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杂草的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132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防治杂草的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及其应用,属于植物保护学科的杂草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选择性除草剂2.4—D诞生以来,化学除草剂的使用给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好处,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除草剂新品种不断开发、在农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化学除草剂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环境安全、杂草抗药性、化学残留等等。因此寻求低用量、高药效的除草剂成为该领域的重点。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灭生性、非选择性除草剂,其对环境的毒性极低,易降解,残留少。因此,当今发展的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草甘膦除草剂在作物田广泛使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除草剂种类,使用量已经占到整个除草剂市场的20%以上。当前,我国开展的外来入侵杂草的清除行动中,也广泛使用草甘膦进行防除。不过,使用草甘膦防除杂草,其常规使用浓度均在0.1%以上,防除多年生外来杂草,则浓度高达0.8%以上。这样导致巨大的防除成本,在防除外来杂草的同时,也杀灭了所有生境中的其它植物,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此外,还加重了环境的污染。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加拿大一枝黄花、小飞蓬、豚草、假臭草、黄顶菊、一年蓬、苏门白酒草、春飞蓬、胜红蓟、银胶菊、飞机草、薇甘菊等是恶性的外来入侵杂草。这些杂草在我国定植初期均是局部的地点,但是,随着其入侵扩散,蔓延到广大的区域,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威胁、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外来杂草入侵性的原因之一是其具有强繁殖能力,主要是结实量大、种子小而轻又带有冠毛,易于传播、扩散,故阻止其种子形成,能有效降低外来杂草进一步蔓延和危害。

常规的杂草防除方法(人工、机械和化学防除)对防除小范围内的外来杂草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对泛滥成灾的地区而言,人工和机械防除法费时费力;大量使用除草剂虽然能杀死整株,却也会杀死周围的有用植物和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物防除造成的污染虽低,但目前的控制力度还不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生长,而不能控制其种子的大量传播和扩散。研制低剂量高效的种子抑制剂,阻止外来杂草开花结实,不仅可以有效防除该杂草向四处扩散、滋生、蔓延,而且对环境安全性高。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通过杂草种子抑制剂控制杂草的技术还较为缺乏,而该抑制剂的开发将是一条比较安全的、具有长远意义的防控新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在治理杂草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所述的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成分是草甘膦。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还包括营养成分和粘着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还包括营养成分和粘着剂。

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所述营养成分的重量比为490:0.5~300,优选为490:1~250,进一步优选为490:10~250,更进一步优选为490:30~200;

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所述粘结剂的重量比为490:1~150,优选为490:1~100,进一步优选为490:2~100,更进一步优选为490:5~50。

所述的营养成分在该植物生长发育抑制剂中的浓度为0.05%~30%(100ml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中含0.05~30g营养成分)但不限于此,优选为3%~22%;所述的粘着剂在该植物生长发育抑制剂中的浓度为0.01%~15%(100ml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中含0.01~15g粘着剂)但不限于此,优选为0.02%~10%,更进一步优选为0.5%~5%。

所述的粘着剂选自桃胶、黄原胶、明胶、阿拉伯胶、糊精、淀粉、琼脂、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营养成分选自蔗糖、尿素和碳酸氢铵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的营养成分为尿素和蔗糖,或者为碳酸氢铵和蔗糖;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尿素和蔗糖的重量比为1:1~1:5,所述碳酸氢铵和蔗糖的重量比为1:1~1:5;所述的粘着剂为桃胶。

所述的草甘膦为草甘膦酸及其盐类;优选的,所述的草甘膦酸盐为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酸铵盐、草甘膦酸钾盐、草甘膦酸钠盐和草甘膦二甲胺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还包括乙烯利;优选的,所述草甘膦与乙烯利的重量比≥3:1;进一步优选,所述草甘膦与乙烯利的重量比为50:1~4:1;更进一步优选,所述草甘膦与乙烯利的重量比为20:1~5:1;更进一步优选,所述草甘膦与乙烯利的重量比为20:1~10:1。

