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幼虫的筛选、和野生放养等步骤;将蝙蝠蛾幼虫在室内饲养一定时间后,筛选出强活力的幼虫的,并优化投放条件,有利于幼虫的入土、取食及定植成活,蝙蝠蛾幼虫的成活率越高,蝙蝠蛾种群的虫口密度就大,可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专利说明】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属于将在室内培育一定时间的蝙蝠蛾幼虫或已人工感染冬虫夏草菌的蝙蝠蛾幼虫放到野外草地生长,进一步繁衍后代作为虫种或最终生长为冬虫夏草药材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0002]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sinensis (Berk.) G.H.Sung et al.]别名虫草,是由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G.H.Sung et al.寄生在蝙幅蛾科H印ialidae蝙蝠蛾属H印ialus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的产量与蝙蝠蛾属昆虫种群数量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蝙蝠蛾属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育受草场植被、可取食的食物种类及数量、土壤质地及结构、环境的温度湿度和自然天敌等多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制约。蝙蝠蛾幼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繁育速率已成为制约青藏高原冬虫夏草产量的关键因素。蝙蝠蛾幼虫定植成活越多虫草产量就越高。本人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小金蝙蝠蛾对温度适应性的机理及耐高温实验种群的诱导研究”(No81173478)的过程中,弄清蝙蝠蛾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发明了本放养方法,本方法有利于蝙蝠蛾幼虫在自然界定植成活。为提高冬虫夏草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在技术存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本发明涉及的蝙蝠蛾幼虫为贡嘎蝙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 S.Q.Fu
&T.F.Huang、小金蝙 fe 蛾 Hepialus xiaojinensis Y.Q.Tu & K.S.Ma> 比如蝙 fe蛾H.biruensis、虫草蝙蝠蛾H.armoricanus,门源蝙蝠蛾H.menyuanicus、斜脉蝙蝠蛾H.0blifurcns、玉树蝙蝠蛾H.yushuensis、拉脊蝙蝠蛾H.1agii和蒲氏钩蝙蝠蛾Thitarodes pui等中的任意一`种。
[0004]本方法具有包括以下内容:
[0005]I)选择冬虫夏草原生地域:应选择在海拔3600-4800米,土壤质地疏松,有较好的通透性,且富含腐殖质,土层厚度在12-35厘米为宜。有蝙蝠蛾或虫草分布为最佳。植被应有松草、禾草、茅草、苔草、珠芽寥、圆穗寥等植物为主,复盖度应达50%~100%为宜。
[0006]2)强活力幼虫的培育:将蝙蝠蛾初孵幼虫,饲养在含有切成0.8-1厘米大小的新鲜饲料、适量经灭菌的土壤基质和适当水分的养虫盒内,在10-15°C的条件下,饲养30-90天,幼虫达2龄或3龄即可。此时的幼虫比初孵幼虫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对幼虫的入土、取食及定植成活等都十分有利。
[0007]3)幼虫放养的时间:幼虫放出一般在秋末的9月中旬-10月下旬和春末夏初土壤解冻后的4月中旬-5月下旬,72h内土壤温度日平均温度8-10°C,为放出的最佳时间。或当幼虫成功感染冬虫夏草菌后放出为感菌幼虫最适宜放出时间。
[0008]4)幼虫的放养方法:对于土壤质地疏松、草土层较厚、人踩踏感觉有弹性的草地可将幼虫连同基质、饲料一起,直接放在草层表面,按每平方米放20-30条幼虫。幼虫刚放出时,用遮阳网盖住放虫处,避免阳光直射,待幼虫入土后,即可揭去。幼虫全部进入草土层中,一般需要4-24小时。对于土壤质地较为紧密的草地可在草层表面挖宽6-8厘米,深3-4厘米的小沟,将幼虫与基质、饲料一起放入沟中,再用挖出的土壤回填盖住基质饲料等即可。沟间距50-60厘米为宜。[0009]72h内土壤温度日平均温度8_10°C,投放后5天内的土壤湿度为70_80%,虫龄为2或3龄,幼虫投放深度3-4cm
