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三个配套选育系的建立和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001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三个配套选育系的建立和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俗名武昌鱼,原产于我国长江中游一些湖泊中,系草食性经济鱼类(张兴忠,冯光任,张四明,王凯.湖北淤泥湖团头鲂优良性状及种质研究.淡水渔业,1991,3:12-16.)。自1956年在湖北梁子湖被发现、命名(易伯鲁.关于鲂鱼(平胸鳊)种类的新资料.水生生物学集刊,1955,2:115-122.)并驯化成为养殖对象(柯鸿文.团头鲂的人工繁殖与饲养试验.水生生物学集刊,1965,5(2):282-283.)以来,由于病害少、易捕捞、繁殖简单、成活率高及肉质鲜美等优点,已成为重要养殖对象之一,并被引种到全国许多地区进行养殖。然而后来我国各地团头鲂的许多养殖群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退化现象,表现在生长速度减慢、性成熟个体变小、体型变长、变薄等。近亲繁殖、亲鱼管理不善是造成养殖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李思发,蔡完其,周碧云.团头鲂种群间的形态差异和生化遗传差异.水产学报,1991,15(3):204-211.李思发,杨学明.双向选择对团头鲂生化遗传变异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1996,3(1):1-5.)。为此,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水产种质资源研究室从1985年开始,以湖北省淤泥湖团头鲂为基础群体,在数量遗传理论指导下,采用系统选育和生物技术结合的方法,实施高强度选择,经过长达16年的六代系统选育后,获得了养殖性能优良的草食性鱼类首例选育良种——团头鲂“浦江1号”(李思发,蔡完其.团头鲂双向选育效应研究.水产学报,2000,24(3):201-205.李思发.鱼类良种介绍--团头鲂“浦江1号”.中国水产,2001,11:52.LiSF,CaiWQ.Geneticimprovementoftheherbivorousbluntsnoutbream(Megalobramaamblycephala).NAGA,2003,26(1):20-23.)。选育系第六代(F6)的生长速度已比原种提高30%,生长优势十分明显,遗传性状稳定。2000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审核,公布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农业部公告2000年第134号),200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上海、江苏、山西建成团头鲂“浦江1号”国家级良种场3处,并已推广到全国近20个省市。自“浦江1号”审定以来,上海海洋大学坚持继续选育,至今已达第10代(F10),生长性能进一步提高,遗传性状进一步稳定。鉴于没有永远的良种的理念和推陈出新的时代要求,在“浦江1号”良种(F10)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良种选育技术手段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团头鲂良种的优良性状势在必行。配套系育种是应用具有某种(些)经济性状的“专门化”品系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配套组合的一种育种方式。配套系育种作为一种先进的育种方式,在农作物、家禽和家畜育种中应用普遍(彭中镇.试析配套系与猪配套系育种.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3:19-22.张沅.家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30-254.),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水产生物的配套系育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迄今,国内仅见瓯江彩鲤配套系育种的相关报道(WangCH,WangJ,XiangSP,LvYP,HeXZParentalgeneticeffectsevaluationofgrowth-relatedtraitsofredcommoncarpinChina.FisheriesScience2009(75):1301-1305)。上海海洋大学在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选育过程中,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先后研制了团头鲂人工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邹曙明,李思发,蔡完其,赵金良.团头鲂良种雌核发育群体的建立及其遗传变异.水产学报,2001,25(4):311-316.)和人工诱导种间异源四倍体群体(团头鲂♀×三角鲂♂)(邹曙明.团头鲂人工同源和异源四倍体的繁育群体建立及其不同倍性后代的生物学特征分析.上海水产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科研和养殖实践证明,以上两个生物技术育种群体分别具备遗传纯度高和体型高的特征。本方法对已有的三个育种群体(“浦江1号”、雌核发育群体、异源四倍体群体)进行选育纯化,为今后开展配套选育系间多性状聚合育种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团头鲂配套选育系的选育纯化方法,该方法以生长速度、体型、遗传纯度为选育目标,构建配套选育系,利用群体选育方法分别对配套选育系进行平行选育,形成具不同生长速度、不同体型特征和不同遗传纯度的选育系,为生产优异种质聚合的选育品系或良种创造条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配套选育系的选育方法,其步骤如下:(1)配套选育系的原始亲本:“浦江1号”选育系F10;(2)建立配套选育系:对原始亲本建立的团头鲂育种群体进行育种分类,以生长速度、体型和遗传纯度为育成目标,建立配套选育系,建立标准如下: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标准;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900克以上,雌性800克以上;(3)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对配套选育系进行平行选育,优化各系的基因型,提高各系的育成性状,具体选择时期和标准如下: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标准,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900克以上,雌性800克以上;(4)评估选育效果:配套选育系选育至第三代,评估选育效果。