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草剂组合物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4225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农用除草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元或三元复配玉米田用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其常年种植面积达3.2亿亩,种植面积广泛、生长环境多样,田间杂草经常混合生长,包括多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由于其受杂草的危害十分严重,受害面积达90%以上,普遍减产20%以上,严重时绝收。目前国内玉米田苗后茎叶处理用的药剂主要有:阿特拉津、二甲戊乐灵、玉农乐、使它隆、阔叶散、拌地农等,因为使用多年,使杂草产生抗药性,造成用量增大,使玉米田产生隐性药害而减产,且对后茬作物不安全。进而急需推出不影响后茬的除草剂的新品种。WO2012065573公开了一类结构新颖的除草化合物,其仅在说明书中笼统提到该类化合物可加工成制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悬浮剂,但没有具体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而且原药是通过先用丙酮溶解,再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稀释至所需的浓度喷雾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元或三元复配玉米田用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一种除草剂组合物,组合物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其中组分A如通式I-1所示化合物,组分B为双环磺草酮(benzobicyclon、B1))、吡草酮(benzofenap、B2)、fenquinotrione(B3)、异恶氯草酮(isoxachlortole、B4)、异恶唑草酮(Isoxaflutole、B5)、ketospiradox(B6)、硝磺草酮(mesotrione、B7)、pyrasulfotole(B8)、吡唑特(pyrazolynate、B9)、苄草唑(pyrazoxyfen、B10)、磺草酮(sulcotrione、B11)、tefuryltrione(B12)、环磺酮(tembotrione、B13)、tolpyralate(B14)、topramezone(B15)或化合物2-(3,7-二氯喹啉-8-羰基)-1,3-环己二酮(B16)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分A和组分B之间的重量比为1:50至50:1;式中:Het选自Het-1至Het-14所示的基团之一:R选自氟、氯、溴、氰基、羟基、羧基、氨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1-C3烷氧基、卤代C1-C3烷氧基、C1-C3烷氨基、C2-C4烯氧基、卤代C2-C4烯氧基、C2-C4烯氨基、卤代C2-C4烯氨基、C1-C3烷基羰基、卤代C1-C3烷基羰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氨基羰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氧基C1-C3烷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C1-C3烷基、C1-C3烷氧基C1-C3烷氧基、卤代C1-C3烷氧基C1-C3烷氧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卤代C1-C3烷基羰基氧基、C1-C3烷基羰基氨基、C1-C3烷基磺酰基氧基、C1-C3烷基磺酰基氨基、C1-C3烷基羰基C1-C3烷氧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基、吡啶基、苯氧基、吡啶基氧基、苯甲酰基氧基、苯磺酰基氧基、苄氧基、吡啶基甲基氧基、苯甲酰基氨基、苯磺酰基氨基、苄基氨基或吡啶基甲基氨基:氟、氯、溴、硝基、氰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1-C3烷氧基、卤代C1-C3烷氧基或C1-C3烷基羰基;n=0-4;R1选自氢、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2-C4烯基、卤代C2-C4烯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氧基C1-C3烷基、C1-C3烷基羰基、卤代C1-C3烷基羰基、C1-C3烷基磺酰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氨基羰基、C1-C3烷基羰基C1-C3烷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基、C1-C3烷氨基羰基C1-C3烷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基、吡啶基、苯甲酰基、吡啶甲酰基、苯磺酰基、苄基或吡啶甲基:氟、氯、溴、硝基、氰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1-C3烷氧基、卤代C1-C3烷氧基或C1-C3烷基羰基;R3选自羟基、氯、溴、C1-C3烷氧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C1-C3烷硫基、C1-C3烷基磺酰基氧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氧基、C1-C3烷氨基羰基C1-C3烷氧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氧基、苯硫基、苄基氧基、苯甲酰基氧基、苯磺酰基氧基、吡啶氧基或苯甲酰基甲基氧基:氟、氯、溴、硝基、氰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1-C3烷氧基或卤代C1-C3烷氧基;或,通式I-1所示化合物的盐。