上述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可以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要有效成分以营养成分和粘着剂中的至少一种为助剂,再加上农药上允许的其他助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上述的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在防治杂草中的应用。

取所述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配制成植物生长调节剂为0.25%~0.004%浓度(100ml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中含0.005~0.1g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使用时间为杂草花芽分化期至花开放盛期。

所述的杂草为农田和外来杂草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小飞蓬、豚草、假臭草、黄顶菊、一年蓬、苏门白酒草、春飞蓬、胜红蓟、银胶菊、飞机草、薇甘菊。

本发明中所述浓度“%”为100ml制剂中所包含某种溶质的克数。

草甘膦在制备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或抑制植物种子发育中的应用。所述的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成分是草甘膦;优选的,所述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还包括营养成分和粘着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还包括乙烯利。

本发明中利用的草甘膦虽然作为除草剂,杀灭杂草的功能已经著名,但是,在低剂量处理下作为种子抑制剂的技术,是在通过大量多次的试验筛选,针对紫茎泽兰开花时的各个时期(花芽分化期、大小孢子发育期、开花盛期施药),筛选控制紫茎泽兰结实的最佳抑制剂浓度和最敏感施药时期,在兼顾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前提下,彻底阻断造成紫茎泽兰蔓延、扩散的种子源的新功能。草甘膦通过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EPSPS),导致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受阻,从而蛋白质的合成不畅,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直至杀死植物。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目标是需要抑制植物的生殖生长过程,最终使果实发育受阻,但不能影响植物正常的营养生长过程。因此,技术的关键是利用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间的对草甘膦敏感性差异,实现仅影响和抑制生殖生长过程的目的。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性技术进步是解决了在低浓度处理下保证药剂在树枝上尽可能长的滞留时间,以及有利于促进吸收的措施协同作用,从而实现低剂量药剂药效的充分发挥,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药剂的使用浓度。其原理是施药时间处于树木刚开始复苏生长的初期,数目代谢较弱,对使用的药剂吸收较缓慢,加之春季雨水较多,易致有效成分淋洗掉,粘着剂可以降低这一过程的发生,而营养物质有利于促进吸收,两者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药剂的使用量。首先对抑制剂使用浓度进行筛选,发现浓度达0.1%-0.005%时,即可抑制紫茎泽兰等外来植物花的正常发育,主要是使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出现异常行为,即提前解体,导致花粉母细胞没有营养而不能完成减数分裂,最终败育;同时使子房中的胚珠变形终止了胚囊的分化而无法结实。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抑制花芽分化和种子形成,杜绝种子产生和扩散蔓延,达到治理杂草的技术。所述防治对象为外来杂草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小飞蓬、豚草、假臭草、黄顶菊、一年蓬、苏门白酒草、春飞蓬、胜红蓟、银胶菊、飞机草、薇甘菊。

本发明筛选出的植物种子发育抑制剂使用浓度低,对环境安全。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有关研究紫茎泽兰种子抑制剂的报道,这方面的研究对解决该草的入侵及防除将提供一道新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试验设计的植物种子抑制剂处理为草甘膦单用,可以采用现有方法添加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和水制成水剂,取490克草甘膦钾盐、加助剂约100克(α-烯基磺酸钠40克、烷基糖苷55克、茶皂素5克及少量消泡剂),用水配制成药液1升,不添加或添加尿素5g\蔗糖25g(1L药剂中添加30g营养成分,尿素与蔗糖的重量比为1:5)、尿素25g\蔗糖75g、尿素50g\蔗糖125g/升,溶于1000升自来水中,在盆钵种植的紫茎泽兰花芽分化期,分别用以上4个不同配比,以0.5%(1L药剂中含5g草甘膦)和0.08%(1L药剂中含0.8g草甘膦)浓度进行喷雾处理,设4个重复,施药时用喷雾器,按80ml/m2喷洒。待果实成熟时,冠毛将展开时,每株分别收获10个头状花序的瘦果,按纳瘦果,饱满的计为结实种子,与头状花序小花平均数相比计算单株结实率。然后,将每株种子单独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25℃培养,定期观察并统计萌发种子数,直至不再萌发为止,计算单萌发率。各处理的结实率和萌发率检测结果如下表:

结果显示,0.5%浓度处理的结实率分别为均在5%或之下,萌发率为零。而浓度为0.08%,结实率分别为萌发率35.31%、13.25%、3.75%、0.25%,萌发率则分别为13.25%、2.5%、0%、0%、0%。显然,草甘膦添加尿素5g\蔗糖25g、尿素25g\蔗糖75g、尿素50g\蔗糖125g/升均有显著的抑制结实的效果,适当添加尿素和蔗糖,可以显著增加其抑制效果。但是,草甘膦单用则需要较高处理浓度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抑制效果。因此,适当添加尿素和蔗糖,实现草甘膦在低浓度下对杂草种子抑制作用。

实施例2:

试验设计的植物种子抑制剂处理为草甘膦单用,取490克草甘膦钾盐、加助剂约100克(α-烯基磺酸钠40克、烷基糖苷55克、茶皂素5克及少量消泡剂),用水配制成药液1升,不添加或添加碳酸氢铵15g\蔗糖25g、碳酸氢铵25g\蔗糖75g、碳酸氢铵50g\蔗糖125g/升,溶于1000升自来水中,在盆钵种植的紫茎泽兰花芽分化期,分别用以上4个不同配比,以0.5%和0.08%浓度进行喷雾处理,设4个重复,施药时用喷雾器,按80ml/m2喷洒。待果实成熟时,冠毛将展开时,每株分别收获10个头状花序的瘦果,按纳瘦果,饱满的计为结实种子,与头状花序小花平均数相比计算单株结实率。然后,将每株种子单独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25℃培养,定期观察并统计萌发种子数,直至不再萌发为止,计算单萌发率。各处理的结实率和萌发率检测结果如下表:

结果显示,0.5%浓度处理的结实率分别为均在5%左右或之下,萌发率为零。而浓度为0.08%,结实率分别为萌发率37.25%、15.67%、9.13%、8.25%,萌发率则分别为14.25%、4.25%、1.25%、0。显然,草甘膦添加碳酸氢铵15g\蔗糖25g、碳酸氢铵25g\蔗糖75g、碳酸氢铵50g\蔗糖125g/升均有显著的抑制结实的效果,适当添加碳酸氢铵和蔗糖,可以显著增加其抑制效果。但是,草甘膦单用则需要较高处理浓度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抑制效果。因此,适当添加碳酸氢铵和蔗糖,实现草甘膦在低浓度下对杂草种子抑制作用。

实施例3:

试验设计的植物种子抑制剂处理为草甘膦单用以及与乙烯利按20:1、10:1、5:1和4:1的重量比复配剂处理,取490克草甘膦钾盐或草甘膦钾盐与乙烯利按比例复配的组合物、加助剂约100克(α-烯基磺酸钠40克、烷基糖苷55克、茶皂素5克及少量消泡剂),配制成药液1升,添加尿素25g\蔗糖75g(1L药剂中添加100g营养成分,尿素与蔗糖的重量比为1:3),溶于1000升自来水中,在盆钵种植的紫茎泽兰花芽分化期,分别用以上4个不同配比以0.1%浓度进行喷雾处理,设4个重复,施药时用喷雾器,按80ml/m2喷洒。待果实成熟时,冠毛将展开时,每株分别收获10个头状花序的瘦果,按纳瘦果,饱满的计为结实种子,与头状花序小花平均数相比计算单株结实率。然后,将每株种子单独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25℃培养,定期观察并统计萌发种子数,直至不再萌发为止。

