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909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包括育秧盆、电源、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解阳极以及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解阴极,育秧盆内装设有隔板,隔板将育秧盆的内腔分隔成呈上下布置的上腔体和下腔体,隔板上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连通孔,电解阳极设于下腔体中,电解阴极设于上腔体中。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成活率、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等优点。
【专利说明】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育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解进行增氧的水稻育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早在1000多年前的古农书中就有类似“秧好半年稻”的记载,那时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育秧是多收产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沿袭至今,如何培育出高素质的秧苗是水稻精耕细作、稳产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而常规育秧在育秧过程中由于秧苗根系常出现缺氧情况,不利于秧苗根系生长,根系欠发达,根系活力不强,个体发育不均,很难实现高出秧率和高整齐度,不利于移栽本田后的早生快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成活率、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包括育秧盆、电源、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解阳极以及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解阴极,所述育秧盆内装设有隔板,隔板将育秧盆的内腔分隔成下腔体和用于育秧的上腔体,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连通孔,所述电解阳极设于下腔体中,所述电解阴极设于上腔体中。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隔板的上表面铺垫有纱网布层。
[0008]所述纱网布层的上表面铺垫有土工布层。
[0009]所述电解阳极设有两个,两个电解阳极间隔布置在下腔体的底部;所述电解阴极设有两个,两个电解阴极分别布置于上腔体的相对两侧壁上。
[0010]所述电解阳极和电解阴极均为石墨电极;所述电源为V蓄电池。
[0011]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呈矩形阵列排布。
[0012]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呈矩形阵列排布,并且多个凸起和多个连通孔呈梅花状交错分布。
[0013]所述凸起为梯形体。
[0014]所述水稻育秧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电解时间的控制器。
[0015]所述控制器连接于电解阴极和电源之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在使用时,在隔板的上方放置育秧用的土壤,并将上腔体和下腔体均灌满水,通电后位于下腔体中的电解阳极电解产生氧气,由于隔板的上方有土壤层存在,氧气会在隔板的下方富集,并缓慢而均匀的通过隔板上的连通孔进入到秧苗根系层土壤,供秧苗生长所需,并且在电解停电之后一段时间内,足够保证秧苗根际土壤的氧含量;而位于上腔体中的电解阴极电解产生氢气,由于氢气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会快速地释放到空气中去,同时在电解阴极附近会出现钙、镁、锌等离子等富集,有助于改善水稻秧苗长势、促进壮苗发根、提高植株抗病和抗倒伏能力。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进行育秧,具有育秧成活率高,秧苗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秧苗素质高等优点,对加快移栽成活速度,促进早生快发,并为后期的穗多穗大、实现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该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还具有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可重复使用,有利于集中生产化育秧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的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中隔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中隔板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7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例说明:
[0026]1、育秧盆;11、上腔体;12、下腔体;2、电源;3、电解阳极;4、电解阴极;5、隔板;51、连通孔;52、凸起;6、纱网布层;7、土工布层;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包括育秧盆1、电源2、与电源2的正极相连的电解阳极3以及与电源2的负极相连的电解阴极4,育秧盆I内装设有隔板5,隔板5将育秧盆I的内腔分隔成呈上下布置的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上腔体11内用于放置土壤进行育秧,隔板5上设有连通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的连通孔51,电解阳极3设于下腔体12中,电解阴极4设于上腔体11中。在使用时,在隔板5的上方放置育秧用的土壤,并将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均灌满水,通电后位于下腔体12中的电解阳极3电解产生氧气,由于隔板5的上方有土壤层存在,氧气会在隔板5的下方富集,并缓慢而均匀的通过隔板5上的连通孔51进入到秧苗根系层土壤,供秧苗生长所需,并且在电解停电之后一段时间内,足够保证秧苗根际土壤的氧含量;而位于上腔体11中的电解阴极4电解产生氢气,由于氢气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会快速地释放到空气中去,同时在电解阴极4附近会出现钙、镁、锌等离子等富集,有助于改善水稻秧苗长势、促进壮苗发根、提高植株抗病和抗倒伏能力。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进行育秧,具有育秧成活率高,秧苗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秧苗素质高等优点,对加快移栽成活速度,促进早生快发,并为穗多穗大、实现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该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还具有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可重复使用,有利于集中生产化育秧的特点。
[0029]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隔板5的上表面铺垫有纱网布层6,以便于育秧装置重复利用。同时,在纱网布层6的上表面铺垫有土工布层7,起到避免堵塞连通孔51的作用。
[0030]本实施例中,电解阳极3和电解阴极4均为石墨电极;电源2为36V蓄电池。电解阳极3设有两个,两个电解阳极3均呈条形,且间隔布置在下腔体12的底部;电解阴极4也设有两个,两个电解阴极4也均呈条形,并分别布置在上腔体11的相对两侧壁上,电解阳极3和电解阴极4的形状和布置方式有利于电解产生氧。
[0031]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隔板5上设有多个圆形的连通孔51,多个连通孔51呈矩形阵列排布。隔板5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凸起52,凸起52为梯形体,多个凸起52呈矩形阵列排布,并且多个凸起52和多个连通孔51呈梅花状交错分布,多个凸起52和多个连通孔51的交错布置有利于电解阳极3产生的氧气顺畅并均匀的扩散到秧苗根系分布层。
[0032]本实施例中,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电解时间的控制器8,控制器8连接于电解阴极4和电源2之间,具体是电源2的负极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8,再通过导线连接电解阴极4,可根据秧苗对水中氧气含量的需求由控制器8设定控制电解时间。该控制器8为现有技术,例如可采用现有的微电脑时控开关、定时开关等。
[0033]通过室内育秧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进行育秧与常规育秧相比,发芽势提高43.5%,发芽率提高30.1%,活力指数提高65.2%,种子淀粉酶活性提高37.5%,最大根长提高14.4%,株高提高13.2%,总根数提高43.6%,整齐度提高21.8%,壮苗指数提高58.9%。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育秧盆(I)、电源(2)、与电源(2)的正极相连的电解阳极(3)以及与电源(2)的负极相连的电解阴极(4),所述育秧盆(I)内装设有隔板(5),隔板(5)将育秧盆(I)的内腔分隔成下腔体(12)和用于育秧的上腔体(11),所述隔板(5)上设有连通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的连通孔(51),所述电解阳极(3)设于下腔体(12)中,所述电解阴极(4)设于上腔体(1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的上表面铺垫有纱网布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布层(6)的上表面铺垫有土工布层(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阳极(3)设有两个,两个电解阳极(3)间隔布置在下腔体(12)的底部;所述电解阴极(4)设有两个,两个电解阴极(4)分别布置于上腔体(11)的相对两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阳极(3)和电解阴极(4)均为石墨电极;所述电源(2)为36V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上设有多个连通孔(51),多个连通孔(51)呈矩形阵列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凸起(52),多个凸起(52)呈矩形阵列排布,并且多个凸起(52)和多个连通孔(51)呈梅花状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52)为梯形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育秧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电解时间的控制器(8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8)连接于电解阴极(4)和电源(2)之间。
【文档编号】A01G9/10GK204119883SQ201420519956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者】肖卫华, 姚帮松, 刘强, 熊元基, 张立成, 黄晓波, 程峰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