优选是,所述组合物中,组分A通式I-1所示化合物为:Het选自Het-5;R选自氟、氯、溴、氰基、羟基、羧基、氨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基、C1-C3烷氧基、卤代C1-C3烷氧基、C1-C3烷氨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氨基羰基、C1-C3烷氧基C1-C3烷基、卤代C1-C3烷氧基C1-C3烷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卤代C1-C3烷基羰基氧基、C1-C3烷基羰基氨基、C1-C3烷基磺酰基氧基、C1-C3烷基磺酰基氨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氧基或吡啶基氧基:氟、氯、溴、硝基、氰基、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或甲酰基;n=0-4;R3选自羟基、氯、溴、C1-C3烷氧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C1-C3烷硫基、C1-C3烷基磺酰基氧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氧基或苯硫基:氟、氯、溴、硝基、氰基、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或,通式I-1所示化合物的钠盐、钾盐、盐酸盐、磷酸盐、甲酸盐、乙酸盐、三氟乙酸盐、草酸盐、苯磺酸盐、柠檬酸盐或苹果酸盐;组分B为双环磺草酮(benzobicyclon、B1))、吡草酮(benzofenap、B2)、fenquinotrione(B3)、异恶氯草酮(isoxachlortole、B4)、异恶唑草酮(Isoxaflutole、B5)、ketospiradox(B6)、硝磺草酮(mesotrione、B7)、pyrasulfotole(B8)、吡唑特(pyrazolynate、B9)、苄草唑(pyrazoxyfen、B10)、磺草酮(sulcotrione、B11)、tefuryltrione(B12)、环磺酮(tembotrione、B13)、tolpyralate(B14)、topramezone(B15)或化合物2-(3,7-二氯喹啉-8-羰基)-1,3-环己二酮(B16);组分A和组分B之间的重量比为1:25至25:1。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组合物中,组分A通式I-1所示化合物为:Het选自Het-5;R选自氟、氯、溴、氰基、甲基、甲氧基、甲氨基、甲氧基羰基、甲氨基羰基、乙酰基氧基、乙酰基氨基、苯氧基、吡啶基氧基、2-氯-4-三氟甲基苯基氧基或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n=0-2;R3选自羟基、氯、溴、C1-C3烷氧基、C1-C3烷基羰基氧基、C1-C3烷硫基、C1-C3烷基磺酰基氧基、未取代的或被1-3个独立选自以下基团取代的苯氧基或苯硫基:氟、氯、溴、硝基、氰基、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或,通式I-1所示化合物的钠盐、钾盐、盐酸盐、磷酸盐、甲酸盐、乙酸盐、三氟乙酸盐、草酸盐、苯磺酸盐、柠檬酸盐或苹果酸盐;组分B选自双环磺草酮(benzobicyclon、B1))、吡草酮(benzofenap、B2)、fenquinotrione(B3)、异恶氯草酮(isoxachlortole、B4)、异恶唑草酮(Isoxaflutole、B5)、ketospiradox(B6)、硝磺草酮(mesotrione、B7)、pyrasulfotole(B8)、吡唑特(pyrazolynate、B9)、苄草唑(pyrazoxyfen、B10)、磺草酮(sulcotrione、B11)、tefuryltrione(B12)、环磺酮(tembotrione、B13)、tolpyralate(B14)、topramezone(B15)或化合物2-(3,7-二氯喹啉-8-羰基)-1,3-环己二酮(B16);组分A和组分B之间的重量比为1:10至10:1。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组合物中,组分A通式I-1所示化合物为:Het选自Het-5;R选自甲基或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n=0-2;R3选自羟基;或,通式I-1所示化合物的其钠盐、钾盐、盐酸盐、磷酸盐、甲酸盐、乙酸盐、三氟乙酸盐、草酸盐、苯磺酸盐、柠檬酸盐或苹果酸盐;组分B选自双环磺草酮(benzobicyclon、B1))、fenquinotrione(B3)、异恶氯草酮(isoxachlortole、B4)、异恶唑草酮(Isoxaflutole、B5)、ketospiradox(B6)、硝磺草酮(mesotrione、B7)、pyrasulfotole(B8)、吡唑特(pyrazolynate、B9)、苄草唑(pyrazoxyfen、B10)、磺草酮(sulcotrione、B11)、tefuryltrione(B12)、环磺酮(tembotrione、B13)、tolpyralate(B14)、topramezone(B15)或化合物2-(3,7-二氯喹啉-8-羰基)-1,3-环己二酮(B16);组分A和组分B之间的重量比为1:5至5:1。除草组合物的用途,所述除草组合物用于防除玉米田中发生的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的除草剂。一种除草剂,以所述的除草组合物作为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重量含量为1~99%。所述除草剂可以采用通用方法制成水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可乳化粉(粒)剂、可溶液剂、水乳剂等多种农药制剂剂型。所述除草剂作为防除玉米田中发生的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的用途。本发明利用组分A和组分B各自的特点,通过将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混用开发出一种既能防除玉米田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并且安全性高、使用成本经济的复配组合物,从而克服单独使用上述除草剂所存在的弊端,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种理想的玉米田用除草剂组合物。因此,发明一种高效、低残留、低成本且对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均有较好防除效果的一次性除草剂组合物。