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059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耕机,包括耕刀、机座、走轮及自动升降装置,耕刀设置于机座前下方,走轮可转动地设置于走轮架上。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两根丝杆、固定架以及滚珠轴承座,传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及传动杆,第一齿轮组与电机转动轴齿合,传动杆一端与第一齿轮组齿合,传动杆另一端与第二齿轮组齿合,一根丝杆与第一齿轮组齿合,另一根丝杆与第二齿轮组齿合,丝杆与固定架上端齿合,固定架固定于走轮架上,滚珠轴承座包括滚珠轴承组、油环及轴承本体,油环设置于轴承本体内,丝杆穿过轴承本体,滚珠轴承组设置于丝杆与轴承本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在微耕机的无阻碍行走,使用寿命长。
【专利说明】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耕机,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

【背景技术】
[0002]微耕机是一种用于对农地进行耕作作业的农用器械。进行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微耕机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配上相应机具可进行抽水、发电、喷药、喷淋等作业,还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驶,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现有技术中,所述微耕机包括机座、耕刀、走轮、扶手等,所述微耕机的走轮以及耕刀时均是一同着地的,两者之间是不可调节切换的,行走时需要往上抬起扶手使得耕刀脱离地,操作很不方便,而且吃力,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使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实现了在微耕机的无阻碍行走,使用寿命长。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包括耕刀、机座以及走轮,所述耕刀设置于机座的前下方,所述走轮可转动地设置于走轮架上。所述微耕机还包括自动升降装置,所述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两根丝杆、固定架以及滚珠轴承座,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以及传动杆,所述第一齿轮组与电机的转动轴齿合,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组齿合,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组齿合,所述一根丝杆与第一齿轮组齿合,所述另一根丝杆与第二齿轮组齿合,所述固定架为一中空结构,所述丝杆与固定架上端齿合,所述固定架固定于走轮架上,所述传动装置固定于机座的后下方,所述滚珠轴承座包括滚珠轴承组、油环以及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分别与第一齿轮组或第二齿轮组连接,所述油环设置于轴承本体与第一齿轮组或第二齿轮组的连接处,所述丝杆与第一齿轮组或第二齿轮组连接后穿过轴承本体,所述滚珠轴承组设置于轴承本体内且位于丝杆与轴承本体之间。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组转动,第一齿轮组带动传动杆转动,在传动杆的作用下第二齿轮组转动,从而在第一齿轮组以及第二齿轮组的作用下丝杆转动,所述丝杆的转动实现了丝杆相对于固定架向上/向下移动,从而实现了耕刀的升降。并且,在丝杆与第一齿轮组或第二齿轮组的连接处采用油环以固定滚珠轴承组,防止润滑该滚珠轴承组的润滑油外漏,滚珠轴承组的设置实现了螺杆穿过轴承本体,从而防止了螺杆的大幅度摆动,延长了螺杆的使用寿命。
[000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均还包括滑块、上固定块、下固定块以及两根滑杆,所述丝杆与上固定块齿合,所述丝杆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两根滑杆平行丝杆设置于上固定块与下固定块之间,所述滑块滑动套置于两根滑杆上,所述下固定块与走轮架固定连接。
[0006]再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固定架均还包括固定架外壳,所述上固定块、下固定块、滑块以及两根滑杆均设置于固定架外壳内,所述固定架外壳与走轮架固定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采用电机来驱动自动升降装置的运作,采用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以及传动轮来改变转动方向,从而实现了两根丝杆同步转动,使得两根丝杆上的滑块在丝杆上滑动从而实现了机座带动耕刀相对于走轮向上移动,实现了在微耕机的无阻碍行走,使用寿命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中自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的滚珠轴承座与丝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包括耕刀1、机座
2、内燃机3、自动升降装置4、走轮5以及扶手6,