所述的选育方法,第(3)步中所述的选择标准,选育系的每代选择数量要求是:第一次选择的鱼苗数量在1百万尾以上;第二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1万尾以上,雄鱼数量在5000尾以上;第三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500尾以上,雄鱼数量在250尾以上;第四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250尾以上,雄鱼数量在120尾以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团头鲂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群体配套选育系的选育方法,其步骤如下:(1)配套选育系的原始亲本:团头鲂♀×三角鲂♂获得的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群体;(2)建立配套选育系:对原始亲本建立的团头鲂育种群体进行育种分类,以生长速度、体型和遗传纯度为育成目标,建立配套选育系,建立标准如下:以体型为选育目标,要求体长与体高之比在2.0以下;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3)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对配套选育系进行平行选育,优化各系的基因型,提高各系的育成性状,具体选择时期和标准如下: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体型为选育目标,要求体长与体高之比在2.0以下,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4)评估选育效果:配套选育系选育至第三代,评估选育效果。上述的选育方法,第(3)步中所述的选择标准,选育系的每代选择数量要求是:第一次选择的鱼苗数量在1百万尾以上;第二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1万尾以上,雄鱼数量在5000尾以上;第三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500尾以上,雄鱼数量在250尾以上;第四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250尾以上,雄鱼数量在120尾以上。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团头鲂连续两代人工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配套选育系的选育方法,其步骤如下:(1)配套选育系的原始亲本:两性均可育的团头鲂连续两代人工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2)建立配套选育系:对原始亲本建立的团头鲂育种群体进行育种分类,以生长速度、体型和遗传纯度为育成目标,建立配套选育系,建立标准如下:以遗传纯度为选育标准,要求个体间遗传相似度在90%以上;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3)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对配套选育系进行平行选育,优化各系的基因型,提高各系的育成性状,具体选择时期和标准如下: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遗传纯度为选育标准(分子标记检测),要求个体间遗传相似度在90%以上;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4)评估选育效果:配套选育系选育至第三代,评估选育效果。上述的选育方法,第(3)步中所述的选择标准,选育系的每代选择数量要求是:第一次选择的鱼苗数量在1百万尾以上;第二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1万尾以上,雄鱼数量在5000尾以上;第三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500尾以上,雄鱼数量在250尾以上;第四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250尾以上,雄鱼数量在120尾以上。一种团头鲂配套选育系的选育方法,其步骤如下:(1)配套选育系的原始亲本来源和筛选:原始亲本来源有①2007年,选育获得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②2003年,获得两性均可育的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群体(团头鲂♀×三角鲂♂)、③2005年,获得两性均可育的团头鲂连续两代人工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以上三种亲本作为育种的原始亲本;(2)建立配套选育系:对原始亲本建立的团头鲂育种群体进行育种分类,以生长速度、体型和遗传纯度为育成目标,建立配套选育系,各配套选育系的建立标准如下:A系(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标准;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900克以上,雌性800克以上;B系(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群体(团头鲂♀×三角鲂♂)):以体型为选育目标,要求体长与体高之比在2.0以下;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C系(人工诱导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以遗传纯度为选育标准,要求个体间遗传相似度在90%以上;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3)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对每个配套选育系进行平行选育,优化各系的基因型,提高各系的育成性状,具体选择时期和标准如下:A系(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标准,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900克以上,雌性800克以上。B系(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群体(团头鲂♀×三角鲂♂)):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体型为选育目标,要求体长与体高之比在2.0以下,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C系(人工诱导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遗传纯度为选育标准(分子标记检测),要求个体间遗传相似度在90%以上;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4)评估选育效果:配套选育系选育至第三代,评估选育效果。