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7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通过将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上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下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上缘纲与上起网纲一端连接,上起网纲另一端连接在绞网机上;下缘纲与下起网纲一端连接,所述下起网纲另一端与滚筒连接。本发明通过撑杆固定装置应用于秋刀鱼舷提网设计,并且网具改进为近似椭圆形,在相对船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最大化增加了舷提网扫海面积,提高了秋刀鱼捕捞产量。
【专利说明】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渔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
【背景技术】
[0002]秋刀鱼舷提网(Stick-heldnet)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由于其渔具操作简单、迅速得到推广与应用。目前,在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从事秋刀鱼渔业生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韩国、我国台湾省和我国大陆,所用网具是在日本近海秋刀鱼舷提网网具网型的基础上放大了尺寸,虽然使用了更大的渔船,但网具上纲长度也一般不超过60m,同时,由于公海海域秋刀鱼集群和资源密度相对近海较小,造成了现有在原近海舷提网网具网型的基础上设计的网具,在公海秋刀鱼生产过程中,网具水中覆盖面积较小,诱集鱼类容易逃逸,造成单网次捕捞产量较低,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旨在解决现有网具相对覆盖面积小、鱼类容易逃遁、捕捞产量低的问题。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包括设于船侧舷的滚筒,设有船侧舷的第一和第二撑杆,上纲,下纲,网衣,上起网纲,下起网纲,以及绞网机;所述上纲包括上缘纲,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上缘纲上的浮子;所述下纲包括下缘纲,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下缘纲上的沉子;所述网衣包括左侧网衣、右侧网衣、主网衣、上缘网衣以及下缘网衣;其中,
[0005]所述上缘网衣连接在上缘纲上,所述下缘网衣连接在下缘纲上,所述上缘网衣和下缘网衣之间设有主网衣,所述主网衣与上缘网衣相邻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网衣和右侧网衣,所述左侧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所述右侧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所述上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所述下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所述上缘纲与上起网纲一端连接,所述上起网纲另一端连接在绞网机上;所述下缘纲与下起网纲一端连接,所述下起网纲另一端与滚筒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还包括左侧网纲和右侧网纲,其中,左侧网纲一端连接在上纲,另一端连接在下纲,且所述左侧网纲与左侧网衣远离主网衣方向一侧连接;所述右侧网纲一端连接在上纲,另一端连接在下纲,且所述右侧网纲与右侧网衣远离主网衣方向一侧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还包括卸扣,其中,所述上起网纲一端通过卸扣连接在上缘纲上,所述下起网纲通过卸扣连接在下缘纲上。
[0008]优选地,所述上缘纲为两根长300m、直径分别为50mm和15mm的尼龙绳,其中,直径为15mm的尼龙绳上每隔300mm系一浮子,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上连接上缘网衣、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所述上缘纲的两个尼龙绳之间每隔300mm用黑油绳重合分档扎缚。[0009]优选地,所述浮子为外径为120mm的圆柱形泡沫塑料浮子。
[0010]优选地,所述下缘纲为三根长260m、直径分别为30mm、15mm、15mm的尼龙绳,其中,所述下缘纲的两根15mm的尼龙绳构成沉子纲,所述沉子纲上每隔200mm系一沉子;所述下缘纲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上连接下缘网衣、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0011]优选地,所述沉子为重150g的铅沉子。
[0012]优选地,所述左侧网纲为一根长50m、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所述右侧网纲为一根长50m、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
[0013]优选地,所述上缘网衣的网线直径为2mm、网孔直径为30mm,所述上缘网衣以
0.47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上缘纲上;
[0014]所述下缘网衣的网线直径为4mm、网孔直径为120mm,所述下缘网衣以0.416的缩
结系数装配在下缘纲上;
[0015]所述主网衣的网线直径为1.5mm、网孔直径为24mm ;
[0016]所述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的网线直径为2mm、网孔直径为30mm,所述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以0.41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下缘纲以及下缘纲上。
