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8346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滩涂生态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



背景技术:

我国虽有辽阔的海洋,但水生资源却呈持续下降态势,然而人们对水生资源的需求却不断上升,给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外海捕捞续年减产,内塘养殖基本饱和,滩涂养殖停滞不前。滩涂是海洋的源头,面积辽阔,资源丰富,重点在于利用和保护的平衡。在上世纪90年代,政策引导海洋经济开发,滩涂养殖低坝高网迅速矗屹,可是因技术条件不成熟以及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广大养殖户严重亏损。其中原因:1、围栏没有防台方法;2、滩涂造塘容易漏水,塘堤泥坝容易冲垮,漏塘、倒塘现象时有发生;3、特别是蓄水塘构造布局不合理,造成潮流不畅通,塘内积淤严重,导致养殖产物发病率居高不下,同类残杀严重,养殖产量交底(梭子蟹亩产5-50斤之间),且品质小而瘦,多数还是病蟹。

专利号201210293492.9“滩涂低坝高网生态养殖防台设施”,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增强抗台能力的设施,为弥补海产品自然资源的匮乏,给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增添活力。

专利号201410111081.2“海洋滩涂原生态牧养方法”,为修复逐年下降的海洋水生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动态平衡管理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海洋水生资源续年下降,而市场需求增强的显示问题,并且大面积资源丰富的海洋滩涂尚待开发利用,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根据海洋源头滩涂的自然规律和梭子蟹的生长特性,利用潮汐能量,构建符合梭子蟹生长条件的全方位生态环境,目的在于节能减排,提高梭子蟹品质、产量,弥补市场需求,更好地发展滩涂生态养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在滩涂上筑建塘堤以围覆形成矩形蓄水塘,蓄水塘的上下两端塘堤与潮汐涨落方向同向设置并低于左右两侧塘堤,蓄水塘内部平整以形成上下两端蓄水落差为0.15-0.3米的滩面,滩面四周与塘堤之间开设环沟,环沟沟底宽度为2-3米,环沟深度为0.8-1.2米,环沟内侧与滩面的锐角夹角为10-20°,环沟上下两端的外侧与滩面的锐角夹角为10-20°,环沟左右两侧的外侧与沟底相连的锐角夹角为25-35°,蓄水塘的上端和/或下端塘堤设有溢水坝,左右两侧塘堤高于蓄水面0.5-0.6米,上下两端塘堤高于蓄水面0.2-0.3米,在滩面内至少开设有一条与潮汐涨落方向同向的中沟,中沟沟底宽度为2-3米,中沟两侧与滩面的锐角夹角为10-20°,所述滩面构成梭子蟹生长所需的摄食场地,所述环沟和/或所述中沟的沟壁斜坡构成梭子蟹休憩的栖息场地,所述环沟和/或所述中沟的沟底构成梭子蟹过夏越冬的场地。

优选的,滩面培植底栖藻类,供苗龄期梭子蟹隐蔽和摄食。

其中,塘堤四周设置有抗台防逃网。

进一步的,溢水坝包括坝基以及铺设于坝基两侧滩涂上的篷布,以使坝体底下制造稀氧或闭氧状态。其中,所述篷布为土工布或地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通过构建塘堤、滩面、环沟和溢水坝,在蓄水塘内形成梭子蟹生长所需的摄食场地、栖息场地和越冬场地,由于蓄水塘的上侧塘堤低于左右两侧,下侧溢水坝为蓄水面,再与潮汐涨落方向同向设置,因此可利用潮汐涨落的能量,进行自身排污,从而构成一套全方位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的梭子蟹养殖蓄水塘。环沟与塘堤之间的沟壁斜坡使得潮汐涨落时不留死角,溢水坝可设在上/下端,不阻拦退潮流量,中沟与潮流方向同向设置,不仅增加栖息场地和越冬场地面积,还有利于潮汐排污,避免积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蓄水塘两侧堤坝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蓄水塘上端堤坝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蓄水塘溢水坝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中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塘堤;2、滩面;3、环沟;4、中沟;5、溢水坝。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6,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在滩涂上筑建塘堤1以围覆形成矩形蓄水塘,长*宽为100*80米,塘堤1四周设置有抗台防逃网,蓄水塘的上下两端与潮汐涨落方向同向设置,蓄水塘内部平整以形成上下两端蓄水落差为0.15-0.3米的滩面2,塘堤1为泥坎,左右两侧塘堤1高出蓄水面0.5-0.6米,上下两端塘堤1高出蓄水面0.2-0.3米,滩面2四周与塘堤1之间开设环沟3,塘堤1内侧即为环沟3外侧,与沟底相连,环沟3的内侧与滩面2相连,环沟3沟底宽度为2-3米,环沟3深度为0.8-1.2米,环沟3内侧与滩面2的锐角夹角为10-20°,环沟3上下两端的外侧与沟底相连的锐角夹角为10-20°,环沟3左右两侧的外侧与沟底相连的锐角夹角为25-35°,本实施例中,环沟3内侧与滩面2的锐角夹角为15°,环沟3上下两端的外侧与滩面2的锐角夹角为15°,环沟3左右两侧的外侧与滩面2的锐角夹角为25°,蓄水塘的上端和/或下端塘堤1设有溢水坝5,溢水坝5的高度即为蓄水面高度,在滩面2内至少开设有一条与潮汐涨落方向同向的中沟4,中沟4与蓄水塘左右两侧的环沟3形成“川”字型沟槽,中沟4的上下两端与蓄水塘上下两端的环沟3连通,滩面2不设横沟,中沟4沟底宽度为2-3米,中沟4两侧与滩面2的锐角夹角为10-20°,本实施例中,中沟4两侧与滩面2的锐角夹角为15°,所述滩面2构成梭子蟹生长所需的摄食场地,所述环沟3和/或所述中沟4的沟壁斜坡构成梭子蟹休憩的栖息场地,所述环沟3和/或所述中沟4的沟底构成梭子蟹过夏越冬的场地。

