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002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农业生产工具,具体为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XY型育秧盘是两层盘(即公盘和母盘),使用时Y盘置于X盘下方;X盘的胚窝底部设有胚窝底孔;Y盘的胚窝底部设有胚窝小吸孔;XY型育秧盘插秧机由拖泥船和四根立柱支架构成基本框架,立柱支架之间设秧钎横条和秧钎,秧钎上端与秧钎杠杆活动连接,秧钎杠杆后端设有弹力件。这种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下层盘底孔小,秧苗根部集中向下生长,便于取出和切除秧苗多余根部;秧苗根部生长空间大,长势好,发苗快,秧苗成熟后取盘切除多余根部,取盘快、秧苗重量轻,秧苗随盘一起运输,运输方便,秧苗不散、不掉;只需将Y盘取下即可放置到插秧机上使用,不窜根,插秧迅速,不易伤苗。
【专利说明】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
【背景技术】
[0002]水稻插秧机的运行一般含有以下动作:取苗,分苗,插苗;育秧盘播种密度低,会造成秧苗不成块,在搬运至田间和插秧机上时,秧苗易分散、断裂、洒落,不利于插秧机取苗;育秧盘播种密度高,秧苗根系错中交织,在插秧机取苗和分苗时难度大,成功率低,且易在取苗时伤苗,最终造成断行、死窝、缺窝现象。
[0003]中国专利CN 103283529 A (公布号)公开了一种双层水稻育秧盘,育秧盘的第一层(下层)为固定形状的多胚窝塑料层,第二层(上层)为水稻育秧苗的根基连接聚乙稀薄膜层,聚乙稀薄膜层对应塑料层的胚窝部位开有圆孔,相邻圆孔间有多针孔构成的连接线。其说明书第7段中说明了其聚乙稀薄膜层上的大圆孔和小圆孔的作用:大圆孔成为第一层多胚窝塑料层上每个胚窝的朝外开口……种芽也从大圆孔伸出;在育种成秧后,聚乙稀薄膜层并不能继续存在于第一层的多胚窝塑料层上,而上存在于秧苗集合的根基块上,这时聚乙稀薄膜层成为秧苗集合块的连接基体,使秧苗集合块不易烂散……,在大圆孔间的最短连接线上,这些排列的小圆孔构成了最脆弱的防线,只要被插秧机械手稍为压迫这条防线即刻被瓦解拆开。其中表明聚乙稀薄膜层覆盖在多胚窝塑料层,在育秧成熟后,秧苗和聚乙稀薄膜层一起与多胚窝塑料层分离,由于秧盘的多胚窝使得秧苗根系分开,易于插秧机分苗;聚乙稀薄膜层起到连接秧苗作用,同时在插秧机取苗时,聚乙稀薄膜层破裂。
[0004]上述对比文件秧苗依然需要从秧盘上取下,多胚窝塑料层胚窝做大了育苗密度太低,胚窝做小了影响秧苗的根系生长;聚乙稀薄膜层起到的聚块连接效果很有限,且断裂的聚乙稀薄膜容易掉落在水稻田中,造成白色污染。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育秧盘秧苗窜根、插秧机取苗、分苗、插秧深度等缺点,提供一种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XY型育秧盘,包括方形的盘体和盘体上的秧盘加强筋,盘体上还设有均匀分布的胚窝;该XY型育秧盘分为X盘和Y盘,使用时Y盘置于X盘下方;X盘的胚窝底部设有胚窝底孔;Y盘的胚窝底部设有胚窝小吸孔;胚窝的上部开口面积大于胚窝底孔面积,胚窝底孔面积大于胚窝小吸孔面积。
[0007]胚窝为正方体或圆台体。
[0008]胚窝上部开口面积为8~10 cm2,胚窝底孔面积为6~8 cm 2,胚窝小吸孔的孔径为
0.1~0.3 cm,胚窝深度为0.8~1.2 cm。
[0009]XY型育秧盘插秧机,它 由拖泥船和四根立柱支架构成基本框架,在拖泥船中部的两根立柱支架之间设有两根秧钎横条,秧钎横条上设有秧钎管套,秧钎管套中设有竖直的秧钎,秧钎上端与秧钎杠杆活动连接,秧钎杠杆后端与拖泥船尾部之间设有弹力件。
