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虫胺和二嗪磷的农药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72阅读:1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噻虫胺和二嗪磷的农药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噻虫胺和二嗪磷农药颗粒剂,有效成分由噻虫胺、二嗪磷和腐殖酸组成。其中噻虫胺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2%,二嗪磷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5%~5%,腐植酸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5%。经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和大田药效试验证明,本发明对甘蔗螟虫的防效显著,能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了药效的持续时间,且能够克服单剂容易产生抗性的缺点。
【专利说明】一种含噻虫胺和二嗪磷的农药颗粒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增效组合物,具体是含噻虫胺和二嗪磷的农药颗粒剂。

【背景技术】
[0002] 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为了省工、省本,蔗农大面积减少新植蔗而不 断扩大宿根蔗面积,且宿根蔗年限也逐年延长,因此害虫对甘蔗的为害也愈来愈重,其中蔗 螟对甘蔗的危害尤为突出。蔗螟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都有危害,苗期为害生长点造成枯心苗, 枯心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50%以上,中后期钻蛀为害蔗茎,破坏蔗茎组织,阻碍 甘蔗生长,引起风折,降低产量和糖分。
[0003] 特丁硫磷是防治甘蔗螟虫比较理想的药剂,但因产品高毒,在使用过程常有中毒 事件发生,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安全和环境安全,国家对高毒农药采取进一步禁限 用管理措施,规定2011年10月31日起,撤销特丁硫磷农药的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停止生 产;自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销售和使用。特丁硫磷禁生产和使用后,甘蔗虫害尤其是 甘蔗螟虫变得日趋严重。
[0004]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 树上的飞虱、蚜虫、叶蝉、蓟马等刺吸式、锉吸式口器害虫,目前已有将其应用于防治甘蔗螟 虫的报道,如杨卫斌、谭贤勇等人发表的《0. 06%噻虫胺药肥混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初报》 证明了 0. 06%噻虫胺药肥混剂防治甘蔗螟虫,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
[0005] 二嗪磷,是有机磷杀虫剂,能够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合成,有触杀、胃毒作 用,内吸效果较差,对鳞翅目、同翅目等多种害虫有较好的防效,主要应用于小麦、花生、蔬 菜上等作物上小地老虎、蛴螬、蝼蛄地下害虫的防治。
[0006] 腐植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复杂,具有离子交换、螯合、絮凝和 溶胶等功能,在农业上具有改良土壤、刺激生长、增强抗逆、改善品质的作用。河南医科大学 的白燕、陈琼宇等人发表的《几种常用农药与黄腐酸的急性联合毒性实验》指出黄腐酸与多 种农药混合使用能减少农药用药量,延长药效持续时间,同时能减少其对哺乳类动物的毒 性。
[0007] 以噻虫胺、二嗪磷和腐植酸三者为有效成分的杀虫组合物,用于甘蔗螟虫的防治 应用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噻虫胺、二嗪磷和腐植酸进行合理混配获得杀虫组合物, 协同增效明显,用于甘蔗螟虫的防治,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降低农 药对哺乳动物的毒性。
[0009]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以噻虫胺、二嗪磷和腐 植酸为有效成分的农药颗粒剂,噻虫胺在颗粒剂的重量百分比为〇. 5%?5%,二嗪磷在颗 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〇. 5 %?8 %,腐植酸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 5 %?10 %。噻 虫胺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0. 5%?2%,二嗪磷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优选 为1. 5%?5%,腐植酸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1 %?5%。
[0010] 本发明所制备的农药颗粒剂,使用的辅助剂包括粘结剂、润湿剂、缓释剂、分散剂、 载体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 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0011] 本发明有如下显著效果和优点,通过噻虫胺、二嗪磷、腐植酸三者合理混配的农药 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效显著,能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了药效的持续时间,降低了农药毒 性,且能够克服单剂容易产生抗性的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 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0013] 一对甘蔗螟虫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0014] 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 7-2006,浸虫法;以噻虫 胺、二嗪磷和腐植酸三种单剂作为对照药剂,并处于空白对照,以符合要求的配方比例配制 混剂1#?混剂6# :
[0015] 混剂1# :噻虫胺:二嗪磷:腐植酸=0· 5:2. 5:3
[0016] 混剂2# :噻虫胺:二嗪磷:腐植酸=L 5:2:1
[0017] 混剂3# :噻虫胺:二嗪磷:腐植酸=0· 5:2:2. 5
[0018] 混剂4# :噻虫胺:二嗪磷:腐植酸=2: L 5:5
[0019] 混剂5# :噻虫胺:二嗪磷:腐植酸=1:5:3
[0020] 混剂6# :噻虫胺:二嗪磷:腐植酸=1:4:2
[0021] 1.试虫:选择从田间采集的虫源,在室内饲养2代后虫龄一致的3龄幼虫。
[0022] 2.试验设置:
[0023] 清水对照;
[0024] 噻虫胺单剂,从l〇〇mg/L起等比稀释6个浓度梯度;
[0025] 二嗪磷单剂,从140mg/L起等比稀释6个浓度梯度;
[0026] 腐植酸单剂,从400mg/L起等比稀释6个浓度梯度;
[0027] 混剂1#_6#,并分别从80mg/L起等比稀释6个浓度梯度:
[0028] 3.试验方法:将靶标昆虫浸入药液中10s,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将试虫转移至正 常条件下饲养,药后2天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用EXCEL表格进行结果 的统计分析,计算回归曲线、LC50值,根据SunJohnson (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 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计算共度系数CTC,CTC < 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 CTC彡120为增效作用。
[0029] 4.结果分析: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噻虫胺、二嗪磷和腐植酸在本发 明所述的重量比例范围内对于甘蔗螟虫是协同增效的。
[0030] 表1噻虫胺、二嗪磷和腐植酸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统计
[0031]

【权利要求】
1. 一种含噻虫胺和二嗪磷的农药颗粒剂,其特征是,有效成分由噻虫胺、二嗪磷和腐植 酸组成,噻虫胺在颗粒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 5%?5%,二嗪磷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 0. 5 %?8 %,腐植酸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 5 %?10 %。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颗粒剂,其特征是,噻虫胺在颗粒剂的重量百分比为 0. 5%?2%,二嗪磷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 5%?5%,腐植酸在颗粒剂中的重量百 分比为1%?5%。
【文档编号】A01N61/00GK104255803SQ201410488632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谢绪叶 申请人:谢绪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