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盐碱地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7755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滨海盐碱地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法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悬铃木属,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树皮深灰色,不规则片状剥落,剥落后呈粉绿色。嫩枝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片窄长,幼时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后脱落。总柄具球形果序,花柱刺尖。花期4至5月,果期9至10月。法桐树形雄伟端庄,叶大荫浓,干皮光滑,根系分布较浅,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法桐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法桐应用广泛,但易受病害侵袭,其中枝干细菌性溃疡病为法桐主要易染病害。该病导致树皮变褐色,颜色逐渐加深,在法桐枝干皮部引起溃疡、坏死、产生裂纹,最终导致整枝或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法桐的园林景观效果。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发病原因包括法桐本身长势较弱、栽植及养护管理不当、土壤粘重大、排水不良、冬季寒冷干旱等多种因素。而北方滨海盐碱地区地下水水位高,土壤透气性差,pH值高,肥力低,冬季寒冷干旱,更加大了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发病的概率。因此,滨海盐碱地法桐的养护管理难度极大,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滨海盐碱地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滨海盐碱地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法桐移栽前三天进行打药处理;

2)、在移栽前4~5天配制基肥与透气性良好的栽培土壤,均匀混合后,进行消毒处理,即制得栽培土;

3)、移栽,浇水,根灌生根粉,并进行输液;

4)、修剪掉枯枝、病枝,进行消毒,并喷施预防性药剂;

5)、采取防寒措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所采用的药剂为菌核净稀释900~1200倍与甲基托布津稀释800~1000倍按照体积比1:1均匀混合,对树干进行喷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栽培土壤采用种植土、腐叶土、河沙、草炭土按照体积比5:2:2:1均匀混合而成;所述基肥采用复合肥与饼肥按质量比1:20均匀混合,施肥量为90~180g/m3

所述腐叶土为杂草、牛粪尿、水等掺入园土,经过堆积、发酵、腐熟、暴晒而成的培养土,pH值呈酸性。

所述的复合肥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按质量比5:3:2均匀混合而成;所述饼肥为充分发酵大豆饼肥。

所述消毒处理为在基肥与栽培土壤均匀混合之后,每立方米掺拌50~70g多菌灵粉,拌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4天,揭膜后挥发1~2天促使药味消失。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为选择健康的植株进行移栽;定植后每2~4天浇一次透水,连续浇灌3~4次。第一次透水要在定植后24小时内完成浇灌。每次浇水过后根灌稀释400~600倍的生根粉。所述输液为采用国光的“施它活”输液袋,每棵法桐悬挂1~2个输液袋,针孔数2~4个,针孔深达木质部3~5cm,4~5月和9~10月各输液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为修剪掉枯枝、病枝、细弱、交叉枝条,将修剪掉的枝叶远离栽植区并集中堆放,及时运出,深埋或烧毁处理。所述修剪枝条的剪口要平滑,与剪口芽成45度角的斜面,从剪口的对侧下剪,斜面上方与剪口芽尖相平,斜面最低部分和芽基相平,减少剪口受伤面积。所述消毒为对于疏枝后树体上直径1cm以上伤口,用刀把伤口刮平削光,在伤口处喷施稀释400~600倍的波尔多溶液进行消毒,然后涂抹保护剂。所述保护剂为动物油、松香、蜂蜡按质量比9:6:4加热溶化拌匀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预防性药剂的喷施为3~4月和9~10月采用溃腐灵每100ml与有机硅5g均匀混合后兑水30斤~40斤喷施枝干,每7~14天喷施一次,喷施3~4次;采用甲基托布津悬浮剂稀释900~1300倍,每7~14天整株喷施一次,喷施2~4次;采用多菌灵稀释700~900倍,每7~10天整株喷施一次,喷施2~4次;

上述药物按照各自周期轮番施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治方法还包括:当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发病时,首先用酒精消毒过的利刀将病部刮除,深达木质部,采用溃腐灵原液涂抹,涂抹范围大于病斑范围,每2~4天涂抹一次,至少涂抹3~4次;采用甲基托布津悬浮剂稀释400~500倍喷施患处,每2~4天喷施一次,至少喷施3~4次;采用多菌灵稀释300~400倍喷施患处,每2~4天喷施一次,喷施3~4次;