[0010]秧钎横条上设有四个秧钎管套,秧钎横条的上方设有平行于秧钎横条的限位横条。
[0011]秧钎下端设有秧钎软椎头,秧钎软椎头是前端圆滑的具有弹性的锥形体。
[0012]秧钎杠杆上设有与其垂直的、三根相互平行的杠杆同步横条;前端的杠杆同步横条上设有拉绳,中间的杠杆同步横条上设有杠杆横条轴承,杠杆横条轴承的外套与立柱支架之间的横杆连接,秧钎杠杆通过后端的杠杆同步横条连接弹力件。
[0013]在拖泥船上的四根立柱支架之间设有两块秧盘框载板,两块秧盘框载板之间设有秧盘框滑绳,秧盘框载板和秧盘框滑绳上放置有秧盘框;秧盘框含有两个承载育秧盘的正方形的秧盘框边条,秧盘框边条内部设有秧盘框加强筋,两个秧盘框边条之间设有秧盘框操作柄,秧盘框边条下面设有秧盘框滑齿,秧盘框滑齿与秧盘框载板和秧盘框滑绳活动连接。
[0014]XY型育秧盘在秧苗成熟后分离X盘与Y盘,秧盘框的秧盘框边条中放入带有秧苗的X盘,秧盘框加强筋处于X盘的胚窝间隔中,调整秧盘框滑齿与秧盘框滑绳的位置,使得胚窝处于秧钎正下方。
[0015]秧种在X盘的胚窝中开始发育,根部长出后从X盘的胚窝底孔和Y盘的胚窝小吸孔中进入秧苗床的土壤中,保证秧苗各窝不窜根,根部生长空间大,根部统一从胚窝小吸孔中向下生长,在秧苗成熟后其多余根部便于切除;秧盘加强筋保证了育秧盘的强度;胚窝的上部开口面积大于胚窝底孔面积,保证了取出秧盘后秧苗能在胚窝中保持和固定,同时可以将秧苗从胚窝底孔中插下。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种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采用双层育秧盘,育秧盘中设有独立的多`个胚窝,胚窝下设有底孔;下层盘底孔小,秧苗根部集中向下生长,还便于取出整体秧盘和切除秧苗多余根部,上层盘底孔稍大,在分离下层盘后可将秧苗从底孔直接插入到水田中;秧苗根部生长空间大,长势好,发苗快,秧苗成熟后取盘可以顺便将多余根部一刀割掉,取盘快、秧苗重量轻,秧苗随盘一起运输,运输方便,秧苗不散、不掉;只需将Y盘取下即可放置到插秧机上使用,不窜根,插秧迅速,不易伤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的X盘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的Y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剂面不意图;
图4为图2的A-A’剂面不意图;
图5为本发明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的XY型育秧盘插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的秧盘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仰视图;
图中,1-拖泥船,2-踏板,3-立柱支架,4-秧钎横条,5-限位横条,6-秧盘框载板,7-秧钎孔,8-秧钎管套,9-秧钎,10-秧钎软椎头,11-转角连接条,12-秧钎杠杆,13-杠杆横条轴承,14-杠杆同步横条,15-弹力件,16-拉绳,17-秧盘框操作柄,18-秧盘框边条,19-秧盘框加强筋,20-秧盘框滑齿,21-秧盘框滑绳,22-秧盘框,23-秧盘加强筋,24-胚窝,25-胚窝底孔,26-胚窝小吸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说明。
[0019]XY型育秧盘,包括方形的盘体和盘体上的秧盘加强筋23,盘体上还设有均匀分布的胚窝24 ;该XY型育秧盘分为X盘和Y盘,使用时Y盘置于X盘下方;X盘的胚窝24底部设有胚窝底孔25 ;Y盘的胚窝24底部设有胚窝小吸孔26 ;胚窝24的上部开口面积大于胚窝底孔25面积,胚窝底孔25面积大于胚窝小吸孔26面积。
