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灵菇的瓶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7175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白灵菇的瓶栽方法。



背景技术:

白灵侧耳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明确产地的食用菌品种(商品名为白灵菇)。我国白灵菇生产主要有袋栽和瓶栽工艺两种,目前自然季节栽培均是袋栽工艺,而工厂化生产也是袋栽为主,瓶栽工艺较少。瓶栽工艺投入成本高,技术自动化水平也高,很多关键技术参数考虑到商业利益,很少公布与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瓶栽工艺工厂化生产技术的进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物学效率低下,搔菌后原基出现多,疏蕾工作量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白灵菇的瓶栽方法。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白灵菇的瓶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种生产、培养料配制、菌瓶制作和菌丝培养、菌丝后熟、冷刺激与搔菌处理、出菇管理,具体为:

步骤1、菌种生产中所采用的菌种培养基配方为:

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3克,磷酸二氢钾2克,酵母膏2克,水1000毫升,原种和栽培种均采用麦粒培养基,配方为:优质小麦100公斤,碳酸钙0.2公斤;

步骤2、培养料配制中采用的培养料配方为:

以玉米芯为主料,玉米芯100千克、棉籽壳30千克、麦麸20千克、玉米面3千克、碳酸钙2千克、水,其中,料水的重量比为1:2.2;

步骤3、菌瓶制作和菌丝培养具体为:

按照瓶栽工艺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塑料瓶容量1100ml,每瓶装干料260g,加水后重量为640g,培养室内温度23℃~25℃,培养30~45天;

步骤4:菌丝后熟

菌丝满瓶后,在22~28℃的后熟温度下继续培养30天;

步骤5:冷刺激与搔菌处理具体为:

-2~5℃冷刺激1~3天,然后搔菌,料面中间1孔点位料面搔菌,打开瓶盖,将老菌种清理干净,用直径0.5cm~1cm的铁棒在料面中间搔1个点孔,深度为1cm~1.5cm;或者料面2孔点位打孔搔菌,打开瓶盖,不清理料面老菌种,用直径0.5cm~1cm的铁棒在料面形成2点孔,深度为1cm~1.5cm。

优选地,步骤1中菌种生产中所采用的白灵菇菌株为长柄型品种。

优选地,步骤1中菌种生产中所采用的白灵菇菌株为白灵2号、白灵9号、白灵18号、中农1号。

优选地,步骤4中菌丝后熟的温度为26℃。

优选地,步骤5中冷刺激温度控制在-1℃~2℃,冷刺激时间控制在2~3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使用本发明的白灵菇的瓶栽方法使得生物学效率大大提高,最高达90%-100%。搔菌后,菇蕾形成较早,料面菇蕾形成少,单个菇蕾占比最高达75%以上,大大降低了人工疏蕾的劳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白灵菇的瓶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种生产、培养料配制、菌瓶制作和菌丝培养、菌丝后熟、冷刺激与搔菌处理、出菇管理,具体为:

步骤1、菌种生产中所采用的菌种培养基配方为:

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3克,磷酸二氢钾2克,酵母膏2克,水1000毫升,原种和栽培种均采用麦粒培养基,配方为:优质小麦100公斤,碳酸钙0.2公斤;

步骤2、培养料配制中采用的培养料配方为:

以玉米芯为主料,玉米芯100千克、棉籽壳30千克、麦麸20千克、玉米面3千克、碳酸钙2千克、水,其中,料水的重量比为1:2.2;

步骤3、菌瓶制作和菌丝培养具体为:

按照瓶栽工艺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塑料瓶容量1100ml,每瓶装干料260g,加水后重量为640g,培养室内温度23℃,培养45天;

步骤4:菌丝后熟

菌丝满瓶后,在22℃的后熟温度下继续培养30天;

步骤5:冷刺激与搔菌处理具体为:

-1℃冷刺激1天,然后搔菌,料面中间1孔点位料面搔菌,打开瓶盖,将老菌种清理干净,用直径0.5cm的铁棒在料面中间搔1个点孔,深度为1cm;或者料面2孔点位打孔搔菌,打开瓶盖,不清理料面老菌种,用直径0.5cm的铁棒在料面形成2点孔,深度为1cm。

实施例2

一种白灵菇的瓶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种生产、培养料配制、菌瓶制作和菌丝培养、菌丝后熟、冷刺激与搔菌处理、出菇管理,具体为:

步骤1、菌种生产中所采用的菌种培养基配方为:

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3克,磷酸二氢钾2克,酵母膏2克,水1000毫升,原种和栽培种均采用麦粒培养基,配方为:优质小麦100公斤,碳酸钙0.2公斤;

步骤2、培养料配制中采用的培养料配方为:

以玉米芯为主料,玉米芯100千克、棉籽壳30千克、麦麸20千克、玉米面3千克、碳酸钙2千克、水,其中,料水的重量比为1:2.2;

步骤3、菌瓶制作和菌丝培养具体为:

按照瓶栽工艺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塑料瓶容量1100ml,每瓶装干料260g,加水后重量为640g,培养室内温度24℃,培养40天;

步骤4:菌丝后熟

菌丝满瓶后,在24℃的后熟温度下继续培养17天;

步骤5:冷刺激与搔菌处理具体为:

2℃冷刺激2天,然后搔菌,料面中间1孔点位料面搔菌,打开瓶盖,将老菌种清理干净,用直径0.8cm的铁棒在料面中间搔1个点孔,深度为1.2cm;或者料面2孔点位打孔搔菌,打开瓶盖,不清理料面老菌种,用直径0.8cm的铁棒在料面形成2点孔,深度为1.2cm。

实施例3

一种白灵菇的瓶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种生产、培养料配制、菌瓶制作和菌丝培养、菌丝后熟、冷刺激与搔菌处理、出菇管理,具体为:

步骤1、菌种生产中所采用的菌种培养基配方为:

母种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3克,磷酸二氢钾2克,酵母膏2克,水1000毫升,原种和栽培种均采用麦粒培养基,配方为:优质小麦100公斤,碳酸钙0.2公斤;

步骤2、培养料配制中采用的培养料配方为:

以玉米芯为主料,玉米芯100千克、棉籽壳30千克、麦麸20千克、玉米面3千克、碳酸钙2千克、水,其中,料水的重量比为1:2.2;

步骤3、菌瓶制作和菌丝培养具体为:

按照瓶栽工艺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塑料瓶容量1100ml,每瓶装干料260g,加水后重量为640g,培养室内温度25℃,培养30天;

步骤4:菌丝后熟

菌丝满瓶后,在28℃的后熟温度下继续培养30天;

步骤5:冷刺激与搔菌处理具体为:

3℃冷刺激3天,然后搔菌,料面中间1孔点位料面搔菌,打开瓶盖,将老菌种清理干净,用直径1cm的铁棒在料面中间搔1个点孔,深度为1.5cm;或者料面2孔点位打孔搔菌,打开瓶盖,不清理料面老菌种,用直径1cm的铁棒在料面形成2点孔,深度为1.5c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