组合物效果的评价方法如下:先求出各单剂和混剂的ED50或ED90值,再以其中的某个单剂为标准药剂计算各单剂及混剂的毒力指数(标准药剂的毒力指数为100),最后计算共毒系数。计算公式为: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A的毒力指数×A在混剂中的比例(%)+B的毒力指数×B在混剂中的比例(%)+C的毒力指数×C在混剂中的比例(%)+……对于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的判断,我国目前较为通用的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接近100(在80~120之间)时为相加作用,明显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明显大于100(120以上)时为增效作用。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的除草剂组合物,对玉米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防治效果理想,应用Sun&Johnson法(孙云沛法即共毒系数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二者混用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或者相加作用。因此确定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但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9%,较佳的为5%至85%。活性组分含量的最佳范围依组合物的制剂类型而有所不同。通常,固体制剂中活性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5~85%;液体制剂中活性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1~70%;悬浮液制剂中活性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5~60%。本发明的组合物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兑水喷雾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载体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加入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合剂或消泡剂等经加工配制而成。因此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含有至少一种载体和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本发明的除草制剂配方中涉及的表面活性剂品种在多部有关表面活性剂和农药剂型加工的专著中均有报道。例如,《表面活性剂科学与应用》,蒋庆哲等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特种表面活性剂》,王培义等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农药剂型加工技术》,刘步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新表面活性剂》,孙岩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化工产品手册》,黄洪周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应用》,唐善法,刘忠运,胡小冬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制备与应用》,王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SiselyandWood,EncyclopediaofSurfaceActiveAgents,ChemicalPubl.,Co.,Inc.,NewYork,1964。本发明的除草制剂组合物中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可以是非离子型的或离子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磺酸盐类、硫酸盐类、羧酸盐类、磷酸酯盐类、琥珀酸酯盐类、木质素磺酸盐类、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类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酸醇酯及其聚氧乙烯醚、脂肪酰胺及其聚氧乙烯醚、烷醇酰胺及其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萘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基醚等。例如:木质素磺酸的钠盐或钙盐、聚氧乙烯(n20)苯乙基酚基醚油酸酯、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n20)醚磷酸化三乙醇胺盐、农乳0201B、农乳0203B、农乳100#、农乳507#、农乳AEO-3、农乳T-20、农乳T-80、农乳T-85、农乳S-80、农乳500#、农乳600#、农乳700#、农乳1601#、农乳NP-7、农乳NP-10、农乳NP-15、农乳OX-2681、农乳OX-8686、农乳OX-690、农乳2201#、农乳PICO-LOE、农乳PICO-LE1、农乳LME-2、农乳LME-4、农乳LME-5、农乳LEW-0、农乳LEW-5、农乳LEW-50、烷基萘磺酸缩聚物的钠盐、聚羧酸盐分散剂GY-D800、聚羧酸盐分散剂GY-D04、聚羧酸盐分散剂GY-D02、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苯乙烯马来酸酐、甲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烷基-二乙二醇醚-磺酸钠、N-甲基-油酰基-牛磺酸钠、净洗剂LS、亚甲基萘磺酸钠、油酸甲基氨基乙基磺酸钠、分散剂SP-28F、分散剂SP-SC3、达润分散剂D909S、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二丁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