[0020]胚窝24为正方体或圆台体。
[0021]胚窝24上部开口面积为9 cm2,胚窝底孔25面积为6.25 cm 2,胚窝小吸孔26的孔径为0.2 cm,胚窝24深度为1.0 cm。
[0022]XY型育秧盘插秧机,它由拖泥船I和四根立柱支架3构成基本框架,在拖泥船I中部的两根立柱支架3之间设有两根秧钎横条4,秧钎横条4上设有秧钎管套8,秧钎管套8中设有竖直的秧钎9,秧钎9上端通过转角连接条11与秧钎杠杆12活动连接,秧钎杠杆12后端与拖泥船I尾部之间设有弹力件15。
[0023]秧钎横条4上设有四个秧钎管套8,秧钎横条4的上方设有平行于秧钎横条4的限位横条5。
[0024]秧钎9下端设有秧钎软椎头10,秧钎软椎头10是前端圆滑的具有弹性的锥形体。
[0025]秧钎杠杆12上设有与其垂直的、三根相互平行的杠杆同步横条14 ;前端的杠杆同步横条14上设有拉绳16,中间的杠杆同步横条14上设`有杠杆横条轴承13,杠杆横条轴承13的外套与立柱支架3之间的横杆连接,秧钎杠杆12通过后端的杠杆同步横条14连接弹力件15。
[0026]在拖泥船I上的秧钎9正下方设有秧钎孔7,拖泥船I在秧钎孔7前面的中部设有承载操作者的踏板2。
[0027]在拖泥船I上的四根立柱支架3之间设有两块秧盘框载板6,两块秧盘框载板6之间设有秧盘框滑绳21,秧盘框载板6和秧盘框滑绳21上放置有秧盘框22 ;秧盘框22含有两个承载育秧盘的正方形的秧盘框边条18,秧盘框边条18内部设有秧盘框加强筋19,两个秧盘框边条18之间设有秧盘框操作柄17,秧盘框边条18下面设有秧盘框滑齿20,秧盘框滑齿20与秧盘框载板6和秧盘框滑绳21活动连接。
[0028]XY型育秧盘在秧苗成熟后分离X盘与Y盘,秧盘框22的秧盘框边条18中放入带有秧苗的X盘,秧盘框加强筋19处于X盘的胚窝24间隔中,调整秧盘框滑齿20与秧盘框滑绳21的位置,使得胚窝24处于秧钎9正下方。
[0029]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的使用方法:
在Y盘胚窝24底部铺洒0.5^1 mm厚的细土或锯木粉等隔层,再将X盘放置在Y盘上,且把X盘的胚窝24插入Y盘胚窝24中,在X盘的胚窝24中施腐热的有机肥底肥,如油饼等,和适当的N、P、K混合化肥、微肥,施肥总量占胚窝24体积60%左右,再在底肥上铺洒少量细土,在细土上播种,每胚窝24播种2~3粒,再在种子上铺洒细土,勿使种子暴露。
[0030]将组合的X盘和Y盘移到苗床上,苗床分为水田和旱田两种,在秧盘上覆盖地膜和拱膜,并适时补水,保持秧盘湿润。[0031]待秧苗出土 95%揭开地膜,注意保持秧苗和苗床的温度、水分,并在适时进行施肥、防虫、除草,到秧苗成熟。
[0032]秧苗成熟后,揭开拱膜,微微提起组合的X盘和Y盘,用刀将Y盘胚窝小吸孔26以下多余根部切除,这样秧苗搬运重量轻,不易散落和斜倒。
[0033]XY型育秧盘上插秧机时,先取下Y盘,将秧盘框边条18中放置好X盘和秧苗,调整秧盘框滑齿20与秧盘框滑绳21的位置,使得胚窝24处于秧钎9正下方;拉下拉绳16,秧钎9 一齐向下插入,经过育秧盘的秧苗窝胚24将秧苗从育秧盘、秧钎孔7中插下,秧钎软椎头10仿若人的手指,具有弹力,不伤秧苗;当秧钎9带着秧苗插入水田的合适深度时,秧钎杠杆12接触到限位横条5,秧钎9停止向下移动,松开拉绳16,由于弹力件15的作用,秧钎9回复到高位。此时通过秧盘框操作柄17移动秧盘框22,秧盘框滑齿20在秧盘框滑绳21上移动一齿,秧盘框22相对秧钎9移动一胚窝24距离;同时通过外部牵引装置拉动XY型育秧盘插秧机行进秧苗行距,再次拉下拉绳16,即可实现连续自动插秧,直到秧盘框22中的两盘秧苗耗尽,再更换育有秧 苗的X盘即可。
【权利要求】
