉20重量份,大米淀粉20重量份,花生麸18重量份,木薯渣30重量份,红糖15重量份,磷酸二氢钾12重量份,硫酸镁2重量份,硫酸亚铁2重量份,松木锯末180重量份,加水混合使其含水量60-90%,110-125°C蒸汽灭菌,20-30分钟。与目前文献上公布的马铃薯琼脂的培养基对比的出菌率相同。
[0016]实施例4
木薯淀粉45重量份,麦麸20重量份,木薯渣35重量份,白砂糖10重量份,磷酸二氢钾17重量份,硫酸镁I重量份,硫酸亚铁3重量份,松木锯末190重量份,加水混合使其含水量60-90%,110-125°C蒸汽灭菌,20-30分钟。与目前文献上公布的马铃薯琼脂的培养基对比的出菌率相同。
[0017]实施例5小麦淀粉20重量份,大米淀粉20重量份,豆柏10份,花生麸10重量份,木薯渣40重量份,红糖11重量份,磷酸二氢钾9重量份,硫酸镁2.5重量份,硫酸亚铁2.5重量份,松木锯末160重量份,加水混合使其含水量60-90%,110-125°C蒸汽灭菌,20-30分钟。与目前文献上公布的马铃薯琼脂的培养基对比的出菌率相同,
实施例6
小麦淀粉10重量份,马铃薯淀粉10份,大米淀粉20重量份,豆柏花生麸15-20重量份,木薯渣20-40重量份,糖厂废糖蜜20重量份,磷酸二氢钾13重量份,硫酸镁2重量份,硫酸亚铁1.5重量份,松木锯末170重量份,加水混合使其含水量60-90%,110_125°C蒸汽灭菌,20-30分钟。与目前文献上公布的马铃薯琼脂的培养基对比的出菌率相同。
[0018] 应用实例
1、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油松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小枝条,直径10厘米以上的松树劈开成6-8片,直径6厘米以下的劈开成2-4片,劈开去除部分树皮而不是全部树皮,经10-20天晒干,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和塑料薄膜防雨。
2、接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沟,沟里的泥土拌好防治白蚁药,摆上松树段,松树段锯开或削开小口,将扩大培养的长满茯苓菌丝的小木片植入在松树段上,植入菌丝的松树段间隔为5-10厘米,木段上方盖上干净的松树碎片或松树干薄片,然后覆土10-15cm,上面搭盖凉棚,保持土壤的温度20-30°C,含水量20-40%。与目前文献善公布的马铃薯琼脂的培养基出菌率相同,接种后8-10个月成熟。得到的茯苓产品菌体近球形,外皮较薄,颜色淡黄色或棕红色。生长旺盛,外表有明显的裂纹。内部苓肉白,浆汁较多-茯茶气味浓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无化肥农药,无重金属,无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目前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有销售,得到市场上的欢迎。
【权利要求】
1.一种茯苓扩大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的原料: 淀粉30-50重量份,麦麸15-20重量份,木薯渣20-40重量份,糖厂废糖蜜10_20重量份,磷酸二氢钾5-18重量份,硫酸镁1-3重量份,硫酸亚铁1-3重量份,松木锯末150-200重量份,加水混合使其含水量60-90%,110-125 °C蒸汽灭菌,20-30分钟,即可接种茯苓菌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扩大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淀粉是玉米淀粉、大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或木薯淀粉,或者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淀粉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扩大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厂废糖蜜可以用红糖或白砂糖替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扩大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麦麸可以用花生麸和豆柏替换。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扩大培养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是将松木切成大小0.5-3厘米的碎片,与茯苓扩大培养基混合,110-125°C蒸汽灭菌20-30分钟,摆放在平板上,冷却后将茯苓菌丝接入扩大培养基和松木碎片混合物中培养,在20-28°C的恒温室内培养5-15天,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即可接 种到松木中。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553830SQ201310575122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陈永林 申请人:陈永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