[0017]优选地,所述上起网纲和下起网纲均为纲丝绳。
[0018]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通过将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上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下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上缘纲与上起网纲一端连接,上起网纲另一端连接在绞网机上;下缘纲与下起网纲一端连接,所述下起网纲另一端与滚筒连接。本发明通过撑杆固定装置应用于秋刀鱼舷提网设计,并且网具改进为近似椭圆形,在相对船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最大化增加了舷提网扫海面积,提高了秋刀鱼捕捞产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包括设于船侧舷的滚筒I,设有船侧舷的第一和第二撑杆2,上纲3,下纲4,网衣,上起网纲61,下起网纲62,以及绞网机7 ;所述上纲3包括上缘纲31,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上缘纲31上的浮子32 ;所述下纲4包括下缘纲41,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下缘纲41上的沉子42 ;所述网衣包括左侧网衣51、右侧网衣52、主网衣53、上缘网衣54以及下缘网衣55 ;其中,
[0023]所述上缘网衣54连接在上缘纲31上,所述下缘网衣55连接在下缘纲41上,所述上缘网衣54和下缘网衣55之间设有主网衣53,所述主网衣53与上缘网衣54相邻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网衣51和右侧网衣52,所述左侧网衣51连接在上缘纲31和下缘纲41上,所述右侧网衣52连接在上缘纲31和下缘纲41上;所述上缘纲3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2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所述下缘纲4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2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所述上缘纲31与上起网纲61 —端连接,所述上起网纲61另一端连接在绞网机7上;所述下缘纲41与下起网纲62 —端连接,所述下起网纲62另一端与滚筒I连接。
[002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还包括卸扣(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上起网纲61 —端通过卸扣连接在上缘纲31上,所述下起网纲62通过又一卸扣连接在下缘纲41上。
[002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上缘纲31为两根长300m、直径分别为50mm和15mm的尼龙绳,其中,直径为15mm的尼龙绳上每隔300mm系一浮子32,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上连接上缘网衣54、左侧网衣51以及右侧网衣52 ;所述上缘纲31的两个尼龙绳之间每隔300mm用黑油绳重合分档扎缚。
[002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浮子32为外径为120mm的圆柱形泡沫塑料浮子。
[002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下缘纲41为三根长260m、直径分别为30mm、15mm、15mm的尼龙绳,其中,所述下缘纲41的两根15mm的尼龙绳构成沉子纲,所述沉子纲上每隔200mm系一沉子42 ;所述下缘纲41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上连接下缘网衣55、左侧网衣51以及右侧网衣52。更具体的,沉子42为重150g的铅沉子。
[002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上缘网衣54的网线直径为2mm、网孔直径为30mm,所述上缘网衣54以0.47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上缘纲31上;所述下缘网衣55的网线直径为4mm、网孔直径为120mm,所述下缘网衣55以0.41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下缘纲41上;所述主网衣53的网线直径为1.5mm、网孔直径为24_ ;所述左侧网衣51以及右侧网衣52的网线直径为2mm、网孔直径为30mm,所述左侧网衣51以及右侧网衣52以0.41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下缘纲41以及下缘纲41上。
[002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上起网纲61和下起网纲62均为纲丝绳。所述滚筒I设于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之间。
[0030]在本发明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秋刀鱼的趋光性,利用船两侧的集鱼灯装置将秋刀鱼诱集成群,然后相继关闭集鱼灯将鱼群诱集到舷提网内,收上起网纲61、下起网纲62将鱼群赶至船侧舷处,利用吸鱼泵将鱼群吸至甲板上,达到捕捞的目的。捕捞作业时先将撑杆2撑至一定角度,然后将网具放下水里,开始利用水流作用将网具撑开,然后利用绞力作用将网具完全撑开。收网时,利用绞网机7和舷侧舷的滚筒I将网具进一步收缩至船侧舷处,利用吸鱼泵将鱼群吸至甲板上,再重复放网、起网过程。
[0031 ] 相比现常用的船侧舷式秋刀鱼舷提网,本发明将撑杆固定装置应用于秋刀鱼舷提网设计,扩大了网具的扫海面积,还对现有网具进行了改进,将长方形舷提网网具改进为近似椭圆形网具,明显增加了舷提网扫海面积,可以提高秋刀鱼捕捞产量。