所述的选育方法,第(3)步中所述的选择标准,为保持选育群体的有效大小,减少遗传漂变的影响,每个选育系的每代选择数量要求是:第一次选择的鱼苗数量在1百万尾以上;第二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1万尾以上,雄鱼数量在5000尾以上;第三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500尾以上,雄鱼数量在250尾以上;第四次选择的雌鱼数量在250尾以上,雄鱼数量在120尾以上。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在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基础上,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获得性状各异的育种群体,利用国内领先的种质评价与研究技术,进行育种群体的种质研究与评价,以不同选育目标分别建立配套选育系,利用不同选育系所具有的各自优良经济性状和遗传特点,可为生产优异种质聚合的选育品系或良种创造条件,是团头鲂优异种质的再创新,发展了鱼类育种新模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选育方法的选育路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根据团头鲂的生物学特点和选育目标,对团头鲂3个生物技术育种群体进行种质评价和筛选,建立选育原始亲本,以生长速度、体型(体长与体高之比在2.0以下)和遗传纯度(个体间遗传相似度在90%以上)为选育目标,构建配套选育系三个(A、B和C),利用群体选育方法分别对三个系进行平行选育,形成具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长速度和不同遗传变异的选育系,用于新品种或良种的生产和推广。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配套选育系的原始亲本来源原始亲本来源:①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②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群体(团头鲂♀×三角鲂♂)(两性均可育)、③团头鲂人工诱导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两性均可育)。、配套选育系的建立在对团头鲂进行种质评价与筛选工作的基础上,对原始亲本建立的育种群体进行育种分类,建立配套选育系;各配套选育系的建立标准如下:A系(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标准;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900克以上,雌性800克以上;B系(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群体(团头鲂♀×三角鲂♂)):以体型为选育目标,要求体长与体高之比在2.0以下;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C系(人工诱导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以遗传纯度为选育标准,要求个体间遗传相似度在90%以上;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3、配套选育系的选育方法根据育种目标和选育系分类,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对每个选育系进行连续世代选育,纯化各选育系的基因型,具体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选择时期和标准如下:A系(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标准,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900克以上,雌性800克以上。B系(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群体(团头鲂♀×三角鲂♂)):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体型为选育目标,要求体长与体高之比在2.0以下,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C系(人工诱导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遗传纯度为选育标准(分子标记检测),要求个体间遗传相似度在90%以上;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系内选择在每个选育世代,对每个配套选育系实行4次选择(表1),具体选择时期和标准如下:A系(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系F10):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标准,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900克以上,雌性800克以上。B系(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群体(团头鲂♀×三角鲂♂)):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体型为选育目标,要求体长与体高之比在2.0以下,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C系(人工诱导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在每个选育世代,从孵化出苗期至成鱼期,以遗传纯度为选育标准(分子标记检测),要求个体间遗传相似度在90%以上;对配套选育系实行四次选择,第一次,出苗后20-30天,体长3-4cm,选留率为5%;第二次,出苗后120天,体长12-15cm,选留率为10%;第三次,出苗后18个月,体重400-500g,选留率为12%;第四次,出苗后30个月,体重750-1000g,选留率为50%。总选留率为0.03%。亲鱼的体重规格要求雄性850克以上,雌性750克以上。表1三个配套选育系的选择次数和选择指标5、系内育成效果检验至2013年1月份,配套选育系A已选育至第三代,配套选育系B已选育至第五代,配套选育系C已选育至第四代,经生长性能评估,发现三个配套选育系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组提高了15.5-29.0%,具体如表2:表2三个配套选育系的育成效果体重A系B系C系生长比对照组(%)29.015.524.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