结果显示结实率分别为12.25%、3.75%、2.75%、19.33%、28.35%,萌发率则分别为5.35%、0%、0%、5.25%、7.25%。显然,草甘膦单用以及与乙烯利按20:1、10:1、5:1和4:1复配剂均有显著的抑制结实的效果,适当添加少量乙烯利,草甘膦与乙烯利按20:1、10:1比例复配可以显著增加其抑制效果。

实施例4:

取490克草甘膦钾盐、加助剂约100克(α-烯基磺酸钠40克、烷基糖苷55克、茶皂素5克及少量消泡剂),用水配制成药液1升的植物种子抑制剂药剂,添加尿素15g/蔗糖35g,不添加、或分别添加桃胶、黄原胶、明胶、阿拉伯胶、糊精、淀粉、琼脂、羧甲基纤维素各5g和45g;处理浓度为0.09%,在盆钵种植的紫茎泽兰花芽分化期,分别用以上5个不同配比0.09%浓度进行喷雾处理,设4个重复,施药时用喷雾器,按80ml/m2喷洒。待果实成熟时,冠毛将展开时,每株分别收获10个头状花序的瘦果,按纳瘦果,饱满的计为结实种子,与头状花序小花平均数相比计算单株结实率。然后,将每株种子单独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25℃培养,定期观察并统计萌发种子数,直至不再萌发为止。各处理的结实率和萌发率检测结果如下表:

显然,抑制剂添加不同粘合剂的效应不同,桃胶可以显著增加抑制剂抑制结实的效果。且随浓度增大,效果也显著提高。

实施例5:

取490克草甘膦钾盐、加助剂约100克(α-烯基磺酸钠40克、烷基糖苷55克、茶皂素5克及少量消泡剂),用水配制成药液制成1升,加尿素15g/蔗糖35g、桃胶45g制成植物种子抑制剂药剂,将植物种子抑制剂药剂配置成1%的母液,而后逐步稀释成1%、0.25%、0.0625%、0.016%、0.004%、0.001%,共6个浓度和清水(0%)的对照,在盆钵种植的紫茎泽兰花芽分化期,分别用以上10个不同的浓度进行喷雾处理,每一浓度设4个重复,施药时用喷雾器,按80ml/m2喷洒。施药后定期观察外部形态变化。待果实成熟时,冠毛将展开时,每株分别收获10个头状花序的瘦果,其中豚草收获全株的瘦果,按纳瘦果,饱满的计为结实种子,与头状花序小花平均数相比计算单株结实率。然后,将每株种子单独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25℃培养,定期观察并统计萌发种子数,直至不再萌发为止。对于豚草等有休眠特性的种子,放置半年后检测。

植物种子抑制剂处理浓度为1%时,紫茎泽兰三个发育时期的花均受到严重的抑制,虽然在开花盛期施药时会有少量的种子形成但均不能萌发。浓度为0.25%时,在前二个发育时期施药不会有种子形成,但开花盛期施药有种子形成,每10个花序的平均结实量达118粒,其发芽率为6.3%;浓度为0.0625%、0.016%时,花芽分化期施药,每10个花序的平均结实量分别为13.3、26.3粒,对照为638粒,其发芽率分别为2.5%,3.4%,对照为82.5%;大小孢子发育期施药,每10个花序的平均结实量分别为89.7、84粒,对照为596粒,其发芽率分别为3.7%,3.6%,对照为85%;在开花盛期施药,每10个花序的平均结实量分别为176、255粒,对照为691粒,其发芽率分别为11.5%,22.6%,对照为82.5%。浓度为0.004%、0.001%时,花芽分化期施药,每10个花序的平均结实量分别为53.6、76.7粒,对照为653粒,其发芽率分别为6.5%,78.9%,对照为84.1%;大小孢子发育期施药,每10个花序的平均结实量分别为79.7、125粒,对照为609粒,其发芽率分别为45.7%,65.2%,对照为84.5%;在开花盛期施药,每10个花序的平均结实量分别为275、550粒,对照为691粒,其发芽率分别为12.6%,25.3%,对照为83.5%。