[0032]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增加下纲下沉深度,增大网具扩张面积,并减少网具阻力,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还包括左侧网纲81和右侧网纲82,其中,左侧网纲81 —端连接在上纲31,另一端连接在下纲41,且所述左侧网纲81与左侧网衣51远离主网衣53方向一侧连接;所述右侧网纲82 —端连接在上纲31,另一端连接在下纲41,且所述右侧网纲82与右侧网衣52远离主网衣53方向一侧连接。
[003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左侧网纲81为一根长50m、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所述右侧网纲82为一根长50m、直径为30mm (烦请补充)的尼龙绳。
[0034]相比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5](I)本发明通过将撑杆固定装置应用于秋刀鱼舷提网设计,扩大了网具的扫海面积。
[0036](2)本发明将网具改进为近似椭圆形,进一步增加了网具扫海面积,提高秋刀鱼捕
捞产量。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船侧舷的滚筒,设有船侧舷的第一和第二撑杆,上纲,下纲,网衣,上起网纲,下起网纲,以及绞网机;所述上纲包括上缘纲,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上缘纲上的浮子;所述下纲包括下缘纲,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下缘纲上的沉子;所述网衣包括左侧网衣、右侧网衣、主网衣、上缘网衣以及下缘网衣;其中, 所述上缘网衣连接在上缘纲上,所述下缘网衣连接在下缘纲上,所述上缘网衣和下缘网衣之间设有主网衣,所述主网衣与上缘网衣相邻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网衣和右侧网衣,所述左侧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所述右侧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所述上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所述下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侧舷方向一端上;所述上缘纲与上起网纲一端连接,所述上起网纲另一端连接在绞网机上;所述下缘纲与下起网纲一端连接,所述下起网纲另一端与滚筒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还包括左侧网纲和右侧网纲,其中,左侧网纲一端连接在上纲,另一端连接在下纲,且所述左侧网纲与左侧网衣远离主网衣方向一侧连接;所述右侧网纲一端连接在上纲,另一端连接在下纲,且所述右侧网纲与右侧网衣远离主网衣方向一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还包括卸扣,其中,所述上起网纲一端通过卸扣连接在上缘纲上,所述下起网纲通过卸扣连接在下缘纲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缘纲为两根长300m、直径分别为50mm和15mm的尼龙绳,其中,直径为15mm的尼龙绳上每隔300mm系一浮子,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上连接上缘网衣、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所述上缘纲的两个尼龙绳之间每隔300_用黑油绳重合分档扎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为外径为120mm的圆柱形泡沫塑料浮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缘纲为三根长260m、直径分别为30mm、15mm、15mm的尼龙绳,其中,所述下缘纲的两根15mm的尼龙绳构成沉子纲,所述沉子纲上每隔200mm系一沉子;所述下缘纲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上连接下缘网衣、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为重150g的铅沉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网纲为一根长50m、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所述右侧网纲为一根长50m、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缘网衣的网线直径为2mm、网孔直径为30mm,所述上缘网衣以0.47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上缘纲上; 所述下缘网衣的网线直径为4mm、网孔直径为120mm,所述下缘网衣以0.41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下缘纲上; 所述主网衣的网线直径为1.5mm、网孔直径为24_ ; 所述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的网线直径为2mm、网孔直径为30mm,所述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以0.41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下缘纲以及下缘纲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起网纲和下起网纲均 为纲丝绳。
【文档编号】A01K73/02GK103798194SQ201410051847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4日
【发明者】花传祥, 朱清澄, 许巍, 张衍栋, 张孝民, 孙栋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