优选的,滩面2培植底栖藻类,供苗龄期梭子蟹隐蔽和摄食,例如在滩面2上培植苔菜,苗龄期梭子蟹能以苔菜为食,同时还能在苔菜下隐蔽脱壳,避免残杀。蓄水塘顺着潮流涨落方向同向构建,利用潮水涨落进行排污,四周塘堤1内侧上下两端坡度小于左右两侧坡度并将塘堤低于左右两侧,在于潮流上下畅通,不留死角,不积淤泥。梭子蟹喜欢泥沙地,最怕淤泥。在梭子蟹交配期,广阔的滩面2空间能使其各有所穴,互为领地,减少打斗损伤。滩面2上下落差,顺应潮水涨落,不易积淤。沟壁越长,坡度越小,流水越畅,积淤越少;同时沟壁越长,环沟3的容积空间越大,在各种环境气候下(温度高低变化),梭子蟹都能自由选择栖息、过夏、越冬的生存空间。

进一步的,溢水坝5包括坝基以及铺设于坝基两侧滩涂上的篷布,以使坝体底下形成稀氧或闭氧状态,其中,所述篷布为土工布或地膜。溢水坝5用于控制蓄水塘水位,其频繁受到潮汐作用冲刷,很容易导致溃坝,因而溢水坝5通常采用混凝土作为坝基,但是对于穴居生物来说,喜好在混凝土坝基筑穴,导致坝基漏堤现象时有发生,本蓄水塘在坝基两侧的坝口采用篷布铺设,从而使坝体底下形成稀氧或闭氧状态,破坏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控制其在坝体底下挖穴打洞,保护溢水坝5不发生漏水、坍塌现象,彻底解决以往滩涂蓄水塘溢水坝5无法长期坚固、耐用的难题,为滩涂生态养殖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本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其生态环境布局,适应梭子蟹养殖,因梭子蟹是游泳式动物,不会爬行越栏,在游泳时其身后的蹼足不断扇动,与潮水配合,带走塘内粪便、残渣、淤泥,保护蓄水塘的清洁,且在蓄水塘内不留任何一个积淤死角。其蓄水塘的构建与潮流方向同向,利用潮水起落的能量进行排污,四周塘堤1内侧坡度不尽相同,在于潮流上下畅通,不留死角,不积淤泥。滩面2培植底栖藻类供蟹苗摄食、隐蔽脱壳,避免残杀,滩面2上下落差,顺应潮流能量,不易积淤;适应各时期梭子蟹栖息,交配期间滩面2各有所穴,增加空间,互为领地。滩面2与沟底减小坡度,潮流畅通,不留死角,沟壁深浅不一,提供梭子蟹在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选择栖息、隐蔽、过夏和越冬的场所。在优育的生态环境作用下,同类残杀减少,在潮流作用下带走粪便和残留污染,清洁塘体,从而破坏细菌生存条件,减少发病率。

本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根据自然规律和生物生长特性,构成一种滩涂蓄水塘适应梭子蟹养殖的生态环境布局的生态体系,形成一种节能、自排高效、资源能源充分合理利用的生产模式,本发明方法解决了养殖行业中自身污染的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在当今海洋水生资源续年下降的关键时期,为发展健康养殖事业,更显得重要性,促进滩涂生态养殖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