实施例6:

试验设计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草甘膦酸及其盐类草甘膦异丙胺盐、草甘膦酸铵盐、草甘膦酸钾盐、草甘膦酸钠盐、草甘膦二甲胺盐,取490克草甘膦钾盐、加助剂约100克(α-烯基磺酸钠40克、烷基糖苷55克、茶皂素5克及少量消泡剂),用水配制成药液1升,加尿素15g/蔗糖35g、桃胶45g;分别稀释至处理浓度0.1%、0.05%、0.025%、0.0125%、0.00625%,每种药剂配比处理喷施2m2面积加拿大一枝黄花,用喷雾器喷雾,喷雾量以完全喷到即可,不宜重喷。试验选在南京市郊区进行,10月3日,天气晴好,风力4级。加拿大一枝黄花处于花芽分化期。以水做对照。

待果实成熟时,冠毛将展开时,每株分别收获10个头状花序的瘦果,按纳瘦果,饱满的计为结实种子,与头状花序小花平均数相比计算单株结实率。然后,将每株种子单独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25℃培养,定期观察并统计萌发种子数,直至不再萌发为止。各处理的结实率检测结果如下表3。各成分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效果明显增加,当浓度为0.025%以上时均可以达到可以接受的效果,进一步降低浓度,则效果不佳。总之,草甘膦酸及其盐类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表3.不同草甘膦酸及其盐类处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抑制效果比较

实施例7:

取490克草甘膦钾盐、加助剂约100克(α-烯基磺酸钠40克、烷基糖苷55克、茶皂素5克及少量消泡剂),用水配制成药液1升,添加尿素15g、蔗糖35g、桃胶45g,将植物种子抑制剂药剂配置成1%的母液,而后逐步稀释成0.25%、0.0625%、0.016%、0.004%、0.001%,共5个浓度和清水(0%)的对照,在盆钵种植的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小飞蓬、豚草、假臭草、黄顶菊、一年蓬、苏门白酒草、春飞蓬、胜红蓟、银胶菊、飞机草、薇甘菊等花蕾期,分别用以上6个不同的浓度进行喷雾处理,每一浓度设4个重复,施药时用喷雾器,按130ml/m2喷洒。施药后定期观察外部形态变化。待果实成熟时,冠毛将展开时,每株分别收获10个头状花序的瘦果,其中豚草收获全株的瘦果,按纳瘦果,饱满的计为结实种子,与头状花序小花平均数相比计算单株结实率。然后,将每株种子单独置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25℃培养,定期观察并统计萌发种子数,直至不再萌发为止。对于豚草等有休眠特性的种子,放置半年后检测。

当抑制剂浓度为0.25%时,紫茎泽兰花蕾芽分化受到抑制,头状花序在施药后11-12天可以继续存在,花序先失绿而后萎缩,植株顶部幼嫩叶片萎黄。浓度为0.0625%以下时对植株表观没有太大影响,但花蕾分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只有极少数能继续发育,且受到抑制的花序从外观上观察表现出的特征为:头状花序的直径大小不变化、颜色逐渐从深绿色—淡绿—黄绿,但是,大部分能够开花结实。而对照株的头状花序继续分化,并开花结实。冠毛可以正常打开。

结实率统计结果如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抑制剂浓度在0.016%或更高时,对上述杂草的种子结实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而当浓度为0.004%时,抑制率还可以达到40%以上,有些杂草仍然可以达到60%以上。

各处理的种植发芽率如下表:

如表所示,抑制剂0.004%及更高浓度的结实种子的萌发率均在50%以下,除豚草外,均在40%以下。可以有效减少有活力的种子数量,达到通过减少种子量控制或延缓上述杂草扩散蔓延的目的。

实施例8:

取490克草甘膦钾盐、加助剂约100克(α-烯基磺酸钠40克、烷基糖苷55克、茶皂素5克及少量消泡剂),配制成药液1升,添加尿素15g、蔗糖35g、桃胶45g,将植物种子抑制剂药剂配置成1%的母液,而后逐步稀释成1%、0.5%、0.25%、0.125%、0.0625%、0.0313%、0.016%、0.008%、0.004%、0.002%,共10个浓度和清水(0%)的对照,在盆钵种植的紫茎泽兰花芽分化期,分别用以上10个不同的浓度进行喷雾处理,每一浓度设4个重复,施药时用喷雾器,按80ml/m2喷洒。施药后定期观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发育二个方面。内部结构的观察用石蜡切片法。施药后每隔3天取样处理后的花芽,FAA固定液和卡诺液固定,经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制片等过程,切片厚度为8μm,经铁矾-苏木精染色,树胶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构。

抑制剂对紫茎泽兰花芽分化期的影响:当抑制剂浓度为1%时,紫茎泽兰花芽分化完全受抑制,头状花序在施药后11-12天开始萎蔫继而干枯,且紫茎泽兰整体植株有萎死现象;浓度为0.5%、0.25%时也完全抑制花芽分化的进一步发育,花序先失绿而后萎缩,植株顶部幼嫩叶片萎黄。浓度为0.125%及以下时对植株没有太大影响,但花芽分化几乎全部受到抑制,只有极少数能继续发育,且受到抑制的花序从外观上观察表现出的特征为:头状花序的直径大小不变化、颜色逐渐从深绿色—淡绿—黄绿。而对照株的头状花序继续分化。

紫茎泽兰内部结构发育变化:当浓度为0.25%时,处于花芽分化时期的头状花序,在施药后其每朵花的雌雄蕊细胞失去连接,萎缩成线条状;处于大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头状花序,在施药后每朵花的花药细胞和花瓣细胞先失去连接,进一步发育时整朵花在横切面只留残迹,苞片细胞也严重变形。0.125%浓度以下直至浓度对花期内部结构的影响较缓和。紫茎泽兰正常发育过程中,在花粉母细胞时期时其细胞和核的体积均增大、每个药室的四层壁紧密连接、绒毡层为多核细胞,在随后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绒毡层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为花粉母细胞的发育提供营养,直到花粉粒的四分体时期,绒毡层才开始退化,单核花粉粒时期仍能观察到正退化的绒毡层。0.004%浓度以上处理的绒毡层细胞与花药壁的中层细胞分离,且侵入药室逐渐向花粉母细胞包围,到发育的后期每朵花里只留5个花药的败育残迹。在花药发育受阻的同时,子房中的胚珠也变形不能进行胚囊的分化。

实施例8:

在紫茎泽兰花芽分化时期(即头状花序直径在2-4mm),用实施例5中制备的植物种子抑制剂药剂进行喷洒处理,处理浓度0.125%、0.08%,施药时用喷雾器,按80ml/m2喷洒药液,设3个重复,每一重复小区面积为30m2,地点为紫茎泽兰泛滥的地区——云南昆明黑龙潭公园。晴好天气,下午处理。

头状花序完全发育成果实,冠毛开始展开时,收集果实。两个处理浓度的结实率分别为5.6%和23.67%,萌发率则分别为0%和5.25%。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实施例9:

在薇甘菊花芽分化时期(即头状花序直径在3-5mm),用实施例5中制备的植物种子抑制剂药剂进行喷洒处理,处理浓度0.125%、0.08%,施药时用喷雾器,按80ml/m2喷洒药液,设3个重复,每一重复小区面积为5m2,地点为广东省深圳市梧桐山。晴好天气,下午处理。

头状花序完全发育成果实,冠毛开始展开时,收集果实。两个处理浓度的结实率分别为15.98%和35.56%,萌发率则分别为5.33%和15.67%。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