PICO-SWP1、分散剂PICO-SWP2、分散剂PICO-SWP3、分散剂PICO-SF、分散剂PICO-SF1、分散剂PICO-SF2、分散剂PICO-SF3、分散剂PICO-LO1、农乳PICO-LE2、分散剂SP-OF3468、分散剂SP-OF3472、分散剂SP-2728、分散剂SP-SC3、分散剂SP-SC29、分散剂SupragilMNS/90、分散剂SK-20TX、分散剂SK-25CH、分散剂SoprophorFD、分散剂PICO-LPQ、MorwetEFW、润湿剂IgepalBC/10、润湿剂GEROPONL-WET/P、润湿剂Rhodasurf860/p、润湿剂SP-SC3266、润湿剂PICO-SW2、润湿剂PICO-SW3、烷基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丁二酸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等。本发明的除草制剂组合物中包含的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包括通常为气体但压缩后为液体的材料,通常用于配制杀虫剂组合物的任何载体均能使用。如果水用作溶剂或稀释剂,有机溶剂也能用作附助溶剂或防冻添加剂,合适的有机溶剂包括芳烃、氯代芳烃、脂族烃、氯代脂族烃等,例如苯、二甲苯、甲苯、烷基苯、烷基萘、氯代苯、氯乙烯、三氯乙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多氯乙烷、石油馏分、环己烷、轻质矿物油、石蜡和煤油等;然而,特别适用的是极性溶剂,如醇类以及它们的醚和酯、酮类等,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苯甲醇、糠醇、环己醇、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丁酯、油酸甲酯、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等;还有植物油和甲基溶纤维。不同液体的混合物经常是适用的。合适的固体载体包括天然的或合成的,例如:粘土、岩石粉末、白垩、石英、粘土、蒙脱土、硫酸钠、二氧化硅、硅藻土、浮石、石膏、滑石、膨润土、高岭土、凹凸棒土、轻质碳酸钙、陶土、蒙脱土、硅酸铝镁、活性白土、白碳黑、硫酸铵、苯并呋喃树脂、过磷酸盐、氧化铝、方解石、大理石、浮石等,合适的颗粒载体包括破碎的和分级的天然岩石例如海泡石和白云石和由有机和无机的粉末制成的合成颗粒。适宜的粘合剂可以是合成的(如羰甲基醇、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或天然的水溶性聚合物(如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聚乙二醇、酚醛树脂、虫胶、甲基纤维素、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等),以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加入制剂中。适宜的消泡剂为泡敌、消泡剂SAG1522、硅酮类、C8~10脂肪醇、磷酸酯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等。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即可茎叶喷雾处理,施用量随视杂草叶龄而变化,杂草较大时应用较大的剂量,杂草较小时可应用较低的剂量,施用适期为作物苗后杂草基本出齐时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其持效期通常与组合物中单剂的含量有关,也与外界因素相关。本发明将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混用获得的除草剂组合物,可用于防治玉米田中的禾本科及阔叶杂草,且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具有令人满意的增效作用。与每个单一组分使用相比,农本降低,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对环境的污染小,对人、畜、鸟类及有益生物安全,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本发明的优点为,通过筛选与活性组分A(以通式I-1所示)和活性组分B匹配的助剂体系,采样通常的制备方法,配制成本发明的除草剂化合物,不仅其生物活性与原药相当(原药通常是通过先用丙酮溶解,再用含有0.1%吐温80的水稀释至所需的浓度喷雾使用),在田间应用中,可以达到改善有效成分在靶标上的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的目的,从而增加农药有效成分在植物表面的滞留量、延长滞留时间和提高对植物表皮穿透能力,进而提高农药的生物活性,降低使用剂量,避免了原药通过丙酮而配制简单,使用方便,对环境友好,便于生产、运输和贮存。本发明的除草剂组合物对玉米田安全,以最少的用药量,最低的用药成本,苗后喷雾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该除草剂组合物配制方法简单,施用方便,是目前国内外玉米田一次性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理想除草剂品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用于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所有制剂的配比中百分数均以重量计。其中组合物有效成分中:组分A为A1(通式I-1中Het=Het-5、R3=OH、n=0)或其立体异构体、A2(通式I-1中Het=Het-5、R3=OH、Rn=3,5-2CH3)或其立体异构体、A3(通式I-1中Het=Het-6、R3=OH、Rn为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或其立体异构体或A4(通式I-1中Het=Het-4、R3=OH、Rn为4-(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或其立体异构体,组分B为:双环磺草酮(benzobicyclon、B1))、吡草酮(benzofenap、B2)、fenquinotrione(B3)、异恶氯草酮(isoxachlortole、B4)、异恶唑草酮(Isoxaflutole、B5)、ketospiradox(B6)、硝磺草酮(mesotrione、B7)、pyrasulfotole(B8)、吡唑特(pyrazolynate、B9)、苄草唑(pyrazoxyfen、B10)、磺草酮(sulcotrione、B11)、tefuryltrione(B12)、环磺酮(tembotrione、B13)、tolpyralate(B14)、topramezone、(B15)或化合物2-(3,7-二氯喹啉-8-羰基)-1,3-环己二酮(B16)。