[0010]5)放养草地的管理:幼虫入土后5天内,每天喷水1-5次,保持土壤湿度70-80%,以防幼虫脱水死亡;在生长过程中,要防止牛、羊和马等大型动物对草地的践踏;在每年
9-10月将草地当年生长的草,从表土层以上全部割掉,有利于来年长新草,供幼虫取食,这同时有利于蝙蝠蛾成虫羽化、交尾和虫草采收。
[0011]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将蝙蝠蛾初孵幼虫,在室内饲养一定时间后,筛选出强活力的幼虫的,并优化投放条件,有利于幼虫的入土、取食及定植成活,蝙蝠蛾幼虫的成活率越高,蝙蝠蛾种群的虫口密度就大,可提高冬虫夏草的产量。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例I投放前强活力幼虫筛选方法的的考察
[0013]为了得到健壮的幼虫,在幼虫投放前需要对幼虫进行筛选;经过考察发现将环境温度降至5°C以下时,就有部分幼虫处于制动蛰伏状态,在温度低于0°C以下时幼虫则处于休眠状态;经过对比实验发现,处于类似休眠的幼虫的活力不如在该温度仍然比较繁盛的幼虫。
[0014]将蝙蝠蛾初孵幼虫,饲养在含有切成0.8-1厘米大小的新鲜饲料、适量经灭菌的土壤基质和适当水分的养虫盒内,在10-15°C的条件下,饲养30-90天,幼虫达2龄或3龄即可。此时的幼虫比初孵幼虫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对幼虫的入土、取食及定植成活等都十分有利。选择冬虫夏草寄主幼虫5000条,分为5组,分别置于1°C、2°C、3°C、4°C和5°C的条件下饲喂,饲喂的时间是24h,筛选20h后仍然繁盛(仍然取食、对其他幼虫具有攻击性)的幼虫。
[0015]于8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野外投放;选择当时土壤平均温度为6_12°C的时间,为投放时间点;投放面积为1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放幼虫30头,共计投放幼虫300条。方法为:将幼虫、饲料及基质一起直接放在草土层表面,投放深度为距离水平地面0cm(即直接放置在地表);而3-5cm所述放置深度是在地表挖掘该深度的沟槽,将幼虫放置在沟槽中,同时上面覆盖草皮和基质,让幼虫自己寻找栖身处,其上用遮阳网盖住,24小时后,幼虫全部钻入1-2厘米草层中,揭去遮阳网。然后,每天上午喷水1-2次,连续喷5天,分别控制土壤湿度为60-80%。在以后近3年的生长过程中,用网围栏将放虫地块圈围,避免牛、马和羊等大型牲畜的践踏。统计3、6个月后的存活率。具体如表1所示。
[0016]表1不同筛选条件的幼虫数量及存活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1)筛选出2-4龄感染中华被毛孢菌或没有感染中华被毛孢菌的强活力蝙蝠蛾幼虫,在当年4-5月或8-10月,在投放后72h内土壤平均温度4-12°C时间段投放到冬虫夏草原生地内; 2)投放后5日内,对地表浇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0-90%; 3)在投放后3年内控制投放地域的环境,避免家畜、鼠类对投放地面的破坏。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所述的原生地内,挖掘l_7cm的沟槽,将蝙蝠蛾幼虫放置在沟槽内,上面覆盖草皮类的基质。
3.据权利要求2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生地内,挖掘深3-4厘米的沟槽,宽6-8厘米,沟间距为50厘米将蝙蝠蛾幼虫放置在沟槽内,上面覆盖草皮类的基质。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土壤平均温度为8-10°C。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0-90%。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蝙蝠蛾幼虫投放的24h内应当设置遮阳网,避免蝙蝠蛾幼虫被阳光直射。`
7.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幼虫的野外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在蝙蝠蛾幼虫投放到冬虫夏草原生地内以前,筛选出2-4龄感染中华被毛孢菌或没有感染中华被毛孢菌的强活力蝙蝠蛾幼虫,挑选的标准是将蝙蝠蛾幼虫至于2-4°C条件下,饲喂,在饲喂20h后,挑选任然繁盛的蝙蝠蛾幼虫作为强活力蝙蝠蛾幼虫。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548779SQ201310574874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涂永勤, 张德利, 陈仕江, 尹定华, 李黎 申请人:重庆市中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