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循环水养殖海马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2633阅读:104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动物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循环水养殖海马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马是重要的小型海洋硬骨鱼类,属世界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本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南方人参”之称。因此,如何进行海马天然资源保护和开展人工增养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迄今为止人工开展海马养殖成活率低;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这主要是因为海马对于水质、水温、光照强度及营养条件要求较高,尤其是海马幼体对于养殖环境要求更为苛刻。而循环水系统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养殖模式,具有封密性、节约性等特点。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根据养殖生物的生活特性随时调节养殖水体的各项指标,从而提升养殖生物的生长率;同时,由于该系统地不依赖于外部进水,因此大幅度减少病原生物进入养殖水体的几率,有效地降低养殖生物的疾病发生率。目前国内海产品规模化的工厂化养殖场大部分使用流水养殖模式,仅在大菱鲆、半滑舌鳎等鱼类养殖中引入循环水养殖系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将循环水系统应用到海马养殖中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循环水养殖海马的方法,在海马养殖过程中引入循环水体统,既可以通过模拟自然海区海马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人工调节养殖水体中的温度、盐度、PH、氨氮、溶氧等指标;投喂后的残饵及粪便通过水循环带出养殖体系,经处理后统一排放,养殖用水经过净化处理重新返回到养殖体系中,整个过程没有外部水源的进入。这样不但能够准确检测到养殖环境变化,以便及时做出反应,便于日常管理;而且解决了由于换水不彻底导致水体中病原生物滋生以及外部进水致使养殖环境不稳定导致海马死亡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海马的生长率,降低其死亡率,节约人工成本,更好的满足海马大规模、工厂化养殖的需求。其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循环水养殖海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充分清池养殖水槽清池曝晒后注入过滤好的海水,海水高度为1m;2)微藻培养阶段养殖前3-5天进行水体微藻培育,微藻总密度为:6×106-7.5×106/ml,其种类主要包括:小球藻、硅藻、扁藻,比例:1∶1∶1作为饵料;光合细菌改水;3)初生海马养殖该阶段在卵孵化水槽中进行,水槽中放置人造水草,以便海马固着;4)海马各阶段养殖方法:该阶段根据生产需要在大小水槽中进行水槽中放置人造水草,以便海马固着。优选地,步骤3)中,在养殖阶段<15天时,放养密度为800-1000尾/m3,饵料构成包括丰年虫幼体、轮虫幼体。进一步,所述丰年虫幼体、轮虫幼体的比例为1∶1。优选地,步骤3)中,在养殖阶段15天-30天时,放养密度为400-600尾/m3,饵料构成包括丰年虫、桡足类幼体。进一步,所述丰年虫、桡足类幼体的比例为1∶1。优选地,步骤4)中,在养殖阶段30天-55天时,放养密度为300-400尾/m3,饵料构成包括桡足类幼体、卤虫幼体、小虾苗。进一步,所述桡足类幼体、卤虫幼体、小虾苗的比例为1∶1∶1。优选地,步骤4)中,在养殖阶段55天-70天时,放养密度为200-300尾/m3,饵料构成包括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小杂虾。进一步,所述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小杂虾的比例为1∶1∶1。优选地,步骤4)中,在养殖阶段>70天时,放养密度为80-200尾/m3,饵料构成包括鲜活小杂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海马养殖过程中引入循环水体统,既可以通过模拟自然海区海马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人工调节养殖水体中的温度、盐度、PH、氨氮、溶氧等指标;投喂后的残饵及粪便通过水循环带出养殖体系,经处理后统一排放,养殖用水经过净化处理重新返回到养殖体系中,整个过程没有外部水源的进入。这样不但能够准确检测到养殖环境变化,以便及时做出反应,便于日常管理;而且解决了由于换水不彻底导致水体中病原生物滋生以及外部进水致使养殖环境不稳定导致海马死亡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海马的生长率,降低其死亡率,节约人工成本,更好的满足海马大规模、工厂化养殖的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1、循环水系统说明小型水槽:底面积0.3平方米水槽36个。大型水槽:底面积0.6平方米水槽5个。卵孵化水槽:容积0.5立方米的卵孵化水槽5个。所有水槽都采用木架支撑,采用两台冷暖机(热泵)调节水温,可以保证所需要的高、低水温,可以调节试验所需的水温,可调控温度范围18~30℃。进出水口接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其包括过滤器、水流辅助装置、监测器、自动投料器及自动控制台,以便进行水质检测与调节。2、相关环境指标:如表1所示:表13、海马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1)充分清池:养殖水槽清池曝晒后注入过滤好的海水,海水高度为1m。2)微藻培养阶段:养殖前3-5天进行水体微藻培育,微藻总密度为:6×106-7.5×106/ml。其种类主要包括:小球藻、硅藻、扁藻,比例:1∶1∶1作为饵料;光合细菌改水。3)初生海马养殖该阶段在卵孵化水槽中进行,水槽中放置人造水草,以便海马固着。具体如表2所示:表2养殖阶段放养密度饵料构成<15天800-1000尾/m3丰年虫幼体、轮虫幼体(比例1∶1)15天-30天400-600尾/m3丰年虫、桡足类幼体(比例1∶1)4)海马各阶段养殖方法:该阶段可根据生产需要在大小水槽中进行水槽中放置人造水草,以便海马固着。具体如表3所示:表3养殖阶段放养密度饵料构成30天-55天300-400尾/m3桡足类幼体、卤虫幼体、小虾苗(比例1∶1∶1)55天-70天200-300尾/m3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小杂虾(比例1∶1∶1)>70天80-200尾/m3饵料为鲜活小杂虾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