其中,上述组分A中通式I-1所指代的化合物可按照PCT专利(国际申请号:PCT/CN2011/082436公开号:WO2012065573)的一种含氮杂环取代的苯甲酰基类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如通式I-1所示)中的记载获得。实施例1.10%化合物A1·B15乳油按配方要求,依次加入7.5份化合物A1、2.5份B15、8份农乳507#、3份农乳600#,2份农乳1601#、5份甲醇,二甲苯补足至100%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可制得透明状10%A2·B15乳油。还可以将B15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14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2、20%化合物A1·B3水剂按配方要求,依次加入10份化合物A1钠盐、10份B3钠盐、8份农乳NP-10、2份农乳500#、5份甲醇、水补足至100%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可得到20%A1·B3水剂。还可以将B3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6~B8、B10~B13或B15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3、30%化合物A2·B15可分散油悬浮剂按配方要求,将5份化合物A2、25份B15、10份分散剂SP-OF3468、2份分散剂SP-OF3472、4份农乳0201B、2份农乳S-80、2份白炭黑、油酸甲酯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30%A2·B15可分散油悬浮剂。还可以将B15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14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4.40%化合物A3·B1可湿性粉剂按配方要求,将20份化合物A3、20份B1、1.5%十二烷基硫酸钠、4%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木质素磺酸钠、6%白碳黑、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的物料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40%A3·B1可湿性粉剂。还可以将B1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2~B14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5.30%化合物A1·B7悬浮剂按配方要求,将25份化合物A1、5份B7、5份分散剂SP-28F、2份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3份润湿剂SP-SC3266、2份农乳1601#、4%丙三醇、水补足至100%,依次加入混合罐中,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30%A1·B7悬浮剂。还可以将B7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6、B8~B15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6、20%化合物A1·B15可溶液剂按配方要求,将15份化合物A1、5份B15、8份农乳OX-2681、4份农乳500#、5份农乳LME-2、20份N-甲基吡咯烷酮、8份磷酸三丁酯、甲基溶纤维补足至100%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可制得20%A1·B15可溶液剂。还可以将B15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14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7、18%化合物A1·B7水剂的配制按配方要求,分别将3份化合物A1钠盐、15份B7钠盐、3份农乳2201#、10份农乳NP-10、2份农乳LME-2、5份甲醇、水补足至100%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可得到18%A1·B7水剂。还可以将B11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3、B6、B8、B10~B13或B15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8、40%化合物A4·B9水分散粒剂的配制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4、30份B9、1份MorwetEFW、6份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5份分散剂PICO-SF3、15份可溶性淀粉、10份硫酸钠、膨润土补足至100%加在一起,进行混合粉碎,再经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可得到40%A4·B9水分散粒剂。还可以将B9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8、B10~B15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920%化合物A1·B5可乳化粒剂的配制按配方要求,将10份化合物A1、10份B5、2份农乳1601、5份农乳LME-5、农乳OX-2681、4份农乳0201B、3份农乳PICO-LE2、8份N-甲基吡咯烷酮、5份磷酸三丁酯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在搅拌条件下,将上述油基均匀喷雾到由25份白炭黑、凹凸棒土补足至100%组成的混合物上,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再经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可得到20%A1·B5可乳化粒剂。