[0013]具体地,所述自动升降装置4包括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中未示)、传动装置41、两根丝杆42、两个固定架43以及滚珠轴承座44。所述传动装置41包括电机411、第一齿轮组412、第二齿轮组413以及传动杆414,所述电机411的转动轴与第一齿轮组412齿合,所述第一齿轮组412与一个丝杆42齿合,所述传动杆414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组412齿合,所述传动杆413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组413齿合,所述第二齿轮组413与另一丝杆42齿合。每个所述固定架43均包括上固定块431、下固定块432、滑块433、两根滑杆434以及固定架外壳435,所述上固定块431、下固定块432、滑块433以及两根滑杆434容纳于固定架外壳435内。所述上固位块431设置有与丝杆42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丝杆42与上固定块431齿合,所述丝杆42与滑块433固定连接,所述两根滑杆434与丝杆42平行,且所述两根滑杆434固定在上固定块431以及下固定块432之间,两根滑杆434的长度相等且小于丝杆42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珠轴承座44有两个,一滚珠轴承座44设置于一丝杆42与第一齿轮组412的连接处,另一滚珠轴承座44设置于另一丝杆42与第二齿轮组413的连接处,所述滚珠轴承座44包括滚珠轴承组441、油环442以及轴承本体443,两个所述轴承本体443分别与第一齿轮组412以及第二齿轮组413连接,所述油环442设置于轴承本体443与第一齿轮组412或第二齿轮组413的连接处,所述丝杆42与第一齿轮组412或第二齿轮组413连接后穿过轴承本体443,所述滚珠轴承组441设置于轴承本体443内且位于丝杆42与轴承本体443之间。
[0014]所述两个走轮5可转动地固定于走轮架上。
[0015]总体上,所述耕刀I设置于机座2的前下方,所述扶手6与机座2固定连接,所述内燃机3固定于于机座2上。所述传动装置41固定于机座2的后下方,所述两根丝杆42的一端与传动装置41相连,所述两根丝杆4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架43齿合,所述两个固定架43的下固定块432以及固定架外壳435均与走轮5相连的走轮架固定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在耕作时,所述滑块433处于最低处,所述走轮5与基座2之间的距离此时最短,从而所述耕刀I到达底面,所述耕刀I可以自动运作。当推动扶手6,使得微耕机向前行走时,使用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使所述电机411接通电源,所述电机411开始正转,通过第一齿轮组412、第二齿轮组413以及传动杆414的作用,所述两根丝杆42转动,所述丝杆42相对于上固定块431向上滑动,所述机座2带动耕刀I向上移动,从而只有所述走轮着地,此时推动微耕机就没有耕刀I的阻碍,使得所述微耕机行走更加顺畅。当需要耕刀I工作时,使用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使所述电机411接通电源,所述电机411开始反转,通过第一齿轮组412、第二齿轮组413以及传动杆414的作用,所述两根丝杆42转动,所述丝杆42相对于上固定块431向下滑动,所述机座2带动耕刀I向下移动,从而所述耕刀I着地,该微耕机开始工作。
[001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包括耕刀、机座以及走轮,所述耕刀设置于机座的前下方,所述走轮可转动地设置于走轮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还包括自动升降装置,所述自动升降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两根丝杆、固定架以及滚珠轴承座,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以及传动杆,所述第一齿轮组与电机的转动轴齿合,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组齿合,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组齿合,所述一根丝杆与第一齿轮组齿合,所述另一根丝杆与第二齿轮组齿合,所述固定架为一中空结构,所述丝杆与固定架上端齿合,所述固定架固定于走轮架上,所述传动装置固定于机座的后下方,所述滚珠轴承座包括滚珠轴承组、油环以及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分别与第一齿轮组或第二齿轮组连接,所述油环设置于轴承本体与第一齿轮组或第二齿轮组的连接处,所述丝杆与第一齿轮组或第二齿轮组连接后穿过轴承本体,所述滚珠轴承组设置于轴承本体内且位于丝杆与轴承本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均还包括滑块、上固定块、下固定块以及两根滑杆,所述丝杆与上固定块齿合,所述丝杆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两根滑杆平行丝杆设置于上固定块与下固定块之间,所述滑块滑动套置于两根滑杆上,所述下固定块与走轮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架均还包括固定架外壳,所述上固定块、下固定块、滑块以及两根滑杆均设置于固定架外壳内,所述固定架外壳与走轮架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A01B33/04GK203912461SQ20142029048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日
【发明者】陈款 申请人:陈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