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鱼类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493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养殖的鱼类养殖池。

背景技术:
有些鱼类由人工在养殖池中养殖,为了给鱼类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需控制养殖池的水质、水温、溶氧等。现有鱼类养殖池是通过人工检测后,根据检测数据调节进水、温度、溶氧含量,这样做的缺陷是:人工工作量大,人工操作的偏差和失误可能会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显著减少人工操作的智能化鱼类养殖池。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智能化鱼类养殖池,包括养殖池、增氧装置、进水管、排污装置、溢水管;所述溢水管设置在养殖池侧壁的上部;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机、增氧管、3-6个增氧盘;所述增氧机设置在养殖池外侧,增氧盘分布在养殖池底部,增氧机与增氧盘之间通过增氧管连接;所述排污装置设置在养殖池的底部,包括排污管、闸阀,所述闸阀设置在排污管路中;其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控制箱、传感器Ⅰ、电加热器;所述控制箱内设有集成电路板、程序软件,集成电路板由PC机控制;所述传感器Ⅰ设置在养殖池内壁上,通过导线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增氧机通过导线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闸阀为电磁闸阀,通过导线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进水管路中,通过导线与控制箱电性连接。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报警器、传感器Ⅱ;所述传感器Ⅱ设置在增氧管管壁上,与报警器电性连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养殖池池底呈四周高、中间低的浅锅底形;所述排污管的排污口设置在养殖池浅锅底形池底的中心。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氧盘均匀分布在养殖池底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通过传感器Ⅰ将养殖池中池水的水体溶氧、温度、PH值等通过导线传输到控制箱中,控制箱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向电加热器发出信号,通过调节进水温度来调节池中水温;向增氧机发出信号,调节输入池中的氧化量,调节水体溶氧;根据水质情况,向闸阀发出信号,决定是否需要排污,改善水质,这些过程都是通过PC机控制完成,实现了养殖池操作的智能化,显著减少人工操作。2.增氧管管壁设置传感器Ⅱ,传感器Ⅱ与报警器电性连接,一旦增氧管内氧气达不到设定值,报警器就会发出声响,操作人员可及时处理。3.本发明养殖池池底呈四周高、中间低的浅锅底形,便于池中排泄物向池底中心集中,通过排污口在池底中心的排污装置就可快捷地将排泄物排出。4.增氧盘均匀分布在养殖池底部,使池中氧气公布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所示智能化鱼类养殖池,包括养殖池4、增氧装置1、进水管5、排污装置9、溢水管10、控制箱7、传感器Ⅰ8、电加热器6、报警器3、传感器Ⅱ11;溢水管10设置在养殖池4侧壁的上部;增氧装置1包括增氧机1.1、增氧管1.2、3个增氧盘1.3,本实施例中,3个增氧盘1.3均匀分布在养殖池4底部;增氧机1.1设置在养殖池4外侧,增氧盘1.3分布在养殖池4底部,增氧机1.1与增氧盘1.3之间通过增氧管1.2连接;排污装置9设置在养殖池4的底部,包括排污管9.1、闸阀9.2,闸阀9.2设置在排污管9.1路中;控制箱7内设有集成电路板、程序软件,集成电路板由PC机控制;传感器Ⅰ8设置在养殖池4内壁上,通过导线与控制箱7电性连接;增氧机1.1通过导线与控制箱7电性连接;闸阀9.2为电磁闸阀,通过导线与控制箱7电性连接;电加热器6设置在进水管5路中,通过导线与控制箱7电性连接。传感器Ⅱ11设置在增氧管1.2管壁上,与报警器3电性连接。养殖池4池底呈四周高、中间低的浅锅底形;排污管9.1的排污口设置在养殖池4浅锅底形池底的中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