还可以将B5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4、B6~B15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1020%化合物A1·B2可乳化粉剂的配制按配方要求,将5份化合物A1、15份B2、5份农乳PICO-LOE、2份农乳OX-8686、4份农乳0201B、10份N-甲基吡咯烷酮、5份磷酸三丁酯加入混合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在搅拌条件下,将上述油基均匀喷雾到由20份白炭黑、凹凸棒土补足至100%组成的混合物上,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到10%A1·B2可乳化粉剂。还可以将B2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3~B15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11.10%化合物A1·B12水乳剂在高速剪切混合釜中,按配方量依次加入2份B12、8份化合物A1、0.8份聚乙烯醇、10.5份烷基芳基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8.5份农乳2201#、5份农乳0201B、0.6份十四烷醇、15份二甲基甲酰胺、5份丙二醇、水补足至100%加入混合釜中,经过乳化、匀化,即可制得10%A1·B12水乳剂。还可以将B12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11、B13~B15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12.30%化合物A1·B7可分散油悬浮剂按配方要求,将25份化合物A1、5份B7、6份分散剂SoprophorFD、5份农乳0201B、2份农乳S-80、2份农乳1601#、0.3%白碳黑、油酸甲酯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30%A1·B7可分散油悬浮剂。还可以将B7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6、B8~B15或B16中的一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13.30%化合物A1·B9·B12可分散油悬浮剂按配方要求,将20份化合物A1、5份B9、5份B12、3份分散剂SoprophorFD、6份分散剂SP-OF3468、5份农乳0201B、3份农乳500#、2份农乳1601#、0.5%白碳黑、油酸甲酯补足至100%依次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先经过高剪切进行粗粉碎、匀化,然后抽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细磨,用粒度分布仪检测砂磨物料的粒度,当粒径达到标准要求后,过滤,即可得到30%A1·B9·B12可分散油悬浮剂。还可以将B9、B12替换成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化合物B1~B16中的二种,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7.组合物在温室的除草效果处理方法:在温室内采用盆栽的方法测定组合物的制剂及各单剂对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试验方法:试验采用温室盆栽法,在一次性纸杯中播种定量的玉米和杂草种子,待杂草出土后1.5~2叶期时进行间苗,每个纸杯选留5~10株长势较为一致的杂草植株进行培养,并定期浇灌N、P、K复合肥的水溶液。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化合物A1与化合物B1~B15或B16中一种分别加水稀释至所需的母液浓度,用母液配制二者的不同混用比例的药液,按试验设计剂量用移液枪量取即可,待玉米3叶期、禾本科杂草3叶期、阔叶杂草2~4片真叶期时用履带式作物喷雾机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处理后置于操作大厅,待药液自然风干后放于温室内正常管理,观察杂草对供试药剂的反应,处理后20天称量各处理杂草地上部分鲜重,计算鲜重防效;处理后30天调查供试药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同时CK为未添加药液的空白组;以及10%A1水剂(按照常规水剂的制备方式制备获得)和10%B7悬浮剂(市购)作为对照。组合物效果的评价:应用Sun&Johnson法(孙云沛法即共毒系数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试验结果见表1~表3。表1化合物A1与化合物B7不同混用配比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表2化合物A1与化合物B7不同混用配比对玉米的安全性表3化合物A1与化合物B7不同混用配比对玉米的选择性指数表4化合物A1与化合物B7混用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除草剂组合物,对禾本科杂草—稗草和阔叶杂草—鸭跖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应用孙云沛法计算不同混用配比的共毒系数,结果表明二者混用后对稗草及鸭跖草均有增效作用。本发明提供的除草剂组合物,不仅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达到了一次性施药防除全田杂草的目的,同时降低了用药量,提高了药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在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过程中安全,对环境污染小,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而且避免了原药先用现配,如果放置时间长,原药会析出,进而造成除草效果差,不利于使用等缺点,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