1.XY型育秧盘,包括方形的盘体和盘体上的秧盘加强筋(23),其特征是:所述的盘体上还设有均匀分布的胚窝(24);该XY型育秧盘分为X盘和Y盘,使用时Y盘置于X盘下方;所述的X盘的胚窝(24)底部设有胚窝底孔(25);所述的Y盘的胚窝(24)底部设有胚窝小吸孔(26);所述的胚窝(24)的上部开口面积大于胚窝底孔(25)面积,胚窝底孔(25)面积大于胚窝小吸孔(26)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Y型育秧盘,其特征是:所述的胚窝(24)为正方体或圆台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Y型育秧盘,其特征是:所述的胚窝(24)上部开口面积为,8^10 cm2,胚窝底孔(25)面积为6~8 cm 2,胚窝小吸孔(26)的孔径为0.f 0.3 cm,胚窝(24)深度为 0.8~1.2 cm。
4.XY型育秧盘插秧机,它由拖泥船(I)和四根立柱支架(3)构成基本框架,其特征是:在拖泥船(I)中部的两根立柱支架(3)之间设有两根秧钎横条(4),秧钎横条(4)上设有秧钎管套(8),秧钎管套(8)中设有竖直的秧钎(9),秧钎(9)上端与秧钎杠杆(12)活动连接,秧钎杠杆(12 )后端与拖泥船(I)尾部之间设有弹力件(15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Y型育秧盘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秧钎横条(4)上设有四个秧钎管套(8),秧钎横条(4)的上方设有平行于秧钎横条(4)的限位横条(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Y型育秧盘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秧钎(9)下端设有秧钎软椎头(10),秧钎软椎头(10)是前端圆滑的具有弹性的锥形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Y型育秧盘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秧钎杠杆(12)上设有与其垂直的、三根相互平行 的杠杆同步横条(14);前端的杠杆同步横条(14)上设有拉绳(16),中间的杠杆同步横条(14)上设有杠杆横条轴承(13),杠杆横条轴承(13)的外套与立柱支架(3)之间的横杆连接,秧钎杠杆(12)通过后端的杠杆同步横条(14)连接弹力件(1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Y型育秧盘插秧机,其特征是:在拖泥船(I)上的四根立柱支架(3)之间设有两块秧盘框载板(6),两块秧盘框载板(6)之间设有秧盘框滑绳(21),秧盘框载板(6)和秧盘框滑绳(21)上放置有秧盘框(22);所述的秧盘框(22)含有两个承载育秧盘的正方形的秧盘框边条(18),秧盘框边条(18)内部设有秧盘框加强筋(19),两个秧盘框边条(18)之间设有秧盘框操作柄(17),秧盘框边条(18)下面设有秧盘框滑齿(20),秧盘框滑齿(20 )与秧盘框载板(6 )和秧盘框滑绳(21)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XY型育秧盘及其插秧机,其特征是:所述的XY型育秧盘在秧苗成熟后分离X盘与Y盘,秧盘框(22)的秧盘框边条(18)中放入带有秧苗的X盘,秧盘框加强筋(19 )处于X盘的胚窝(24)间隔中,调整秧盘框滑齿(20 )与秧盘框滑绳(21)的位置,使得胚窝(24)处于秧钎(9)正下方。
【文档编号】A01G9/10GK103858701SQ201410127468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日
【发明者】王懋廉 申请人:王懋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