上述药物按照各自周期轮番施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药剂喷施直至病害治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采取防寒措施为霜冻或寒潮来临前3~7天,对树干和主枝涂刷稀释50~100倍的防冻剂;采用草绳道道紧接地将法桐主干包裹起来至分枝处;当温度低于5℃前浇一次冻水,冻水灌完后结合封堰,在法桐的根颈部培起直径70~90cm,高30~60cm的土堆。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现有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较少,该方法为滨海盐碱地法桐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应用开创了技术范例,提升了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防治方法用于滨海盐碱地法桐细菌性溃疡病防治,该方法克服了法桐在天津滨海盐碱地条件下生长的生理缺陷,防止病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全面、综合、有效地对法桐细菌性溃疡病进行了防治,提高了法桐的成活率与观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发明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将本发明方法应用于天津塘沽区某景观提升项目,该项目施工时间为3月下旬,天气转暖,气候干燥;项目区土壤盐碱化严重,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对法桐生长非常不利。

一种滨海盐碱地法桐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法桐移栽前三天进行打药处理,所采用的药剂为菌核净稀释1000倍与甲基托布津稀释900倍按照体积比1:1均匀混合,对树干进行喷施。

步骤二、在移栽前4天配制基肥与透气性良好的栽培土壤,均匀混合后,进行消毒处理,即制得栽培土;所述栽培土壤采用种植土、腐叶土、河沙、草炭土按照体积比5:2:2:1均匀混合而成;所述腐叶土为杂草、牛粪尿、水等掺入园土,经过堆积、发酵、腐熟、暴晒而成的培养土,pH值呈酸性;所述基肥采用复合肥与饼肥按质量比1:20均匀混合,施肥量为120g/m3;所述的复合肥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按质量比5:3:2均匀混合而成;所述饼肥为充分发酵大豆饼肥,所述消毒处理为在基肥与栽培土壤均匀混合之后,每立方米掺拌60g多菌灵粉,拌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天,揭膜后挥发2天促使药味消失。

步骤三、选择健康的植株进行移栽,运输及栽种过程中,保证土球完整,避免枝干损伤。定植后每2天浇一次透水,连续浇灌3次。第一次透水要在定植后24小时内完成浇灌。每次浇水过后根灌稀释500倍的生根粉。4月上旬和9月下旬各输液一次,所述输液采用国光的“施它活”输液袋,每棵法桐悬挂1个输液袋,针孔数2个,针孔深达木质部4cm,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步骤四、修剪掉枯枝、病枝、细弱、交叉枝条,将修剪掉的枝叶远离栽植区并集中堆放,及时运出,烧毁处理。所述修剪枝条的剪口要平滑,与剪口芽成45度角的斜面,从剪口的对侧下剪,斜面上方与剪口芽尖相平,斜面最低部分和芽基相平,减少剪口受伤面积。然后进行消毒,并喷施预防性药剂,所述消毒为对于疏枝后树体上直径1cm以上伤口,用刀把伤口刮平削光,在伤口处喷施稀释500倍的波尔多溶液进行消毒,然后涂抹保护剂。所述保护剂为动物油、松香、蜂蜡按质量比9:6:4加热溶化拌匀而成。

所述预防性药剂的喷施为4月初和9月初采用溃腐灵每100ml与有机硅5g均匀混合后兑水30斤喷施枝干,每10天喷施一次,喷施3次;采用甲基托布津悬浮剂稀释900倍,每10天整株喷施一次,喷施3次;采用多菌灵稀释800倍,每10天整株喷施一次,喷施3次;

上述药物按照各自周期轮番施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当法桐枝干细菌性溃疡病发病时,首先用酒精消毒过的利刀将病部刮除,深达木质部,采用溃腐灵原液涂抹,涂抹范围大于病斑范围,每3天涂抹一次,至少涂抹3次;采用甲基托布津悬浮剂稀释400倍喷施患处,每3天喷施一次,至少喷施3次;采用多菌灵稀释300倍喷施患处,每2天喷施一次,喷施3次;

上述药物按照各自周期轮番施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药剂喷施直至病害治愈。

霜冻或寒潮来临前7天,对树干和主枝涂刷稀释60倍的防冻剂;采用草绳道道紧接地将法桐主干包裹起来至分枝处;当温度低于5℃前浇一次冻水,冻水灌完后结合封堰,在法桐的根颈部培起直径80cm,高40cm的土堆,防止低温冻伤根颈和根系。

经过本发明处理方法,枝干细菌性溃疡病得到了有效的遏止,法桐成活率为100%,法桐枝叶舒展浓绿,顺利越冬,景观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